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軍
四逆散出自《傷寒論》,臨床常用于治療肝胃氣滯之厥逆證。筆者在臨床實踐中應(yīng)用四逆散治療因情志原因引起的胃炎者,屢見成效。
61歲的高女士生氣后上腹部脹痛1個月,自覺上腹部嘈雜不適,食后脹痛明顯,伴有口干口苦、噯氣納差、大便干、睡眠差等不適癥狀,且舌質(zhì)紅,苔白厚,脈弦細。給予四逆散加味:柴胡、枳實、香附、厚樸各10克,延胡索、白芍各15克,蒲公英、全栝樓各20克,炙甘草6克,生姜3片。
上藥先浸泡40分鐘,大火煮開,再用小火煎煮15分鐘,取汁;加水再煎15分鐘取汁。兩次取汁共約400毫升,分兩次溫服。并囑患者調(diào)暢情志,忌食生辣油膩之品。服用4劑后,患者癥狀明顯好轉(zhuǎn)。
胃炎常表現(xiàn)為上腹部飽脹、疼痛,伴惡心、噯氣、食欲不振等癥狀,發(fā)病因素很多,藥物、應(yīng)激、感染等為常見原因,臨床中因情志不暢引起者亦不少見。四逆散有疏肝解郁和胃之功,方中柴胡疏肝解郁;白芍養(yǎng)肝柔肝,與柴胡合用,調(diào)理肝氣;枳實理氣解郁,破氣除痞。諸藥合用,正中病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