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安順學院外國語學院,貴州 安順561000)
中央電視臺(以下簡稱CCTV)自2011年8月起在《新聞聯(lián)播》等黃金時段播放了一部貴州宣傳短片,吸引了大量來黔游客。該短片中的旁白瑯瑯上口、情感豐富,尤其是“走遍大地神州,醉美多彩貴州”一句。在跨境旅游宣傳中,語言障礙是主要問題,又由于旅游宣傳語通常在語音、用詞、修辭、句式等方面都有特殊的要求,這也給它的外文翻譯帶來了一定困難。奈達的功能對等理論指出,譯文在忠實于原文信息的基礎(chǔ)上,應注重讀者反應,采取適當調(diào)整[1],這一理論為旅游宣傳語的翻譯提供了方向。在旅游宣傳語的翻譯過程中,更多地追求語言功能上的對等,使目標語讀者能較深地體會到原文魅力,將有機會實現(xiàn)宣傳目的,吸引更多入境游客。文章試在功能對等理論的指導下,對“走遍大地神州,醉美多彩貴州”一句進行日譯嘗試,以期使該宣傳語的魅力也為日本游客所感知,促進更多日本游客到貴州的入境旅游。
由CCTV播放的貴州旅游宣傳短片長15秒,濃縮了貴州自然風光、人文風情及發(fā)展風貌,優(yōu)美的畫面、悠揚的旋律和生動的文字皆引人入勝。其中,旁白內(nèi)容如下:“爽爽貴陽、紅色遵義、涼都六盤水、秀美安順、花海畢節(jié)、桃源銅仁、美麗黔東南、幸福黔南、金州黔西南。走遍大地神州,醉美多彩貴州?!敝袊^眾即使在不看畫面的情況下,也能通過“紅色、花海、桃源、金州”等描述詞從直觀上體會到“多彩”的含義。而“走遍大地神州,醉美多彩貴州”一句,作為點睛之筆,受到區(qū)域傳播能力研究學界的廣泛關(guān)注。
首先,在語音修辭方面,該句中運用了押韻手法?!吧裰荨奔啊百F州”形成音韻回環(huán),使其聽上去富有節(jié)奏感,增加了宣傳語的藝術(shù)感染力。其次,在辭格修辭方面,利用了雙關(guān)的修辭手法?!白怼弊值氖褂脴O妙,言在此,意在彼。既能與“最美”同音,體現(xiàn)貴州風光獨一無二,又讓觀者聯(lián)想到國酒茅臺產(chǎn)于貴州,體現(xiàn)出貴州的酒文化;而“醉”字本身,常作“陶醉”“沉醉”等表達,從而創(chuàng)造出一種令人神往,享受其中的美好意境。
一則好的旅游宣傳語包含了兩個要素:一個是創(chuàng)意,另一個則是語言[2]。多彩貴州的宣傳語,能夠準確地定義貴州旅游山美水美酒美的旅游理念,突顯出貴州旅游的核心優(yōu)勢,在貴州旅游宣傳方面起到了十分積極的作用。因此將它作為境外旅游宣傳語,有其可行性。
宣傳語最大的目的就是宣傳,應以讀者感受為出發(fā)。本節(jié)試以讓日本讀者能擁有相近的閱讀感受為目標,探究該宣傳語的日譯方法。奈達的功能對等理論對該目標的實現(xiàn)提供了理論支撐。
1.功能對等理論在翻譯過程中的應用
奈達提出的功能對等理論指出,要讓譯文和原文在語言的功能上對等,而不是在語言的形式上對等。如果語言在形式存在不同,那么以原語內(nèi)容優(yōu)先,翻譯時必將改變其形式[3]。
