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琦,李加恒,韓昊廷,劉梓蘅,張佳慧,劉春菊,劉春泉,薛友林,,*
(1.遼寧大學輕型產(chǎn)業(yè)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6;2.中共遼寧省委黨校,遼寧 沈陽 110004;3.江蘇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農(nóng)產(chǎn)品加工研究所,江蘇 南京 210014)
蕪菁(Brassica rapa L.)屬于十字花科兩年生植物,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栽培蔬菜之一[1]。別名蔓菁、圓根、盤菜等。在中國,蕪菁是人們經(jīng)常食用的一種蔬菜,其根莖扁圓,肉質根中含有大量的VA、VB、VC及多種糖類、氨基酸、鈣、鐵、磷等礦物質[2]。民間傳統(tǒng)還將其用作醫(yī)藥,以緩解缺氧和疲勞癥狀[3-4]。
干燥作為一種重要的加工操作單元,在現(xiàn)代食品工業(yè)中被廣泛應用。干燥處理是一種常用而又有效的保藏方法,可在降低水分含量和水分活度來達到抑菌效果的同時[5],又賦予產(chǎn)品新的感官品質。對蕪菁進行干燥處理以生產(chǎn)蕪菁脆片,不但可以延長產(chǎn)品的保藏時間,還能夠得到一種新的蕪菁產(chǎn)品。干燥是一種很好的產(chǎn)品加工形式,干燥賦予了蕪菁新的感官品質,使其消費方式多樣化、方便化,提高了其附加值。
真空冷凍干燥(freeze drying,F(xiàn)D)過程中物料處于凍結狀態(tài),溫度較低,在整個過程中幾乎不存在營養(yǎng)成分熱分解及褐變,可最大程度保留物料原有狀態(tài),但操作耗時長、耗能高[6];變溫壓差膨化干燥(explosion puffing drying,EPD)利用物料中原有水分汽化生成水蒸氣帶動物料膨化,其產(chǎn)品綠色天然、酥脆度高[7-8];紅外干燥(infrared drying,ID)是利用紅外線輻射器產(chǎn)生的電磁波與物料中分子運動的固有頻率相匹配,進而使分子因劇烈振動而引起激烈摩擦產(chǎn)生大量熱進行干燥的,物料干燥溫度不易受周圍空氣溫度影響,具有節(jié)能、干燥均勻的特點[9];熱風干燥(hot air drying,AD)利用熱空氣為干燥介質與物料進行濕熱交換而干燥物料,干燥過程溫度較高、時間較長,物料易褐變,營養(yǎng)成分易分解,但干燥速率較快,干燥容量較大[10]。本實驗將通過灰色關聯(lián)分析法比較FD、EPD、ID、AD 4 種不同的干燥方式對蕪菁脆片物理性質、營養(yǎng)成分、微觀結構和感官評價的影響,以確定蕪菁脆片的最佳干燥工藝,以期為蕪菁脆片生產(chǎn)加工中干燥方式的選擇及產(chǎn)品的開發(fā)提供理論依據(jù)和技術支持。
蕪菁為白皮白肉圓蕪菁(水分質量分數(shù)約93%、總糖質量分數(shù)約5%、膳食纖維質量分數(shù)約1%),產(chǎn)自四川大涼山。
氯化鈉、檸檬酸、蔗糖、硝酸、考馬斯亮藍G250等(均為分析純) 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
SCIENTZ-10N型真空冷凍干燥機 寧波新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QDPH1021型變溫壓差膨化干燥設備 天津市勤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HW-10型紅外干燥箱鞏義市英峪予華儀器廠;GZX-BE型電熱鼓干燥箱上海博迅實業(yè)有限公司醫(yī)療設備廠;BCD-208GT型冷藏冷凍箱 江蘇雪龍電器有限公司;NR20XE型精密色差儀深圳市三恩馳科技有限公司;CT3-25K型質構儀美國Brookfield公司;JSM-5610LV型掃描電子顯微鏡日本電子公司;JFC01600型鍍金儀 日本Jeol公司。
