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勇
(廈門興才職業(yè)技術學院藝術與建筑學院,福建 廈門 361024)
城市濱水空間隨著城市的發(fā)展而變化,它見證了城市的興衰發(fā)展,它不僅是城市生活與社會發(fā)展的重要載體,也是城市展現(xiàn)自己文化底蘊與魅力的重要途徑。[1]隨著全球的發(fā)展速度逐步加快, 在全球范圍內(nèi)掀起了保護能源、資源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熱潮。與此同時, 人們不再滿足與物質層面的需求, 開始追隨精神層面的感受,濱水空間因其在城市中的特殊位置而逐漸引起人們的注意。城市濱水空間的設計對改善城市環(huán)境、推動經(jīng)濟發(fā)展、提升城市居民生活的幸福指數(shù)等方面有著深遠的影響,但是現(xiàn)階段城市濱水景觀的發(fā)展還沒有形成一種成熟完備的模式,城市濱水景觀空間的設計尤其在交互設計方面尚待我們進一步探索研究。文章以城市濱水景觀為研究對象,從交互設計的視角對城市濱水景觀展開研究。
城市濱水景觀一般多指城市中濱臨水體如毗鄰大河、溪流、湖泊、大海等這樣的水域空間,不同類別的水域空間也塑造了不同特征的濱水景觀特性。城市濱水景觀空間通過對自然濱水元素的巧妙處理,在此基礎上塑造適合場景地域特性的人造景觀,形成豐富多變的濱水空間,為市民提供了生活交流、休憩娛樂、親近自然、陶冶情操的絕佳去處。當人們被不斷吸引到城市濱水空間的時候,其交互性才得以體現(xiàn)。人們在其間交流和進行各種社會活動 ,城市濱水空間的社會價值在此實現(xiàn)。城市空間通過人與城市濱水之間的互動關系變得更有活力。[2]因此, 就需要對濱水空間所具有的空間特性進行研究,才能加強人與濱水空間的互動交流。濱水空間的空間特性主要從幾個角度進行分析:
城市濱水空間的功能分區(qū)因不同人的需求形成了不同的空間形態(tài)和空間類型, 這些構成了多樣化功能的物質基礎。而對空間的類型進行不同的劃分是設計的重要步驟,只有對空間進行功能劃分才能為人們交流和進行社會活動提供便利,為空間增添人情味。城市濱水景觀以其特殊的空間特性,毗鄰陸地與水域的交接區(qū)域,從陸地空間到水域空間的變換,形成了宏觀、中觀與微觀的多層次的景觀空間形態(tài)。宏觀的城市濱水空間層次是對場地地位的整體分析設計,中觀的城市濱水空間設計地域范圍內(nèi)的各相關要素如社會背景、自然資源、人流等各方面的分析和對應設計策略,微觀的層次關于每一個受眾在該濱水空間設計中綜合感官體驗。
視覺是人在城市濱水空間最直接的感官體驗,通過對濱水空間呈現(xiàn)出的信息進行視覺上的搜集,人可以初步建立對空間的一種感知,這種感知是人與濱水空間互動的基礎所在。濱水空間表現(xiàn)出的視覺效果會因空間的形態(tài)、結構、界面而受到影響,豐富多變的視線空間和視覺體驗,也造就了濱水景觀對市民具有更高的吸引力,使其具有更強的參與性、交互性。因此對濱水空間視線的組織、視線焦點的設置是濱水空間設計的關鍵所在。[3]
城市歷經(jīng)發(fā)展與衰落, 留下許多歷史文化遺跡,它們蘊含了大量城市的歷史與文化信息,城市濱水空間是這些歷史文化信息的重要載體。人們對濱水空間的最初感知來自于這些場所留下來的印記,同時它也是人們與過往的時光交流的重要媒介。所以,將城市所特有的地域文化元素融入城市濱水空間的設計并重視歷史文化內(nèi)涵的表達,然后借助具有當?shù)靥厣坝^的營造來增強人們對過去時光的回味和對場地的感知,繼而找到心靈上的歸宿。
在進行濱水空間設計時, 應特別注意空間細節(jié)的設計,它是城市濱水空間設計的關鍵所在。它不僅可以滿足人們對濱水的好奇心,并且城市濱水空間的特色與品質也可以通過它來體現(xiàn)。因此在進行濱水設計時應特別注意對鋪裝、小品、游憩設施、植物的把握,它們可以借助對人感官的刺激來讓人產(chǎn)生強烈的認同感 。[4]因此, 為了實現(xiàn)人與濱水空間的互動交流, 需重視設計元素中蘊含的形態(tài)、顏色、質感等細節(jié),或營造一些變化豐富的視覺空間來激發(fā)人們的興趣。
國外濱水空間研究的重點逐漸提升到將人作為中心, 如新加坡碧山宏茂橋公園和Kallang河道修復、澳大利亞的Jack Evans船港等,集結了生態(tài)、歷史、社會、心理學等相關學科知識,研究范圍從最初的空間形態(tài)往更加深層次的文化、經(jīng)濟、管理等方面擴展,對人在空間的心理感受更加關注。
我國濱水空間的相關研究起步較晚,剛開始是為了治理水系污染,提升城市周邊環(huán)境和改善城市面貌。[5]典型的如秦皇島湯河公園、廣東中山岐江公園、都江堰水文化廣場等,這些城市濱水景觀設計實例中,因為缺少較為系統(tǒng)的理論和完善的實踐經(jīng)驗作為支撐,或側重景觀生態(tài)、或側重文化與人的感知方面,在項目實施的時候,空間形態(tài)過于單一、居民使用率低、缺少地域文化特色等一些問題開始顯露出來。
