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陸機的《文賦》是一篇非常獨具特色,有很高的藝術價值的文學理論巨著,在總結前人創(chuàng)作經(jīng)驗的基礎上,探討了作家寫作時的心態(tài),具體行動,論述了作家從文學創(chuàng)作動機的產(chǎn)生,構思的形成,到落筆成章,用語言文字來表現(xiàn)獨特的創(chuàng)作思維的基本過程。本文是依據(jù)陸機對創(chuàng)作動機的論述而深入的探討其美學價值。
關鍵詞:陸機;文賦;創(chuàng)作動機;美學價值
作者簡介:李劍楠(1995.3-),女,漢,河南人,河南省信陽市信陽學院本科,研究方向:文學批評。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9)-06--02
引言:
《文賦》,是中國古代文學發(fā)展中的文藝理論專著,《文賦》的成書對后世文學創(chuàng)作,文學批評的影響達到了不可估量的程度。原文是由南朝梁蕭統(tǒng)將其收入《昭明文選》,并且流傳至今。在現(xiàn)當代,著名的成部作品中,重要的是張少康的《文賦集釋》和張懷瑾的《文賦譯注》。主要還是針對陸機“緣情”說,“源泉”說,“靈感”說等從文學創(chuàng)作的動機上來進行分析的。張懷瑾在書序《陸機文賦序說》中也肯定了陸機創(chuàng)新的美學思想。隨著關注陸機的《文賦》的學者越來越多,在文學理論批評史、美學史等相關的文獻中都有談到陸機相關的文學理論思想,例如,李澤厚和劉綱紀共同所作的《中國美學史》,包括張少康的《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據(jù)相關考證陸機《文賦》的創(chuàng)作動機的美學意義方面的研究也越來越受到重視。本文主要從《文賦》中主要談到的作家在進行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創(chuàng)作動機,以及構思角度方面來探討這其中的美學價值。
一、《文賦》創(chuàng)作動機的思想基礎
《文賦》創(chuàng)作于西晉時期,它的產(chǎn)生是我國文學史上里程碑式的創(chuàng)舉,是我國文論的轉(zhuǎn)型和發(fā)展的重大標志。早在魏晉時期,“人的覺醒”促進了“文的覺醒”。到了漢末時期,儒家經(jīng)學日漸衰落,然而建安文人所接受的仍是正統(tǒng)儒家思想。曹魏時的“文的覺醒”屬于起步階段。到了魏中后期,是玄學的發(fā)韌期,到了西晉時達到鼎盛,被西晉士子極度推崇。玄學主要以老莊思想為基本,崇尚自然,不拘法度,因而人的精神個性受到相當?shù)淖鹬兀说淖陨韮r值得到很大的重視。玄學對人們的文學觀念的影響越來越明顯,人們逐漸擺脫儒家的正統(tǒng)思想觀念這一思想禁錮,重新審視文學,使得文學本身所具有的獨特價值被發(fā)現(xiàn)。陸機便是在這種儒道各半的文化背景下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的研究和探討。
(一)陸機的儒家文化素養(yǎng)
在陸機的文學創(chuàng)作思想形成過程中,他的家族傳統(tǒng)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妒勒f新語·賞譽》有云:“吳郡顧、陸、朱、張,四姓,吳國,陸氏族乃江東望,三國時,四姓盛?!彼拇蠹沂钱敃r吳的社會政治的主流思想,而且四大家都篤信的是儒家思想。在四大家族中,陸氏家族人才是最為興盛的?!妒勒f新語·規(guī)箴》有云:“皓問丞相陸凱曰:‘卿一宗在朝有幾人?陸答曰:‘二相、五侯,將軍十余人。皓曰:‘盛哉!”陸家不盡在建功立業(yè)方面十分突出、家族成員武功昌盛者繁多,在家教,文學修養(yǎng)方面的是屈指可數(shù)。
儒家思想是陸氏家族用以教化氏族后代的主要思想,陸氏子孫也的確將這一思想傳承發(fā)揚了下去。陸褒,力行好學;陸康,勤修操行;陸績從小精通詩書文學,也是當時著名的儒學世子,陸駿,淳懿厚信;陸遜,則是陸機的祖父,是當時東吳的國之棟梁,地位和權勢尤為顯赫,陸遜在政治方面主張“遵仁義以彰德音”的思想。因為,以陸家為代表的各個大的家族都是在中原文化的耳濡目染下日漸確立起來的,承載著以儒學為核心的文化要義。儒家思想不僅是當時東吳社會的主流思想,也是陸家?guī)状詠矸e累的文化傳統(tǒng),對陸機文學思想的影響也是可見一斑了。他在詩歌《吳趨行》中自夸道:“八族未足侈,四姓實名家?!?/p>
