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中國高校外語跨學科研習的發(fā)展與前景
      ——第三期“‘一帶一路’語言、文化、翻譯跨學科研習班”紀實

      2019-04-18 15:02:34馬麗娟
      外語與翻譯 2019年3期
      關鍵詞:研習符號學跨學科

      馬麗娟

      2019年7月13日至19日,由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主辦的第三期“‘一帶一路’語言、文化、翻譯跨學科研習班”在內蒙古民族大學成功舉辦。繼2017年大理大學和2018年新疆大學承辦該系列研習班以來,該項目已穩(wěn)步走向成熟,多元互補的課程設置在連續(xù)三年的推進中已漸趨穩(wěn)定與和諧,大大提升了高校外語教師的跨學科意識和跨學科知識儲備,是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作為國家一級學會立足邊疆、面向全國所實現(xiàn)的跨學科跨區(qū)域學術資源整合與提升,體現(xiàn)出國家一級學會肩負的學科建設使命和歷史社會擔當。

      如果說第一期研習班在“搭建東西部平臺、扶持西部外語”的主旨中拉開跨學科探索的帷幕,第二期研習班以“持續(xù)推進地域互通、加強區(qū)域學術對話”來推進跨學科討論,第三期研習班則已在“東西區(qū)域互融、深入學術合作”中邁入跨學科的成熟思考與落實階段,將研習目標定焦在當今中國高校外語學科對外語教師立體多元的要求與期待之上,在語言與技術兼?zhèn)洹⒔虒W與科研并行、科學與人文共通、理論與案例共進、國內國外視角并蓄中綜合推進跨學科理論與實踐的探索,從具體知識的儲備到批判思維的加強均做了提升。

      羅選民首先詳解及點評、由莊智象主編的三卷本《往事歷歷40年回眸》,追溯中國外語從無到有、由弱至強的40年歷程。該書收錄了逾百名出生于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中國外語學者的故事,從見證者的視角窺見我國外語學科建設與發(fā)展的全貌,值得成為每位中國外語人的案頭本。講座中,羅選民還邀請董燕萍和衛(wèi)乃興對未被收入的桂詩春和楊惠忠的治學之路與做人之道做了補充,豐富了大家對老一輩外語學者的認識,深入了解他們?yōu)橹袊庹Z的成長所做出的貢獻。

      1. 第三期研習班特點

      1.1 語言與技術兼修

      針對現(xiàn)今高校外語教師普遍重外語輕母語、重語言怕技術的失衡現(xiàn)象,研習班將母語的研究與技術的探索融入課程設置大綱,以幫助個體教師擺脫母語功力不夠、技術能力不足的桎梏。劉正光以母語為研究視角,從漢字文化淵源出發(fā),通過分析漢字構造、漢語語法系統(tǒng)等層次,證明“漢語時空同態(tài)”的假設,為全面理解漢語的本質性特征和漢語綜合性思維特征提供了事實依據和理論解釋思路,在增強對母語語言系統(tǒng)理解的同時,也為漢英對比研究提供了更全面的學術參數。

      抵觸技術和技術意識不足導致外語教師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無法有效利用技術來服務教學與科研。面對這一問題,劉建達以大量成功實驗演示形成性評價理念和電子檔案袋為教學工作所帶來的革新,系統(tǒng)介紹了科研中梳理文獻、查找文獻以及規(guī)范學術寫作可使用的技術和工具。此外,劉建達從宏觀上對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的開發(fā)、研究和最新進展做了全面介紹,對量表與其他標準考試有效對接的措施、方法及結果做了有效預測,體現(xiàn)中國學者能將語言與技術結合的研發(fā)實力,展示出有眼界有自信的中國學者風范。董燕萍在系統(tǒng)介紹測量工作記憶工具的基礎上,詳細介紹了對工作記憶工具的使用及數據解讀的方法,讓學習者對現(xiàn)代信息技術在外語教學與科研中的應用有了更新更直觀的認識和體會。

      1.2 教學與科研并行

      教學作為教師最根本的職責,其值得探索的途徑和視角常談常新。羅選民以話語認知策略解讀文本,展示出文本的質構、傳訊者的意圖、文本的互文以及可接受性的形式,并將這些運用到充滿生活體驗的話語分析中,對外語教學的寫作、閱讀、翻譯均有指導意義。朱振武從主講人的切身體驗出發(fā),以學生的詩歌翻譯作業(yè)做案例分析,呼吁詩歌翻譯教學不可用單一標準考量,應以調動譯者的積極性、能動性和靈性為教學理念,鼓勵詩歌譯文的多樣性。

      科研已然成為現(xiàn)如今衡量中國高校教師的硬指標,針對找不到研究問題或研究方法不當的問題,董燕萍從“he 和she 在口語中的混用”這一個案分析著手,演示科研工作者如何從現(xiàn)象中提出有價值的研究問題,繼而將研究問題和研究方法結合,以此互相推進,最終得出有價值有深度的研究結果,講座對年輕科研工作者有非常具象的指導意義。張躍軍的有關國內學者對詩歌翻譯傳統(tǒng)研究模式的歷時系統(tǒng)梳理以及對詩歌翻譯在未來多維度、多元化研究的預測,為后學提供了文獻整理、歸納總結的科學方法。