1.3.1 干燥工藝參數(shù)
預處理:蕪菁經(jīng)清洗、去皮、切片(厚度4 mm)、熱燙(1.5%(質量分數(shù),下同)氯化鈉和0.2%檸檬酸溶液煮制1 min)、冷卻、浸糖(置于20%蔗糖溶液1 h(料液比1∶3))、低溫預凍(-18 ℃冷凍12 h)。預凍后進行FD,預凍后室溫解凍2 h分別進行AD、ID和EPD。干燥后水分質量分數(shù)不大于7%即獲得蕪菁脆片成品,用于理化性質和營養(yǎng)成分的測定。
FD:冷凍干燥過程真空度不高于60 Pa,冷阱表面溫度設置為-40~-45 ℃;干燥時間:14 h。
EPD:將蕪菁片在70 ℃條件下熱風預干燥50 min后,使水分質量分數(shù)達到25%。放入膨化罐后密封,在溫度為80~85 ℃條件下,加壓到0.3 MPa,停留5 min,在溫度為70~75 ℃條件下抽空90 min(剛開始抽真空的瞬間即為膨化過程),全程干燥時間:145 min。
ID:溫度70 ℃、功率250 W、干燥時間240 min。
AD:溫度70 ℃、風速2.3 m/s、干燥時間120 min。
1.3.2 營養(yǎng)成分的測定
營養(yǎng)成分的測定包括:1)水分含量測定:參照GB 5009.3—2016《食品中水分的測定》[11];2)可溶性固形物(total soluble solid,TSS)含量測定:參照手持糖度計法[12];3)蛋白質含量測定:參照GB 5009.5—2010《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蛋白質的測定》[13];4)淀粉含量測定:GB 5009.9—2016《食品中淀粉的測定》[14];5)總糖含量測定:參照王聯(lián)珠等的方法[15];6)總酚含量測定:參照Sellappan等的方法[16];7)VC含量測定:參照趙曉梅等的方法[17];8)可溶性膳食纖維(soluble dietary fi ber,SDF)和不溶性膳食纖維(insoluble dietary fiber,IDF)含量的測定:參照GB 5009.88—2008《食品中膳食纖維的測定》[18]以及Prosky等的方法[19]。
1.3.3 微觀結構的測定
使用JFC01600型鍍金儀對蕪菁脆片樣品進行5 min噴金處理,將噴金后的蕪菁脆片固定在JSM-5610LV型掃描電子顯微鏡掃描臺上進行觀察。
1.3.4 物理性質的測定
1.3.4.1 色差的測定
根據(jù)Vega-Gálvez等[20]的方法測定蕪菁脆片的L*(亮度)、a*(紅綠度)、b*(黃藍度)值,并按式(1)計算色差(ΔE)。
式中:△a*為干燥前后紅綠度的差值;△b*為干燥前后黃藍度的差值;△L*為干燥前后亮度的差值。
1.3.4.2 復水比的測定
根據(jù)Yi Jianyong等[21]的方法測定蕪菁脆片在25 ℃下的復水比。
1.3.4.3 體積比和密度的測定
根據(jù)Yi Jianyong等[22]的方法測定蕪菁脆片體積比和密度。
1.3.4.4 質構的測定
采用CT3-25K型質構儀測定蕪菁脆片的硬度。具體測定條件:使用TA7型探頭進行測試,探頭長度7.0 mm,測試速率為2.0 mm/s,返回速率為2.0 mm/s,觸發(fā)點負載為10 g,負載單元為25 000 g。每種樣品取10 個樣測10 次,取平均值。測試過程中,出現(xiàn)的最大峰為樣品硬度(H/g);脆度(C)則由公式(2)得出。
式中:HAV表示得到的所有峰值平均值/g。得到的峰值平均值與初始硬度有關。C越高,則表示樣品松脆性越強。
1.3.5 感官評價
選取10 名有感官評價培訓經(jīng)驗的人員分別對4 種不同方式干燥的蕪菁脆片進行感官評價,對產(chǎn)品的口感、色澤、組織狀態(tài)、風味4 個方面進行評價,計算平均分,各項滿分25 分,總分滿分100 分,感官評價表如表1所示。
表 1 蕪菁脆片感官評價標準Table 1 Criteria for sensory evaluation of turnip chips
1.3.6 綜合評價
