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坤平
摘要:短篇小說集《碎片》是日本女作家青山七惠的經(jīng)典作品之一。這部集子由三個短篇組成,看似毫不相干的故事卻都彰顯出日本現(xiàn)代社會中的一個突出的社會現(xiàn)象——人際關(guān)系的“碎片”化與時代的疏離感。但作者并不止于揭示和披露,她努力用清淺的文字去給予這些處在迷途中的人們尤其是年輕一代以治愈的力量。而在其作品中,淡雅的氛圍與溫情的描寫等折射出的那一抹“清淡和諧之光”,的確指引著人們努力尋找出路一走出封閉的自我中心,學(xué)會交流,去接觸他人,和擁抱世界。
關(guān)鍵詞:《碎片》 青山七惠 疏離之感 和諧之光
引言
作為備受矚目的日本80后新銳女作家,青山七惠(1983一)蜚聲日本文壇,并且佳作迭出。青山是典型的“80后”,她記錄下的點點滴滴無不彰顯與折射著“80后”乃至“90后”的內(nèi)心世界,書寫了年輕一代的孤獨與彷徨。她寫一群普通人一些貌似無關(guān)緊要的小事情、小情緒,與我們的生活休戚相關(guān),以至于讀其作品會立馬身臨其境、感同身受。故事中的那些主人公或多或少都有我們的一些影子,因而極易引起我們的共鳴。而且,青山的文字獨標一格、別出機杼,看上去簡簡單單、清清白白,卻又不乏曖昧和濃郁,細節(jié)充沛豐盈,又有留白,讀來滿口留香,余韻悠長。正如她自己所說:“我要用最簡單的語言,把某一剎那連同彼時的味道、氣氛都封存在字里行間?!鼻嗌降奈淖执_實頗有靈氣,每一個字都仿佛一個鮮活的生命,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著各自的悲歡??梢哉f,青山的文字,簡單到極致,清淡到極致,自然也就美到極致。
竺家榮曾經(jīng)這樣評價過青山:“她的目光看似隨遇而安,卻心存不甘;看似漫不經(jīng)心,卻又細膩人微;看似拘泥于生活瑣事,卻又顯得超凡脫俗;每一個人物都像是隨手拈來,卻又是精心雕琢出來的?!钡拇_如此,她描繪的那些沉靜悠長的日子,仿佛淡彩素描,看似家常簡凈,內(nèi)里卻蘊涵豐富。她總是喜歡將無比深刻的哲理掩映在平淡若水的生活背后,很少主動站出來說教發(fā)聲,但這卻讓讀者愈發(fā)震顫。表面波瀾不驚的情節(jié)下早已暗流涌動,小清新式的文字帶來的力量絲毫不亞于摧枯拉朽之勢。自然,青山的短篇小說集《碎片》亦不例外。它通過普通人平淡無奇的日常風景,卻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了日本年輕一代成長歷程中的內(nèi)心世界,并進而對整個時代進行了反思。
一、《碎片》內(nèi)容闡釋
《碎片》是青山的一部短篇小說集,其中包含三個短篇:《碎片》《櫸樹的房間》《山貓》。這三篇小說均截取了普通人普通生活的一面,以淡雅如水的筆觸描摹他們的內(nèi)心困惑與波動??此破匠?掩卷沉思,則會感觸良多。
(一)《碎片》
短篇小說《碎片》是青山七惠第三十五屆川端康成獎的獲獎之作,川端康成獎評委會成員i土原登曾評價此篇作品具有“靜靜的爆發(fā)力”。小說以第一人稱的口吻講述了“我”桐子與父親兩人參加櫻桃采摘一日游的見聞感受。一段并不長的旅途中卻漣漪迭起。
為了完成攝影班上老師布置的攝影作業(yè)—碎片,桐子答應(yīng)媽媽先斬后奏組織的櫻桃采摘一日游活動,因而特地從神奈川縣趕回東京。然而,計劃趕不上變化。臨出游前哥哥的女兒鞠子卻因突發(fā)高燒不能同行,媽媽也決定留下照顧孫女,原本定下的五人游只剩下女兒和父親的二人游。這讓桐子頗為不滿,因為在其眼中,“爸爸本來就不大會和孩子相處,又是個不愛說話也不愛開玩笑的人”“充其量就是個‘爸爸”。兩人的關(guān)系一度尷尬。然而,旅途中發(fā)生的一系列事情,卻讓桐子對父親的印象大為改觀,動搖了她心底那個根深蒂固的刻板無趣的父親形象。
