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蓮蓮
摘要:在獲得第149屆芥川獎小說《指甲與眼睛》中,藤野可織以第二人稱的獨特文學創(chuàng)作手法,刻畫了一個鮮明的日本家庭主婦形象。本文圍繞小說中的主人公麻衣,分析其與“我”的父親、“我”的母親、“我”的關(guān)系,探究麻衣這一日本女性的形象。
關(guān)鍵詞:人物關(guān)系;女性形象;麻衣;《指甲與眼睛》
小說《指甲與眼睛》以故事的敘事者“我”的口吻,描述了一個男人的情人——一個二十五、六歲的日本派遣員出身的家庭主婦——麻衣的行為與情感世界。小說中的“我”是一個三歲的小女孩,是麻衣情人的孩子,但是以成人的視角觀察著一切,時而進入其中,時而跳出來。小說《指甲與眼睛》的中心人物是麻衣,麻衣與他人的關(guān)系也錯綜交織在一起。本稿以麻衣為中心,分析麻衣與他人的關(guān)系,并借麻衣這一女性探究當代日本女性形象。
一、麻衣與“我”的父親的關(guān)系
麻衣和父親(“我”的父親的略稱)雖是戀人,但并不是正常的戀人關(guān)系,準確地說是婚外戀。一開始,父親便向麻衣表明自己有妻子,不能同她結(jié)婚的事實。不過,本該生氣的麻衣只是有些吃驚,對此毫不在意。談?wù)摰礁赣H的孩子即“我”時,文中這樣描述麻衣的心聲:有沒有孩子和我沒有關(guān)系。而作為戀人,麻衣對父親喜歡的運動團隊、電影、音樂等一切都不感興趣。一個對人有些冷漠、不合格的戀人形象躍然紙上。也體現(xiàn)了麻衣對愛情的不重視,亦符合時下“佛系”的戀愛觀。
日本社會自古以來就存在著濃厚的性別分工意識。不僅父親認為,只要提供環(huán)境,女性自然就可以成為妻子、母親。而且麻衣也十分愿意由派遣員的身份轉(zhuǎn)變?yōu)榧彝ブ鲖D。可以看出當代日本女性不愿意處理復雜的人際關(guān)系,對現(xiàn)實社會的逃避。
麻衣和父親在是否舉辦婚禮這件事上也產(chǎn)生了分歧。麻衣是初婚,即便朋友不多,也想舉辦一個簡單的婚禮。而父親則認為婚禮這種形式完全沒有必要。實際上,這深刻反映了日本社會女性的心理。對于女性來說,結(jié)婚是人生的分水嶺,意味著和過去的生活告別,身份也發(fā)生了轉(zhuǎn)變。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麻衣對家庭生活的向往。
二、麻衣與“我”的母親的關(guān)系
麻衣和“我”的母親并沒有直接的接觸,而是通過父親、博客等聯(lián)系在一起的,因為父親,麻衣和“我”的母親本應(yīng)是情敵的關(guān)系,麻衣本應(yīng)對“我”的母親有一定的好奇心,但小說中描寫道:麻衣對父親的妻子毫不關(guān)心,不知道“我”死去的母親的樣子、體型、年齡、名字等,并且一點都不想知道母親的事情。從側(cè)面上,也反映了麻衣與父親畸形的戀人關(guān)系。
但是,麻衣在物質(zhì)上、在精神上都接受了母親的做法。在做家庭主婦方面,麻衣遠不如“我”死去的母親。麻衣閱覽母親的博客,學習母親的購物方法。買母親選的家具、買母親買過的亞麻桌布、買母親喜歡的全粒粉,還讀母親讀過的書。參考母親的方式來打掃整理房間。并且,麻衣瀏覽母親的博客,感受到母親在博客上的快樂,對母親這些家庭主婦們產(chǎn)生了巨大的同感與理解。在一定程度上,麻衣最終也會成為和母親一樣的家庭主婦。
三、麻衣和“我”的關(guān)系
小說中的“我”是一個三歲的小女孩,在母親去世后,與麻衣共同生活在一起。上文已提到,麻衣對父親的孩子漠不關(guān)心,常常忘記“我”的性別。麻衣雖與“我”生活在一起,但兩人完全沒有感情交流,面對彼此無表情,像陌生人一樣。而且麻衣沒有養(yǎng)育孩子的經(jīng)驗,對“我”的身體絲毫不關(guān)心,像飼養(yǎng)動物一樣喂養(yǎng)“我”,常常扔給我牛奶和零食。
但是,麻衣和“我”的關(guān)系也有緩和的時候。為了不讓我咬指甲,麻衣在入睡之前會給“我”剪指甲,涂指甲油,并囑咐我不要咬指甲。從而可以看出,麻衣對“我”的關(guān)心,二人的和解。
從小說中可以看到,麻衣作為派遣員,對同事冷漠,對公司沒有歸屬感。女性在社會上沒有得到安全感,轉(zhuǎn)而會向家庭尋求安全感。在當代日本家庭中,根深蒂固的觀念是“男主外,女主內(nèi)”。丈夫單身赴任,兩周才能回家一次,還經(jīng)常以各種理由不回家,這種現(xiàn)象在日本是很普遍的。在丈夫身上尋求不到安全感,就會放在孩子身上。最后麻衣對三歲的“我”的照顧也說明了這一點。
綜上可以看出,麻衣是一個有些冷漠、以自我為中心,對愛情不重視,有些“佛系”的女性,同時不愿意處理復雜人際關(guān)系,但依然對婚姻生活充滿向往,愿意做家庭主婦,學習家務(wù),照顧孩子。隨著時代的變化,當代日本女性的觀念也發(fā)生一定的變化。對當代日本女性,特別是家庭主婦的未來,藤野可織發(fā)出了自己的心聲。
(文中引用部分均為筆者譯)
參考文獻:
[1]藤野可織.「爪と目」.文藝春秋,2013.
[2]小川洋子等.芥川賞選評.文藝春秋,2013.
[3]円城塔.「レンズのむこうーー藤野可織の小説について」.文藝春秋,2013.
[4]王俊英關(guān)于日本主婦再就業(yè)的思考[J].日本問題的研究,2003.
[5]落合惠美子.21世紀日本家庭何去何從[M].山東人民出版社,2010.
[6]邸煥雙 王玉英.從藤野可織的《指甲與眼睛》看當代日本女性價值觀[J].北方文學,2014.
[7]王玉英 李向格.顯性價值的剝離與隱形價值的純化——論藤野可織的《指甲與眼睛》[J].中日文化文學比較研究,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