城市濱水景觀的交互設計重點在于協(xié)調(diào)處理景觀環(huán)境中人工設計、自然環(huán)境與空間系統(tǒng)的平衡 ,區(qū)別于普通的城市景觀設計。濱水景觀的交互設計中,場地地緣文化的處理、場地景觀節(jié)點的表現(xiàn)形式、場地所具有的文化內(nèi)涵與人的行為方式的處理彼此間緊密相聯(lián)又相互影響。然而當下城市濱水景觀在交互設計上還存在諸多不完善的地方,主要為以下幾個方面。
雖然濱水空間對城市居民的休閑娛樂生活有著重要作用,但從當下濱水空間的開發(fā)建設情況可以發(fā)現(xiàn),目前大部分的濱水空間單純?yōu)榱颂岣叱鞘芯G地范圍,大面積鋪設草坪,這對于有限的城市濱水空間造成了極大浪費。除此之外,濱水空間的類型與功能相對單一,大面積的硬質廣場是主要的空間類型,導致空間缺少私密性與趣味性,特點不夠鮮明, 空間形態(tài)大同小異。[6]最終使人們不愿在此空間過多停留,慢慢失去濱水空間的活力。
視線的組織是濱水空間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空間可以給人最直觀的視覺感受,并且人們對于濱水空間的第一印象也源自于視覺的沖擊。然而當下城市濱水空間的設計對于濱水空間的視線組織并未引起重視,在視覺的重要節(jié)點的處理與人對濱水景觀空間的感受缺少相關研究,最終表現(xiàn)的空間效果差強人意。同時大部分的濱水空間設計手法趨于雷同,從而導致人的視線只能停留在一小塊區(qū)域,缺少豐富的視覺空間體驗。[7]
當人們在空間感受與其在腦海中對景觀的印記相符時,人們便會對這個空間產(chǎn)生強烈的認同感與歸屬感。所以如何將人們腦海中的城市印記以景觀設計的形式重現(xiàn)在濱水空間中,是濱水空間特色營造的重點所在。然而從當下城市濱水景觀空間的情況來看,大多設計缺少對城市濱水文化的相關探究,一些場地與空間所蘊含的特質并未在設計中得到體現(xiàn),濱水空間的特征不夠顯著,缺少城市特有的地域文化。
能更多吸引人們到濱水空間游玩的關鍵在于空間的趣味性。然后根據(jù)目前的現(xiàn)狀來看,大部分的濱水空間都沒有對空間的趣味性引起重視,常常忽略空間環(huán)境氣氛的營造與空間關鍵節(jié)點設計 。[8]比如在一些節(jié)點設置的景觀小品,因為沒有考慮該城市的地域文化,所以傳達出的主題與最終效果缺少創(chuàng)意,無法吸引游人的目光,沒有達到營造空間環(huán)境氣氛的效果。而有一些濱水景觀的設計則忽略了人與空間交互時所需的空間要素,如空間的尺度、營建方式不能滿足市民行為需要。除此之外,景觀的外在表現(xiàn)方式直觀的影響了人的感官體驗,過于單一或過于嘈雜的空間序列關系,都會使受眾的心理體驗受到影響。
濱水景觀設計對市民行為也具有一定的引導意義。合理的城市濱水景觀在無形中塑造市民行為,而市民行為需求也在無形中對空間提出新的設計訴求。城市濱水景觀交互設計通過景觀空間語言與市民行為方式間的交互影響設計,致力呈現(xiàn)適合場地地緣特性和城市大眾行為的景觀空間形態(tài)。當下城市濱水景觀設計水平與手段層次不一,基于景觀交互設計的城市濱水空間改造策略變得尤為迫切。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論語·雍也》)。自古至今,人們喜歡以自然景觀比德。濱水景觀得天獨厚的親水性造就了其獨特的感官體驗,水域與陸域間所形成的局部微氣候也帶給人心廣神怡的感覺體驗。同時,濱水景觀區(qū)也為人們提供了一個與自然互動、抒發(fā)自我情感的場所,滿足了人們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人在空間活動的時候,可以通過多種途徑來感受這個空間。其中視覺占據(jù)主導地位,除此之外,人的觸覺、聽覺、嗅覺同樣不容忽視。因為空間體驗的舒適度不單只是人在視線范圍內(nèi)所能看到的景觀,它還與人的直覺感受息息相關。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們對景觀的訴求已不僅僅不限于功能性的滿足,而是轉化為物質層面與精神層面的綜合體驗,所以在濱水空間的舒適度設計中,應對知覺感受的豐富性和人性化設計引起重視,盡可能在融入空間地域特色的同時,讓使用這個空間的人感受到愉悅感,從而加強人與濱水空間的互動。[9]