      1.3 人文與科學共通

      外語的人文學科屬性自然也賦予了外語工作者以人文情懷與人文精神。陳國華以錢學森提出的“大師之問”為線,系統(tǒng)闡釋經典、大學與大師的關系,由此幫助研習者更清晰地定位自身作為高校教師的目標和擔當。在第二講中,陳國華對《論語》的11 個重要英譯本進行對比,重新解讀孔子有關教育的一些哲學理念并給出新譯文,顯示作者為孔子作為哲學家在西方哲學界得到認可而付出的不懈努力。

      人文學科的探討同樣離不開科學思維和方法。嚴辰松追溯古希臘亞里士多德的演繹邏輯,通過對審視變量、實驗研究、測量評價、基本統(tǒng)計分析等概念的闡釋,指出批判性思維是教育和學術研究的根本,對人文學科的科學性思維培養(yǎng)具有很重要的指導意義。

      1.4 理論與案例共進

      對理論的精準理解與把握是科研工作者必備的學術素養(yǎng),對經典理論的起源、發(fā)展、變遷與前沿動態(tài)的把握有助于我們凝練理論思維的建構,是學術能力走向成熟的必須儲備。封宗信從結構主義符號學、符號學與語言學的關系入手,介紹認知轉向下的符號學與元符號學、社會符號學、文學符號學與詩學的互動,繼而討論認知符號學和作為后經典詩學重要分支的認知詩學的最新進展,讓我們對符號學的歷時互動性和共時豐富性有了更加全面立體綜合的了解。

      除卻根基性的理論修養(yǎng)之外,對現(xiàn)實案例的主觀分析同樣體現(xiàn)學者的學術闡釋能力。朱振武以葛浩文英譯中國文學為例,發(fā)出了與學術界和媒體大多數專家不同的聲音,指出譯者對莫言作品的翻譯是以異化為主,表示中國文學以忠實原文的“直譯法”走向世界已具備一定的社會語境和國際條件。他的講座體現(xiàn)中國外語學者的文化自信,也為研習者呈現(xiàn)不同學者解讀文本的多元視角和途徑。

      1.5 國內與國外并蓄

      國內國外學者對各自領域的雙重視角審視和解讀有助于我們全面審視學科全貌與發(fā)展現(xiàn)狀,是對單一區(qū)域有限視角和有限理解的有力補充。張躍軍在剖析西方譯著對晚清福建的偏見中,指出外語學科的研究需擺脫純粹的單一語言習得模式,建議轉向區(qū)域研究這一外語學科建設的新方向。

      作為美國華裔著名學者,張敬玨從一本書的介紹窺見亞裔美國文學,總結其出書以來的三十年主要特點,即跨學科性、包容性和跨洋性。她指明該領域未來的研究出路在于建立在社會歷史背景上的文本細讀,同時不忘鼓勵在座教師不畏困難,在學術研究道路上要勇做第一人,體現(xiàn)力求同進步共發(fā)展的中華血脈情。

      1.6 跨學科視角持續(xù)探索

      跨學科是本系列研習班始終緊扣的主題,對跨學科理論與實踐的持續(xù)探索在本期活動中體現(xiàn)得更加多元與深入。劉正光從認知視角闡釋認知對等對翻譯理論的建設意義,指出現(xiàn)實翻譯中的不對等是由認知的主體性和同樣具有主體性的文化因素所致,是微觀層面現(xiàn)實對等難以實現(xiàn)的根本原因,故本體論層次的認知對等是翻譯行為的邏輯起點,為翻譯研究者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視角。衛(wèi)乃興在介紹不同語料庫的基礎上,討論對比基礎、翻譯對等、翻譯單位、翻譯策略等問題,并由此揭示譯者在翻譯過程中是使用了多種策略才得以忠實或創(chuàng)造性地轉述意義。嚴辰松從認知語義學的核心理念入手,重點介紹Leonard Talmy 的相關研究,用實例闡釋他有關運動、實現(xiàn)、狀態(tài)變化事件以及空間圖式等概念化或詞匯化的論述,試提出認知語義研究對語言和翻譯研究的啟示。

      就教學的跨學科探索來說,衛(wèi)乃興對語料庫應用于外語教學所涉及的思想與方法問題做了系統(tǒng)討論,首先從語料庫語言學的一般理念和方法特征、常用數據形式以及相關語料庫資源入手,聚焦語料庫語言學中“共選”的思想與方法、教學中的意義單位、語義韻意識以及三者在教學中的應用,對傳統(tǒng)語言教學提出反思與挑戰(zhàn),具有深刻的啟示意義。

