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偉
當時間的車輪滾入20世紀,當時的人們忽然發(fā)現(xiàn):此刻的世界似乎已無秘密可言。所有的陸地都已被勘察過了,最遙遠的海洋上都已有船只在乘風破浪。地球?qū)θ祟愐呀?jīng)變得無秘密可言,于是人們把目光投向星空,一架架飛機開始競相沖上云霄,去探尋新的高度和新的遠方。
但是,已近乎坦蕩的地球仍隱藏著最后一個秘密,就是她那被分割得支離破碎的軀體上兩塊極小的地方:南極和北極。在那被冰雪覆蓋的世界,只有太陽可以匆匆地偷看一眼,人類的目光卻從未見過它的真貌。
無數(shù)的探險家試圖解開這地球最后的秘密,他們?yōu)榇烁冻隽藨K重的代價,最終北極被攻陷了,羅伯特·皮爾里獲得了幸運女神的青睞,1909年4月6日,他到達北緯90度并勝利歸來,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到達北極的人。于是南極成為所有探險家在地球上建立偉大功績的最后希望,一支支探險隊從各大洲出發(fā)了,此時個人的勇氣中又結(jié)合著國家間的競爭,他們不再是僅僅為了奪取極地而斗爭,也是為了爭奪那面第一次飄揚在這塊新地上的國旗。
2018年12月26日,33歲的美國探險家科林·奧布雷迪,成為單人無援助穿越南極洲的第一人。經(jīng)過54天的長途跋涉,他到達利弗里特冰川,身后是漫長的曾經(jīng)走過的1500公里的雪路。自此之前,只有挪威人阿蒙森與英國人斯科特有過這樣光榮的歷程,而他們,距離現(xiàn)在已經(jīng)過了一個多世紀。
但人類對南極的每一次沖擊都在由嚴寒鑄成的冰雪堡壘前失敗了,地球的這一部分自亙古以來一直蒙住自己的容貌,成為抵抗人類欲望的最后勝利。到了1910年,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兩艘駛向南極的船上,其中一艘由挪威人阿蒙森指揮,另一艘由英國人斯科特率領(lǐng)。人們相信,解開地球最后秘密的榮譽將會落到他們兩人中某一位的頭上。
早在踏上這次南極遠征之前,斯科特就已經(jīng)是英國的民族英雄了。在1902-1904年間,他進行了第一次南極探險,隨后寫成的游記《發(fā)現(xiàn)之旅》成為當年英國最暢銷的書。這趟新的南極之旅是由斯科特交織著的野心與理想共同促成的,作為英國海軍上校,若想繼續(xù)升遷,就必須創(chuàng)下一些特殊的功勛;而作為一個探險家,總是重復(fù)前人的足跡無疑是種恥辱。于是,成為第一個到達南極極點的人無疑是他更好的選擇。
1910年6月1日,斯科特和他的探險隊乘船離開了英國,這正是這個島國陽光最燦爛的日子。碼頭擠滿了送行的群眾,人們山呼海嘯,向空中拋撒花環(huán),仿佛是為了見證某一重大歷史時刻而欣喜不已。1911年1月,斯科特一行在麥克默多海灣、新西蘭的埃文斯角登陸,這里是長年結(jié)冰的極地邊緣,他們在這里建起一座過冬用的木板屋。在等待適宜遠行的漫長時間里,探險隊一邊進行科學(xué)考察,一邊為以后的南極探險做著準備。在運輸工具方面,斯科特對狗懷有偏見,他認為狗的胃口太大,南極沒有可獵的動物來補充狗的口糧(事實并非如此,狗可以和人吃同類的食物,南極有大量的企鵝和海豹可以捕食)。于是斯科特只帶來了少量的狗,他更信任馬,于是隨船運來一群西伯利亞矮種馬。此外還帶來三輛履帶式拖拉機,這是今天推土機和坦克的前身。