首先是在高速路休息區(qū),桐子無意間看到父親將一位上臺階不慎絆倒的白發(fā)蒼蒼的老太太扶起,并和別人一起攙扶著她走進小賣店里。父親的動作十分敏捷,仿佛并不是印象中贏弱不堪的樣子,以至于使桐子受到了一次小小的刺激。接著,到了櫻桃園,桐子又看到,父親因為身高的優(yōu)勢,被一群女人簇擁著幫她們采摘夠不到的櫻桃。爸爸長相平庸,缺乏男人味??梢姡@群女人絕不是試圖和爸爸搭訕,大概是真的把他當成櫻桃園的工人了。爸爸自己根本沒有時間吃櫻桃,但是卻沒有露出一丁點厭煩的神色,一直幫她們摘著。而桐子看著爸爸像個男子漢似的在幫助別人,十分震驚。在女兒的記憶中,父親一直都是個無趣嚴肅、存在感極低之人,何曾有過現(xiàn)在這般熱情體貼、光輝高大的形象?在與父親的近距離接觸中,女兒發(fā)覺了父親可親可敬甚至可愛的一面,尋回了她覺得遺失已久的美好親隋。
(二)《櫸樹的房間》
《櫸樹的房間》亦是以第一人稱的口吻敘述了“我”諒助與前女友小麥和現(xiàn)女友華子的愛情生活?;貞浥c現(xiàn)實交織,愉悅與哀愁并存。六年前,在一家小居酒屋里,諒助偶然結(jié)識了小麥,雖然她手腕很粗,臉黑不溜秋,在大部分人眼中是極其普通的存在,但這卻絲毫不損諒助對她的欣賞與愛慕。很快,他們就成了戀人。諒助十分喜歡小麥,能夠欣賞她獨特的美:“渾身上下那非常均勻的小麥色,和猶如筆直向上伸展的樹干般高挑的身材”,“令人想起高中校園一角的高大的櫸樹”??尚←湆矍榈谋憩F(xiàn)卻是平平,仿佛古井不波,不起絲毫漣漪。在兩年的戀愛時光里,他們也只是經(jīng)常去神社散步,并不似其他情侶般瘋狂到很晚;甚至原本就不愛說話的小麥在兩個人待在房間里獨處時,也總是在看書。諒助對小麥的我行我素完全摸不著頭腦,以至于對她的變心,更是一丁點都沒意識到。一天晚上,小麥向諒助提出了分手,理由是喜歡上了別人,可是卻死活也不肯說出對方的姓名。對此,諒助深感徒勞無力。之后,雖然兩人仍在同一公寓里,但因諒助極力回避對方,見面的次數(shù)也屈指可數(shù)。
在與小麥分手的三年后,又是在酒桌上,諒助結(jié)識了現(xiàn)女友——華子,并在交往一年后準備結(jié)婚。然而,在準備結(jié)婚的這段日子里,諒助發(fā)現(xiàn)他動不動就會想起小麥,甚至于有時會將華子誤當成小麥。可即便如此,諒助還是從公寓了搬了出來,最終放棄了愛戀的小麥,選擇與華子結(jié)婚。
(三)《山貓》
《山貓》則以第三人稱的視角敘述了一對表姐妹的一段共同生活經(jīng)歷。生活在沖繩的高中二年級女生枝一直想報考東京的大學(xué),因而,其母松枝就打電話給生活在東京的外甥女杏子,想讓女兒暑假在杏子家寄住幾天,以便參觀一下東京的大學(xué)。杏子和丈夫秋人表示同意。于是,這年暑假,枝便帶著大包小袋開始了她短暫的寄居生活。
不得不說,表姐杏子對于這個從西表島來的表妹還是頗為照顧的??吹奖砻猛蝗徊灰娏耍瑖樍艘惶?,趕忙出去尋找,但對枝說話時還是盡量不帶著責備的語氣??煞从^枝呢?一臉無所謂的樣子,只說了聲“對不起”。之后,杏子因為周六要到日式點心店接受培訓(xùn),不能繼續(xù)陪伴枝去參觀大學(xué),因而頗為愧疚,便想在周五盡可能多地帶她去看看東京有代表性的地方??吹街|京塔頗感興趣的樣子,杏子便決定帶枝去登東京塔。雖然自己大腳趾上的根部已經(jīng)被皮鞋磨紅了,但她覺得枝既然想看,作為表姐就有義務(wù)陪她玩,直到她滿意為止。然后,杏子就買了票去排隊??闪钇涫剂喜患暗氖牵K于排到她們的時候,枝卻說自己不乘電梯,原因是她恐高。這令杏子打心底涌出一股氣,可縱使如此,枝也只是“嗯”了聲,并無任何的歉疚之情流露。第二天,參加培訓(xùn)的杏子意識到自己昨天的做法欠妥,決定今天要早點回家,多做些好吃的補償一下枝?;氐郊抑蟛痪?,枝和秋人一起回來了,于是杏子和秋人一起去附近超市采買東西,在閑聊的過程中卻意外得知枝和秋人竟然一起去登了東京塔。故事最后以枝的乘飛機離開東京而告終。
