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多數(shù)人吃飯一般先吃主食,再吃蔬菜和肉。但最新版《中國2型糖尿病膳食指南》中提出:糖尿病患者應調整進餐順序,養(yǎng)成先吃蔬菜、最后吃主食的習慣。
簡易控制血糖法:改變進餐順序
廣東省人民醫(yī)院營養(yǎng)科主任醫(yī)師? 馬文君
科學飲食是糖尿病治療的基礎,應該貫穿糖尿病綜合治療的始終。然而,糖尿病飲食調控不只是限制能量、限制甜食、少吃一點這么簡單,糖尿病患者還應掌握正確的進食順序。改變進餐順序是一種簡單、易行、有效的控制血糖方法。
蔬菜-葷菜-主食進餐順序的益處
在糖尿病患者中所進行的干預研究顯示,與先吃主食后吃蔬菜(500克/天)/葷菜的進餐順序相比,先吃蔬菜/葷菜后吃主食,餐后血糖、胰島素水平顯著降低。進一步研究顯示,按照蔬菜-葷菜-主食的順序進食可降低餐后血糖波動。長期堅持,還可使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水平顯著降低。因此,改變進餐順序,按照蔬菜-葷菜-主食的順序進餐,有利于糖尿病患者短期和長期控制血糖。
青島大學的研究將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3組,按照主食居前、居中、居后的進餐順序,短期試驗觀察其對餐后血糖和胰島素的影響。方法1為主食居前吃,方法2為主食居中吃,方法3為主食居后吃。研究均鼓勵患者細嚼慢咽,每餐進食30分鐘,主副食間隔10分鐘。結果表明,主食越早吃,餐后血糖和血漿胰島素水平也越高。
按照主食居前、居中、居后的進餐順序,長期試驗觀察其對糖化血紅蛋白和體重的影響。A組為主食居前吃,B組為主食居中吃,C組為主食居后吃。結果表明,隨著主食進餐順序由前向后轉移,患者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反映近2~3個月的血糖平均水平)依次降低。與最先吃主食相比,最后吃主食不僅有利于血糖的控制,還有利于控制體重。
國外的研究也表明:無論是2型糖尿病患者還是非糖尿病人群,先吃蔬菜后吃主食的進餐方法均可降低餐后血糖;針對出院的糖尿病患者給予先吃蔬菜后吃主食的強化教育1~2.5年后,其糖化血紅蛋白、血壓、血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均有明顯下降,且蔬菜攝入量明顯增加,而主食、水果、油脂、飲料和甜食的攝入減少。
進餐順序對血糖影響的原因
先吃蔬菜和肉類,其所富含的膳食纖維、蛋白質可以延緩碳水化合物的胃排空時間,減緩升高血糖的速度,隨之刺激內源性胰島素分泌減少,進而減輕胰島素抵抗,降低糖尿病的發(fā)病風險;膳食纖維和蛋白質也可增加飽腹感,對控制總能量和營養(yǎng)素的攝入也有一定的幫助;先吃肉類可促進腸促胰素(GLP-1)的分泌,從而有助于餐后血糖的管理。
當然,飲食對機體的影響復雜多變,這些研究或多或少有其局限性,還需要更多的大樣本研究證實。糖尿病患者可以從每一餐開始,嘗試改變進餐順序,改善血糖控制情況,對控制體重和血脂也有一定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