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彬
(中南大學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長沙 410013)
《周易》原本是筮占之書,內容由本文的《經》和解說的《傳》構成。《易經》主要有64卦和384爻,卦和爻各有解辭(卦辭、爻辭),卦爻辭大多涉及吉兇結果的論斷;《易傳》是指戰(zhàn)國以來系統(tǒng)解釋《易經》的著作,《易傳》中的《彖》《象》二傳在對《易經》的卦象和卦爻辭進行解釋時,除了繼承春秋時期的取象說和取義說之外,還提出了爻位說。筆者認為,“上爻多為不吉利”的思想來源于“爻位說”,本質上是封建等級思想在經文中的體現(xiàn),不符合《易經》經文本義,因而嘗試用大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方法,對《周易》64條上爻爻辭進行吉兇初判并考察,得出上爻并非一律為“兇”,并且認為研究《周易》需要用哲學方法,回歸到對經文本義的考察,才能走出前人研究的窠臼,探求《周易》的真理妙義。
《周易》可分為筮辭與非筮辭兩類,筮辭是全書的主要部分,其中分為三種:貞事辭、貞兆辭、象占辭。其中貞兆辭主要是占卜吉兇結果的記錄,例如“元、吉、兇”等,古人在記錄時往往三種相連[1]7-8。筮辭作為占卜所用,因此里面有大量對吉兇的說明語。如《乾》:“元,亨,利,貞?!痹唷⒗懯莾蓚€貞兆辭,都是吉占。非筮辭是作者的理論,在全書中的分量較少,主要表達作者的哲學思想和政治主張,里面也有吉兇的判斷,如《比》:“吉,元永貞,無咎。不寧方來,后夫兇?!毕笳髦H近和團結,表示吉利,并且認為統(tǒng)大業(yè)利于堅持正道,親近歸附就能吉祥如意。因此不論筮辭還是非筮辭我們可以一并考察。
《周易》經文里有一套判斷吉兇悔吝的術語,即斷辭,例如:吉、大吉、亨、元亨、光亨、小亨、利貞、無咎、無悔、悔、吝、厲、悔亡、兇,等等。通行本《系辭》較明確地解釋了這些斷辭?!凹獌凑?,失得之象也;悔吝者,憂虞之象也?!薄盎诹哒撸院跗湫〈靡?。無咎者,善補過者也?!边@些定義在帛書本《系辭》中也有所說明,因此,這樣的斷辭可以作為卦爻辭吉兇判斷的參照。在卦辭和爻辭中,出現(xiàn)這些斷辭的情況見表1。
表1 卦辭和爻辭中斷辭情況表
注:“吉”包括元吉、大吉、貞吉;“亨”包括元亨、光亨、小亨。
上爻出現(xiàn)表兇的斷辭有26條,另外三大類(吉、吉兇中性、未含表吉兇術語)加起來為42條(有的爻辭不止一個斷辭),與表示吉位的五爻相比,上爻含“兇”的斷辭比五爻多18個,而含“吉”的斷辭則少13個(見圖1)。
圖1 五爻、上爻含吉兇斷辭對比圖
因此在判斷上爻吉兇的時候,不能拘泥于斷辭,還要理解卦辭、爻辭的意思以及結合上下文進行解讀。在此基礎上,我們有了一個初判的結果(見文末附表)。
通過考察《周易》經文,可得知64條上爻在吉兇含義上并非一律都為兇,它實際上包含著多種表吉兇的屬性。由圖2可知,上爻爻辭屬兇吝性質的有26條,占41%;屬吉利性質的有22條,占34%;屬吉兇相兼、未定或有前提條件的吉兇有7條,占11%;介于吉兇之間或不直接涉及吉兇的有9條,占14%。從比例上而言,屬兇吝的不到一半,且表兇的26條爻辭中,有一些在義理上都含有前提條件。例如:
《師上·六》:“大君有命,開國承家,小人勿用。”
意思是戰(zhàn)爭勝利,君王發(fā)布命令,賞封諸侯,但小人不能重用,因為任用小人會禍國亂邦。上六為兇是以任用小人為前提條件的。
《小畜·上九》:“既雨既處,尚德載。婦貞厲。月幾望,君子征兇。”
