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仕廷
[摘? ?要]特權思想、特權現象是脫離群眾、引發(fā)黨群干群矛盾和對立的重要因由。搞特權必然導致干群關系疏離,削弱人民群眾對領導干部群體的認同。特權與干群關系有著清晰的內在邏輯關聯(lián),反特權有利于密切干群關系,中國共產黨反特權的歷史實踐及經驗印證了這一政治邏輯。特權行為必然弱化人民群眾對政府及官員的心理認同與情感認同,特權現象的存在損害人民群眾對黨和政府的政治信任,陷入政治上的惡性循環(huán),加大了社會治理的難度。不斷清除特權思想、抑制特權現象成為密切干群關系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干群關系;特權思想;特權現象;防治特權;
中圖分類號: D25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410X(2019)01-0057-07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大力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fā)展,反對和預防腐敗、黨風廉政建設不斷取得良好的成效。習近平高度重視發(fā)生在領導干部隊伍中的特權思想特權現象,重申反腐敗必須反特權,將中高級領導干部作為反對和預防特權的重點對象,從反腐倡廉、加強黨的紀律規(guī)矩建設、密切黨群干群關系方面做出了非常有針對性的論述,為新時代我們反對與防治特權思想、特權現象提供了思想指導與根本遵循。
特權思想、特權現象的存在與干群關系有著內在的關聯(lián),特權行為是官員脫離群眾的重要表現,特權現象會消解黨群干群和諧關系的社會基礎,加深干群的疏離與對立,撕裂群眾對領導干部的政治信任,引發(fā)干群矛盾的激化與沖突的加劇,最終損害執(zhí)政黨的執(zhí)政基礎和整個社會團結和諧的信任根基。
一、反對特權與密切干群關系的內在邏輯關聯(lián)
所謂特權,是指個人或集團憑借經濟勢力、政治地位、特殊身份等享有法律認可和政策規(guī)定之外的,以利益分配不公平為基礎的特殊權力或利益。“我們今天所反對的特權,就是政治上經濟上在法律和制度之外的權利?!盵1](P332)“無論何種特權,其目的自然都在于免受法律的管束,或賦予法律所未禁止的某種事物以專屬權利?!盵2](P1)因此,特權在某種意義上獲得了一定的社會合法性與合理性,在社會大眾的意識深處有著習以為常的天然認同感。
特權與腐敗是有天然聯(lián)系的,特權表現為一種更為隱蔽的權力腐敗,是權力腐敗的一種延伸與伴生現象。在人們的意識中,特權現象成為人們的共識與認知,并且感覺是自然而然、習以為常的政治生態(tài)和社會現象。與一般的權力腐敗相比,人們相對能夠容忍特權現象,對于特權行為的排斥與反對的呼聲并不突出。如《人民論壇》問卷調查中心于2012年的一次調查結果顯示,超過七成民眾能夠在不同程度上容忍特權,有68.9%的受訪者認為應該適當保留一些特權,有6.5%的認為現在的特權現象沒有問題,只有24.6%的受訪者持徹底反對特權的態(tài)度[3]。在筆者于2018年所做的問卷調查中,關于“你對當前社會存在的特權現象的基本態(tài)度”,38%受訪者“可以接受”,35%選擇“部分可以接受”,只有27%的人認為“完全不能接受”;關于“存在于領導干部身上的特權現象會影響到干群關系嗎?”63.5%持完全肯定態(tài)度,29%持部分認同,只有7.5%的受訪者認為干群關系不會受到影響。
權力腐敗與特權現象存在明顯的差異,二者不能簡單地等同。特權現象是權力腐敗的早期方式,前者雖然并不必然會發(fā)展到后者,但特權行為量的積累必定會發(fā)展到質的變化——權力腐敗。在特權行為發(fā)生的階段,如果不抑制特權的蔓延擴散,權力的運行就會偏離正常的軌道,產生大量的以權謀私的公權力越軌行為,權力腐敗必然成為最后的結果。特權的存在會逐漸演化為腐敗,成為一種人類社會的規(guī)律性與常態(tài)化的政治現象,因此,反腐敗內含反特權。如果要從源頭上清除腐敗,鏟除滋生腐敗的根源,就必須遏止特權現象的發(fā)生蔓延。
(一)反對特權具有密切干群關系的內在邏輯