從陸機的個人品行也可以明顯觀察到他注重儒學的思想。比如在當時玄學鼎盛的環(huán)境下,與其他的崇尚浮名的文士完全不同,陸機的言行談吐各個方面,都具有十分莊重嚴肅的儒士的高傲風度,這同時也是儒家所重視的剛毅人格。劉勰曾概括說:“士衡矜重,故情繁而辭隱”。在這里的“矜重”,陸機在道德、學問、實踐等各方面都表現(xiàn)出一種充滿自信的人格氣質(zhì)。雖然陸機也曾有過不少依附于權貴門下的經(jīng)歷,但他的個人素養(yǎng)、人格氣質(zhì)還是與其他被名利淹沒的文士截然不同。從陸機的人生理想到他的文學創(chuàng)作,儒家思想都滲透的淋漓盡致。
(二)陸機的道家審美旨趣
《文賦》成書于魏晉南北朝,儒退道興的時代,《文賦》自然難免受老莊之學的深刻影響,它受道家思想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言”和“意”。“言”與“意”的關系最早出現(xiàn)在道家經(jīng)典《周易·系辭上》,曰:“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然則圣人之意其不可見乎?”第二、“虛靜”心理。早在老子時就有談到,經(jīng)過了莊子的發(fā)揮改造,形成了后來藝術構思中的“虛靜”心理理論?!独献印分性鴮Α暗馈钡奶匦宰鲞@樣概括:“致虛極,守靜篤?!笔菫榱苏f明“道”是,虛靜恬淡的,寂寞無為的。第三、“物化”的引入?!拔锘弊钤绯鲎浴肚f子·齊物論》中的,莊周夢蝶的寓言故事:“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這使莊周感到迷惑不已。
除了這三個方面,《文賦》所運用到的“有無”關系,“靈感”說等也都是來源于道家的思想,其中的創(chuàng)作理論在許多方面都同道學的觀點有很多的關聯(lián)之處,有的就是非常直接的引用,有的則是在原有的基礎上,加以發(fā)揮,改進。但無論是何種表現(xiàn),無一不體現(xiàn)道家思想對《文賦》的影響。
二、“緣情說”的美學意義
陸機《文賦》論文體時說:“詩緣情綺靡,賦體物瀏亮”。“詩緣情”這一重要觀點的提出,是對兩漢以及之后的傳統(tǒng)儒家“詩言志”觀點的補充,發(fā)展,是我國古典詩論的重要貢獻。對于“緣情”,李善曾在《文選·文賦》注釋到:“詩以言志,故曰緣情。”本質(zhì)上,“志”和 “情”是可以相互貫通的。詩的寫作目的是以抒情為主。所以“情”構成了文藝作品的核心,神美,一切都是以“情”為依歸。如果詩歌缺乏了情感,就像一株枯木缺乏茂盛的繁枝榮葉。所以,“情”在文藝審美中占著至關重要的地位。有研究者曾說:“‘詩緣情認為詩歌本來就應該是用以表達人的各種情感的,無論是現(xiàn)實生活中的情感,還是在政治道德中情感,還是人際交往中情感。” 無論何時抒發(fā)感情都需要構思和靈感,同時更需要用心神會和靈感乍現(xiàn)。
(一)對構思的重視
《文賦》的主要目的是化解創(chuàng)作中“意不稱物、文不逮意”等各種創(chuàng)作中的矛盾,所以構思處于中心位置,主要論述“作文利害之所由”,即文章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方法以及藝術問題。《文賦》里有談到了“精騖八極,心游萬仞”的創(chuàng)作理論,對文學創(chuàng)作構思的基礎、產(chǎn)生、過程以及方法都進行了系統(tǒng)完整論述。
只有作家先做到理解真實,文學作品才能反映出真實的信息。要真正達到藝術的真姿態(tài),就是要做到:(一)情以物興,以物興情。所謂“興”,就是指“興起……起情故興體以立”,“興則環(huán)譬以識諷?!薄芭d”是屬于藝術的表現(xiàn)手法。(二)物以情觀。真正做到“事出于外,興不由己?!边@里的“興”是指感興而言的。構思的高級階段是在構思達到成熟時,這個階段重在化解文辭和文意之間的矛盾。陸機曰:“其致也,情瞳朧而彌鮮,物昭晰而互進……”意思是指文學創(chuàng)作者們首先經(jīng)過構思的初級階段,化解物象與文意的矛盾,再去醞釀,孕育主題。作家內(nèi)心的思緒由模糊不清變得越來越鮮明清晰,隨之而來的物象也變得更為清晰,相互融通。經(jīng)過作家的精神篩選之后,精選出題材,提煉出主題,達到了成熟的構思階段。
(二)對靈感的感悟