意思是雨下下停停,車在行進中尚能承載;馬上就要到了農歷的十五,君子強行前進會有兇險的。上九為兇是因為君子不考慮到實際狀況,不自量力的貿然行動。
像這種帶有條件性的還有《復·上六》《節(jié)·上六》《未濟·上九》等。其實384條爻辭大多數(shù)都具有一些條件性,因此卦爻的吉兇屬性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這種條件性體現(xiàn)了《易經》的一個主要特點,就是“變”?!断缔o傳》提出“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薄凹?、悔、吝者,生乎動者也?!薄白儭痹凇兑捉洝分惺瞧毡榇嬖诘?,而“不變”只是相對存在的,所以,大部分的卦爻辭不會得出僵化的吉兇論斷,吉兇總是在變與不變中交替進行。
圖2 上爻吉兇分布圖
綜上可知,上爻多兇吝并非《易經》本來有的思想,而這一觀念又是怎樣產生的呢?考察原委,筆者認為這是“爻位說”的封建等級思想在對《經》解讀中的體現(xiàn)。
“爻位說”發(fā)軔于《周易·象》辭,是孔子為解讀《易經》雜亂無章的文辭而探索出的一條“以位解易”的方法,即以爻象在全卦象中位置關系和陰陽屬性來解讀說明吉兇和卦爻辭,并以此來說明《易經》占筮的基本原則和體例[2]。這種方法為易學研究開辟了一條路徑,從漢代的注《易》作品到唐代的《周易正義》、宋代的程氏《易傳》、明代朱熹《周易本義》,直至清代李光地《周易折中》,都受到這一說法的影響。這種思想源于封建社會形成發(fā)展的秦漢時期,因此尊奉君權、宣揚等級秩序的封建思想不可避免。
“爻位說”把卦的六個爻分了等級位次,有了“天地人”三才說,“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就是說初爻、二爻對應“地”,為地位;三爻、四爻對應“人”,為人位;五爻、上爻對應“天”,為天位。這也就是所謂的《中庸》中的“與天地參,‘參’者叁也,與天地并列為三?!比酥蠟樘熳拥弁酰柏澄徽f”將在人位之上的第五爻規(guī)定為君位,而其他幾爻的吉兇往往是根據(jù)五爻的位置關系來判斷的,因此在《易傳》里有了這樣的結論:“二與四同功而異位,其善不同;二多譽,四多懼,近也。三與五同功而異位,三多兇,五多功,貴賤之等也?!盵3]二爻與四爻居中位,但是吉兇卻不同,二爻多贊譽,四爻在君位之下,為臣位,由于隔得太近,有逼迫君王的意味,因此四爻多有懼怕,是不吉的。三爻、五爻是陽位,但五爻在上是尊位,三爻處下,是卑位,因此也是多兇。上爻在第五爻之上,在天子的頭上,那必然是不好的。這樣就有了對六爻吉兇判斷的基本框架(見表2)。
表2 《易傳》對六爻的吉兇判斷表
從《象傳》對爻辭的解讀來看,不管爻辭本身講些什么,對爻辭的吉兇判斷都會生搬硬套地沿用這個框架去套說。如《解·九二》:“田獲三狐,得黃矢,貞吉?!币馑际侨ゴ颢C抓到了幾只狐貍,得到了金黃色的箭矢,這是很吉利的。從此爻辭來看,是對打獵事情的記錄,獲得了很好的收獲,就是一件開心吉利的事情。但是《象傳》卻將吉利的原因歸因于“九二貞吉,得中道也。”意思是九二爻能居中而上應于五,是得中正之道才使事情吉利的。又如《夬·九四》:“臀無肌,其行次且;牽羊悔亡,聞言不信?!币馑际峭尾渴軅?,走路很困難。若牽羊獻祭,則悔恨消失,但是他卻沒有聽從此言?!吨芤淄x》李鏡池對“牽羊悔亡,聞言不信”的解釋為:牽羊去做買賣卻虧了本,別人問他怎么虧的,他卻說不清楚。《象傳》卻認為,趔趄難行,是因為九四局位不當,又一意孤行造成的。由上兩例可見,利用爻位關系來解釋爻辭,往往過于重視這種外在形式而忽視了原本文體,將教條方法代替對原文本義的研究了。這顯然不是《周易》經文固有的思想。
