勇赫大叔
我們買車、買電器、買藥、買居家用品,都會在包裝里面找到一個小的本子—產品說明書,這個小本子告訴我們,如何正確使用我們所選擇的產品。但我發(fā)現(xiàn)有一件產品是沒有說明書的,那就是書。
一本書能夠給我或者孩子帶來些什么?我們如何正確使用它?如果有問題應該向誰來垂詢?我相信,很多讀者也像我一樣,很關注上面提到的這些問題,但遺憾的是,至今還沒有一本書能做到這樣周到的服務,能有書的“說明書”。
當然,有一些出版社意識比較超前,他們?yōu)槊恳槐就瘯O計了主題,如我曾經(jīng)翻譯的《寶貝熊玩轉數(shù)學》。因為是數(shù)學啟蒙繪本,他們在每本書的封面右下角標注了這本書的主題,就是要告訴家長朋友們,這本書能夠為您和孩子做些什么。
繪本比起其他的童書,更需要進行產品說明。很顯然,繪本最終服務的不是家長,而是孩子。繪本是需要家長指導孩子,也可以說是家長陪伴孩子去閱讀的書。既然這樣,家長會不會指導?家長會不會科學的伴讀?這也是出版社應該關注的內容。對于家長的指導,即如何通過這本書與孩子開展親子閱讀,便成為“圖書產品說明”的主要內容。當然,我們也許沒有必要把一本書都做成批注,但我們可以拿其中的兩頁作為范例。
最近一兩年,出版界比較公認“分級閱讀”的理念。分級閱讀也是一種增值服務,它向家長提供了一種選書的方法。家長可以根據(jù)自己孩子的年齡選擇需要的圖書。我想說,這是一種進步,但并不能夠完全滿足讀者的需求。分級閱讀可以說也是“產品說明”中的一項內容,但我想,如果在書的扉頁后面加上“圖書產品說明”,家長就可以一目了然地知道這是不是自己需要的書。
我曾經(jīng)說過,方向比步伐大小更重要,我們選的書就是步伐,我們了解自己為何選擇一本書則是方向。是為了數(shù)學啟蒙,還是情商培養(yǎng),或者只是為了打發(fā)孩子?這在去書店之前,一定要想清楚。我比較崇拜的一位先生胡適曾經(jīng)談論過,讀書是為了“接受人類遺產、讀更多的書、啟迪人的思想”。對于我們的孩子來說,我覺得沒有說到點子上,4~6歲的孩子進行繪本閱讀,是為了“接受母子分離的事實,學會獨立思考與分享,培養(yǎng)人際交往能力與情商”。
接受母子分離的事實
自孩子出生到3歲,心理上認為母親與他是一體的,直到4歲開始,他終于有了個體的意識,除了照鏡子,讀書正是讓他接受現(xiàn)實最好的方式。母親與孩子共同閱讀一本書,這種溫和的手段讓孩子實現(xiàn)心理上的斷乳,讓他明白母親和他是兩個獨立的個體。
學會獨立思考與分享
書是一個非常好的交流平臺。面對同一幅畫、同一段文字,孩子與家長所想的也許天壤之別。不要急著說出自己的觀點,聽聽他的感受,告訴他這樣想很棒!鼓勵他說出自己的感受與想法,耐心傾聽的做法必然會讓他效仿。而且,不要設置標準答案,因為在繪本閱讀中知識不是最重要的;也不要強調道德因素,那樣會束縛他的想象力。
培養(yǎng)人際交往能力與情商
作為一個交流的平臺,自然要接納不同的觀點與感受。傾聽本身就是人際交往能力的體現(xiàn),如果能夠吸收不同經(jīng)驗,并不斷完善自己的觀點,那就是高情商的表現(xiàn)。所以,一味鼓勵孩子的想法也不可取,讓他接受不同的贊美與異議,也是在培養(yǎng)他的社會適應性。但是,贊美不要浮夸,異議不要武斷。我們在對他的思想進行評價時,一定是認真而中肯的,這也為日后他的人際交往提供了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