在翻譯方法方面,功能對等理論也提出了要求。第一,當讀者對于人類社會背景和某些存在的物質(zhì)具有相似的感受,或者對目標語與對源語言的反應類似時,就采用直譯。第二,在不同社會文化背景中,當同一事物的意義不相同時,無法在譯文中正確傳達原文的含義時,可以在翻譯過程上做出調(diào)整或彌補措施。第三,當文化傳統(tǒng)的獨特性使得部分食物具有獨特的象征意義,翻譯者必須首先了解源語語言的獨特內(nèi)涵,避免造成功能與形式完全不對應。奈達認為保證譯文自然流暢應將以下三個因素考慮進去:第一,源語言與文化的整體性;第二,語言環(huán)境的特定性;第三,目的語接受者。因此,翻譯者首先應掌握源語語言在形式、文化背景中表層及深層含義,再通過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在考慮目的語接受者的閱讀感受的前提下進行翻譯。
2.“走遍大地神州,醉美多彩貴州”的日譯
在上述功能對等理論所提出的翻譯目標、翻譯方法、需考慮因素幾方面的指導下,本節(jié)將對“走遍大地神州,醉美多彩貴州”一句進行翻譯嘗試。
(1)詞語的翻譯
一篇譯文的高質(zhì)量,必須考慮語法和詞匯的靈活運用,然而,對比詞匯來說,調(diào)整語法相對來說簡單一些,因為詞匯包含的層面比較多,文化特有詞就是其中之一,表達特定的含義時候會因為不同的文化背景滋生出不同的詞匯,特別是漢語及日語中有大量的同形異義詞,但所表達的含義卻相差甚遠,在詞匯功能上也完全不同,因此在翻譯時需要進行更多考察。
a.動詞“走遍”
在漢語語法中,“走遍”是一個后補式復合詞,其特點是以前一個詞根表示的動詞意義為主,后一個詞根則是從結(jié)果方面對前一個詞根的補充說明。由此類后補式構(gòu)成的合成詞,絕大多數(shù)是動詞。因此對“走遍”進行翻譯時,也應考慮使用日語中的復合動詞,在表示“行走”的意思之外,也要突出“遍”字包含的“全面、到處、遍歷”[4]的意思。日語中相近含義的動詞有“巡る”“ 渡る”“回る”,且都可作復合動詞使用。可譯為“歩き渡る”“歩き巡る”“駆け巡る”等。
b.名詞“大地”“神州”
“大地”一詞的含義中日相近,都有陸地、地面、土地、地球的意思。因此在翻譯時,可以考慮直譯為“大地”。此外,在該宣傳語中,“大地神州”可作兩種解釋,其一,“走遍”的是中國土地,其二分別代表全世界和中國。這樣,前者可試譯為“中國全土”,后者可譯為“世界の至る所”。
而“神州”一詞,雖是中日同形詞,但在意義上二者卻大相徑庭。在中國,素有“神州大地”“赤縣神州”等說法,中國人已默認“神州”就是中國的別稱。然而在日本,“神州”卻也是日本人對自己國家的美稱。因此,在翻譯時,如果直接使用“神州”一詞,會令沒有中國文化背景知識的日本讀者誤解。所以,直接譯為“中國”會更恰當。
c.“醉美”
在該宣傳語中,“醉美”諧音“最美”,除了表達貴州風景優(yōu)美,還能體現(xiàn)出貴州的美酒文化,同時表達沉醉于貴州美景中的含義,通過字面讀者可以感受它的意蘊,但它作為詞語并未被收錄進任何一部漢語辭典。從詞性上分析,如果取同音詞“最美”之意,即是作形容詞,可以直譯為“一番美しい”“ 一番綺麗だ”“最高の美”等,但如果按照字面“醉美”來解釋,其中動詞的用法更值得研究。因此翻譯成日語時,選用表示沉醉、陶醉、醉心等意思的動詞或是最優(yōu)。例如“惚れる”“ 魅了される”“ 酔いしれる”等。
d.形容詞“多彩”
“多彩”一詞在日語中也有完全相同的詞匯“多彩”,都指色彩豐富,或形容變化、種類豐富,例如中國有“多姿多彩”,日本有“多彩な生活”這樣的表達。在該宣傳語中,結(jié)合宣傳短片前面所介紹的貴州省各城市的色彩形象,此處的“多彩”可單純理解為豐富的色彩,因此在翻譯時,可考慮使用“多彩な”作修飾語的用法。