上爻多兇,中爻多吉,這一觀點是由《易傳》的象辭和系辭闡發(fā)而來的。《易傳》中具體解說384爻的爻辭主要是象辭。通過考察《易傳》對上爻爻辭的解說,可以發(fā)現(xiàn)以下幾種錯誤解讀。
認為上爻兇多吉少,是源于“爻位說”的“中位說”。這是指只要居二五之位的中爻,不管當位有應與否,都為吉。而上爻處于最頂端位置,不是中正之位,比較極端,因此“爻位說”認為上爻缺乏中庸和正的意味,是不吉利。如:
《乾·上九》:“亢龍,有悔。”
《象傳》:“‘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p>
意思是:龍飛得太高有悔恨的事發(fā)生,因為剛強過甚的行為是不能持久的。
《節(jié)·上六》:“苦節(jié),貞兇,悔亡?!?/p>
《象傳》:“‘苦節(jié)貞兇’,其道窮也?!?/p>
意思是:過分節(jié)制,令人苦痛,兇。這是因為上六處于節(jié)制知道的窮盡之處。
《坎·上六》:“系用徽纆,窴于叢棘,三歲不得,兇?!?/p>
《象傳》:“上六失道,兇三歲也。”
意思是:上六因為失去正道,兇險之事將延續(xù)至三年后。
由上例可見,象辭認為上爻多兇,是因為上爻處于窮極之位,是窮途末路的位置,所以經常出現(xiàn)了“盈、窮、已亢、失道”等用語。與之相比,中爻(二爻、五爻)所處“中”位,象辭就把中爻爻辭吉利的原因歸為“位正中也”“以中正也”“得中道也”,等等[4]。不管經文中爻辭的本意,象傳中“爻位說”的思想都本著“中道”是判斷吉兇的第一法則而進行牽強的解說,這本質上是儒家封建思想在經文中的寄生。
“爻位說”認為每個爻位各有其含義。從立面看,初爻代表最下面的,依次向上,上爻代表最上面;從平面看,初爻為最內,依次逐步向外,如果初爻表示室內,那么上爻表示遠方;從社會關系看,初爻代表群眾,二爻代表小領導,由此往上到五爻為最高領導,六爻為退休領導。這種說法在經文中找不到依據(jù),64卦中除表示身體的艮卦六爻是從腳趾依次說到頭部,其他63卦的六爻僅按照事物發(fā)展的先后來記錄,無一卦按照其爻位所代表的含義記錄。例如:
《觀》:“盥而不薦。有孚颙若。初六,童觀,小人無咎,君子吝。六二,窺觀,利女貞。六三,觀我生,進退。六四,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九五,觀我生,君子無咎。上九,觀其生,君子無咎?!?/p>
觀卦象征著觀察,是政治專卦,是針對統(tǒng)治者說的,要眼光長遠,親疏兼顧,體察國內外各個方面的情況,不要鼠目寸光,獨斷專行。按照“爻位說”此卦觀察的順序應該是由國內到國外,由近觀到遠觀。但是按照爻辭觀察的秩序依次是:童觀(愚昧幼稚地觀察)——窺觀(婦人般見識短淺地觀察)——觀我生(體察國內親族的動向)——觀國之光(觀察國外的好國家)——觀我生(體察國內親族)——觀其生(體察國內疏遠的民族)。六四談的是外交手段,要觀察那些比較光明的國家,跟他結盟;上九談的是國內,要聽取國內各方首領的意見,就不會有困難??梢姡俺嘉弧绷闹竾?,“上九”表國內。由此可見,經文中沒有將爻位代表諸如君臣父子、內外遠近等含義的思想。
系辭里說“其初難知,其上易知,本未也。初辭擬之,卒成之終。”意思是只見初爻時難以知曉,其上爻出現(xiàn)時則容易知曉,因為具備了卦的本末。初爻之辭象征事物開端,上爻之辭則象征事物之結局。因此一個卦如何發(fā)展、吉兇如何,是要在上爻出來之后才能判斷,既然《易傳》里面這么解讀,那么上爻的吉兇應該和卦的吉兇一致,但是通過考察經文,我們并沒有發(fā)現(xiàn)這一致性,卦象和爻象吉兇一致的僅僅24卦,而吉兇正好相反的有19卦,如《泰》卦和《否》卦,卦辭分表吉和兇,上爻吉兇正好相反。