但一個突然而來的消息讓整支探險隊陷入恐慌,外出的隊員回來說,他們在途中發(fā)現(xiàn)了阿蒙森的冬季營地。斯科特立刻明白:現(xiàn)在,除了嚴寒和危險以外,還有另一個人在向他挑戰(zhàn),要奪去他作為第一個發(fā)現(xiàn)地球最后秘密的人的榮譽——這個人就是挪威的阿蒙森。斯科特在地圖上反復(fù)側(cè)量,當他發(fā)現(xiàn)阿蒙森的冬季營地比他的冬季營地要靠近南極近一百一十公里時,他完全驚呆了。
阿蒙森成為斯科特奪取南極的競爭對手,完全是一次意外。1909年初,為征服北極做了充分準備的阿蒙森準備出發(fā)了,但一個意外的消息令他幾年的努力化為泡影:美國人羅伯特·皮爾里在同年4月6日到達了北極極點,成為征服北極的世界第一人。突然之間所有公眾對北極的興趣消失了,投資人也不再給予阿蒙森北極之旅所需的資金支持。但阿蒙森此時手頭有一只船和足夠維持兩年的資金,于是他有了一個新的想法:他可以去南極。
就這樣,因為一個美國人的緣故,英國人斯科特多了一個來自挪威的競爭者。阿蒙森和斯科特有著本質(zhì)的不同:阿蒙森是一個職業(yè)探險家,他從青年時代就立志成為一個北極探險家,有l(wèi)6年的時間除了探險他什么事都不做。而斯科特只是一位野地愛好者,他只是想利用南極探險來促成自己在海軍中的發(fā)跡。于是,競賽還未開始,勝利的天平便已經(jīng)向更職業(yè)的一方傾斜了。
1910年8月9日,阿蒙森指揮著“前進”號輪船從挪威啟航,在人們?yōu)樗麍?zhí)意繼續(xù)一場已經(jīng)絕望的北極之旅而困惑的時候,他下令轉(zhuǎn)變航線,駛向南極。這一行為在被發(fā)現(xiàn)后引發(fā)了巨大非議,英國報紙對阿蒙森進行了激烈的抨擊,指責他是兩面派。但其實在啟航之前阿蒙森就透露了一個明顯跡象,他帶了120只雪橇犬,如果是去北極,他完全可以在加拿大和阿拉斯加當?shù)卣夜?,不必如此麻煩。與斯科特不同,阿蒙森相信雪橇犬是實現(xiàn)到達南極極點這一目標的最好運輸工具,而他本人就是一個馭犬高手。在扎營地點的選擇上,阿蒙森也更加大膽,1911年1月,他將營地扎在更靠近南極的鯨灣,這是一片陌生的區(qū)域,人們一直認為這片區(qū)域是由浮冰構(gòu)成,充滿危險,但事實證明,阿蒙森賭贏了。
這次探險很少進行科研工作,因為阿蒙森從不隱瞞他去南極就是為了到達極點。和斯科特一樣,阿蒙森也為探險做了充分的準備工作,他率領(lǐng)3名隊員,帶著充足的食物,分乘3輛雪橇,從南緯80度起,每隔100千米建立一個食品倉庫,里面放置了海豹肉、黃油、煤油和火柴等必需品,倉庫用冰雪堆成一座小山,小山上再插一面挪威國旗。這樣,阿蒙森一共建立了3座食品倉庫。
1911年10月20日,阿蒙森帶領(lǐng)4名隊員,分乘4輛由愛斯基摩犬拉的雪橇,正式向南極進發(fā)了。他的競爭對手斯科特在11月1日也踏上了南極探險之旅。兩支探險隊在冰天雪地的南極洲上,展開了一場爭奪光榮與夢想的斗爭。
阿蒙森前進的速度很快,他用了4天時間就趕到一號倉庫。在到達南緯85度時,出現(xiàn)在他面前的是連綿起伏的南極高原。阿蒙森下令,把較為瘦弱的24條狗殺掉,用18條強壯的狗牽拉3輛雪橇,帶足60天的糧食,輕裝上路。這時,天氣異常惡劣,暴風雪連續(xù)刮了5天5夜,為了搶先趕到南極,阿蒙森一行頂風冒雪,艱難前進。12月14日,他們終于率先到達了南極極點。挪威人在這里呆了8天,他們豎起一面挪威國旗,并在附近搭起帳篷,里面放有寫給斯科特和挪威國王的信件。阿蒙森相信斯科特一定會到達南極極點,他擔心自己前途未卜,如果真的發(fā)生意外,他希望斯科特能將他的成就告訴世界。
