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燕,韓樂鵬,趙 菲,唐 妮
(1.山東中醫(yī)藥高等專科學校,山東 煙臺 264199;2.山東省煙臺市中醫(yī)醫(yī)院,山東 煙臺 264100)
血管性癡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腦血管疾病導致的認知功能障礙綜合征,是癡呆第3位常見的病因。偏身感覺減退(輕偏癱,構音不清,共濟失調,失語)和智能障礙(近事記憶力差,計算能力減退,判斷推理困難)以及情感的不穩(wěn)定,易激惹為主要臨床表現。本研究用針刺治療血管性癡呆療效較好,報道如下。
共40例,均為山東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和濟南市各個社區(qū)的血管性癡呆患者,隨機分為針刺組和藥物組各20例。針刺組男12例,女8例;年齡54~78歲,平均65.1歲;病程6~24個月,平均12.15個月;輕度13例,中度7例;小學4例,中學10例,大學及以上6例。藥物組男13例,女7例;年齡53~79歲,平均66.4歲;病程6~30個月,平均11.4個月;輕度14例,中度6例;小學3例,中學12例,大學及以上5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采用1993年美國國立神經系統疾病與卒中研究所和瑞士神經科學研究國際協會(NINDS/AIREN clinical criteria for the diagnosis of vascular dementia,CCDVD)制訂的很可能(probable)血管性癡呆診斷標準[1]。①有癡呆(通過臨床和神經心理學檢查有充分證據表明符合癡呆的診斷標準;同時排除了由意識障礙、譫妄、神經癥、嚴重失語及全身性疾病或腦變性疾病所引起的癡呆)。②有腦血管病的證據(臨床證明有腦血管病所引起的局灶性體征,如偏癱、中樞性舌癱、病理征、偏身失認、構音障礙等;影像學檢查如CT或MRI證實有腦血管病的臨床病理,如大血管梗死、重要部位的單個梗死、多發(fā)性腦梗死和腔隙性腦梗死、廣泛的腦室周圍白質病變、病變共存等)。③兩種損害有明顯的因果關系(在明確的卒中后3個月內出現癡呆,突然出現認知功能衰退,或波動樣、階梯樣進行性認知功能損害)。
針刺組給予針刺治療。主穴取百會、四神聰、太溪、懸鐘、足三里、氣海、血海、三陰交。髓海不足配腎俞,脾腎兩虛配脾俞、腎俞,痰濁蒙竅配豐隆,瘀血內阻配膈俞、內關。腧穴定位參照普通高等教育中醫(yī)藥類規(guī)劃教材《經絡腧穴學》第7版[2]中的腧穴定位。針刺得氣后留針20min,每天1次,共12周。
藥物組口服安理申[衛(wèi)材(蘇州)制藥有限公司生產]5mg,每天1次,共12周。
觀察MMSE、ADL、SDSVD的評分變化。
兩組治療前后簡易智能精神狀態(tài)檢查量表(MMSE)評分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MMSE評分比較 (分,±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MMSE評分比較 (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藥物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 治療前 治療后針刺組 20 15.70±2.71 18.50±3.08*△藥物組 20 15.90±2.46 18.80±3.03*
兩組治療前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評分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ADL評分比較 (分,±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ADL評分比較 (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藥物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 治療前 治療后針刺組 20 45.35±7.70 36.90±7.34*△藥物組 20 