二、《碎片》主題剖析
毋庸置疑,相較于情節(jié)的鋪排與人物的勾畫,青山更喜歡描寫人際關(guān)系。畢竟,人是群居性動物,只要一息尚存,就始終處在一張巨大的關(guān)系網(wǎng)中,無法擺脫其束縛與桎梏。但現(xiàn)代社會中,這種人際關(guān)系由于諸多方面的影響,已經(jīng)越來越異化,充斥著種種的不和諧因素。而青山的寫作,確實能夠恰如其分地展現(xiàn)那些人與人之間不和諧的社會關(guān)系。無論是戀人之間的淡漠、親人之間的疏離,抑或是成長中的孤獨,甚至是整個時代的蒼白空虛,都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正如小說《碎片》的題目般,青山通過支離破碎的人際描寫,突出地反映了日本現(xiàn)代社會的一個普遍現(xiàn)象——人際關(guān)系的碎片化與疏離感。
(一)成長中的孤獨
在青山的作品中,“孤獨”一直是縈繞其中割裂不斷的主題。在青山看來,孤獨作為人生旅途中自始至終的旋律,在人的成長過程中,始終相伴相隨。尤其是“80后”“90后”,這種表現(xiàn)就更為突出。
在閱讀《碎片》時,我們明顯可以感受到年輕一代的內(nèi)心孤獨。盡管他們四周圍繞著形形色色的人物,始終處于一個復(fù)雜熱鬧的關(guān)系網(wǎng)中,但這并不能弱化甚至抵消他們精神的孤獨與虛無。他們沉靜內(nèi)斂,“每天穿梭于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卻又不知道該怎么處理復(fù)雜的人際關(guān)系。為了逃避這種復(fù)雜的關(guān)系,逃避生活的孤獨和對未來的恐懼,他們幾乎變成了‘失語癥患者”。他們知道自己孤獨虛無,但卻并沒有采取一種積極有效的方式去改變現(xiàn)狀,反而一味地逃避,消極地抵抗著孤獨的侵蝕。
《山貓》里的枝就是這么一個存在。作為一個寄宿者,雖然對方是自己的表姐,但也不是特別親密的關(guān)系,可是枝的表現(xiàn)卻令人瞠目結(jié)舌。表姐盡心盡力地為其操勞,可她的反應(yīng)卻是平平——面部總是毫無表情,仿佛對任何事都不感興趣;出門時連最基本的招呼也不打;被問話的時候,回答也只是最簡單的“嗯”“好的”“知道了”。這種冷漠疏離的行為實則早已成為“80后”甚至“90后”青(少)年的生活常態(tài)。當然,《櫸樹的房間》中的小麥亦是其中一員。作為諒助的女神,諒助十分寵愛她,可她的表現(xiàn)卻總是平平淡淡、興味索然,不與男友做過多的交流,惜字如金。尤其是當兩人談不攏時,小麥居然“說什么‘這不是在做夢嗎,無所謂啦或者‘反正一直在睡覺呢,然后閉上嘴,不再爭辯了”。把整個世界看成一個夢境,即虛無,自然不會對其產(chǎn)生什么興趣與歸屬感。小麥與諒助的結(jié)合,筆者覺得,可能是兩人試圖排遣孤獨的一種方式,他們希望可以借助對方的光和熱來燃盡內(nèi)心的孤獨與填滿精神的空虛。可是久受孤獨浸染的他們,仍是不懂如何與他人相處,依舊照著之前的方式我行我素。如此這般,戀愛結(jié)合的方式自然不會行之有效,注定徒勞無功。