對于一個執(zhí)政黨來講,與民眾的關系如何直接關系到執(zhí)政的前景,即民眾的信任與擁護是執(zhí)政的重要基礎,黨群干群關系的協(xié)調與和諧是執(zhí)政黨長期執(zhí)政的社會條件。黨群干群關系受制于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其一就是執(zhí)政者的腐敗問題,執(zhí)政者的特權雖然不能等同于權力腐敗,但屬于邊緣性的政治腐敗,是一種隱形的權力腐敗。盡管有些特權可能有法律的明確規(guī)定與保護,或基于一種社會公開的被社會大眾基本認同的權力與利益,使其具有合理性與合法性的一面,但從社會公平正義的價值追求看,特權與人人平等的社會價值觀相背離,成為引發(fā)民眾對執(zhí)政者、政府、官員不滿甚至反抗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由。一般而言,特權的存在對于干群關系具有消極影響,使群眾對領導干部的信任度降低,產生明確的疏離感,引發(fā)干群矛盾增多。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密切聯(lián)系群眾是中國共產黨一以貫之的群眾路線,堅持并踐行群眾路線也是我們黨領導革命走向勝利的重要法寶之一。“我們共產黨人區(qū)別于其他任何政黨的又一個顯著的標志,就是和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取得最密切的聯(lián)系。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群眾?!盵4](P1094)鄧小平把“形形色色的特權現象”作為黨和國家領導制度中的主要弊端提了出來,指出有一些干部“不把自己看作是人民的公仆,而把自己看作是人民的主人,搞特權,特殊化,引起群眾的強烈不滿,損害黨的威信,如不堅決改正,勢必使我們的干部隊伍發(fā)生腐化?!盵1](P332)黨的十二大報告強調“所有共產黨員都不得謀求任何私利和特權”,并把這一規(guī)定作為黨員的基本條件寫進黨章。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我們黨最大的政治優(yōu)勢是密切聯(lián)系群眾,黨執(zhí)政后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氨3贮h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是我們黨無往而不勝的法寶,也是我們黨始終保持先進性的法寶。”[5](P99)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更是高度強調反對高級干部的特權問題,他明確告誡:“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牢固樹立正確政績觀……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堅決不搞特權,始終保持共產黨人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盵5](P118)2013年6月~2014年10月深入開展的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自上而下的黨內教育活動,對反對“四風”,改進工作作風,保持黨與人民群眾的密切聯(lián)系起到了顯著的作用。
特權與干部作風密切相關。特權思想是不良作風的重要根源,不良作風是特權的外在表現。從本質上講,特權是追求差異化、特殊化,凸顯與一般社會大眾的不同及個體的優(yōu)越感,必然脫離群眾,滋生與助長官僚主義、形式主義與享樂主義。不良的作風也會對特權現象推波助瀾,強化一種普遍的認知即特權現象成為人們習以為常的、正常的社會存在,領導干部享受一些特權是合情合理的,并培植與營造著特權滋生蔓延的社會環(huán)境和土壤,這必然會加大特權治理的難度。反對特權的重要切入點就是加強執(zhí)政黨作風建設,以優(yōu)良的作風營造反特權的外部環(huán)境。