采用變異系數(shù)法[23]確定ΔE、體積比、密度、硬度、脆度、水分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淀粉含量、蛋白質含量、總糖含量、VC含量、SDF含量、IDF含量和感官評分14 個指標的影響因子權重,再經(jīng)過灰色關聯(lián)分析的一系列數(shù)據(jù)處理計算各因子的加權關聯(lián)度,將加權關聯(lián)結果作為最終綜合評價參照依據(jù)。
1.3.6.1 因子權重賦予
何承剛等[24]發(fā)現(xiàn)各評價指標的變異系數(shù)越大,所賦予的權重就應越大。為了更客觀地評價各項指標對品質影響的重要性,需要通過變異系數(shù)確定權重來反映相對差異程度[25],如式(3)~(4)所示。
式中:CVi表示第i項的變異系數(shù);σi表示第i項的標準差;μi表示第i項的算術平均數(shù);Wi表示第i項的權重。
1.3.6.2 灰色關聯(lián)模型分析
參照王軒[26]、劉文靜[27]等的灰色關聯(lián)法分析,通過數(shù)據(jù)無量綱化、參考序列與比較序列間絕對差值的計算,以及灰色關聯(lián)系數(shù)及李慧等[28]的方法計算加權關聯(lián)度,進行綜合性評價。
采用DPS 7.5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通過Duncan’s新復極差法進行顯著性分析(P<0.05表示差異顯著)。采用Origin Pro 8軟件和Excel 2010軟件作圖分析。
表 2 不同干燥方式對蕪菁脆片營養(yǎng)成分含量的影響Table 2 Effects of different drying methods on the nutritional composition of turnip chips
如表2所示,為改善脆片口味,事先對樣品進行了浸糖預處理,故各種產(chǎn)品的TSS與總糖含量均較高。ID產(chǎn)品TSS含量較低,同時其蛋白質及總糖含量較低,這可能是因為ID處理時間(240 min)較長,使糖與蛋白質發(fā)生較長時間的美拉德反應,導致產(chǎn)品蛋白及總糖含量較低,尤其是總糖含量;FD產(chǎn)品VC含量最高,ID產(chǎn)品VC含量最低,因為VC對熱及氧不穩(wěn)定,而FD全程低溫、低氧,故VC氧化極少,保留較好,EPD、ID、AD 3 種處理溫度接近,而ID時間比EPD和AD長,故VC損失最為嚴重,含量最低;4 種產(chǎn)品均未檢出多酚成分,且僅有ID產(chǎn)品因加工時間較長,纖維含量較高。整體來看,F(xiàn)D產(chǎn)品各成分保持最好,EPD產(chǎn)品次之,這是因為EPD、ID、AD三者處理溫度相近并且高于FD,故FD產(chǎn)品成分破壞最少。
2.2.1 不同干燥方式對蕪菁脆片色澤的影響
表 3 不同干燥方式對蕪菁脆片色澤的影響Table 3 Effects of different drying methods on the color of turnip chips
從表3可以看出,4 種干燥產(chǎn)品亮度L*值均顯著高于鮮樣(P<0.05),說明4 種脆片的色澤均與鮮樣的有較大差距。此外,ID的a*值和b*值顯著高于FD產(chǎn)品(P<0.05),這表明ID產(chǎn)品顏色比FD等其他產(chǎn)品偏黃,與成分測定的結果相符(ID產(chǎn)品美拉德反應最嚴重)。
2.2.2 不同干燥方式對蕪菁脆片微觀結構的影響
從圖1A中可以看出,F(xiàn)D脆片具有較明顯的蜂窩狀結構,內(nèi)部空隙大,整體體積保持較好。從圖1B中可以看出,EPD脆片內(nèi)部可生成一定蜂窩狀空隙,但其表面卻相對致密,可能是因為在預干燥后水分分布不均,至使膨化不完全。ID脆片則很難看出來其原有結構,其組織緊縮,結構緊密(圖1C)。而AD脆片也發(fā)生了嚴重的皺縮,失去了原來飽滿而立體的狀態(tài),表面形成了模糊的褶皺樣形狀,但其內(nèi)部保留了輕微的孔隙結構(圖1D)。
圖 1 不同干燥方式的蕪菁脆片的掃描電子顯微鏡結果Fig. 1 SEM results of turnip chips with different drying treatments