回到文明世界的阿蒙森得到了英雄般的禮遇,而英國人在羨慕他的同時,也對自己的同胞斯科特的命運異常關(guān)切起來,這位海軍上校此時也在南極,試圖到達南極極點,但是人們至少再等一年之后才能知道他的命運。
在阿蒙森抵達南極極點33天之后,斯科特一行才來到這里,等待他們的除了命運的嘲弄,就只有空曠雪地里那面飄動的挪威國旗。
他們的旅程遠不如阿蒙森來的順利,作為一個職業(yè)探險家,阿蒙森將一切行動規(guī)劃得井井有條,挪威人坐在由狗拉動的雪橇上一路迅捷舒適的奔往南極極點。他們的英國對手卻沒有這樣的幸運,那三輛履帶式拖拉機在風雪中很快變成了一堆廢鐵,寄予厚望的西伯利亞矮種馬剛剛走到比爾茲其爾冰川腳下就全部死去,人們只能自己拉著雪橇前進。
這支30人的隊伍在旅途中有計劃的減少著,一路上不斷有人分批返回營地,按照斯科特的計劃,最終前往南極極點的將只有四個人,于是一切工作都是為了適應(yīng)4人一隊的編制而開展的,雪橇由4人拉,帳篷睡4個人,炊具供4人用,定量食物按4人的量來包裝。1911年12月30日,他們到達了南緯87度,這是此前人類到達南極的最遠點。最后一部分支援人員也必須在這里返回了,就在這時,斯科特犯下了此次南極之旅最致命的一個錯誤:他突然決定由五個人,而不是原計劃的四個人一起完成最后的旅程。沒有人提出反對意見,人們對創(chuàng)造歷史的巨大向往壓倒了對資源匱乏隱患的警惕,于是一支由斯科恃,鮑爾斯、奧茨,威爾遜和埃文斯五人組成的小隊,寂寞地繼續(xù)向一切未知的南極點走去。
雖然已經(jīng)知道沒有什么可以阻止他們抵達南極極點了,但斯科特一行卻越走越不安,1912年1月16日,在離南極極點只有咫尺之遙的時候,他們發(fā)現(xiàn)遠處無垠雪地上有一個小小的黑點。大家都不敢將猜想說出來:可能已經(jīng)有人在這里樹立了一個路標。沒有多久,他們發(fā)現(xiàn)雪地上插著一根滑雪柱,上面綁著一面黑旗,周圍是他人扎過營地的殘跡,在這嚴酷的事實面前也就不必再懷疑:阿蒙森在這里扎過營地了。
“歷盡千辛萬苦、風餐露宿、無窮的痛苦煩惱——這一切究竟為了什么?還不是為了這些夢想,可現(xiàn)在這些夢想全完了?!薄箍铺卦谒娜沼浿羞@樣寫道。淚水從他們的眼睛里奪眶而出。1月18日,他們到達極點,由于已不再是第一個到達這里的人,所以這里的一切并沒有使斯科特覺得十分耀眼,他只用冷漠的眼睛看了看這塊傷心之地?!斑@里看不到任何東西,和前幾天令人毛骨悚然的單調(diào)沒有任何區(qū)別”——這就是斯科特關(guān)于極點的全部描寫。
他們在那里發(fā)現(xiàn)的唯一不尋常的東西,就是飄揚著挪威國旗的阿蒙森的帳篷。第一位到達者留下兩封信等待這個不相識的第二名的到來,在寫給斯科特的信中阿蒙森請他將另一封信帶給挪威的哈康國王。斯科特接受了這項任務(wù),他要忠實地去完成這一最冷酷無情的職責:在世界面前為另一個人完成的業(yè)績作證,而這一事業(yè)卻正是他自己所熱烈追求的。
斯科特和他的伙伴們怏怏不樂地在阿蒙森的勝利旗幟旁邊插上英國國旗,然后就離開了這塊“辜負了他們雄心壯志”的地方。在他們身后刮來凜冽的寒風,斯科特懷著不祥的預(yù)感在自己的日記中寫道:“回去的路使我感到非??膳??!?/p>
回來的路程危險增加了十倍,天氣愈來愈惡劣,寒季比平常來得更早。他們必須順著自己原來的足跡走去,在幾個星期的行程中必須小心翼翼地絕不離開原來的腳印,以免錯過事先設(shè)置的貯藏點,在那里儲存著他們的食物、衣服和凝聚著熱量的幾加侖煤油。一旦錯過了貯藏點,無異于直接走向死亡。更危險的是,他們心中鋼鐵般的意志已經(jīng)松懈,來的時候他們滿懷無限的希望,如今卻是情緒低落,灰心喪氣。