從特權與腐敗的內在邏輯關聯(lián)看,特權是腐敗的一種外在形式或現象,腐敗則是特權現象的本質。權力腐敗與特權現象之間并沒有非常清晰的邊界,特權是一種相對隱形的權力腐敗,內含著腐敗的要素,表現為一種間接的權力腐敗方式,權力腐敗在某種程度上可用特權方式來實現。它們相同之處都是利用權力謀取不正當利益。如果說腐敗是權力的直接濫用,特權就是權力的隱形違規(guī),權力腐敗是對法律與制度的公然違背,特權現象則是對制度的規(guī)避、突破和一定程度上的利用,二者有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特權對權力腐敗起著催化劑的作用,特權發(fā)展到一定程度,必然會演變?yōu)闄嗔Ω瘮。远糁茩嗔Ω瘮”仨毻瑫r反特權。
(二)反對特權:中國共產黨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的歷史經驗
特權現象是執(zhí)政黨及政府官員脫離群眾的政治邏輯發(fā)展的結果?!皩τ谝粋€人數不多的共產黨來說,對于一個作為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來領導一個大國……向社會主義過渡的共產黨來說,最嚴重最可怕的危險之一,就是脫離群眾?!盵6](P372)為此,列寧強調“同一切特權作不調和的斗爭”[7](P146)。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就對黨內可能出現的特權思想、特權現象高度重視,制定了預防與反對黨和軍隊中高級干部特殊化的舉措,目的是實現革命隊伍中官兵平等、上下一致,以增強黨的凝聚力與號召力,實現黨對軍隊、人民群眾的領導與組織動員,根本目的是實現革命力量的團結統(tǒng)一與步調一致,以推動革命的順利進行和取得戰(zhàn)爭的勝利。井岡山時期毛澤東就在工農紅軍中提出并實行了“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以嚴明的紀律和實行革命隊伍的官兵平等建立同人民群眾的密切關系,贏得根據地廣大群眾的擁護與支持,為根據地發(fā)展和紅軍力量的壯大贏得了廣泛的群眾基礎與深厚的動力源泉。中央蘇區(qū)時期,毛澤東就明確指出:有了政權,就會產生官僚、特權和腐敗?!疤K維埃工作人員中如果發(fā)現了貪污腐化、消極怠工及官僚主義分子,民眾可以立即揭發(fā)這些人員的錯誤,而蘇維埃立即懲辦他們,決不姑息。”[8](P309)當時瑞金縣葉坪村蘇維埃主席謝步升利用職權謀取私利,生活腐化,走私販運,謀財害命,被蘇維埃政府處決,成為我黨反腐敗歷史上槍斃的第一個貪官。針對這一案例,毛澤東鄭重指出:腐敗不清除,蘇維埃的旗幟就打不下去,共產黨就會失去威望和民心。延安時期,為了反對邊區(qū)政治建設中干部享有特權和腐敗現象,毛澤東強調厲行廉潔政治,嚴懲公務人員的貪污行為與假公濟私行為,共產黨員有犯法者必須從重治罪等。1937年10月發(fā)生的“黃克功案件”就是一個典型案例——不論革命資歷多老、功勞多大,只要犯罪堅決一視同仁地懲處,決無特殊化對待。延安時期的大生產運動,革命領袖、軍隊高級干部與士兵一起開荒種地,紡紗織布,同生產同勞動,不搞特殊,構建了良好和諧的領袖與群眾、黨群干群關系及官兵平等關系,構筑了共產黨發(fā)展壯大的群眾之基與力量之源,凝聚了延安紅色革命根據地的強大精神力量。
新中國成立初期,對劉青山、張子善貪污腐化分子從重處以極刑,體現了毛澤東反特權和反腐敗從高級領導干部抓起,對革命有大功者如若腐敗必須從嚴懲處的政治考量、決心與意志,對貪污腐敗和特權現象決不姑息,很好地起到懲戒效果與反特權腐敗的示范效應,形成了治黨從嚴的歷史鏡鑒,對以后反對腐敗、培養(yǎng)共產黨人的廉潔作風具有強烈的警示作用與教育意義。毛澤東對黨內的特權問題做過許多論述與強調,“我們一定要警惕,不要滋長官僚主義作風,不要形成一個脫離人民的貴族階層?!盵9](P355)毛澤東一再強調,共產黨是執(zhí)政黨,必須經常地整頓作風,反對官僚主義、宗派主義和主觀主義,防止脫離群眾,防止腐敗變質。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指出:“我們的歷史經驗是,越是困難的時候,越要關心群眾。只要你關心群眾,同群眾打成一片,不僅不搞特殊化,而且同群眾一塊吃苦,任何問題都容易解決,任何困難都能夠克服。”[1](P228)