      理論視角的探索是跨學科實踐深化和升華的體現(xiàn)。封宗信從敘事文本特征和內外部結構、敘事語法、敘事視角、文學心智、敘事的社會文化功能,敘事與現(xiàn)實建構的關系、敘事與歷史、敘事與法律等學科的交互中探討敘事理論在跨學科層面的應用研究,講座貫穿經典概念闡釋和經典文獻參閱,實質性地增加了跨學科思考的理論厚度,有效推動了敘事理論在跨學科視閾下的學術運用。

      在為期七天的二十一場講座中,專家講解抽絲剝繭,深入淺出,得以讓參與者在本學科知識體系內深諳內容、精化分支、拔高理解,在跨學科領域中擴展視野、豐富視角、借鑒方法。每個講座70分鐘,另留有30 分鐘互動時間。充分的問答環(huán)節(jié)不僅深化了大家對講座專題的理解、豐富了審視問題的視角,還活躍了學術氛圍,激發(fā)研習者勇于思考,增強科研自信,對全面提升研習者綜合素養(yǎng)起到了實質性的推動作用。

      2. 問題與反思

      在跨學科研習課程架構穩(wěn)步走向成熟、研習者跨學科意識逐步增強、跨學科實踐成果暫露頭角的同時,主辦方也通過以下統(tǒng)計數據對前三期研習班做了分析與反思:

      表1 2017-2019年跨學科研習班的職稱、學歷、職務及地區(qū)構成

      從連續(xù)三期40%以上博士學位和同比副高及以上職稱的研習者構成可見,相對成熟的外語工作者對跨學科探索的主動意識趨向和科研現(xiàn)實需要越來越迫切,高校外語主體教師對學術中跨學科科研能力提升的渴望。同時,連續(xù)三屆平均18%的系主任及以上職務的研習者參與者說明,各高校外語院系從領導層面開始對跨學科的重視和積極探索,80%的教師參與者也足以說明各院系在教師跨學科培養(yǎng)和建設上的鼎力支持和積極付出。以上數據均可見中國高校外語界多方位各層次的跨學科嘗試與努力,高質量的跨學科研究成果未來可期。

      但就地區(qū)參與度而言,不平衡現(xiàn)象仍然明顯。盡管學會對承辦方的選址均以邊疆高校為坐標,但東部和中部地區(qū)高校教師仍為前三期研習者的主體,均超過50%,尤其以第一期68%的絕對主體而醒目,可見中東部地區(qū)對邊疆學術會議參與的積極性,這同樣從一個側面說明西部地區(qū)整體參與不足。西部地區(qū)在東部資源走進邊疆的過程中如何充分利用西部與東部學術探討的機遇,力爭產生不同地域間的學術火花,實現(xiàn)更多東西部聯(lián)手的學術合作,這無疑是西部地區(qū)高校需要重視的一大課題。

      另外,細析邊疆教師的參與分布,除承辦單位所在高校所在省份的參與之外,承辦方所在地區(qū)的其他高校和其他邊疆省份的參與度仍不容樂觀。在西部地區(qū)學術活動相對有限的現(xiàn)實下,同一邊疆地區(qū)各個院校之間學術信息的互通有無還有待加強,學術資源共享方面還有上升空間,參與跨學科學術活動的意識還有待實質性提升。

      在期待東西部資源共建的同時,也同樣期待邊疆不同地區(qū)之間的相互切磋,實現(xiàn)西部之間互相鼓勵互相扶持互相合作,最終在東部優(yōu)勢資源的帶動下緊跟前沿學術發(fā)展步伐,實現(xiàn)更多的后續(xù)溝通與合作,最終在全面立體多元的交叉互動中整體性提高中國外語研究的跨學科水平。

      猜你喜歡
      研習符號學跨學科
      跨學科教學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實踐
      師生共生研習 點燃課堂活力
      初中歷史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的實踐與思考
      應用型高校推進跨學科人才培養(yǎng)的路徑探索
      大學(2021年2期)2021-06-11 01:13:32
      導讀課重在框架搭建——任玲老師《堂吉訶德》整本書導讀課研習
      研習新媒體:從被動適應到主動擁抱
      傳媒評論(2018年7期)2018-09-18 03:45:38
      符號學家重返音樂史
      吳家麟先生是我研習憲法學遵從的楷模
      商標跨類保護的跨學科解釋
      知識產權(2016年4期)2016-12-01 06:57:47
      符號學理論初探
      學習月刊(2015年24期)2015-07-09 03:42:02
      龙南县| 云和县| 英德市| 扎赉特旗| 分宜县| 黔西| 双江| 浦东新区| 收藏| 鄱阳县| 清流县| 天峻县| 龙井市| 深圳市| 开封市| 正蓝旗| 冕宁县| 徐水县| 龙海市| 巍山| 轮台县| 乐亭县| 克什克腾旗| 鹤山市| 陆河县| 芒康县| 独山县| 兰州市| 安西县| 卢湾区| 桐乡市| 汪清县| 新竹县| 若尔盖县| 望江县| 故城县| 达日县| 大足县| 卢氏县| 屏东县| 衡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