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心忠 杜永仁
摘 要:新課改下,強調(diào)中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強調(diào)學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變過去教師主導的課堂為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而充滿滲透濃郁孝文化的課堂模式將會使語文課堂充滿歡聲、充滿笑語、充滿陽光充滿智慧,具有文化內(nèi)涵。
關鍵詞:新課改;孝文化;課堂模式
隨著新課改的逐步深入,高中語文教學進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也汲取了很多經(jīng)驗,形成了很多教學模式,而在新課改下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孝文化的課堂教學模式是值得借鑒的,下面呈現(xiàn)出《陳情表》為例的滲透孝文化課堂模式。
一、 滲透孝文化,引發(fā)學生內(nèi)心感觸
俗語云:“百善孝為先?!痹谥袊鴤鹘y(tǒng)文化中,孝文化最能打動人心,孝文化最受推崇。有了善心和孝心而不付諸實際行動同樣是不孝之舉,有孝行的人才能做到關愛父母,尊敬師長;如果一個人沒有了孝行,他怎么會真正去做善事,他的行為怎么讓人可信。帶著這些孝文化的認識,讓我們走進作者李密,走進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走進《陳情表》課堂教學,希望同學們在解讀文章時,仔細查找文章中呢些地方體現(xiàn)出了孝文化的知識?李密在課文中有哪些孝行孝舉?文章傳承了哪些孝文化精神?
課堂教學的導入堅持了以孝文化為切入點,引發(fā)了學生的思考,深入了學生的內(nèi)心,營造了孝文化氛圍的課堂環(huán)境,為課堂教學滲透孝文化奠定了基礎。
二、 滲透孝文化,內(nèi)化孝行品德
教師先播放課文錄音,在朗讀中,尋找第一個問題的答案。在提問時,采用分層式教學方法,積極尋找文章中的孝文化知識,分組回答,而后啟發(fā)學生大膽表述;沒有找出的讓學生朗讀孝文化知識的某一段,引導學生回答;找不出的同學,老師可以指明某一句或者某一段朗讀,經(jīng)過朗讀思考后回答。
之后,師生共同總結(jié)有關孝文化的知識,“臣侍湯藥,未曾廢離”這是一種孝的守候行為;“劉病日篤”,老人有病晚輩應該承擔起侍奉老人之責;“夙遭閔兇……至于成立”是孝文化中的有恩必報的舉止;“內(nèi)無應門五尺之僮,外無期功強勁之親”這種家境情況下,責任不應回避,作為獨生子女,應該積極擔當;“祖母九十有六,臣四十有四”我們會想到“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待”,孝是不能等待的,盡孝越早越好。
在課文的解讀中,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課堂,每一個學生都會受到孝文化的熏陶,在學習課文的同時,學生也在思考生活,思考和反省的過程就是內(nèi)化的過程。
三、 滲透孝文化,再現(xiàn)孝行
李密幼年遭遇人生不幸,出生六個月后,父親離世,四歲時母親改嫁,祖孫二人相依為命,那么在李密的身上那些行為體現(xiàn)出了他的孝行?快速瀏覽課文,每八個同學為一組討論做出回答。
回答問題時,仍然采用分層式教學法,學生根據(jù)對文章的理解,闡明自己的觀點。顯然,學生能夠回答出,李密在祖母“疾病日篤”的情況下,能夠做到“親視湯藥,未曾廢離”就是很好的榜樣,這是每一個同學值得深思和效仿的。《論語》說孝是人內(nèi)心深處親情的自然流露,回想李密的遭遇和祖母對李密的恩情,李密在祖母危難之際,并沒有拋棄她,而是承擔起了讓祖母頤養(yǎng)天年的重任,以實際行動感動了世人,感動了晉武帝,同時也感動了各位同學,但這種感恩孝行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反而使作者處于兩難之境,即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兩種文化的沖突“忠孝難兩全”,李密是如何向晉武帝陳情的?你對此有何感想?
面對這兩個問題,學生很容易回答,作者采用了先孝后忠的策略,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最后讓晉武帝答應了自己的請求;這種舉動也是學生學習的榜樣,當無法完成盡孝之責時,李密并沒有放棄,而是創(chuàng)造條件去盡孝敬之責,這在現(xiàn)今社會尤為難能可貴,當今社會,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很快,壓力很大,當盡孝的條件不滿足時,我們會有各種托詞,從而形成不孝的事實。
總之,在行孝的路上,我們應該勇敢的承擔起老人晚年的守護之責,生病時應該承擔起治愈之責,在精神上給予慰藉之需,當條件缺失時應該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讓老人頤養(yǎng)天年,盡享天倫之樂;推而廣之,我們還要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意識。
四、 超越孝情,傳承孝文化
孝情是世界上最真誠、最溫暖、最珍貴的情感,它伴隨每個人的生命歷程,滲透在我們的生活之中,那么在《陳情表》中有沒有孝文化的精神傳承?你想到了什么?
解決這些問題依然采用分層式回答法,在課堂上采用教師引導下的討論法。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可以從李密的孝舉給蜀州人們做出了榜樣,值得蜀州人們學習;西晉人們在看,在以孝治天下的口號和旗幟下,很多人會效仿;很多家族在看,讓一些家族的不孝行為而感到羞愧;朝廷在看,朝廷會看到以孝治天下的政策,能凝聚人心,有利于國家的長治久安;蜀州舊臣在看,蜀州的舊臣會因為李密的忠誠不事二主而拍手,為他的孝舉而叫好;社會在看,社會會因為李密的孝舉而使孝行蔚然成風??傊?,李密是用自己的行動去傳承了孝文化,作為當代人,當孝文化離我們漸行漸遠的時候,我們應該有大愛的意識,將這種孝行孝舉,在人與人之間薪火相傳,讓孝文化真正深入人心。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年輕的學子應該積極與社會不良風氣做斗爭??吹叫枰戎娜?,勇敢的伸出援助之手;看到社會上的不孝之舉,應該積極發(fā)聲;讓不孝的行為的人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讓不孝的事實,人人唾棄。相信,每個人行動起來,每個人做那么一點點,涓涓細流,終將匯成大海;而每個人的行動只在舉手之間,這是孝文化的延伸,也是孝文化的踐行,更是孝文化的積極傳承。
五、 結(jié)語
孟子說過“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矣?!蓖ㄟ^《陳情表》的學習,學生能夠在現(xiàn)實生活中,自覺做到孝行孝舉,對父母盡到孝道之責,對師長盡到尊敬之責,并推而廣之,將小孝轉(zhuǎn)化為大孝,樹立遠大的理想,自覺傳承中華孝道精神,社會風氣將會為之好轉(zhuǎn),我們的社會將會出現(xiàn)長幼有序,未來社會的養(yǎng)老將不再讓世人焦慮,我們的孝道思想將在新的時代煥發(fā)出新的光芒。
參考文獻:
[1]卜延才,沈玉成.《陳情表》“孝”之科學解讀及孝文化教育的實踐與思考[J].教材解讀,2015(5).
[2]劉小榮.從《陳情表》看傳統(tǒng)文化的現(xiàn)實意義[J].讀與寫,2014(11).
作者簡介:
馬心忠,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甘肅省永靖中學;
杜永仁,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甘肅省財貿(mào)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