縱觀中國共產黨發(fā)展壯大的歷史進程,反對特權成為黨的一面旗幟,從早期革命時期實行官兵平等、強調黨的紀律統(tǒng)一、執(zhí)行紀律沒有特例、革命軍隊與人民群眾打成一片,到取得政權后著重預防與懲治干部隊伍的貪污腐敗、反對官僚主義、發(fā)動人民群眾起來監(jiān)督政府和領導干部、進行制度建構反對官僚特權階層的產生、抑制特權思想特權現象等,都體現了我們黨反對特權的清醒認識、意識自覺與實踐探索?!叭嗣袢罕娮钔春薷鞣N消極腐敗現象,最痛恨各種特權現象,這些現象對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最具殺傷力?!盵10](P6)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深入開展了反腐倡廉、反對“四風”以及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在遏制權力腐敗包括特權腐敗的目標下探索密切黨同人民群眾聯(lián)系的有效途徑,重建人民群眾對黨和政府的政治信任,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二、特權思想、特權現象影響干群關系的理論與邏輯
特權現象是一個社會歷史現象,在私有制的階級社會中,掌握一定權力的官僚容易演變?yōu)楣倭烹A層,官僚階層的特權現象成為一種政治社會現象,反對官僚特權是無產階級取得政權后的重要任務和歷史使命。“無產階級的階級地位使它絕對沒有可能去同任何人‘分享特權或害怕他們中的任何人失去這些特權?!盵11](P78)列寧認為,消滅官僚特權的有效途徑是推動官僚機關的民主化和實行人民群眾最廣泛最經常的監(jiān)督。
(一)干部特權現象弱化人民群眾對政府及官員的心理認同與情感認同
從社會心理層面分析,有著巨大差距的兩個社會階層更容易產生心理隔膜與意識對立,社會的上層與底層之間產生排斥與認同危機,緣于兩者之間的物質利益、社會地位、價值取向、精神追求、思維方式等方面的顯著差異。在一個群體中如果出現特權成員、享受特殊化待遇,往往損害群體內在團結統(tǒng)一的根基,群體尊崇的價值觀遭受沖擊,群體內部成員之間的和諧關系被撕裂,從而弱化成員對于本群體或組織的認同與信任,削弱群體與組織權威的號召力與影響力,極大消解群體內在的凝聚力?!坝腥苏f過,對于獲得特權的人來說,特權是優(yōu)免,而對其他人來說則是喪氣。如果此話不錯,那就得承認特權的發(fā)明乃是一種可悲的發(fā)明。讓我們設想一個組織得盡善盡美、無比幸福的社會,要徹底搞亂這個社會,只要將優(yōu)免給予一些人而使其他人喪氣就足夠了,這點不是很明顯嗎?”[2](P1)部分人的特權優(yōu)待對于一個組織、群體的離散崩潰和一個社會的混亂解體是一種隱形而逐漸發(fā)揮藥效的“慢性毒藥”,導致社會的正常肌體痙攣而麻木,其根本在于社會的公平正義原則遭到破壞與踐踏。
從情感層面講,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親疏是影響人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情感的呼應共鳴、深度交融與良性互動也是建立和諧社會關系的要件,社會階層之間的情感認同有利于培育和諧穩(wěn)定的階層關系。對于引領社會發(fā)展與政治進步的執(zhí)政者即領導干部,在情感上需要盡量融入群眾,拉近與群眾的感情距離,放下架子與廣大人民打成一片,急群眾所急,憂群眾所憂,建立干群之間同頻共振的情感通道,如果能夠被群眾感染、觸動,實現互動交融,就一定能夠以真摯的情感打動群眾,贏得群眾的真心托付?!耙谒枷敫星樯腺N近人民群眾,真正把人民群眾當主人、當親人、當老師,越是職務高了越要注意同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lián)系?!盵5](P100)“群眾在我們心里的分量有多重,我們在群眾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盵5](P94)因此,情感因素會直接作用于心理方面,情感認同是培養(yǎng)與增進心理認同、增強政治認同的黏合劑。發(fā)生在政府官員群體的特權現象,必然會弱化人民群眾的情感認同,引發(fā)并累積群眾的不滿情緒,給政治動員、社會治理和政府信任帶來直接的損害與障礙。
(二)干部特權現象的存在損害人民群眾對執(zhí)政黨和政府的政治信任
