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 續(xù)
(廣州市啟明學校 廣東廣州 510510)
信息差是不同人所有的信息間的差異[1]。信息差活動是含有信息差,具有信息交流價值的一類活動。由于視覺信息渠道受損,視力障礙小學生對信息的獲取、需求及把握存在一定困難和特殊性,所獲取的信息在質(zhì)上不同,在量上也大打折扣,全盲生尤為如此。因此,特殊成因的信息差導致視力障礙小學生對信息有特殊的需求,對他們的英語交際有特殊的影響和作用。
Richard[2]曾說過,沒有信息差的活動和練習是機械的虛假的。然而課堂上很多英語口語活動流于形式,其中的信息都是規(guī)定的和已知的,不具備信息價值的聽說活動準確地說是語言形式的機械操練和模仿,不足以為真實交際,更無從提高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這與英語課程標準的目標是不符的。因此在視力障礙小學英語課堂中如何基于視力障礙學生的信息差,針對其對信息的特殊需求設計英語聽說活動,促進真實口語交際,培養(yǎng)視障小學生的聽說能力顯得尤為重要。為此,本研究通過調(diào)查研究,課堂觀察記錄和教學實驗來探討信息差活動對視力障礙小學生英語聽說能力的影響。
(一)被試。根據(jù)《盲校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3]的規(guī)定,盲校每班班額以8—12 人為宜,如有視力殘疾兼多重殘疾學生,班級人數(shù)可適當降低。鑒于小班額設置的情況,為確保實驗的信度,本研究選取廣州市啟明學校小學部三年級兩個班和四年級兩個班共48名學生為被試,其中36名全盲生,12 名低視力學生,男生34 人,女生14 人,男女比例為17:7。年齡跨度為11-15 歲。平均年齡為14 歲。實驗研究中三年級2班,四年級2班設置為實驗班,三年級1班,四年級1班為對照班。
(二)研究工具。本研究采用的研究工具有:課堂觀察記錄,訪談調(diào)查和測驗。
1.訪談調(diào)查。鑒于被試年齡偏小,同時為避免視力障礙以外的其他障礙對調(diào)查產(chǎn)生干擾,本研究選取兩個實驗班共24名學生在實驗前后接受相同內(nèi)容的口頭訪談替代書面問卷進行調(diào)查。筆者在閱讀大量文獻的基礎上,結(jié)合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設計了訪談提綱。旨在通過該訪談了解在開展為期15周的視力障礙小學英語聽說課堂的信息差活動的實驗前后,學生的英語聽說興趣和學習自信心是否有所提高。
該訪談提綱采用結(jié)構(gòu)化訪談和開放式訪談相結(jié)合,共列有18個問題,其中前16題為結(jié)構(gòu)化訪談,最后2題為開放式訪談。這些問題從學生對英語聽說活動的興趣和態(tài)度,學習方式的偏好,學習自信心,情感過濾的影響,英語聽說方面的自我效能感,對聽力內(nèi)容的偏好,及他們對英語聽說活動的意見和建議等7方面進行訪談調(diào)查。
2.課堂觀察記錄。本研究中實驗班每周安排一節(jié)英語聽說課。采用課堂參與信息差活動記錄表記錄實驗班視障學生在為期15周的實驗教學中的15個信息差活動教學中英語聽說能力的持續(xù)性發(fā)展和變化。筆者在課堂中進行參與性觀察,觀察重點和目的是信息差活動中信息差對學生聽說交際的影響,并對信息差活動進行現(xiàn)場錄音或錄像可供課后回放,以最大程度保證記錄的信度。參考Riggenbach and Lazaraton[4]提出的口語評估方法,本研究從參與活動次數(shù)、聽的正確程度、說的正確程度和說的流利程度四方面設計了“學生課堂參與信息差活動記錄表”,其中第一項是記錄學生參與信息差活動的次數(shù),后三項是對學生在活動中的聽說質(zhì)量,即聽的準確性、說的準確性和說的流利性的評估,對這三項的評估劃分為三個等級(如表1)。
表1 信息差活動中英語聽說質(zhì)量等級劃分表
