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盈 朱曉男 李利
2018年10月,北京市教科院一行19人赴芬蘭學習培訓兩周。2000年,在OECD組織的PISA測試中,芬蘭這個北歐小國的教育逐漸吸引了世界的眼球。投入低、效果好、學生學習時間短等,吸引了無數(shù)國家教育組織走進芬蘭去學習。短短兩周時間里,我們走進芬蘭國家教育局、芬蘭國家教育評估中心、坦佩雷應用科技大學、坦佩雷市政廳、國家LUMA中心、MANKKAA學校、Olari中學、Edupoli職業(yè)學校、Kalvokselan Koulu學校等通過聽專家講座和學校參觀的方式,對芬蘭這個“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有了一個比較全面和深刻的理解。
教育免費,教育投入中等
芬蘭教育理念是公平和平等,教育和醫(yī)療免費。基礎教育階段不僅免除學雜費,還免書本費,免費供應午餐。如果家庭距離學校超過3公里,還會為這些家庭的孩子安排交通出行。職業(yè)高中免除學費,但工具需要自己購買。大學階段免除學費,但課本需自己購買,因為學生不和父母居住在一起,還會有住宿補助。
芬蘭國家教育局數(shù)據(jù)顯示,2016年教育經(jīng)費,學前班兒童生均5855歐元,基礎教育階段生均9016歐元,普通高中生均7697歐元,職業(yè)高中生均10446歐元。教育局官員表示,生均投入在OECD國家中并不高。
芬蘭私立學校很少,基本上是公立學校。芬蘭國家將權利下放到地方,學校有很大的自主權,但經(jīng)費由國家統(tǒng)一撥付,國家課程大綱由國家統(tǒng)一制定。
教育體系四通八達,沒有死胡同
芬蘭的教育沒有死胡同,在芬蘭學生義務教育結束后有四個出口。一是進入普通高中。二是進入中等職業(yè)教育機構。這兩者占據(jù)了初中畢業(yè)生的主體,其中大約有53%學生進入普通高中,而47%的學生則選擇進入中等職業(yè)教育機構。三是初中畢業(yè)直接就業(yè)。對于這部分學生國家會通過學徒式培訓等方式讓其具備謀職就業(yè)能力。四是選擇在學校多讀一年。這部分學生一般學業(yè)成績不好,在這一年中他們會有獨立的課程,主要是提升其學業(yè)水平以及進行職業(yè)能力培訓。除此之外,選定了普通高中或者職業(yè)學校的學生,在就讀期間還可以跨學校類型選課,比如選了就讀普通高中的學生可以去職業(yè)學校選擇課程。不管是選擇就讀普通高中還是職業(yè)學校,在高等教育領域是打通的,哪怕是初中畢業(yè)直接就業(yè)的學生未來之路也有多種選擇。從具體表現(xiàn)來看,初中畢業(yè)直接就業(yè)的很多學生最后成為了企業(yè)家,而很多讀普通高中的學生大學畢業(yè)后找不到工作。一個國家如果有非常棒的職業(yè)教育,就會給這個國家的教育體系帶來很大靈活性,因為會多出一條選擇路徑。
學校之間的差距小,學習時間短,作業(yè)量小
最好的學校就是家門口的學校,芬蘭學校之間的差異很小。芬蘭中小學生的上課時數(shù),是OECD評比成員中相當少的。一學年190天,每周5天,一二年級學生每個上學日不得超過五節(jié)課,三至九年級不得超過7節(jié),每節(jié)課45分鐘,15分鐘課間休息。
我們走訪了MANKKAA學校(初中)、Olari中學、Kalvokselan Koulu學校(小學)的學生,了解他們每天需要多長時間完成作業(yè)。Olari中學的學生對我們說,作業(yè)還是挺多的,每天差不多要半小時才能完成,小學生的作業(yè)差不多10分鐘左右就可以完成。和國內相比,作業(yè)確實太少了。學生每天下午最晚3點放學,也有的孩子中午就放學了。