社會整合是執(zhí)政黨進行國家與社會治理的主要手段,整合包括物質利益關系的調整以及意識形態(tài)、價值觀念的塑造與倡導。政治信任或政府信任是執(zhí)政黨或政府執(zhí)政的必要條件。當今社會,對于執(zhí)政黨的政治信任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信任度高意味著執(zhí)政者得到群眾的擁護與支持度高,信任度低或信任缺失,則會導致執(zhí)政者在施政過程中遇到更多的阻力如人民的冷漠態(tài)度、不配合與關系的疏離。一個失去政治信任的執(zhí)政黨,維系繼續(xù)執(zhí)政的政治社會條件就會得而復失,引起社會鴻溝加深,人民對政府的排斥與抗拒不斷滋長。群眾對政府的政治信任,是執(zhí)政黨治國理政的政治邏輯要求,是政府執(zhí)政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源。在政府信任度比較高的時期,即便政策不周全、不完善,人民也能理解與配合,使得社會矛盾不至于激化,大矛盾可以轉化成小矛盾,小矛盾能夠化為無形。反之,政治信任度低或缺失信任,即便執(zhí)政黨和政府的政策很周全很完善,人民群眾也不一定認同、理解或配合,好的政策在執(zhí)行中也會遇到很多阻力與抵制,使得執(zhí)政黨好心辦不了好事,好政策出不了好結果。正如西耶斯所指出的:“按照事物性質來說,所有特權都是不公正的,令人憎惡的,與整個政治社會的最高目標背道而馳?!盵2](P3)發(fā)生在領導干部身上的特權現象和濃厚的特權意識,成為脫離群眾、損害黨群干群關系的重要原因,也是政府與領導干部政治信任遭到傷害的關鍵性因由。一旦政府信任消失殆盡,就會產生“塔西佗陷阱”效應,陷入政治上的惡性循環(huán),再想修復干群關系、重建人民群眾對政府的政治信任將會難上加難。
三、防治特權:密切干群關系的有效路徑
加強與人民群眾的密切聯(lián)系,贏得人民的高度信任,這是我們黨保持長期執(zhí)政的社會基礎與政治前提。清除特權思想、治理特權腐敗是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的有效路徑和歷史邏輯。鄧小平指出:“我們脫離群眾,干部特殊化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干部搞特殊化必然脫離群眾?!盵1](P218) “要講特殊化,恐怕首先表現在高級干部身上?!盵1](P216)特權思想、特權現象作為一個歷史現象,在當代中國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仍然外顯與潛隱交織,呈現出許多新的變化、新的表現與新的特點。作為具有先進性、引領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夢想的中國共產黨人,需要跳出本我利益的圈子,以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情懷與追求,打破領導干部享有特權的利益固化的藩籬,以自我革命和斷臂的勇氣,切實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立場與政治取向,從自己做起,向特權現象開戰(zhàn),探索防治特權思想特權現象的有效方法與路徑,建構抑制特權的制度體系,真正貫徹落實治理特權現象的有效舉措。
(一)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清除特權思想意識,為遏制特權腐敗構建良好的思想條件和文化生態(tài)環(huán)境
特權思想與意識是特權腐敗發(fā)生、特權現象延續(xù)存在并蔓延的思想文化條件,是特權腐敗孕育的文化土壤,防治特權必先清除特權思想。“搞特權,這是封建主義殘余影響尚未肅清的表現。舊中國留給我們的,封建專制傳統(tǒng)比較多,民主法制傳統(tǒng)很少。解放以后,我們也沒有自覺地、系統(tǒng)地建立保障人民民主權利的各項制度,法制很不完備,也很不受重視,特權現象有時受到限制、批評和打擊,有時又重新滋長??朔貦喱F象,要解決思想問題,也要解決制度問題?!盵1](P332)鄧小平還認為:“肅清思想政治方面的封建主義殘余影響這個任務,因為我們對它的重要性估計不足,以后很快轉入社會主義革命,所以沒有能夠完成?!盵1](P335)特權思想意識屬于幾千年封建主義殘余腐朽思想,是人與人上下尊卑、等級觀念的延續(xù),是傳統(tǒng)思想文化中的糟粕,是封建“官本位”意識的當代表現,與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公平正義的大眾訴求以及平等和諧的社會目標背道而馳。