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軍,徐藝琳*,王 琪
(徐州醫(yī)科大學附屬淮安醫(yī)院 腎臟內科,江蘇 淮安 223002)
慢性腎衰竭是比較常見的一種腎內科疾病,以惡心、厭食、高血壓等癥狀等為主要表現(xiàn),如果不及時治療,容易出現(xiàn)諸多并發(fā)癥如低鈉血癥、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等,嚴重的情況下,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當前在治療慢性腎衰竭時,維持性血液透析是比較有效的一種治療方法,但是建立有效的血管通路是確保血液透析順利進行的一個基礎條件,并且內瘺的維護與預后療效密切相關。因此,本文對思維導圖教育運用在腎內科行動靜脈內瘺手術患者中的臨床價值進行了探討,如下報道。
選擇我院腎內科2016年1月-2018年6月期間收治的慢性腎衰竭患者60例為研究對象,按照數字隨機法將其分為兩組,每組30例。入選標準:①符合慢性腎衰竭診斷標準;②患者資源配合參加,且認知正常;③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排除標準:①嚴重意識障礙或認知異常者;②合并其他惡性腫瘤或心肝腎功能病變者;③臨床資料不完善者;④不愿意參與研究者。兩組的一般資料對比無差異(P>0.05)。
1.2.1 對照組
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健康教育,即護士運用簡單易懂的語言,給患者講解動靜脈內瘺手術的相關知識,并且指導患者正確維護動靜脈內瘺等。
1.2.2 觀察組
觀察組則采用思維導圖教育:①制作思維導圖。將動靜脈內瘺手術的流程和維護方法作為基本依據,明確思維導圖健康教育模塊,框架包括四個方面內容,分別是術前、術后護理、術后功能鍛煉以及患者自我維護,并且在護理專家的指導下確定各導圖模塊,運用思維導圖軟件mind manager進行繪制,統(tǒng)一制作成小卡片;②健康教育方法。入院后1-2d,通過播放幻燈片的形式,對患者進行簡單的健康教育,然后在術后1d、3d以及7d分別運用思維導圖健康教育卡給患者仔細講解相關內容,及時解答患者的困惑和疑慮,結束講解后,將卡片發(fā)放給每一位患者,有助于患者了解和閱讀,并且對患者的不良行為進行糾正,引導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③健康教育內容。1)功能鍛煉。指導患者術后24h適當活動手指,術后第3d可以握拳,術后7d,正確上抬手臂,3-4次/d,并且運用聽診器聽血管雜音;2)自我維護。指導患者每天用手觸及內瘺,對內瘺情況進行判斷,盡量選擇寬松衣服,尤其是瘺側衣袖,不能太緊,盡量不要提重物,并且一旦發(fā)現(xiàn)內瘺處出現(xiàn)紅腫、出血等情況,應該立刻告知醫(yī)生,采取有效處理措施。
運用抑郁自評量表(SDS)和焦慮自評量表(SAS)分別評價兩組不良情緒,得分越高,抑郁、焦慮越嚴重。同時,運用自制量表對患者動靜脈內瘺防護知識知曉情況進行評價,包括避免壓迫內瘺、避免提重物、避免侵入性操作、緊急情況處理、功能鍛煉以及判斷內瘺通暢度等多個方面內容。
運用SPSS15.0軟件分析數據,組間計數和計量資料行X2和t檢驗,以P<0.05表示有差異。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的SDS和SAS評分均較低,組間對比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組各項評分對比(±s,分)
表1 兩組各項評分對比(±s,分)
組別 SAS評分 SDS評分對照組(n=30) 44.23±3.87 43.06±3.41觀察組(n=30) 39.03±2.55 38.12±2.72 t值 9.263 8.175 P值 <0.05 <0.05
觀察組的動靜脈內瘺防護知識知曉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知曉率比較[n(%)]
思維導圖主要指的是根據記憶閱讀思維的規(guī)律,通過圖文并重的技巧,協(xié)助人們在想象與藝術邏輯與科學之間發(fā)展平衡,激發(fā)大腦潛能,從而更好地解決問題[2]。思維導圖通過鮮明的色彩和豐富的圖形可以吸引患者注意力,使患者集中精力關注健康教育過程,再加上分支層級結構特點,清晰顯示知識內容,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理解記憶能力[3]。同時,相比較傳統(tǒng)幻燈片授課而言,思維導圖在健康教育的過程中,堅持循序漸進的基本原則,充分調動患者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患者在頭腦中形成立體放射性結構,從而更好的記憶相關知識[4]。此外,思維導圖健康教育能夠使患者正確認識動靜脈內瘺手術,正視自身病情,消除內心的恐慌和焦慮,改善負面情緒。
綜上所述,在腎內科行動靜脈內瘺手術患者中,運用思維導圖健康教育,不僅可以消除患者不良情緒,還能提高患者健康知識知曉率,有助于確保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