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皮
最早的啟程,拜訪月亮
人類的空間時代,毋庸置疑是從1957年10月4日開始的?!八蛊仗啬峥?號”衛(wèi)星在這一天發(fā)射升空,向地面發(fā)回單調(diào)的聲音信號,隨即拉開了以美蘇爭霸為基調(diào)的太空競賽的序幕。第一個成功的空間探測器也是蘇聯(lián)發(fā)射的,1959年9月14日,“月球2號”探測器準確地撞上月面,成為第一個抵達月球的人造物體;三周后,“月球3號”飛掠過月球,發(fā)回第一張月背的照片,人類得以目睹月球背面的真容。
遠征太陽系
在探索月球的同時,飛往太陽和其他行星的探測器也——踏上征途。奔月軌道實際上是一個相當扁的圍繞地球的軌道,只是遠地點的距離超過月球;而去往其他行星則需要達到宙速度,不再繞著地球運行。在前往行星際目標的空間探索上,美國取得領(lǐng)先:“先鋒5號”“水手2號”和“水手4號”分別成為第一個成功飛往太陽、金星和火星的探測器。
在載人前往另一個天體之前,一些動物為宇航員打過前站,包括猴子、狗、烏龜和一些昆蟲。美國的阿波羅8號率先完成載人的奔月行動,飛船環(huán)繞月球飛行,隨后返回地球。接下來是阿波羅11號史無前例的登月壯舉,從它開始,共有6個登月艙、12名宇航員踏上了月球表面。阿波羅系列行動至今仍是載人空間探測的最高峰,在它之后,人們的注意力轉(zhuǎn)向其他星球。兩艘“海盜號”在火星取得巨大成功,“水手 10號”拍下了水星表面的大部分地圖?!跋蠕h1號”成為第一個穿越小行星帶的探測器,它在拜訪木星后向太陽系外飛去,是第一個達到太陽系逃逸速度的人造物體。
1979年,由于行星排列恰好來到極其有利的位置,兩艘“旅行者號”開始了利用行星引力加速的“大巡游”,它們拜訪了太陽系外側(cè)的幾顆巨大行星,發(fā)回史無前例的照片?!奥眯姓?號”至今仍能與地球保持聯(lián)系,它已經(jīng)離開太陽風的范圍,進入恒星際氣體,成為距離地球最遠的人造物體,正向遙遠的奧爾特云飛去。
第二宇宙速度
航天器最小發(fā)射速度是第一宇宙速度,指物體在地面附近繞地球做勻速圓周運動的速度,按照力學理論可以計算出v1=7.9 km/s。當航天器超過第一宇宙速度v1達到一定值時,它就會脫離地球的引力場而成為圍繞太陽運行的人造行星,這個速度就叫作第二宇宙速度,亦稱脫離速度。按照力學理論可以計算出第二宇宙速度v2=11.2km/s。
太陽系逃逸速度
就是第三宇宙速度,指的是從地球表面發(fā)射航天器,飛出太陽系,到浩瀚的銀河系中漫游所需要的最小速度,按照力學理論可以計算出v3=16.7km/s。需要注意的是,這是選擇航天器入軌速度與地球公轉(zhuǎn)速度切線方向一致時計算出的v3值。如果方向不一致,所需速度就要大于16.7 km/s了??梢哉f,如今火箭可以突破該宇宙速度。
那些被近距離窺探的天體
從20世紀末起,更多的國家加入了空間探索的行列。同時,更多的天體成為探測目標。新的推進方式和飛行路線也得到了嘗試?!靶攀固枴泵枥L出了水星表面的全部地圖;“麥哲倫號”用雷達測繪出金星的表面地形;“伽利略號”仔細研究了木星系統(tǒng);“卡西尼-惠更斯號”探訪土星家族,并窺探了土衛(wèi)六濃密大氣下的真面目;“新地平線號”成為發(fā)射時速度最快的探測器,首次近距離飛過冥王星,為這顆此前一直只是個模糊光點的矮行星拍下清晰照片?!皢掏刑枴睕_進哈雷彗星的彗發(fā),拍下了它的彗核;“星塵號”采集了彗發(fā)和星際塵埃;“隼鳥號”從小行星取樣返回;“起源號”采集了太陽風中的粒子,而我國的“嫦娥”系列也開始了對月球的探索……如今,還有多個空間探測器活躍在太陽系的各個角落,其中大部分在火星:加上2018年11月26日剛剛抵達火星的“洞察號”,在火星周圍和表面一共有9個探測器還在工作?!捌茣蕴枴闭谘芯拷鹦谴髿?,“朱諾號”在極地軌道上觀察木星,“黎明號”才剛剛從對灶神星和谷神星的任務中退休。新一輪空間探測的熱潮正在掀起,還有更多前往太陽系其他天體的飛行器蓄勢待發(fā),將為我們帶回更多的消息。
立足地球,仰望太空
除了飛往其他天體的探測器之外,還有另一類特殊的空間探測器,那就是空間天文臺和各類天文衛(wèi)星。在大氣層外,空間天文臺能夠在會被大氣吸收和遮擋的紫外、紅外波段工作,也能在光學波段獲得更為精美的圖像。哈勃空間望遠鏡從1990年升空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工作了28年,幫助天文學的各個領(lǐng)域做出突破性的發(fā)現(xiàn)。它的繼任者是詹姆斯·韋伯空間望遠鏡,將會圍繞日地第二拉格朗日點飛行,在紅外和光學波段繼續(xù)拓展前輩的觀測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