清除特權思想的殘余,必須汲取中國共產黨反對特權的歷史經驗與有效策略,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基本國情,不斷推動清除特權思想的文化變革與觀念創(chuàng)新。一是堅決徹底肅清封建主義腐朽殘余思想,鏟除特權思想意識存在的社會土壤,喚醒人民群眾對于特權思想特權現象危害性的科學認知與意識自覺。二是必須著眼于民眾追求公平正義的現實訴求,加強公民意識與人人平等觀念的宣傳,在全社會弘揚與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人民大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踐行與落細落小,使人人平等、權利一致的觀念深入人心。三是建構實現人人平等的保障機制,促進人人生而平等,保障每一個人都有平等的接受教育、選擇工作、創(chuàng)業(yè)經商、民主參與、精神娛樂等一系列的權利,政府著力建構使每一個人保有公平競爭的起點、過程與結果公平的制度與機制。
(二)培育反對特權的政治文化,加強社會平等與公正建設,使公平正義的陽光普照,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不斷進入新境界
特權現象是否倡行反映一個社會的社會生態(tài)和政治文化。政治文化展現了人們的政治取向、政治觀念以及對于政治權力的認知。在一個推崇獲取并享受特權為尊貴的社會政治文化體系中,權力成為人們頂禮膜拜、極度渴望、全力追逐的東西,對權力的依附成為多數人的政治心理,由權力而衍生的特權現象成為許多社會大眾的人生追求。政治文明包含觀念形態(tài)和制度形態(tài)的文明,特權思想意識顯然屬于政治文明中的意識觀念范疇,但屬于政治文明內涵中的糟粕,是觀念形態(tài)方面需要清理和揚棄的部分,它的存在極大地阻礙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在一個將特權現象視為正常的社會中,特權觀念和意識必然成為人們的普遍意識與思想認同,深刻地嵌入人們思想的深處。想要剝離這一思想意識深處的毒瘤,鏟除滋生特權思想的土壤,需要進行艱苦持久的思想文化改造。反對特權要從破除特權意識入手,培育反對特權的政治文化,構建特權行為可恥的觀念認知,強化人人平等、社會公正的價值取向。為此,大力倡導并踐行平等公正的價值觀念,加強公平正義的制度建設,將平等、公正有效契入民主政治文化的體系構建中,使清正廉潔、平等互助、公平正義成為整個社會的文化信念、意識自覺與政治追求。在干群關系的認知上,樹立正確的“公仆”觀念,把握“主人”與“公仆”的關系,踐行為人民服務的職責與使命,強化權力是人民賦予、必然回饋于人民大眾的權力觀。堅持不懈清除建立在不平等基礎之上的特權思想意識,擠壓特權思想的生存空間,使公平正義的陽光普照,每一個公民真正獲取自由平等發(fā)展的權利。
(三)強化對權力的立體監(jiān)督,構建立體化多層次多路徑防治特權的監(jiān)督體系
對權力進行全面的監(jiān)督是防治特權現象的有效途徑。延安時期毛澤東與黃炎培的談話中,強調共產黨人跳出歷史興衰更替周期率的唯一辦法就是發(fā)展民主,讓人民起來監(jiān)督政府,其中蘊含著通過人民群眾自下而上充分而廣泛的監(jiān)督,極力避免在黨內和政府部門出現嚴重脫離人民的特權階層?!耙腥罕姳O(jiān)督制度,讓群眾和黨員監(jiān)督干部。凡是搞特權、特殊化,經過批評教育而又不改,人民就有權依法進行檢舉、控告、彈劾、撤換、罷免?!盵1](P332)鄧小平還指出:“對各級干部的職權范圍和政治生活待遇,要制定各種條例,最重要的是要有專門機構進行鐵面無私的監(jiān)督檢查?!盵1](P332)將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其實質就是通過規(guī)范有效的制度安排來監(jiān)督權力,防止權力的濫用,包括特權的滋生與蔓延。一是自上而下的監(jiān)督,包括上級領導、部門和監(jiān)察機構的監(jiān)督;二是自下而上的監(jiān)督,也就是社會的監(jiān)督與群眾的監(jiān)督。特權是權力腐敗的一種伴生現象,是權力越界越軌的衍生行為。