參觀的艾斯堡三所學校,無論是小學,還是高中,用我們的眼光看都很樸素,甚至都有些簡陋了,沒有氣派的大門,沒有塑膠跑道,沒有高高的圍墻,操場基本是泥沙鋪成。學生沒有統(tǒng)一的制服,孩子們穿著活潑多樣,打扮輕松俏麗,成熟大方、英文流利,沒有戴著厚厚的眼鏡,眼神明亮,待人接物落落大方。
Olari中學兩個班的高中生近60人,我們數(shù)了一下,戴眼鏡的孩子只有四五人,這在國內高中校簡直不能想象,小學生戴眼鏡的就更少了。我們觀察到,除非惡劣的雨雪天氣,中午的時候孩子們都被要求到室外曬曬太陽做體育運動。從MANKKAA學校離開時經(jīng)過一個小學,正值午休時間,穿著綠背心的教師組織孩子們在外面熱火朝天的進行體育鍛煉,兩個三四年級的小姑娘在單杠上連續(xù)做著360度旋轉動作,孩子們跑跳運動很有活力,身體素質感覺比我們國內大城市的孩子要好。
高質量的師資,教師職業(yè)幸福感高
《赫爾辛基日報》調查顯示,“教師”是中學生心目中最受歡迎的職業(yè)。報道說,有26%的中學生希望成為教師,教師是中學生心目中最受歡迎的職業(yè)。
在芬蘭,教師像律師、醫(yī)生一樣,是一個具有高度專業(yè)化的職業(yè),芬蘭教育體系是真正意義上的讓最優(yōu)秀的人從事教育。一般師范類專業(yè)通識教師的錄取比例只有10%,相比而言,專業(yè)課老師的錄取比例根據(jù)各專業(yè)情況不同,為10%到50%不等。職業(yè)教育師資的錄取率約為30%,幾乎所有教師都具有碩士學位。
在芬蘭,任何人想從事教師職業(yè)必須經(jīng)過五年的專業(yè)學習。從事其他行業(yè)的人想轉行做教師,也必須到教育學院進行五年的學習。芬蘭實施的是研究取向的教師培養(yǎng)模式(Research-based Teacher Education)。芬蘭在PISA測驗中取得的優(yōu)異成績,學者們認為,芬蘭之所以獲得成功,主要歸功于其高素質的教師和高質量的教師教育。
在被問到為什么教師職業(yè)這么有吸引力時,坦佩雷應用科技大學Riitta博士說:一年190天的工作時間,一份不錯的薪水,較高的社會地位,可能是優(yōu)秀的人會從事教育的主要原因吧。
沒有外部評估,教育基于信任
在芬蘭學習的半個月時間里,我們聽到的最多的一個詞就是“信任”,芬蘭的教育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上,政府信任校長,校長信任老師。學校具有高度的自主權,老師也很自由,想選擇什么樣的教材,什么方式教學生,都是自己決定,測試也是教師根據(jù)自己的教學進行,政府不會對學校排名,學生的成績與教師的工資無關。在學校不給教師做評比和評分,不給老師考核也沒有督查,老師也不用每天準備各種材料來應付各種檢查。
沒有外部評估,校長和老師是否有退出機制?Riitta博士說,確實沒有退出機制,這其實也是一個問題,如果家長投訴,相關機構會啟動調查,如果沒有嚴重的問題,校長或老師就會一直干到退休。Riitta說,她在做校長時,有位老師表現(xiàn)的有問題而且影響到其他教師的積極性,但也沒有辦法開除,直到那位老師退休了。
教育信息化,自然而然的行為
芬蘭沒有國家層面的教育信息化整體規(guī)劃,學校老師使用信息技術處于自主狀態(tài),覺得有必要就會使用。有些小學學生上課都會用學生專用筆記本電腦,教師會應用各種軟件輔助教學,其中谷歌教室用的比較多。很多大學和機構會為教師提供培訓(包括信息技術),教師根據(jù)需要選擇(芬蘭教師很重視自己的學習,老師們一般都會參加高質量的培訓),管理部門和學校沒有強制要求。課間我們經(jīng)??吹浇處熌弥P記本在工作,教師個人信息素養(yǎng)較高。
