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啟五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當(dāng)我們不再糾結(jié)于是否有充足的食物時,吃出品味,就是一種境界了。同學(xué)們,品讀下面的美文后,相信你一定會驚嘆,原來我們每天的飲食中竟蘊藏著這樣渾厚的文化。
由于時間正處于中午和晚上的兩個高峰之間,小吃街部分店家打烊,但燒烤、面茶、糖葫蘆、爆肚、臭豆腐等依舊紅火,有一店家門口懸著“老胡同豆汁”的三角旗,店門有點曖昧地虛掩著,推門一問,無人搭理。再問,終于在第三只“豆汁”的旗幟下,贏得了一聲“請坐”!
盡管早就有了“不好吃”的思想準(zhǔn)備,但還是被端上桌面的這一大圓碗的“泔水”給鎮(zhèn)住了:顏色灰綠,有點像刷墻的石灰水,濃稠的漿汁中斑斑點點的豆渣細沫若沉若浮,一股汗酸味撲鼻而來,可謂“色香味俱全”。另外配有一個小碟,置有一只手鐲狀的油炸面點,名曰“焦圈”,圈中又有蘿卜絲些許。姑且把這配套的倆小件當(dāng)成是壓驚的靈丹,于是我先嚼了幾口,然后端起大碗就喝,汗酸味入口后成了酸菜味了,就是那種有點發(fā)餿的酸菜湯,也是可以忍受的餿腐味,喝著喝著,漸漸覺得還可以,于是就再接再厲,咕嚕咕嚕,終于喝得個一干二凈!嘿嘿,從今往后,本人可就是一個喝過豆汁的食家啦!
梁實秋稱:“豆汁兒之妙,一在酸,酸中帶餿腐的怪味。二在燙,只能吸溜吸溜地喝,不能大口猛灌。三在咸菜的辣,辣得舌尖發(fā)麻。越辣越喝,越喝越燙,最后是滿頭大汗。”如果他老人家沒有誤導(dǎo)的話,我喝的豆汁肯定是不燙的,“咕嚕咕?!彪x那“吸溜吸溜”的境界還差得遠呢,于是我萌生了下回再試的愿望。
據(jù)說豆汁還是一種營養(yǎng)食品。它不僅味道獨特,而且含有脂肪、蛋白質(zhì)、粗纖維、糖等多種營養(yǎng)成分;中醫(yī)認(rèn)為它有祛暑止渴、清熱解毒、消食開胃等功效。這諸多贊美到底有多少不實的成分,還有待探究,但“消食開胃”確實是有的,我當(dāng)天晚上參加會議的盛宴時胃口特別好,出筷迅猛,如餓虎下山,光是肥大的烤豬手就吃下了一雙,其他的海鮮和山珍自然就更不在話下了!
(選自《新民晚報》,有改動)
賞析
作者對北京名吃——豆汁兒好奇之極,決心要品嘗一次,仿佛這樣才能留住老北京,留住濃濃的北京味兒,使得整篇文章溢滿了濃濃的豆汁兒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