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威 祁康寧 秦英
【摘 要】目的:分析放療對食管癌患者免疫功能及預后的影響。方法:選取本院放療科2016年5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100例食管癌患者,利用流式細胞儀對食管癌患者放療前及放療后3個月進行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NK細胞比例檢測,再選擇本院30例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進行觀察和比較。分析食管癌患者放療前后免疫功能及預后的影響。結果:放療前食管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CD4+、CD8+、CD4+/CD8+比值)、NK細胞比例與對照組對比,P<0.05;放療后3個月食管癌患者免疫指標CD3+、CD4+、CD8+、CD4+/CD8+比值恢復至放療前水平,P>0.05;放療對食管癌患者免疫功能的改變與照射體積大小、骨髓抑制有關,有骨髓抑制者免疫功能優(yōu)于無骨髓抑制者,靶體積≥300cm3顯示食管癌患者免疫指標CD4+、CD8+、CD4+/CD8+比值以及NK細胞比出現下降,P<0.05;食管癌患者放療3個月后免疫功能恢復良好者生存時間明顯優(yōu)于恢復不良者,P<0.05。結論:食管癌患者通過采取放療措施治療,骨髓抑制和照射體積均可加重患者的免疫抑制,且在放療3個月后,利用免疫功能的恢復,其中恢復良好者明顯改善預后。
【關鍵詞】放療;食管癌;免疫功能;預后
【中圖分類號】R7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5-0-01
前言
食管癌作為臨床上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疾病,確診時患者已處于疾病中晚期,早期癥狀表現不明顯,不利于早期發(fā)現治療,預后情況不良[1]。目前,臨床治療食管癌患者無確切的治療手段,放療對食管癌患者可在一定程度上延長生命,是其重要的治療手段,但放療手段對食管癌患者的機體免疫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2]。因此,本研究針對我院選取的100例食管癌患者實施放療,檢測放療前及放療后3個月進行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NK細胞比例變化,分析放療前后免疫功能及預后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5月至2018年11月來我院放療科接受放療治療的100例患者,再同期選取我院30例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分析食管癌患者放療前后免疫功能及預后的影響。
放療組男性55例,女性45例;年齡區(qū)間(35-78)歲,平均年齡為(58.78±5.13)歲。
對照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齡區(qū)間(33-75)歲,平均年齡為(56.54±4.35)歲。
對比2組患者的臨床資料,可對比研究,P>0.05。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食管癌患者符合手術放療的臨床分期標準;本次研究均經我院委員會及患者家屬知曉并已簽訂知情同意書;體檢者血常規(guī)及肝腎等器官均檢測為正常。
排除標準:合并其他心肝腎等系統(tǒng)疾??;合并精神障礙、語言障礙等;治療依從性差。
1.3 方法
利用美國瓦里安直線加速器對食管癌患者實施照射放療[3],選取88例調強放療技術者,12例三維適形放療者,放療劑量:50.43-70.00Gy/5-7周,常規(guī)使用分割方式:1次/d,(1.8-2.0Gy)/次,5次/周。靶體積:計劃靶區(qū)(PTV)的體積,采取我院治療計劃中的EclipseTPS系統(tǒng)進行自動計算靶體積數據,其中靶體積參考范圍:80-480cm,平均靶體積:298cm3,中位靶體積:300cm3。
1.4 觀察指標
分析食管癌患者放療前后免疫功能及預后的影響,以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NK細胞比例檢測結果進行分析。檢測CD4+、CD8+、CD4+/CD8+比值和NK細胞比例,放療期間對食管癌患者實行每周一次的血常規(guī)檢查,同時評價食管癌患者的骨髓情況。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對食管癌患者的研究數據進行統(tǒng)計學測算。核算軟件的版本為:SPSS22.0;檢驗方式是:t檢驗和卡方檢驗;計量資料表達形式:“均數±標準差”;計數資料表達形式:“%”;P<0.05時,說明上述指標組間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食管癌患者實施放療對T淋巴細胞亞群、NK細胞的影響