《象傳》認為一卦之六爻,各有其位,二、四、六為偶數(shù),應屬陰位;一、三、五為奇數(shù),應屬陽位。凡是陽爻居陽位或者陰爻居于陰位,就稱為當位或得位;如果陰爻居陽位或陽爻居陰位,就是不當位或失位。一般情形下,當位則吉,不當位則兇。如既濟卦,是唯一六爻皆當位的卦,所以《彖傳》說:“利貞,剛柔正而位當也?!毕喾?歸妹卦,二三四五爻都不當位,為失位,所以《象傳》說:“征兇,位不當也?!比欢腥さ氖牵葷院蜌w妹卦的上爻都屬當位,但是《象傳》卻認為兩卦的上爻皆為不好。如:
《既濟·上六》:“濡其首,厲?!?/p>
《象》曰:“‘濡其首厲’,何可久也?”
意思是:“渡河濡濕了頭部”,說明上六已處于窮盡之處,何以能長久保持既濟之道呢?
《歸妹·上六》:“女承筐無實,士刲羊無血,無攸利?!?/p>
《象》曰:“上六無實,承虛筐也?!?/p>
意思是:上六陰虛無實,就如同手持著空筐一樣。
如上述兩卦那樣,上爻是當位,但是《象傳》卻認為是兇卦的依然不在少數(shù),可見不論上爻是否得位,《象傳》認為上爻處于窮極之處就是不好。根據(jù)對經文的考察,我們得出上爻當位/失位的吉兇情況表(見表3)。由表3可知,上爻的當位/失位表吉兇是沒有規(guī)律的,因此,當位說在判斷上爻的吉兇悔吝中是失效的。
表3 上爻當位/失位吉兇分布
筆者通過立足于《周易》經文原意,用大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方法考察上爻吉兇,認為在研讀《周易》時應做到如下幾點:
第一,要有辯證的哲學思維?!吨芤住钒敷吆驼軐W兩個方面的內容,兩者是一體的[5]。《周易》的“易”在于變化,因此吉兇悔吝的不同結果根源于事物的運動變化,這種結果也并非一成不變,而是在條件變化中產生新的結果,因此卦爻辭自然會呈現(xiàn)出辯證性。即卦爻辭不僅有吉有兇,而且吉兇在一定條件下會發(fā)生轉化。因此,占筮時遇到上爻就為兇,這種觀點不僅在經文中沒有根據(jù),也與《周易》辯證的思想不一致。
第二,要用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李鏡池曾經批判將《周易》當作“謎書”“怪書”的思想,并舉例論證《周易》之所以成為“謎”書,并不在于它本身有多么玄奧怪誕,而是因為從孔子到今人在解讀《周易》時,主觀上把它當成了“謎”,且在不去了解古代奴隸社會的情況下,用自己局限的思維去解讀?!吨芤住分杏胁簧訇P于古代打獵、牧畜、戰(zhàn)爭、商旅等方面的記載,這些都需要有古代社會史的理論知識才能研究[6]。因此在解讀《周易》時,不能用當下的社會理論去揣度古代的社會生活。
第三,要立足經文原意?!督洝泛汀秱鳌冯m屬同一部書,但卻產生于不同的時代,確切地說,《傳》是對《經》注釋?!秱鳌樊a生于封建社會的萌芽期,雖然含有豐富的象數(shù)和辯證思想,但總體而言,是帶有儒家思想傾向的作品,具有明顯的封建等級思想[1]11。如“爻位說”不僅無法解釋《周易》384爻的吉兇,而且它所宣揚的“中道思想”“尊卑貴賤”等封建等級思想,還給后人解讀經文帶來了誤解。因此,筆者認為探索《周易》時,應該排除各種“注釋”的干擾,要以《周易》經文原意研究為主,才能將“謎書”讀成經典。
附表