其實,日本現(xiàn)代青年普遍處于這種孤獨與彷徨之中。他們不愿主動與他人建立積極的社會關(guān)系,整日蝸居在自己的一方天地里,獨自咀嚼苦澀的人生。他們內(nèi)心的孤獨與空虛越積越盛,可他們又無法找到合適的方式去排遣,只能愈發(fā)地彷徨無助。并且,為了顯示他們那心比天高實則無聊至極的自尊心,他們絕不會主動找人傾訴;語言作為交流工具的這一作用在他們的身上完全得不到應(yīng)有的施展與發(fā)揮,甚至,他們即使偶爾有交流的欲望,也會驚異地發(fā)現(xiàn)與生活在一起的人根本找不到什么共同話題??赡?,對于他們而言,唯一的一點溝通,也只是程式上的、不得不說的“嗯”“好”之類,除此之外,別無其他。
(二)戀人間的淡漠
日本已成常態(tài)的孤獨社會病使人際關(guān)系日益淡漠與疏離,戀人間也自然沒能幸免?!稒螛涞姆块g》里,即將告別單身生活的諒助卻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自己的前女友小麥。本來甜蜜的愛情生活中,戀愛雙方應(yīng)該無話不談,每天都花前月下、柔情蜜意;可是在讀此篇時,你完全感覺不出諒助和小麥有多恩愛。兩人的約會只是去神社散步;獨處時,也絲毫不見情人間的狎昵,甚至居然一方還在看書!可患得患失的諒助并沒有對此表現(xiàn)出過多不滿,他還是十分照顧女友的感受。仿佛于他而言,語言上的溝通代表不了什么,只要彼此心中有對方就已足矣。但是現(xiàn)實很快就狠狠扇了他一巴掌——小麥變心要和他分手。一頭霧水的他最終也只得接受這個殘酷的事實。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他發(fā)現(xiàn)自己不僅沒能忘記這段苦痛的愛情經(jīng)歷,反而對小麥的思念與日俱增。可即便如此,諒助也沒有主動追求和小麥破鏡重圓的機會,反而一直在躲避與她的見面,甚至在最后結(jié)識了華子準備結(jié)婚而搬離公寓時,也不敢和小麥正式道別。戀人間的親密與理解在這里消失殆盡,取而代之的是數(shù)不清的淡薄與冷漠。小麥對諒助疏離,可諒助對小麥又何嘗不是疏離?畢竟,縱然諒助對小麥一片真心、一往情深,可他分手后的不作為也很難以正當理由為其辯解。
諒助和小麥的戀愛無疑是“快餐”式的愛情?,F(xiàn)代生活的快節(jié)奏造就了人們?nèi)找娓≡甑男睦?,他們不愿付出時間與精力去維系感情。于他們而言,戀愛更像是一種玩樂和消遣,其存在只是為了消除內(nèi)心的孤獨無聊與寂寞,待樂夠了、玩厭了,激情不再時自然要分道揚鑣、各奔紅塵,至于移情別戀實屬再正常不過。毋庸置疑,青山極其擅長描畫此類青年男女間平淡到淡漠的感情?!凹词箤憪鬯逯械呐で?,也寫得不動聲色。讓讀者在靜靜的閱讀中,看到戀人之間暗藏的危機,感受成長中面臨的困惑,思索成長所付出的代價”。青山用她的文字極致地書寫了這種觸目驚心的淡漠扭曲的愛隋,再一次喚起了世人的關(guān)注與探討。
(三)親人間的陌生
日本現(xiàn)代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漠然與疏離,令人心寒。這不僅體現(xiàn)在戀人間的相敬如“冰”,甚至亦體現(xiàn)在親人之間的冷淡與陌生?!渡截垺分械闹εc杏子是表姐妹關(guān)系,雖然相處不多,但無論如何都不能割斷她們之間的血脈親情。作為表姐的杏子還是充分彰顯了一個盡職盡責的姐姐形象。在迎接表妹回家的路上,她就已經(jīng)從心底涌起了一股想要好好照顧這位小表妹的沖動。盡管她那個所謂的表妹如此地反客為主、孤傲冷僻,但杏子也一直以對方還是個孩子為由告誡自己要大度寬容。