放療前食管癌患者外周血CD4+、CD8+、CD4+/CD8+比值、NK細胞比例與對照組對比,P<0.05;而放療前食管癌患者外周血CD3+細胞比例與對照組比較無差異(P>0.05);放療后3個月食管癌患者免疫指標CD3+、CD4+、CD8+、CD4+/CD8+比值恢復至放療前水平,P>0.05。具體結果見表1:
2.2 食管癌患者放療后免疫功能變化與相關臨床因素
放療對食管癌患者免疫功能的改變與照射體積大小、骨髓抑制有關,有骨髓抑制者免疫功能優(yōu)于無骨髓抑制者,靶體積≥300cm3顯示食管癌患者免疫指標CD4+、CD8+、CD4+/CD8+比值以及NK細胞比出現下降,P<0.05。具體結果見表2:
2.3 放療后不同時期食管癌患者的生存分布狀況分析
食管癌患者放療3個月后免疫功能恢復良好者生存時間明顯優(yōu)于恢復不良者,P<0.05。具體結果見表3:
3 討論
放療為腫瘤中晚期不愿或不宜手術治療的常用手段,在放射線殺傷腫瘤細胞時,可造成患者的免疫功能下降[4]-5。臨床對腫瘤患者檢測免疫功能指標包括外周血CD4+、CD8+、CD4+/CD8+比值、NK細胞比例[6],研究表明,腫瘤患者放療前均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免疫抑制情況[7]。本次研究結果得到證實:放療前食管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CD4+、CD8+、CD4+/CD8+比值)、NK細胞比例與對照組對比,P<0.05;放療后3個月食管癌患者免疫指標CD3+、CD4+、CD8+、CD4+/CD8+比值恢復至放療前水平,P>0.05;可見,在病情得到控制和緩解的同時,患者的免疫功能也逐漸恢復,可能與免疫因子解除有關[8]。放療對食管癌患者免疫功能的改變與照射體積大小、骨髓抑制有關,有骨髓抑制者免疫功能優(yōu)于無骨髓抑制者,靶體積≥300cm3顯示食管癌患者免疫指標CD4+、CD8+、CD4+/CD8+比值以及NK細胞比出現下降,P<0.05;可知,靶體積的增大,對免疫細胞的損傷也不斷增加,從而加重免疫抑制[9]。食管癌患者放療3個月后免疫功能恢復良好者生存時間明顯優(yōu)于恢復不良者,P<0.05。食管癌患者隨著免疫功能的恢復,免疫防御功能進一步發(fā)揮持久抑制作用,進而獲得更久的生存時間[10]。
綜上所述,食管癌患者通過采取放療措施治療,骨髓抑制和照射體積均可加重患者的免疫抑制,且在放療3個月后,利用免疫功能的恢復,其中恢復良好者明顯改善預后。
參考文獻
馬瑛,陳佩娟,陳劍榮.放療時段追蹤管理對食管癌放療患者預后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臨床研究,2016,29(11):1586-1588.
李曉寧,王瀾,李潤霄,等.三維適形放療和放療聯合化療對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預后影響的比較[J].中國腫瘤臨床,2016,43(3):111-115.
寧召鋒.DNA聚合酶β表達對食管癌放療敏感性及預后的影響[J].腫瘤學雜志,2016,22(4):305-309.
廖曉寧,羅彪,張倬彬,等.早期生長轉錄因子-1表達水平對食管癌三維適形放療臨床療效及預后的影響[J].廣西醫(yī)學,2017,39(2):147-149.
吳盛喜,羅何三,許鴻鷂,等.327例臨床T4期食管癌放療患者的療效及預后因素分析[J].腫瘤學雜志,2017,23(12):1064-1068.
魏潔,呂星旺,王軍,等.食管癌術后局部復發(fā)患者放射治療的療效及其預后影響因素分析[J].海南醫(yī)學,2016,27(18):2987-2990.
汪紅艷,孔令玲,王凡,等.老年食管癌放射治療療效及預后影響因素分析[J].安徽醫(yī)科大學學報,2016,51(8):1188-1192.
武二偉,齊洪志,趙化榮,等.167例中晚期食管癌放化療的療效及預后[J].現代腫瘤醫(yī)學,2017,25(3):385-389.
楊健筌,郭文,李光明.同步放化療與序貫放化療對食管癌預后影響的Meta分析[J].實用癌癥雜志,2016,31(4):588-594.
馮獻明,陳小兵,劉紅亮.放療同步順鉑+紫杉醇化療對食管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響[J].寧夏醫(yī)科大學學報,2016,38(4):423-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