2.2.3 不同干燥方式對蕪菁脆片復水比的影響
圖 2 不同干燥方式對蕪菁脆片在25 ℃下復水比的影響Fig. 2 Effect of different drying methods on the rehydration rate of turnip chips at 25 ℃
如圖2所示,初期FD產(chǎn)品在25 ℃下的復水速率高于其他3 種干燥產(chǎn)品,復水較快,且在5 min后無明顯變化,這可能是因為FD脆片會形成疏松多孔蜂窩狀結構[29](圖1A)。但隨著復水時間延長,脆片中的糖逐漸溶于水中,故最終復水比較低。ID產(chǎn)品內(nèi)部及表面結構均較為致密(圖1C),雖然致密的結構使其糖分在復水過程中難以溶解出去,但水分也難以進入,故最終復水比較低。ID脆片和AD脆片前期復水速率相近,因為二者均有致密的表面結構。另外,EPD脆片內(nèi)部形成多孔狀結構[30],易于吸水,同時表面致密(圖1B),糖分不易溶出;而AD產(chǎn)品同樣表面致密,內(nèi)部也形成了一些毛細孔隙(圖1D),利于復水,故兩者均有較高的最終復水比。
2.2.4 不同干燥方式對蕪菁脆片體積比和密度的影響
圖 3 不同干燥方式對蕪菁脆片體積比和密度的影響Fig. 3 Effect of different drying methods on the volume ratio and bulk density of turnip chips
如圖3所示,F(xiàn)D產(chǎn)品的體積比最大,達到95%,顯著高于其他3 組。表明FD可以很好地保持蕪菁脆片內(nèi)部結構的完整,保留其原有外觀形態(tài)(圖1A);ID和AD產(chǎn)品的體積比無顯著差異且最小,表明干燥過程中對蕪菁結構造成了較大改變,使其干癟收縮,外觀變化明顯(圖1C、D)。密度與體積比相反,F(xiàn)D產(chǎn)品密度最小,ID和AD產(chǎn)品密度最大。FD利于產(chǎn)品形狀的保持,這是由于在冷凍階段,過低的溫度固化了物料內(nèi)部的纖維結構,這有利于后期干燥產(chǎn)品形狀的保持[31]。
2.2.5 不同干燥方式對蕪菁脆片硬度和脆度的影響
圖 4 不同干燥方式對蕪菁脆片硬度和脆度的影響Fig. 4 Effect of different drying methods on the hardness and brittleness of turnip chips
由圖4可見,在ID和AD過程中,產(chǎn)品表面溫度較內(nèi)部高,使其內(nèi)部水分向表面轉移的速度小于表面水分蒸發(fā)的速度,在表面形成一層干硬膜,出現(xiàn)干癟堅硬現(xiàn)象,使其硬度較大,脆度較??;EPD過程中,產(chǎn)品內(nèi)部的膨化作用使孔道擴充,質地更加酥脆;FD脆片可基本保持其原有形狀,形成多孔性結構,因而體積收縮小,硬度最小,質地松軟[32]。
表 4 不同干燥方式對蕪菁脆片的品質感官評分Table 4 Quality evaluation of turnip chips subjected to different drying methods
如表4所示,蕪菁脆片的感官評價由高到低依次為:EPD>FD>AD>ID。FD、EPD產(chǎn)品感官評價評分接近,均不低于80分,都易于被消費者接受,而ID、AD產(chǎn)品評分較低,食用體驗不佳。FD與EPD產(chǎn)品在風味上相差無幾,由于EPD是利用內(nèi)部水分汽化而使物料膨化,故口感最為酥脆,雖干燥溫度不是很高,但仍發(fā)生褐變;FD產(chǎn)品因水分直接升華,保持原有細胞結構,故酥脆程度不如EPD產(chǎn)品,但干燥過程中始終低溫,無褐變反應發(fā)生,色澤較好。ID和AD產(chǎn)品,則因干燥過程均為水分受熱蒸發(fā)過程,溫度高、時間長,故產(chǎn)品的外觀、口感上均比前兩者差。
為了避免等權分配的不客觀性,消除各評價指標的量綱差異,采用變異系數(shù)法對不同評價指標的權重關系進行分配,再利用灰色關聯(lián)法及綜合性評價分析不同干燥方式對蕪菁脆片品質的影響。