3.聽說測試。本研究依照《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5]中對語言技能的分級標準,選取小學英語教學中貼近視障小學生生活的話題為三年級和四年級各編制了兩套難度無顯著差異(三年級前測試題難度p=0.79,后測試題難度p=0.82,四年級前測試題難度p=0.81,后測試題難度p=0.82)而主題內(nèi)容不同的英語聽說測試題進行實驗前后的英語聽說能力測試。
聽說測試試題有小組合作聽說測試,人機互動聽說測試和師生互動聽說測試三部分。小組合作聽說測試是基于視障生之間的信息差而設計的英語交際活動。受測者按小組進行組內(nèi)信息交流。人機互動聽說測試是基于計算機和視障生之間的信息差而設計的多媒體互動交際測試。要求受測者用英語主動發(fā)問或回答計算機的問題。該部分測試參照和借鑒廣州市小學英語金太陽多媒體和小學英語聽說同步訓練——人機對話中人機測試方法和多媒體技術。師生互動聽說測試是基于視障生和施測者(教師)之間的信息差設計而成。該部分測試是施測者與每一位受測者單獨進行英語交際。
(三)數(shù)據(jù)處理。本研究通過線性和環(huán)形統(tǒng)計圖表整理和分析在課堂觀察和訪談調(diào)查中獲取的材料和數(shù)據(jù)。采用SPSS16.0對測試數(shù)據(jù)進行整理,并對實驗前后的訪談和測試數(shù)據(jù)進行對比和分析。
(一)訪談調(diào)查研究結(jié)果。
表2 訪談調(diào)查結(jié)果
為更方便和直觀對比實驗前后訪談調(diào)查的數(shù)據(jù)和參與調(diào)查的被試的變化,本研究把16道結(jié)構(gòu)化訪談題歸納為表2中的6大項,通過數(shù)據(jù)處理得出各項的平均數(shù)值并進行前后測差異性P值的檢驗分析。從上表可以看出,通過為期15周的信息差活動,被試對英語聽說的興趣,自我效能感和在活動中的參與度和成功體驗都有了顯著的提高。同時更偏好于對含有信息差的聽力內(nèi)容,受情感過濾影響的程度也顯著降低。
最后2題開放式訪談中,實驗前后被試均表示更傾向于聽和說熟悉的,貼近自身生活的有趣的話題,這樣更易于理解所輸入的信息,也有更多可以輸出的信息。同時表示更喜歡多種形式的英語課堂活動,如競賽,游戲,表演等。
(二)課堂觀察結(jié)果。被試在實驗教學的15個含信息差的英語聽說活動中的參與次數(shù)及英語聽和說的表現(xiàn)都記錄在課堂觀察記錄表中。實驗教學的15周中,每3周對實驗班被試參與活動的次數(shù)進行一次合計,得出以下線性統(tǒng)計圖以直觀顯示實驗班中被試英語聽說活動參與度的趨勢變化。
圖1 三年級實驗班被試參與活動次數(shù)
圖2 四年級實驗班被試參與活動次數(shù)
以上兩圖顯示被試參與英語聽說活動次數(shù)逐步增加,表明通過15 周的英語信息差活動教學,三年級和四年級實驗班中視障生英語聽和說的行為更為積極,口語交際動力顯著提高。
(三)英語聽說測試結(jié)果。本研究的測試評分標準參考歐洲語言學習、教學、評估共同參考框架[6](2009)(A Common European Framework of Reference for Languages:Learning,Teaching,Assessment)中對外語學習者的評價標準,《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5]中英語聽說行為評價和綜合口語能力評價標準及第二語言口語考試評分方法述評[7]中的評測方法制定而成。視障生在人機互動聽說測試,師生互動聽說測試,小組合作聽說測試三部分的測試分數(shù)總和為測試總成績。對同年級兩班的前測和后測成績分別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同時對各班進行前測和后測的成對樣本t檢驗。
1.獨立樣本t檢驗結(jié)果。
表3 獨立樣本t本檢驗結(jié)果