序號卦名卦辭卦象吉兇上爻辭當位/失位兇吉初判1乾元,亨,利,貞吉亢龍,有悔。見群龍無首,吉。失位兇2坤元亨。利牝馬之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安貞吉。吉龍戰(zhàn)于野,其血玄黃利永貞當位兇3屯元亨,利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吉乘馬班如,泣血漣如當位兇4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瀆,瀆則不告。利貞。吉擊蒙,不利為寇,利御寇。失位吉兇未涉5需有孚,光亨。貞吉,利涉大川。吉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來,敬之終吉。當位吉6訟有孚窒惕,中吉,終兇。利見大人。不利涉大川。吉兇未定或錫之鞶帶,終朝三褫之。失位吉兇未涉7師貞丈人吉,無咎。吉兇未定大君有命,開國承家,小人勿用。當位兇8比吉。原筮,元,永貞,無咎。不寧方來,后夫兇吉比之無首,兇。當位兇9小畜亨。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兇既雨既處,尚德載。婦貞厲。月幾望,君子征兇。失位兇10履履虎尾,不咥人。亨。吉視履考祥,其旋元吉失位吉11泰小往大來,吉,亨。吉城復于隍,勿用師,自邑告命。貞吝。當位兇12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兇傾否,先否后喜。失位吉13同人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貞吉同人于郊,無悔。失位吉兇未涉14大有元亨。吉自天佑之,吉,無不利。失位吉15謙亨。君子有終。吉鳴謙,利用行師征邑國。當位吉16豫利建侯行師。吉冥豫,成有渝,無咎。當位吉17隨元亨,利貞,無咎。吉拘系之,乃從維之,王用亨于西山。當位吉兇未涉18蠱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吉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失位吉兇未涉19臨元亨,利貞。至于八月有兇。兇敦臨,吉,無咎。當位吉20觀盥而不薦。有孚颙若。吉兇未涉觀其生,君子無咎。失位吉兇未涉21噬嗑亨。利用獄吉何校滅耳,兇。失位兇
續(xù)表
序號卦名卦辭卦象吉兇上爻辭當位/失位兇吉初判22賁亨。小利有攸往。吉白賁,無咎。失位吉兇未涉23剝不利有攸往。兇碩果不食,君子得輿,小人剝廬。失位兇24復亨。出入無疾。朋來無咎。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利有攸往。吉迷復,兇,有災眚。用行師,終有大敗,以其國君兇,至于十年不克征。當位兇25無妄元亨,利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吉兇未定無妄行,有眚,無攸利。失位吉兇未定26大畜利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吉何天之衢,亨。失位吉27頤貞吉。觀頤,自求口實。吉由頤,厲,吉。利涉大川。失位吉28大過棟撓,利有攸往,亨。吉兇未涉過涉滅頂,兇。無咎。當位吉兇未定29坎習坎,孚維心,亨。行有尚。吉系用徽纆,窴于叢棘,三歲不得,兇。當位兇30離利貞。亨。畜牝牛吉吉王用出征,有嘉折首,獲匪其丑,無咎。失位吉31咸亨,利貞,取女吉吉兇未涉咸其輔頰舌。當位兇32恒亨。無咎。利貞。利有攸往吉振恒,兇。當位兇33遯亨。小利貞。吉肥遯,無不利。