43.70±10.09 36.25±8.75*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辨證量表(SDSVD)評分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SDSVD評分比較 (分,±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SDSVD評分比較 (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藥物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 治療前 治療后針刺組 20 13.30±4.90 7.55±4.50*△藥物組 20 12.25±5.01 8.50±5.00*
《靈樞·海論》說“腦為髓?!保X是精髓和神明匯集發(fā)出之處,主思維意識和記憶?!额愖C治裁卷三》謂:“腦為元神之府,精髓之海,實記憶所憑也?!蹦X主精神意識的功能正常,則精神飽滿,意識清楚,思維靈敏,記憶力強,語言清晰,情志正常。腦髓失養(yǎng),腦的正常生理功能就會受到影響,出現記憶、思維、感覺、意識不同程度的受損。人至老年,臟腑功能減退,髓海空虛,則神機失用而成癡呆。王清任《醫(yī)林改錯》謂“靈性記憶在腦,高年無記憶者,腦髓漸空”。指出年老體邁、髓海漸空是癡呆發(fā)病的原因。腦由精髓匯聚而成,精由腎藏,故腦與腎的關系密切,如《醫(yī)學入門·天地人物氣候相應圖》說:“腦者髓之海,諸髓皆屬于腦,故上至腦,下至尾骶,髓則腎主之?!蹦I精充足,則生髓功能正常,腦髓才能充盈,思維、認知功能則可正常發(fā)揮。若腎精虧虛,腦髓失充,則神機失用,表現為癡呆。另一方面,腎有推動和調節(jié)臟腑氣化的作用。臟腑氣化是指臟腑之氣的升降出入運動推動和調控著各臟腑形體官竅的功能,進而推動和調控著機體精氣血津液各自的新陳代謝及其與能量的相互轉化的過程。腎生理功能正常,才能正常推動和調節(jié)臟腑氣化,將精微物質輸送到腦供養(yǎng)腦髓。因此,腎與腦的關系密切,腎虛則腦髓失養(yǎng),從而出現認知功能等障礙。
氣血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推動和調控新陳代謝,維持生命進程?!端貑枴ふ{經》云:“人之所有者,血與氣耳?!薄峨y經八難》說:“氣者,人之根本也?!币环矫?,氣血是精的化生之源。腎所藏之精以先天之精為基礎,賴后天水谷精微的不斷充養(yǎng)。只有全身臟腑之氣血充足,功能正常,才能運化吸收飲食水谷之精微,五臟六腑之精充盈,才能流注于腎而藏之,腎精充盈則腦髓充養(yǎng),人的精神意識活動正常。氣虛血虧則精的生化不足,則腦髓不充,神機失用,正如《醫(yī)學衷中參西錄》云:“血之注于腦者過少,無以養(yǎng)其腦髓神經,其腦髓神經亦恒至失其所司。”而且氣血是神的物質基礎,血能化神,《素問·八正神明論》說:“血氣者,人之神,不可不謹養(yǎng)。”《靈樞·平人絕谷》說:“血脈和利,精神乃居。”說明精神活動必須得到血液的營養(yǎng),才能產生充沛而舒暢的精神情志活動。另一方面,氣能推動營養(yǎng)物質上榮腦竅,滋養(yǎng)腦髓?!鹅`樞·天年》謂“六十歲,心氣始衰,苦憂悲,血氣懈惰,故好臥。七十歲,脾氣虛,皮膚枯八十歲,肺氣衰、魄離,故言善誤”。若氣虛不足,推動無力,不僅不能推動精微物質上榮腦竅,還會導致氣機不暢形成痰濁、瘀血等病理產物,閉阻腦竅。營養(yǎng)物質不能上榮腦竅或痰濁、瘀血閉阻腦竅,都可出現記憶力減退、神志失常等癥狀。《靈樞·調經論》謂:“血并于下,氣并于上,亂而喜忘。”《靈樞·營衛(wèi)生會》認為血“以奉生身,莫貴于此,故獨得行于經隧”若氣血虧虛,則腦髓失養(yǎng)或痰濁、瘀血閉阻腦竅,則神機失用,表現為癡呆之證。
綜上所述,只有腎精充足、腦髓充盈、氣血調和,人的精神意識活動才能正常進行,若腎精不足,腦髓失充,或者氣虛血瘀導致腦竅失養(yǎng)或閉塞不通,都會出現記憶力減退、神昏譫語等癥狀。因此,健腦補腎、益氣調血是治療血管性癡呆的根本和關鍵。健腦補腎、益氣調血針法能顯著改善認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中醫(yī)癥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