芬蘭法律規(guī)定不能禁止學生帶手機去學校,我們參觀的三所學校,同一所學校不同的教師對學生手機的處理方法并不相同。有的課上會把手機統(tǒng)一收上來放到講臺前,下課時學生可以使用。有的課學生自己拿著手機,比如美術課有的孩子就邊用手機看劇邊涂色。
MANKKAA學校為每位學生都配備了筆記本,學生放學可以借到家里使用,這是他們學校的特色。Kalvokselan Koulu學校則是部分教室里配備了學生專用筆記本供學生在學校學習使用,但不能借回家里。Olari中學的筆記本電腦是學生自己購買。教育部官員說,基礎教育階段如果老師覺得有需要,就由學校安排購買筆記本,免費供學生使用,高中階段是學生自己購買的。政府2019年打算為每位學生增加1000歐元支持購買筆記本電腦。
實驗班
芬蘭學生都是混編,沒有專門針對拔尖人才的項目或專門培養(yǎng)。不過我們在參觀時,MANKKAA和Olari中學都有專門的數(shù)學和科學強化班,為數(shù)學物理等學科有特長的學生專門設置的班級。
MANKKAA學校每個年級均設有1個數(shù)學物理強化班,這個班級的孩子比其他班級的孩子每周多一節(jié)課修數(shù)學和物理,9年級下學期會修一些高中的數(shù)學課程。Olari中學初中共有245名學生,其中數(shù)學科學強化班有42名學生,強化班教學大綱和其他學生一樣,但所有的科目都要多學一些,因為他們學得快一些。數(shù)學和科學強化班可以自由申請,但必須經(jīng)過考試;高中部有400名學生,數(shù)學科學強化班有100名學生,高中和初中課程設置區(qū)別很大,初中強化班課程大綱和其他學生一樣,高中可以不一樣。強化班或者音樂等學科特長學生可以把必修課程減半,集中精力學特長學科,其他學生則必須按照要求修完。
KAVOSELA學校開設有6個英語班,除母語課使用芬蘭語外,其他所有科目教學都必須使用英語,這些班的孩子畢業(yè)之后也并不都是主攻英語方向,也有很多學生轉向美術、音樂或其他科目。
現(xiàn)象教學只是部分,大部分仍是分科教學
為了更好地迎接未來社會的挑戰(zhàn),芬蘭國家核心課程大綱規(guī)定了學生的七大橫貫能力,課程大綱要求學校每年選擇一個跨學科的主題來研究,每次持續(xù)1-2周時間,每年換一個主題,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現(xiàn)象教學”。但基于現(xiàn)象的方法只是學習的途徑之一,多種教學法并用才是最重要的,分科教學仍是主流。
芬蘭的教育模式是從嚴格管控到自由開放,從百般規(guī)定到充分授權與信任。過往的芬蘭英文課,曾經(jīng)是大家跟著老師念:This is a book. That is…… 過往的芬蘭教育,是10歲分流,學生小學還沒畢業(yè),就要決定是繼續(xù)讀書還是走向職訓。但今天,卻扎實地將所有孩子都納入基礎教育體系里。采用新的學習和教學方法,有可能會讓芬蘭從國際PISA教育體系排行榜的榜首寶座上跌落下來,然而這不是芬蘭人真正關心的事情。芬蘭人認為,最重要的目標是要教會年輕人未來生活所需要的技能。
參考文獻
陳之華.芬蘭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第三版)[M].中國青年出版社.2016.
陳之華.芬蘭教育給教師和父母的45堂必修課[M].中國青年出版社.2016.
馮惠敏,郭洪瑞.芬蘭國家核心課程改革中橫貫能力的培養(yǎng)對我國的啟示[J].外國中小學教育,2017(10).
周鈞,公辰.培養(yǎng)反思—探究型教師:芬蘭研究取向教師教育探析[J].比較教育研究,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