南極開始對這五位闖入它禁地的魯莽者展開報復(fù),風雪越來越大,道路越來越難行,他們的腳早已凍爛,食物的定量愈來愈少,一天只能吃一頓熱餐,由于熱量不夠,他們的身體已變得非常虛弱。一天,伙伴們可怕地發(fā)覺,他們中間最強壯的埃文斯突然精神失常。他站在一邊不走了,嘴上念念有詞,他們明白,這個大個子已經(jīng)瘋了。1912年2月17日夜里一點鐘,埃文斯死去了。
下一個遇難者是奧茨。3月2日,他們找到了貯藏點,但儲存的燃料非常少,絕望的氣息開始蔓延。已經(jīng)凍掉了腳趾的奧茨越來越走不動了,他明白,這樣下去,他會給朋友們帶來厄運,于是他向負責科學(xué)研究的威爾遜要了十片嗎啡。在一個清晨,奧茨突然站起身來,對伙伴們說:“我要到外邊去走走,可能要多呆一會?!贝蠹也唤麘?zhàn)栗起來。誰都知道,在這種天氣下到外面去走一圈意味著什么。但是誰也不敢說一句阻攔他的話,也沒有一個人敢伸出手去向他握別。大家只是懷著敬畏的心情感覺到:奧茨——這個英國皇家禁衛(wèi)軍的騎兵上尉正像一個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
剩下的三個疲憊、羸弱的人繼續(xù)在茫茫無際的冰雪荒原上無助的走著,3月21日,在離下一個貯藏點只有20公里時,他們終于走不動了。燃料已經(jīng)告罄,而溫度計卻指在零下四十度,任何希望都破滅了,他們現(xiàn)在只能在兩種死法中間進行選擇:是餓死還是凍死。兇猛的暴風雪像狂人似的襲擊著薄薄的帳篷,死神正在悄悄地走來,斯科特在他行將死去的時刻用凍僵的手指給他所愛的一切活著的人寫了書信。
他給自己的妻子寫信,提醒她要看好他最寶貴的遺產(chǎn)——兒子,他關(guān)照她最主要的是不要讓兒子懶散。他對自己的此次遠行毫不后悔,“關(guān)于這次遠征的一切,我能告訴你什么呢。它比舒舒服服地坐在家里不知要好多少!”他同時給四位同伴的親人寫信,告訴他們這幾位勇士是多么勇敢和正直。斯科特的日記一直記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最后一篇日記是他用已經(jīng)凍傷的手指哆哆嗦嗦寫下的愿望:“請把這本日記送到我的妻子手中!”但他隨后又劃去了“我的妻子”這幾個宇,在它們上面補寫了可怕的:“我的遺寡”。
1912年11月12日,一支搜尋隊找到了斯科特一行的帳篷,發(fā)現(xiàn)三個人的尸體已凍僵在睡袋里,死去的斯科特緊緊的摟著威爾遜。他們還找到了那些書信和文件,并且為這幾個悲慘死去的英雄壘了一個石墓,在堆滿白雪的墓頂上豎著一個簡陋的黑色十字架,它至今還孤獨地矗立在那片銀白色的世界里。
斯科特的事跡沒有被遺忘,相反,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失敗者要比勝利者獲得更多榮耀的事例。斯科特的朋友們把死難者生前拍攝的底片和電影膠卷帶回家來,在化學(xué)溶液里顯出了圖象,人們再次看到了行軍途中的斯科特和他的伙伴們。斯科特的遺言和書信通過電線迅速傳遍全世界。在英國國家教堂里,國王跪下來悼念這5位英雄,民眾自發(fā)的走上街頭默哀,所有報刊都把最好的版面留給了南極的殉道者。
1957年1月23日,美國在南極極點建立科學(xué)站,將之命名為“阿蒙森-斯科特”站。此刻,第一名與第二名獲得了同等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