可面對表妹行為的愈發(fā)“膽大包天”,她內(nèi)心的不滿還是漸漸積聚,終于在東京塔事件中悉數(shù)爆發(fā)。其實,讓杏子憤怒的又豈止是這區(qū)區(qū)小事?更為重要的是,年輕可愛的表妹相較于自己更加青春曼妙,極易吸引男人的視線——這男人當然包括自己的新婚丈夫。丈夫秋人向來是記不住別人長相的,可是他卻清晰準確地記住了僅有一面之緣的枝。登塔事件后,自己與枝都不太高興,可是,秋人朝枝一笑,她便溫順地坐在了自己旁邊?!砻门c丈夫之間的一舉一動無不攪動著杏子那顆因懷疑和嫉妒而脆弱的心。表姐妹之間的關(guān)系,居然如此這般稀薄——不理解、不尊重,甚至猜疑妒忌,這樣丑陋的心理竟會在姐妹之間產(chǎn)生,何其令人心驚!然而,青山告訴你,現(xiàn)實遠不止如此,就連至親之人間,這種疏離與陌生也會纏繞其中。《碎片》中的女兒桐子和父親間的關(guān)系就是典型的例證。
桐子無疑十分排斥她那嚴肅無趣的父親,在她眼中,“馬球衫緊緊地貼著爸爸瘦弱的上身,從他那制服短褲下頭露出來的小腿,顯得贏弱不堪,仿佛用腳尖隨便一踹,就能把他踹倒在花壇上似的”。父親在女兒心中的形象非但與高大偉岸沾不上邊,反而還荏弱渺小到極致。而且,女兒對父親一直在冷眼旁觀,即使干瘦的父親與健壯的哥哥在玄關(guān)打架,她也無意去協(xié)助正在勸架的媽媽,反而像一個陌生人般置身之外,絲毫體現(xiàn)不出一丁點作為女兒應(yīng)有的樣子。而且,在女兒心中,對父親的印象都只是“碎片”式的記憶,即使將它們?nèi)缙磮D般拼在一起,也遠遠拼不出一個完整的父親形象。桐子與父親間的血緣關(guān)系并沒有促使他們之間的心靈靠近,卻反而使其有愈來愈遠的趨勢。
誠然,處于青春期的孩子身體和心理都發(fā)生了變化,與父母的關(guān)系也隨之變化。一方面,自認為成熟的他們開始要求獨立,急欲脫離父母的管轄;另一方面,“隨著社會的開放發(fā)展和社會體制的變化,家庭成員之間的關(guān)系顯得脆弱、淡薄,尤其是家庭中的子女,他們對父母的依賴程度漸漸低下,對家庭、共同體的依戀也日趨淡薄”?!端槠分校黠@可以感到女兒與父親之間的那種親密感微乎其微,造成這種局面的,除了時代大潮的影響和青少年的心理外,父母也要負一定的責任。桐子不愿與父親一同出行,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不大會和孩子相處,又不愛說話和開玩笑,可想而知,兩個人的旅行會有多么尷尬與無聊!而且,當桐子試圖勸導(dǎo)父親“你老是這樣沒點個性的話,連我們也得把你給忘了”時,父親的反應(yīng)也是不以為意,“沒關(guān)系,爸爸其實就跟不存在一樣”。父親的回答頗有些破罐子破摔的味道。可見,父親并不試圖用行動改變現(xiàn)狀,提升自己的存在感——他不是不愿,而是根本不想。由此,在疏離淡漠的家庭關(guān)系中,無論是子女還是父母,都要承擔一定的責任。
(四)時代的疏離之感
《一個人的好天氣》中有這樣一個細節(jié)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知壽問吟子:“吟子,外面的世界很殘酷吧。我這樣的人會很快墮落的吧?”而樂觀開朗的吟子則斬釘截鐵、擲地有聲:“世界不分內(nèi)外的呀。這世界只有一個。”知壽將世界分為內(nèi)外兩個,實際上也就是將自己與世界隔離開來,她認為自己被孤立在世界之外??梢髯拥幕卮饏s一語道破真相:世界不分內(nèi)外,我們?nèi)魏我粋€人都生活在世界中。知壽之所以會產(chǎn)生內(nèi)外兩個世界的誤解,原因就在于她對世界的疏離。