表 5 各項指標權重分析Table 5 Weights of various indicators used in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urnip chips
如表5所示,根據(jù)變異系數(shù)法對14 個評價指標確定不同權重?;诓煌笜说呢暙I差異性,將ΔE、體積比、密度、硬度、脆度、水分含量、TSS含量、淀粉含量、蛋白質含量、總糖含量、VC含量、SDF含量、IDF含量、感官評分賦予的權重分別為:7.3%、26.4%、19.0%、6.9%、2.3%、2.4%、3.5%、1.8%、2.8%、2.7%、10.3%、11.5%、1.2%和1.9%。根據(jù)已測量數(shù)據(jù)構造參考數(shù)列T0。為了避免各量綱的指數(shù)差異,統(tǒng)一根據(jù)公式(5)將各指標進行如表6所示的無量綱化。
其式k=1,2,3,4;i=1,2,3,…,14。
表6 數(shù)據(jù)無量綱化結果Table 6 Results of nondimensionalization
根據(jù)表6中數(shù)據(jù),求出參考數(shù)列T0與比較數(shù)列Ti各對應點的絕對差值,Δn(i)=|T0(i)-Tn(i)︱,計算結果如表7所示。最大和最小差值:Δn(i)max=4.286、Δn(i)min=0.000。
表 7 參考序列與比較序列間的絕對差值[Δn(i)]Table 7 Absolute value [Δn(i)] between reference sequence and comparative sequence
采用公式(6)和(7)計算出灰色關聯(lián)系數(shù)ξn(K)和加權灰色關聯(lián)度Xi,計算結果如表8、9所示。
式中;ξn(K)為各項指標灰色關聯(lián)系數(shù);ξ為分辨系數(shù),在0~1間,通常為0.5。
式中:ξn(K)為各項指標灰色關聯(lián)系數(shù);Qn(K)為表5中各項指標權重。
表 8 參考序列與比較序列的灰色關聯(lián)系數(shù)Table 8 Grey relational coefficients and grey correlation degrees between reference sequence and comparative sequence
表 9 加權關聯(lián)度(Xn)計算結果Table 9 Results of weighted correlation (Xn)
表8、9表明,加權關聯(lián)度由大到小排序是:FD>EPD>ID>AD。對脆片品質評價的14 項指標進行影響程度權重分配后,再分析不同干燥方式對脆片產(chǎn)品品質的各項指標的聯(lián)動影響。結果表明,F(xiàn)D、EPD、ID、AD 4 種干燥方式中FD和EPD優(yōu)于ID和AD。因FD設備復雜、耗時耗能,而EPD處理雖設備成本較高,但生產(chǎn)周期較短,綜合能耗及品質多方面考慮,EPD為蕪菁脆片生產(chǎn)加工的較合適的備選工藝。
我國新疆、西藏蕪菁產(chǎn)量較大,一般以鮮食為主,少部分用來制作腌泡菜,深加工產(chǎn)品較少,為了提升其附加值,豐富其加工方式,嘗試將其制作成一種非油炸脆片產(chǎn)品。本實驗選擇了FD、EPD、ID、AD 4 種干燥方式生產(chǎn)蕪菁脆片,并利用灰色關聯(lián)分析法對其營養(yǎng)成分及感官品質等多項指標進行了綜合分析。結果顯示FD產(chǎn)品綜合得分最高,但其生產(chǎn)耗時耗能,而EPD生產(chǎn)周期較短,綜合能耗及品質多方面考慮,EPD為蕪菁脆片生產(chǎn)加工較合適的備選工藝。硫代葡萄糖苷是十字花科蕓薹屬植物中的一類重要的次生代謝產(chǎn)物,能夠抑制腫瘤生成和癌細胞轉移。其廣泛存在于蕪菁中,因條件限制本實驗并未對脆片中硫代葡萄糖苷的構成進行詳細解析,將在后續(xù)實驗中進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