靈感,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是由陸機首先提出的,起初他的說法是“應感”。在靈感問題上,他主要講了三點;一,靈感“來不可遏去不可止,藏若景滅行若響起”的情狀。二是靈感來去的過程中對文學構思和創(chuàng)作的影響.靈來時“思風發(fā)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齒”,這時揮筆則“率意而寡尤”。靈感去時理翁聆而愈伏,思軋軋其若抽,這時寫作則“竭情而多悔”。三是靈感來去的原因。陸機說他“未識夫開塞之所由”。有學者曾說:“靈感的思維特征是陸機所不能理解的,他不知道靈感是在長期生活積累的基礎上的思維飛躍。但靈感是作家創(chuàng)作中必然經(jīng)歷的一個階段,是陸機發(fā)現(xiàn)的,這是具有重要意義的,絕大多數(shù)的文學理論家都接受“靈感”理論,并且不斷地豐富和發(fā)展這一學說?!?/p>
靈感的問題與想象的靈動性有很大關聯(lián),如果不能準確地把握想象到達極致時的那一瞬間,很可能就會因此與絕妙的思想錯失而過,也將失去了用語言文字描摹那特殊的一刻的感覺的機會。這就是困擾陸機的靈感最難把握的方面?,F(xiàn)代文藝理論家黃藥眠認為“靈感是一種心理現(xiàn)象,它也并不是什么神秘的東西。”“靈感必須是長時期艱苦的準備方可得來的結果,是長時期的持續(xù)過程的質(zhì)的飛躍。”早在《文賦》中陸機就詳盡描繪了靈感的來去情狀,并且十分看重靈感對文學創(chuàng)作的作用,在文學批評史上的開拓價值非常深遠。
三、《文賦》創(chuàng)作動機對后世創(chuàng)作的影響
《文賦》的創(chuàng)作是在繼承《典論·論文》的思想基礎上對文學的內(nèi)部規(guī)律進行創(chuàng)新和探討的文學理論專著,產(chǎn)生于我國南朝時期的另一部文學理論巨著《文心雕龍》直接從《文賦》中得到了重大啟示。來源于《文賦》的“文意觀”對中國古代文學理論產(chǎn)生了持續(xù)而又深遠的影響。劉勰《文心雕龍·原道》中,從宇宙本體論出發(fā),提出道為體,文為用的思想。同期有類似的觀點還有鐘嶸,他在《詩品序》中盛贊建安時期的五言詩,稱其“彬彬之盛,大備于時”,就是肯定了文質(zhì)兼?zhèn)?,文辭與意趣相結合的重要性。這一點與陸機的思想有異曲同工之妙。在具體的作家作品分析上也貫徹了這一思想。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在文學理論發(fā)展史上,從曹丕的《典論·論文》,發(fā)展而來陸機的《文賦》,更進一步的是再劉勰的《文心雕龍》,包括鐘嶸的《詩品》等各種以此類推的,文學理論專著中可以總結出,文學理論思想是一個從未間斷的,持續(xù)向前發(fā)展的完整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形成了十分清晰的發(fā)展脈絡和線索。在這個歷史過程中,陸機的《文賦》在其中的作用是,繼往開來、承前啟后的。
注釋:
[1]蕭統(tǒng)編,李善注《中國古典文學叢書·文選·卷第十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第761頁。
[2]黃征, 柳軍曄注釋《世說新語》杭州: 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163 頁。此后文中出現(xiàn)該書內(nèi)容,不再一一列出。
[3]金濤聲點校:《陸機集》,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第72 頁。
[4]劉勰:《文心雕龍》,杭州: 浙江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177 頁。
[5]張文生:《論陸機的<文賦>》錦州:《錦州師院學報》1994年2期。
[6]黃藥眠:《中西比較詩學體系》,北京: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第562頁。
參考文獻:
[1]黃征,柳軍曄注釋. 世說新語[M].杭州: 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
[2]金濤聲點校。陸機集[M].北京:中華書局,1982.72 頁.
[3]劉勰. 文心雕龍[M].杭州: 浙江古籍出版社,2001. 177 頁.
[4]朱謙之.老子校釋[M].北京:中華書局,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