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最近幾年時間里,隨著我國經濟不斷發(fā)展以及社會文明的進步,我國基層少數民族群眾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顯提高。對于農牧民族來說,人們文化活動也越來越豐富。陳舊枯燥的文化活動不能滿足人們對群眾文化的需求。因此更多的人去選擇豐富的文化活動。所以,我們需要不斷對少數民族文化活動進行創(chuàng)新,不斷對文化活動內容進行改善,最終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進行繼承,更好和新時代基層少數民族群眾文化建設所適應,進一步促進我國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健康發(fā)展。
關鍵詞:新時期;基層群眾;少數民族;文化工作
在少數民族當中,基層群眾工作可以對精神文明建設以及社會主義文化事業(yè)建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自從改革開放以后,我國社會經濟體制慢慢被確立,基層群眾的文化生活也越來越豐富。在新時代下,基層群眾文化工作只有和時代發(fā)展相適應,不斷滿足人們日常增長的文化需求,才可以進一步促進我國精神文化健康發(fā)展。因此,筆者根據多年從事少數民族群眾文化工作的經驗,對基層群眾文化工作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總結,并且針對性的提出了提升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的應對策略。
一、 新時期下開展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的重要意義
第一,少數民族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的順利開展可以給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帶來強有力的基礎。利用對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的開展,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水平以及道德修養(yǎng)可以大大的得到提高。這進一步給社會文明建設以及社會主義經濟發(fā)展帶來更強的支持。我國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需要共同進步和相輔相成。第二,少數民族基層群眾的文化工作建設需要充分滿足當地的精神文化需求。少數民族基層群眾文化指的是在人們日常的工作以外,人們自發(fā)的參與和創(chuàng)新社會文化活動。這些文化活動需要根據時代特征、傳統(tǒng)文化以及科學技術等方面,充滿滿足少數民族群眾不斷增長精神文化需求。在內容越來越豐富少數民族群眾文化活動當中,人們身心得到了更大的熏陶和滿足,群眾的心靈也更好的被凈化。
二、 新時期基層群眾文化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 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的設施比較落后
因為少數民族基層地區(qū)缺少一定的文化娛樂設施以及資源,例如:群眾文化、健身運動以及文化娛樂等。基層群眾文化建設設施比較落后,進而造成了少數民族基層文化建設的實施率非常的低。這和社會文化發(fā)展的步伐不相對應。
(二) 不能實現(xiàn)文化、社會以及經濟的共同發(fā)展
當前,我國是一個社會主義發(fā)展的初期階段,為了提升基層文化建設管理水平以及效率,有關文化部門需要不斷對基層群眾文化建設進行關注。特別是需要關注落后的少數民族地區(qū)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的建設。除此之外,因為基層群眾文化比較薄弱,并且經不住比較大的考驗,這就讓一些基層單位往往對文化建設管理工作有所忽略,進而造成了基層文化在建設的初期階段就逐漸走向衰落。
(三) 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的管理經驗欠缺
自從改革開放之后,我國才開始重視和研究基層群眾文化建設,起步相對較晚?,F(xiàn)階段,我國缺少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的成功策略和經驗。此外,群眾文化工作者不能全面認識群眾文化,且缺少文化監(jiān)管和建設經驗,這都阻礙著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的順利進行。
(四) 基層群眾的觀念比較落伍
由于人們受封建思想的嚴重影響,使得落后地區(qū)的群眾文化工作者不能充分認識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的基本內涵,導致基層文化建設脫離了社會活動、人民生活和經濟發(fā)展,以致得不到社會和人民大眾的支持和認同。
三、 加強新時期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的應對策略
(一) 因地制宜,強化基層群眾文化管理
一般情況下,各個地區(qū)的民族風情、歷史、文化及地理都不相同,因而基層文化建設中,一定要因地制宜,緊密結合地區(qū)的實際特點,以便更好地建設和管理基層文化?;鶎尤罕妳⑴c文化活動、享受文化生活的基礎是文化設施,且文化設施也是群眾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所以,文化設施建設同樣要因地制宜,從實際出發(fā),根據當地文化特點進行,以便更好的服務于基層群眾文化建設。此外,管理文化設施時,還要采用多種管理方法相結合的方式,強化基層群眾文化建設與管理。
(二) 加強基層群眾文化隊伍方面的管理
通常來講,基層群眾文化建設過程中,一定要貫徹落實和宣傳文化理念,選擇健康、積極的生活方式,繼承并不斷發(fā)揚優(yōu)良的傳統(tǒng),不斷提升現(xiàn)代群眾的文明素養(yǎng)。如此,基層群眾文化隊伍才能具有高檔次的知識水平以及豐富的文化內涵,以提高國家和地區(qū)的經濟水平,進而使其更加繁榮昌盛。
(三) 整合群眾文化中的地區(qū)資源
第一,有效整合區(qū)域場館、地方機關單位的設施,以及人才資源,以確保社區(qū)文化穩(wěn)定發(fā)展。還應定期舉辦文化活動,促使群眾文化更好的發(fā)展。第二,充分發(fā)揮地方文化工作人員的作用,并組織地方退休干部或文體骨干等建立服務于地方文化的志愿者團隊,并利用社會團體或居委會等資源,創(chuàng)建服務于文化的群眾基地。然后,將志愿者和服務基地有機結合,以形成濃厚的文化氛圍,創(chuàng)建基層文化的良好服務體系,以便在精神層面上更好的滿足基層群眾的文化需求。
(四) 指引基層群眾對群眾文化建設進行管理
基層群眾文化建設與管理過程中,最直接的受益者和參與者是群眾,因此,基層群眾文化建設要從群眾出發(fā),以群眾為建設主體,進而賦予群眾文化強勁的感召力和生命力。此外,基層群眾文化的建設過程中,還應選用生動靈活的形式和多姿多彩的載體,指引群眾積極參與文化活動,以提升其精神境界。同時,在參與的過程中,群眾還能得到娛樂、了解新聞、掌握先進信息、學習相關知識等。因此,保障基層群眾文化建設與管理的發(fā)展,離不開群眾的積極參與。只有激發(fā)群眾的積極性和凝聚力,才能促使基層群眾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力量與作用,促使基層群眾文化綻放光彩。
四、 結束語
總而言之,新時期下開展基層群眾文化工作是惠及民生的大事,我們要引起高度重視,為基層群眾文化的開展掃清障礙,積極組織和開展符合人民群眾身心健康的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事業(yè)不懈努力。
參考文獻:
[1]李冬利.談新時期如何開展群眾文化活動[J].劇作家,2014(5).
[2]朱雪紅.新形勢下如何開展群眾文化工作[J].新課程(下),2013(6).
[3]呂竑海.新形勢下群眾文化工作的創(chuàng)新研究[J].大眾文藝,2011(16).
作者簡介:
張學晶,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新疆伊寧縣莫洛托乎提于鄉(xiāng)文化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