而這種疏離,早已被深深烙在現(xiàn)代日本人身上。“他們不愿主動追求與他人的積極關(guān)系,人與人交往與相互認知的梯度愈發(fā)浮淺,對一個人的了解與判斷,往往是建立在短暫的碎片式交流基礎(chǔ)之上”。甚至于在日本現(xiàn)代青年中,連這種碎片式的交流也在逐漸減少。缺乏必要的溝通交流,只會使戀人間淡薄、親人間陌生,而由此生發(fā)出來的一切“不自然的感覺,歸根結(jié)底來說,就是人物乃至整個時代的疏離感”,而且,這種疏離之感“恐怕是現(xiàn)代性之下難以調(diào)和的共性”。
日本飛速發(fā)展的經(jīng)濟使其極早地步入了現(xiàn)代化社會,80后一代從中獲益甚夥,尤其是他們的物質(zhì)生活得以極大滿足。但日益繁重的壓力與漸趨萎靡的精神世界也隨之而來?,F(xiàn)代化社會中的人們似乎都變得克制而壓抑,只與他人保持著纖細而稀薄的關(guān)系。更有甚者,《山貓》中,杏子和秋人作為大學(xué)同班同學(xué),直到畢業(yè)居然一句話也沒有說過。更匪夷所思的是,秋人竟然對杏子完全沒有任何印象。人與人之間的疏離由此可見一斑。而現(xiàn)代性帶來了整個時代的疏離,科技無疑在其中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互聯(lián)網(wǎng)的出現(xiàn),改變了人們的交往方式,越來越多的人沉溺于虛擬世界不可自拔。相較于現(xiàn)實世界,他們在虛擬世界中的交流更加順暢流利。畢竟,網(wǎng)絡(luò)的匿名性使其較少受到道德或社會義務(wù)的羈絆與束縛,他們可以率性而為、無拘無束。而在現(xiàn)實社會中,面對面的交流使他們內(nèi)心頗多顧忌,因而不敢隨便發(fā)聲,只能木然失語。他們在網(wǎng)上越是歡暢言談,在現(xiàn)實中也就越啞然沉默。這是時代的通病。在《碎片》中,當桐子目睹美不勝收的田園風光時不由思索:“即使存在著這令人心曠神怡的風景,也還是有人會窩在家里頭上網(wǎng)嗎?”由此可見,網(wǎng)絡(luò)對于當代人的影響何其之深!
要之,現(xiàn)代化雖然使人們的物質(zhì)生活大大繁榮,但卻令其精神世界陷入泥淖。敏銳的青山通過她筆下的文字真實細膩地反映出現(xiàn)代社會的人們因恐懼與他人交流而導(dǎo)致的與他人、社會、世界的逐漸疏離。而且,這種疏離,早已由“一花”上升至“一世界”而遍及全社會,成為整個時代的病癥。
三、《碎片》折射出的和諧之光
在青山的筆下,“80后”年輕一代的孤獨與疏離感被描繪得淋漓盡致。更難能可貴的是,青山并不止于對社會問題與矛盾的披露指責,也沒有一味地現(xiàn)身說法、喋喋不休,令人生厭。她更喜歡用余韻悠長的故事讓讀者自己去體味去冥思,以其獨特的寫作方式給予社會治愈的力量。無怪乎,竺家榮曾盛贊青山的小說“為沉重的人生增添了一抹清淡和諧之光,這清淡和諧之光便是青山七惠小說的魅力”。
青山的文字清淺簡凈,雖不激切昂揚但也絕不板滯機械,反而靈氣十足。而且,小清新的文字淡抹幾許哀愁,卻并不濃厚,渲染出的氛圍也自然若落梅初雪,淡雅溫和,沒有凄風苦雨,亦沒有烈日驕陽;在這種氛圍中,有的自然都是惠風煦日,自然都是和諧之光。而且,青山的小說中,人與人之間雖然矛盾重重,但是卻始終存在脈脈溫情。矛盾畢竟所有人都無法避免,但正因有了溫情的存在,才使其不至于點燃爆炸,一發(fā)不可收拾。這縈繞文字中的動人溫情,當然也是和諧之光的體現(xiàn)?!端槠分型┳与m被迫與父親一同出去游玩,但旅途中那些迷人的風景——蕎麥園中的白色小花、深綠色的蘋果園、青綠色巨石般的山脈、美麗的櫻桃園以及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的櫻桃等一還是能令人暫時忘記原本的無奈與惆悵,主動投身自然的懷抱。