(2)句子翻譯
“走遍大地神州,醉美多彩貴州”一句句式并不復雜,如上節(jié)所述,最值得斟酌的部分是“醉美”的翻譯方法,是用作定語譯還是作謂語譯。
a.“醉美”作定語
把“醉美”當做定語時,原句表達的含義可理解為,走過的地方中,貴州是最美麗的;再把“醉”的含義加入,可理解為貴州是因為美酒而成為最美麗的地方的,把“美酒”直接體現(xiàn)在譯文中,讓目標語讀者一目了然看到原文所傳遞信息。
①世界へ至るところ、美酒の貴州が多彩で最高。
②世界へ至るところ、美酒の様な貴州が多彩で一番綺麗だ。
在原句中,“游客”是主語,是游客走遍世界后,發(fā)現(xiàn)最美麗的貴州的,但如果在以上試譯中沿用“游客”做主語,為了保持兩句話主語的一致性,“醉美”一句就存在另尋謂語的問題,譯文變得冗長,不符合旅游宣傳語翻譯準、簡、巧[5]的翻譯原則,功能對等理論指出,只要能傳遞原文信息,不在乎形式上的對等,只要在功能上實現(xiàn)對等就可,故讓“貴州”做主語,體現(xiàn)原文要表達的貴州山水美,酒也美的言外之意即可。
b.“醉美”作謂語
原句“走遍大地神州,醉美多彩貴州”,雖不是標準的對聯(lián)句式,但也有追求對聯(lián)的句式相當,詞類相同,結(jié)構(gòu)相應特點的傾向?!白弑椤迸c“醉美”相對,描述人的行為,而“醉美”更多包含著“醉心于美景”這個狀態(tài),作謂語翻譯有其可行性。根據(jù)前文對各詞語譯法的探究,進行了試譯。以下各句按思考的順序排列。
③中國全土を駆け巡り、多彩な貴州の美に惚れる。
④中國大地を行き渡り、貴州の多彩に魅了される。
⑤中國全土を巡り、多彩な貴州に惚れ!
⑥大地なる"神州"を歩き渡り、多彩なる"貴州"に酔いしれよう。
⑦中國大地を歩き渡り、多彩なる"貴州"に酔いしれよう。
在這幾句的翻譯嘗試中,首先考慮了直譯的可能性,翻譯成③④,在“醉美”作謂語時的動詞選用上,考慮到“沉醉”“陶醉”“迷醉”等含義,使用了“惚れる”和“魅了される”,且使用陳述句表達。原文雖然也是普通陳述句,但作為旅游宣傳語,包含著期待游客光臨的心情,因此在第⑤句試譯中,改用“惚れ!”展現(xiàn)較強烈的盼客心情。但是,無論是“惚れる”還是“魅了される”雖能表示出醉心于美景的意思,但關(guān)于原句中美景之外的美酒文化,卻沒能得到表達。最終,考慮使用“酔いしれる”這個詞。《廣辭苑》中“酔いしれる”的意思是“あることに心を奪われる、うっとりする?!薄搬Eう”本身含有“醉酒”“沉醉”的意思,與漢語“醉”的含義正好相對,“酔いしれる”在日語中也有“勝利の美酒に酔いしれる”的表達,因美酒沉醉,又不限于美酒本身。因此將“醉美”譯為“酔いしれる”在功能上相較其他幾句更接近原文,并且使用意志形,達到呼吁游客來觀賞、感受貴州美景、美酒的目的。
功能對等理論認為,翻譯過程中應在基于形式對等或譯者主觀感覺對等的情況下,考查在閱讀譯文時讀者的心理反應與原文讀者的心理反應是否對等[6]。以上的試譯,從詞匯、語法、句型等方面進行了思考,但對原文與譯文間功能對等性的把握較主觀。因此,進一步考查日本讀者的閱讀感受,探究是否完成了翻譯的功能對等是十分必要的。
譯文讀者對譯文的反應與原文讀者對原文的反應基本一致是功能對等理論的核心,同時也是評價譯文好壞的標準。因此,筆者采用訪談形式,針對上文中試譯句①至⑦,征詢了10名日本人的閱讀感受,試探究以上譯文是否達到了功能的對等,是否能對貴州旅游的境外宣傳起到積極作用。