失位吉34大壯利貞。吉羝羊觸藩,不能退,不能遂,無攸利,艱則吉。當位吉兇未定35晉康侯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吉兇未涉晉其角,維用伐邑,厲吉,無咎,貞吝。失位吉兇未定36明夷利艱貞吉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當位吉兇未涉37家人利女貞。吉有孚威如,終吉。失位吉38睽小事吉。吉睽孤見豕負途,載鬼一車,先張之弧,后說之弧,匪寇,婚媾。往遇雨則吉。失位吉39蹇利西南,不利東北。利見大人。貞吉。吉往蹇來碩,吉,利見大人。當位吉40解利西南。無所往,其來復吉。有攸往,夙吉。吉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獲之,無不利。當位吉41損有孚,元吉,無咎??韶?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吉弗損,益之,無咎,貞吉,利有攸往,得臣無家。失位吉42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吉莫益之,或擊之,立心勿恒,兇失位兇43夬揚于王庭,孚號。有厲,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吉兇未定無號,終有兇。當位兇44姤女壯,勿用取女。兇姤其角,吝,無咎。失位吉兇未定45萃亨,王假有廟。利見大人。亨,利貞,用大牲吉。利有攸往。吉赍咨涕涕,無咎。當位吉兇未定46升元亨。用見大人,勿恤,南征吉。吉冥升,利于不息之貞。當位吉47困亨。貞大人吉,無咎。有言不信。吉困于葛藟,于臲,曰動悔有悔,征吉。當位兇48井改邑不改井,無喪無得。往來井井。汔至,亦未繘井,羸其瓶,兇。兇井收勿幕,有孚元吉。當位吉49革已日乃孚。元亨。利貞,悔亡。吉兇未定君子豹變,小人革面,征兇,居貞吉。當位兇50鼎元吉,亨。吉鼎玉鉉,大吉,無不利。失位吉51震亨。震來虩虩,笑言啞啞,震驚百里,不喪匕鬯。吉震索索,視矍矍,征兇。震不于其躬,于其鄰,無咎?;殒庞醒?。當位吉兇未定52艮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無咎。吉兇未涉敦艮,吉。失位吉53漸女歸吉,利貞。吉鴻漸于陸,其羽可用為儀,吉。失位吉54歸妹征兇,無攸利。兇女承筐無實,士刲羊無血,無攸利。當位兇
續(xù)表
序號卦名卦辭卦象吉兇上爻辭當位/失位兇吉初判55豐亨,王假之。勿憂,宜日中。吉豐其屋,蔀其家,窺其戶,闃其無人,三歲不覿,兇。當位兇56旅小亨。旅貞吉。吉鳥焚其巢,旅人先笑后號啕。喪牛于易,兇。失位兇57巽小亨。利有攸往。利見大人。吉巽在床下,喪其資斧,貞兇。失位兇58兌亨。利貞。吉引兌。當位吉59渙亨。王假有廟。利涉大川,利貞。吉渙其血,去逖出,無咎。失位吉60節(jié)亨??喙?jié),不可貞。吉兇未定苦節(jié),貞兇,悔亡。當位兇61中孚豚魚,吉。利涉大川,利貞。吉翰音登于天,貞兇。失位兇62小過亨。利貞??尚∈?不可大事。飛鳥遺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吉弗遇過之,飛鳥離之,兇,是謂災眚。當位兇63既濟亨小,利貞。初吉終亂。吉兇未定濡其首,厲。當位兇64未濟亨。小狐汔濟,濡其尾,無攸利。吉兇未定有孚于飲酒,無咎。濡其首,有孚失是。失位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