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欣欣
【摘要】本文通過分析美國小學一堂日常語文課的教學實錄,對比中國的課堂教學以及教學理念的諸多差異,以從中美教育的差異中獲得一定的啟示,體會創(chuàng)新的教育理念與課堂對學生的深刻影響。
【關鍵詞】課堂教學 中美 差異 創(chuàng)新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3-0049-01
【案例】“發(fā)明實驗裝置”語言課
【教育對象】美國羅斯福小學五年級學生
美國羅斯福小學建于1927年,有近百年的歷史。班級共有23名學生,來自不同的社區(qū)和種族。
8:45正式開始第一堂語言課的學習。課程伊始,戴安妮老師說“接下來,我要給大家演示一個實驗,昨晚我練習了很多次,我的手指也被夾住好幾次,實驗的名字叫作‘自動安全捕鼠器?!睂W生們好奇的看著老師拿出一件件實驗設備,有樂高搭建的橋,平日大家玩的小汽車,多米諾骨牌,一根木棒,一個烏龜玩具,一個彈珠,還有一個小型的捕鼠器。戴安妮老師將這些小玩意精細的進行擺放(期間失敗了兩次),設置了一個相對復雜的捕鼠器械,當看到實驗成功的時候,學生們不禁感嘆它的神奇。當然我們需要記住的是,這是一堂看似科學課的語文課。
緊接著,戴安妮老師向大家講述了這個發(fā)明者魯本·戈德堡的故事,如何從一個藝術家成為了一個工程師,又如何從一個工程師成為了一個科學漫畫家的故事,以及他用漫畫的形式向大家展現(xiàn)了他的種種了不起卻又從來未生產過的發(fā)明。這些發(fā)明都有一個特點,被稱為“戈德堡”即結構復雜的連鎖反應裝置。然后,老師通過設計圖紙又向大家展示了魯本的復雜裝置設計,讓同學們思考并嘗試說明這些發(fā)明的目的是什么,它是否可行?它大概又是怎么操作的?某些部件的作用是什么?你覺得可以替換掉哪些部件,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呢?這些發(fā)明有什么問題嗎?這一些列的問題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思維能力,雖然有些發(fā)明看起來很可笑,但是大家都紛紛發(fā)表自己的想法。
最后,進入實踐環(huán)節(jié)。戴安妮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一系列的紙質材料,紙上畫有很多的動物,機械零件,讓同學們挑選出自己需要的動物和機械零件為它們涂上顏色,并裁剪下來,在一張漂亮的紙上合理安排這些部件,自己動手設計“戈德堡”(結構復雜連鎖裝置),完成一個不可能的任務,將簡單事件復雜化。同時,需要在紙上用文字說明設計裝置的目的是什么?將這一發(fā)明分為哪些先后步驟,分別又什么作用,都需要在每一個部件中標記出來,像魯本的漫畫一樣為大家展示他的了不起的發(fā)明,這個作業(yè)的完成的時間是一周。9:40課程結束,進入課外活動時間。
【案例分析】當然通過一個案例并不能反映美國教育的特點,但是依然可以發(fā)現(xiàn)中外教育從內容到形式都存在著很大差異。
一、理念的差異
本案例中的教師的教育理念是想讓學生通過故事的衍生,從而感受看問題的角度和辯證的思維方式,注重讓學生行動起來解決問題,這種方式雖然很難讓學生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體現(xiàn),但是可以看到每位同學在解決同一個問題時,產生了不同的切入點,衍生出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獲得了不同程度的實踐和思維能力。在本課的案例中,教室要求學生自行設計“復雜連鎖裝置”,他們所運用的知識方法可能千差萬別,設計的難度和深度也有所不同。但是,學生在獨立的設計中能自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中國教育培養(yǎng)的學生大部分具有整齊劃一、完整的知識體系,習慣于解答教師已做了簡化、假設的理想問題,然而對于現(xiàn)實中實際的問題,常常感到無從入手。傳統(tǒng)的教學形式,脫離生產雖然可以培養(yǎng)學者、思想家等理論人才,但卻很難培養(yǎng)出工程師和發(fā)明家。
二、角色的差異
中國的教師更為強調“絕對的權威”,并普遍認為所謂“聽話”的課堂環(huán)境是全體學生認真聽講的保證。而本案例中的美國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時,盡量創(chuàng)造一種和諧的氣氛,使學生主動融入課堂學習。即使教師在授課,學生也可以隨時提出自己的困惑,教師并不介意被打斷,而是很有耐心地給予講解。教師和學生的地位始終平等,師生可以互相探討問題或爭執(zhí),保留自己的觀點。相比之下,中國師生之間的關系顯得較為呆板、生硬、緊張。當然,兩國的教師的角色差異也離不開傳統(tǒng)文化和國情的特定背景。
三、提出的建議
美國曾拍攝過一部名為《兩百萬分鐘》的紀錄片,鏡頭跟蹤拍攝了中、美、印三國的高中學生,展示了在同樣的“兩百萬分鐘”里孩子們生活的真實軌跡。在片中,有這樣一段話,“在世界29個發(fā)達國家中,美國數(shù)學僅排名第24,中國每年有60萬工程師畢業(yè),美國只有6萬。在所有排名中,美國人只有一項指標比其他國家高,那就是——自信心?!彼械臄?shù)據似乎都在告訴我們:美國人不如我們勤奮。但從對美國孩子的訪談中,可以感受到一種強烈的獨立性。他們對未來的態(tài)度、對自己的期許無一不來自于實踐的總結和自主的思考。
然而片中的中國學生,卻令人憂慮——
未來,中國的GDP不可避免地將追上美國,但創(chuàng)新能力還遠不能與美國匹敵,因為創(chuàng)造力的產生需要自由的交流和思想競爭。所以,在中國的教育中應加快建立完整的創(chuàng)新教育體制。創(chuàng)設活躍、開放、協(xié)調的創(chuàng)新環(huán)境。強化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鼓勵學生自主思考,動手實踐,引導學生在做中學、學中悟、悟中做,以知導行,形成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個性、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團結協(xié)作能力。
同時,發(fā)展多樣的課堂教學方式。摒棄教師對知識的單向灌輸,鼓勵教師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通過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引導和啟發(fā)學生自主思考,開拓學生的思維,鍛煉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當然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美國與我國的課堂教學方式各有其優(yōu)點與不足,既然存在,自然有其合適的土壤。而應主動對照教育效果和方式,發(fā)現(xiàn)差距,尋找原因,并積極加以改進。
參考文獻:
[1]李志華.每一個孩子都很重要.《湖南教育(A版)》[J].2018-03-01
[2]詹國榮.讓學生行動起來去解決問題[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3.11
[3]蘇俊鋒.英國課堂教學與中國課堂教學的比較與思考[J].課堂教學方法探討.2016.02
[4]楊文博.中外課堂教學的幾點對比與思考[J].《現(xiàn)代教育》.2013.04
[5]伍云霞.中外課堂教學情況的對比及啟發(fā)[J].《教育教學論壇》.2016-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