景觀空間的形態(tài)對人們的行為屬性在潛移默化中也會產(chǎn)生一定的交互影響。濱水景觀空間中的構成要素如空間的尺度、不同材料的肌理與色彩、景觀節(jié)點的表現(xiàn)形式等等,形成濱水景觀空間豐富的視覺流線和空間組織。濱水空間中的視覺空間組織應基于環(huán)境心理學的行為模式研究,結合景觀設計手法,形成合理、有序的視覺空間組織,更好地引導人與環(huán)境的交互。在進行濱水空間設計的時候,需要防止人的視線被干擾或打斷,保持人在空間中視線的延展性和通透性,使人對濱水空間留下一個流暢和完整的印象。因為人在濱水空間活動的時候,會受到濱水空間視線組織的影響。為了讓人可以更好的感受濱水空間中優(yōu)質的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視線通廊的營造是濱水空間視線通暢性的關鍵保障。當人的觀賞線路被阻礙的時候,會在這個空間形成不舒服的心理體驗,當在不同區(qū)域布置視線中心點的時候, 人們會因此在這些區(qū)域進行視線的切換, 在區(qū)域空間的氛圍營造中起到視線銜接的作用。
地域文化特色作為濱水景觀設計的深層要素,在濱水景觀的交互設計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地域文化中的物質形態(tài)、民風民俗等一起賦予濱水景觀深層的文化內(nèi)涵, 它彰顯了一方水土中的民風民情,使濱水景觀的設計更加飽滿更具內(nèi)涵。塑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濱水景觀空間,不僅可以喚起人們內(nèi)心深處的傳統(tǒng)文化記憶,同時對城市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傳的傳承和傳播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因此,地域特色空間的營造對人與濱水空間的交互起著關鍵作用。它主要從兩個方面切入:一方面提取城市濱水空間周邊原有的濱水文化景觀中特色的元素,對其進行提升與運用, 在保留原有空間特色的前提下,盡可能還原之前存在的文化底蘊與生活氣息,讓這座城市的濱水空間重獲新生;[10]另一方面對于近期建成的濱水景觀空間注重空間細節(jié)設計,將原有濱水景觀中提取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元素運用于小品、鋪裝、植物等景觀要素當中,讓新舊空間更提時更好地銜接與過渡。
濱水趣味空間的營造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即建造有特色的濱水空間景觀。這不僅需要重點關注濱水空間的親水性和文化傳達,還需注重濱水空間氛圍的營造并且最終的效果可以吸引游人的目光。城市濱水景觀作為城市環(huán)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服務于人們的生活。濱水的自然優(yōu)勢吸引著更多的人們選擇身處其中,開展日常生活和社會交往所需的活動。在濱水景觀中,豐富多變的景觀節(jié)點和趣味空間的設置,可以更好地吸引人們參與到濱水景觀中,增強濱水景觀的交互性,將城市濱水景觀的價值最大化。營造趣味空間的方法有許多,最常用的一種是將濱水空間劃分為具有主題的不同分區(qū),并且根據(jù)不同主題的類型特點來營造該區(qū)域的空間氛圍與意境。趣味空間的營造不僅可以從大的主題分區(qū)切入,空間的細部設計同樣也是一個重要途徑。比如可以根據(jù)場地的類型特點設置與游人互動的噴水設施,為人們帶來不一樣的游玩體驗。趣味空間的營造在使濱水空間的體驗方式變得多樣的同時還讓前來游玩的人們從充分感受到與濱水空間互動的樂趣。[11]
城市濱水空間以其自身特殊的地緣環(huán)境,承載著人們豐富的日常活動和社會活動。城市濱水空間的設計,除了濱水所要考慮的生態(tài)性和技術性要素之外,設計最終需要滿足的是人們在這個環(huán)境中的交互需求,通過對場地環(huán)境的塑造和人的行為模式地合理引導,從而達到人工設計、自然環(huán)境與空間系統(tǒng)的平衡。隨著以人為本和生態(tài)觀念的價值回歸,城市濱水空間的交互設計也愈顯得重要。濱水景觀具有生態(tài)效應、景觀架構、社會影響等方面的敏感屬性,建立有效靈活的設計規(guī)劃、開發(fā)以及監(jiān)督機制是保障城市濱水景觀設計有效實現(xiàn)的制度保障。藉此,在濱水空間設計中,要把握好規(guī)劃方向和設計原則,充分與濱水空間所在城市設計的整體規(guī)劃相協(xié)同,尊重地方文脈,對土地、水體、開敞空間進行生態(tài)設計, 塑造富有特色的城市濱水景觀空間,增加市民近自然空間,提升城市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