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增強公開性與透明性,能有效實現對權力越軌運行的制約。治理特權行為、清除特權現象,必須加強全方位、多層面的監(jiān)督,監(jiān)督是遏制特權發(fā)生的必要手段。必須健全權力運行監(jiān)督體系,構建立體化多渠道網絡,包括黨內監(jiān)督、群眾監(jiān)督、社會監(jiān)督、輿論監(jiān)督、網絡監(jiān)督等,對特權腐敗設立全方位的監(jiān)視鷹眼,形成搞特權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的態(tài)勢與社會氛圍。
(四)加強制度建設,從國家法律、黨內法規(guī)、黨的紀律規(guī)矩等多維度構筑防治特權的長效機制
就防治特權現象而言,制度約束具有根本性、長效性,健全制度、構建科學適用的防治特權的體制機制是根本。當前人民群眾反映最強烈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即“四風”問題,也是損害黨群干群關系的關鍵因素。加強作風建設,遏制“四風”蔓延,無疑是目前防治特權現象的有效舉措。但從根本上講是加強制度建設,從國家法律、黨內法規(guī)、黨的紀律規(guī)矩等多維度構筑防治特權的長效機制。“誰也不能違反黨章黨紀,不管誰違反,都要受到紀律處分,也不許任何人干擾黨紀的執(zhí)行,不許任何違反黨紀的人逍遙于紀律制裁之外。只有真正堅決地做到了這些,才能徹底解決搞特權和違法亂紀的問題?!盵1](P332)一是加強對領導干部的權力觀教育。在觀念上強化反特權即是反腐敗的意識自覺,確立享受特權也是一種腐敗的認知;二是構建規(guī)范權力運行的法律與法規(guī)體系,包括黨內法規(guī),將防治特權納入法律法規(guī)的框架內,予以明確的條文規(guī)定,為反特權提供明確的法律依據與法規(guī)遵循;三是切斷權力與特權的天然聯(lián)系,重點規(guī)范與監(jiān)督好領導干部用好權力,構建不敢腐不能腐的權力運行機制,包括決策權、用人權、決定權等方面體現公開、透明、科學、民主,使權力異化無發(fā)生空間,特權行為無藏身之地,擠壓特權腐敗的生發(fā)空間;四是強化黨內的紀律規(guī)矩遵循,把紀律挺在前面,堅持紀律面前人人平等,遵紀守規(guī)沒有例外,執(zhí)行紀律沒有特殊,將紀律作為抑制特權行為的高壓線。任何人不論官職多高,觸碰紀律紅線必定受到嚴格的懲處,使得對于黨的紀律執(zhí)行與規(guī)矩遵循具有剛性與長效性,真正堵住特權現象生發(fā)蔓延的紀律通道。
參考文獻:
[1]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法]西耶斯.論特權第三等級是什么[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0.
[3]《人民論壇》問卷調查中心.中國公眾的平等與特權觀念調查報告[J].學術前沿,2012,(9).
[4]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論群眾路線——重要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黨建讀物出版社,2013.
[6]列寧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7]列寧全集(第2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8]中央革命根據地史料選編(下冊)[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
[9]毛澤東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0]習近平關于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中國方正出版社,2015.
[11]列寧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責任編輯:陳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