置身如此的和諧氛圍中,自然能夠身心愉悅。也正是在這次并不被期待的旅行中,桐子發(fā)現(xiàn)了父親可親可敬的一面,并決心重新認識和了解父親。誠然,父親能夠攙扶素不相識的老太太,幫助他人采摘櫻桃——對一群陌生人尚且充滿了溫情,難道能說他不愛家人、不愛女兒嗎?只是父親不善于表達,而戴著有色眼鏡的女兒亦不愿去發(fā)現(xiàn)父親的閃光點罷了。其實,小說中多處細節(jié)均能體現(xiàn)父親對女兒的愛。譬如,在旅行大巴上,把靠窗的座位讓給女兒坐;女兒想去看天藍色的玫瑰花拱門,可離導(dǎo)游規(guī)定的集合時間所剩無幾,父親便決定自己先回去和導(dǎo)游打聲招呼,讓女兒放心去看;等等。父親用笨拙的方式,默默地、淡淡地關(guān)懷著女兒??上驳氖牵谶@一次的旅行中,在詩情畫意的自然風光里,女兒終于發(fā)現(xiàn)了父親溫情的一面,尋找到了遺失已久的幸福親情。無疑,和諧之光揮灑在字里行間,靜靜地奉獻著自己的治愈力量。
總之,青山盡管在作品中極力書寫日本現(xiàn)代人在人生這條曲折的幽徑上正在歷經(jīng)的孤獨與疏離之感,但是絕不只是在批評或指責,而是試圖用自己的方式“努力為迷茫的青年一代尋找出路,引導(dǎo)他們積極地接觸新的社會,品味新的生活”。青山并不認為這個失路的群體已經(jīng)無藥可救,他們只是現(xiàn)代化生活染缸里的受害者罷了。其實,只要他們走出來,掃除身上的陰郁,與世界嘗試去握手、去溝通,他們就會發(fā)現(xiàn),那些寂寞的深淵與莫名的悵惘,都只是自己創(chuàng)設(shè)的枷鎖和牢籠。青山還試圖告訴我們,生活中本來就充滿了“碎片”——不完滿,而不完滿才是生活的常態(tài)。正因如此,更需要人與人之間的親密接觸,進而去了解和體味生活,去欣賞和享受人生。
結(jié)語
短篇小說集《碎片》以尋常的凡庸俗事出色地展現(xiàn)了日本現(xiàn)代社會人際關(guān)系的碎片化現(xiàn)象?,F(xiàn)代化社會中,人情澆薄,越來越多的人都變得保守內(nèi)向、自我冷漠,整個社會也漸趨冰冷疏離。目睹此種扭曲的社會現(xiàn)象,頗為痛心的青山極力保持冷靜自持,努力用文字給予治愈的力量。青山在作品中構(gòu)建出一個個平淡似水的氛圍,當然中間存在重重矛重,但卻也始終夾雜著脈脈溫情。行云流水般舒緩自如的文字美如清水芙蓉,折射出一抹清淡和諧之光,這束光輝照耀在我們身上,能夠給予我們積極的正能量,從而驅(qū)除縈繞久久的陰郁與灰色愁緒,最終得到心靈的治愈。
青山通過《碎片》試圖告訴我們,過度地封閉自我絕不可取。人與人的接觸可以加深人們對彼此的認知、了解、尊重與信任。我們要嘗試走出自己的封閉圈子,大膽開口,勇敢地接觸他人、擁抱世界。如此這般,你會驚訝地發(fā)現(xiàn),原來快樂與幸福竟是如此唾手可得。桐子正是在旅行——在與父親近距離接觸中才發(fā)覺原來愛就在身邊,而諒助與小麥則正是因為缺乏推心置腹的溝通才導(dǎo)致分手,枝也正是因為沉默寡言而使表姐不滿和猜忌。其實,生活中哪有那么多的深憂巨痛?大部分都是因為缺乏溝通交流而導(dǎo)致的庸人自擾。是以,我們必須擺脫心中的畏葸,與世界握手言和,回歸這個唯一的世界之中,并且多多地與他人交流,努力營造一個熱鬧和諧的人際網(wǎng)絡(luò)。只有如此,方能有效改善疏離的社會狀態(tài),使其回歸原本的和諧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