上表數(shù)據(jù)顯示,在獨立樣本t檢驗的分析下,三年級實驗班和對照班在前測中的英語聽說能力測試成績差異p=0.400(>0.05),表明兩班的英語聽說能力無顯著差異。兩班在后測成績的比較中p=0.037(<0.05),說明在實施了含有信息差的英語聽說活動教學,實驗班與對照班的成績有了顯著差異,其中實驗班的平均分為90.4167,對照班平均分79.6923。三年級實驗班學生英語聽說能力強于對照班學生。四年級實驗班和對照班在前測中的成績差異p=0.750(>0.05),說明兩班英語聽說能力水平相差無幾。在進行實驗教學后,四年級實驗班在測試中平均分為92.5,對照班平均分84.0,兩班測試分數(shù)在獨立樣本t 檢驗中p=0.029(<0.05),表明實驗班學生聽說能力顯著高于對照班學生。
2.成對樣本t檢驗結(jié)果。
表4 成對樣本t檢驗結(jié)果
經(jīng)過為期15 周的實驗教學,對照班和實驗班的測試平均分均高于實驗教學前的測試平均分,表明被試的英語聽說能力有所提高。為進一步驗證英語聽說能力的提高是否顯著,本研究對各班在實驗前后的測試成績進行了成對樣本t檢驗。上表數(shù)據(jù)顯示三年級對照班的前測和后測成績差異p=0.062(>0.05),四年級對照班的前測和后測成績差異p=0.090(>0.05),表示接受無信息差的英語聽說活動的兩個對照班,在實驗前后英語聽說能力無顯著差異。兩個實驗班在前后測成績對比中,三年級實驗班成對樣本t 檢驗中p=0.000,四年級實驗班成對樣本t檢驗中p=0.001,顯著差異系數(shù)p值均小于0.05,表明兩個實驗班在接受為期15周的信息差活動的英語聽說教學后,英語聽說能力得到顯著的提高。
通過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結(jié)論:在英語聽說教學中采用信息差活動可以提高視力障礙小學生英語聽和說的興趣和自信心,促進學生英語聽說活動的參與。視力障礙小學生通過參與含有信息差的英語聽說教學活動可以顯著提高自身的英語聽說能力。
基于以上信息差活動對視障小學生英語聽說能力的影響的研究結(jié)論,下面就在視力障礙小學英語聽說課堂如何有效開展信息差活動淺談幾點思考和建議。
(一)以視力障礙學生信息需求為活動設計出發(fā)點。視力障礙學生有著較大的個體差異。了解并基于視障生的能力差異和不同的信息需求來設計信息差活動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為彌合信息差的交際欲望,提高交際效率。視障生在真實交際中獲得英語聽和說的成功體驗能更一步促進英語聽說興趣。以學生的能力差異和不同信息需求為出發(fā)點,恰當設置英語聽說活動中的信息差,創(chuàng)設真實交際情景,促進有效交際。
(二)選取符合視力障礙學生認知能力和經(jīng)驗的活動主題。認知和經(jīng)驗是兒童認識活動和思維活動正常進行和發(fā)展的重要基礎。在英語輸入的過程,學生所熟悉的話題能在一定程度降低學生聽第二外語時的情感過濾,同時以往的認知經(jīng)驗有助于理解所輸入的聽力信息。在活動中設計和把握信息差時,應該根據(jù)視力障礙小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認知特點,預見和把握活動中可能的信息差,并進行一定的調(diào)控和鋪墊,尤其考慮可能存在的由于特殊障礙而導致的附加信息差及對交際活動產(chǎn)生的影響,以平衡英語聽說活動中語言材料的難度和提高活動的可操作性,讓活動處于一個學生通過努力可以達到的挑戰(zhàn)限度,最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熱情,使課堂充滿懸念和挑戰(zhàn),使學生樂于嘗試并有機會在其中體驗成功。
(三)以明確的活動要求和引導為導向。在英語聽說活動中,為避免視力障礙學生由于對活動信息和要求的掌握不夠,無法領悟和有效利用活動中的信息差。在活動前,要讓學生明確活動目標,從視覺以外的感知渠道給予視障學生一定的引導,讓學生清晰地了解自己所掌握的信息,縮小信息范圍的同時凸顯活動中的信息差,讓英語聽和說更有目標和針對性。學生在活動中做到有的放矢,從而提高英語習得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