訪談內(nèi)容主要包括,是否看得懂以上譯文,從譯文中能否看出原文包含的意圖,是否有漢語學習經(jīng)歷,是否到過中國旅游,看了譯文后有否對到貴州旅游產(chǎn)生一定向往。各項人數(shù)統(tǒng)計如下表所示。
表1 被訪者漢語知識背景
表2 譯文功能對等性調(diào)查
訪談中,10名受訪者均表示知道譯文大致表示的內(nèi)容,能體會到其中的旅游宣傳效果,但對譯文中部分日文表達提出了疑問。如句①②中翻譯的“美酒の貴州”和“美酒の様な貴州”,有超過半數(shù)受訪者表示無法想象出像酒一樣的地方是怎樣的。有2名受訪者提到譯文③中所使用的“駆け巡る”一詞是奔跑、奔走的含義,對在中國大地上四處奔跑的行為不甚理解。有6名受訪者認為譯文⑤中“貴州に惚れ!”的用法不自然,“惚れる”表示主體被吸引,不由自主陷入入迷,神往等狀態(tài),而譯文⑤中的用法有要求對方一定要去享受的意思,日語里并不這樣使用。而對于譯文⑥中將“神州”直接翻譯為“神州”的譯法,除了來過中國的1人以外,包括2名有漢語學習經(jīng)歷在內(nèi)的其余9人都表示僅看到“神州”一詞無法聯(lián)想到是中國。
在功能對等理論中,讀者的反應與信息的傳遞是奈達所關(guān)心的主要問題。這里的“信息”主要包括原語所傳達的語義、文體、意境和心理效果等。在本次訪談中,也就信息傳遞的有效性進行了考查。
原文“走遍大地神州,醉美多彩貴州”作為旅游宣傳語,首先是為了推廣貴州旅游,目的在于吸引更多的游客到貴州一游,而采用“醉美”一詞一箭雙雕,同時宣傳了貴州的美景及美酒,譯文要實現(xiàn)功能上的對等,就必須同時體現(xiàn)出以上這幾個方面。關(guān)于原文的宣傳目的是否達到,在問及讀了譯文后是否對到貴州旅行產(chǎn)生了一定向往之情時,有7名受訪者認為譯文①至⑤句作為旅游宣傳語比較普通,僅通過文字無法產(chǎn)生強烈的出行沖動;而對在譯文⑥⑦中為何使用“酔いしれる”一詞表示了好奇。當筆者介紹了貴州的酒文化,說明“沉醉”的不僅是風景,還有美酒之后,有8名受訪者表示有茅塞頓開之感,“酔いしれる” 一詞起到雙關(guān)作用,欲說還休,認為原文所傳遞的信息很精妙,有7名日本人表示愿意親歷貴州,賞美景品美酒,超過本次訪談人數(shù)三分之二。大多數(shù)受訪者認為,譯文⑦“中國大地を歩き渡り、多彩なる貴州に酔いしれよう?!弊鳛槁糜涡麄髡Z,給人感覺新奇且巧妙,可以起到旅游宣傳作用。
通過對七句譯文在功能對等性上的考查,“中國大地を歩き渡り、多彩なる貴州に酔いしれよう”一句,令日本讀者產(chǎn)生與中國讀者相近的閱讀感受,能實現(xiàn)目標語讀者反應和源語讀者反應的一致性,符合功能對等理論的要求。
旅游宣傳語的翻譯對于吸引境外游客到華旅游,促進旅游經(jīng)濟發(fā)展是條非常重要的途徑。探究旅游宣傳語的翻譯方法,對提高翻譯準確性,以此吸引更多境外游客到華旅行有重要意義。在翻譯過程中,基于功能對等理論的指導,原文在詞匯、句法、文化背景方面的特點應首先被掌握,準確掌握詞匯背后的多重含義,以目標語讀者的閱讀感受為重要參考因素,在進行翻譯實踐后,進一步對譯文的功能與原文功能間的對等程度進行實際考查,尋找更合適的譯文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