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文峰
【摘 要】課堂教學活動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其核心和重點是教學組織,數學課堂教學活動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都以一定的組織形式存在。因此,能夠讓學生有效學習數學的基本途徑便是有效地組織課堂教學活動。教師作為課堂教學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應當具備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和領導能力,帶領學生探索數學知識,讓學生順利完成初中數學學習任務,同時有效實現數學教學目標。
【關鍵詞】初中數學;有效性;課堂教學;探究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8-0296-01
《數學課程標準》有言: 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從初中數學教學的角度出發(fā),課堂教學是基礎之重,課堂教學的成效直接關系著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和素質;因此,追求有效性的課堂教學,就是要求我們在新課標的引導下,積極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形成包括探究、合作、對話為內容的課堂教學文化,構建符合學生身心發(fā)展的有效課堂教學氛圍。
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因而,為促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們必須從兩方面著手,促進教師和學生合作對話,創(chuàng)設有效的課堂教學方法;一方面,對教師來說,必須提高認識,發(fā)展對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理解。課堂教學有效性,旨在教師通過課堂上的教學活動,使學生達得預期中的學習目標并學會學習,同時使教師自身素質得到積極發(fā)展。通常來說,就是在認知上,促使學生從不懂到懂,從不會到會;在能力上,逐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情感上,促使學生從不喜歡數學到喜歡數學,從不熱愛到熱愛。通過有效的課堂學習使學生學到有利于自己發(fā)展的知識、技能,獲得影響今后發(fā)展的價值觀念和學習方法。而對教師來說,通過有效的課堂教學,感受到教師自身的教學魅力與價值,同時享受課堂當中生成的許多精彩的瞬間,讓教師不斷追求永無止境的數學教學;同時,作為教學的承載體,去了解學生,開創(chuàng)合作教學的良好土壤;課堂教學的本質是由教師組織學生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有效學習的活動過程。要使學生在有限的學習時間內獲得最大的收益,教師就必須不斷地優(yōu)化組織學生學習的形式,使之最大程度地適應學生學習的需要。而教師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充分地了解學生——了解學生的知識現狀、了解學生對本學科的了解程度、了解學生對本學科的期望值、了解學生對教師的評價等等。另一方面,實踐出真知,必須從理論拓展到實際教學中,探討適合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方法論。
一、創(chuàng)設生動有效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體驗數學的生活味道”
大教育家孔子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所以學習的最高境界應該是樂學。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是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創(chuàng)設合適的教學情境,可以大大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1.利用懸念型問題創(chuàng)設情境。
針對學生好奇心強的特點,教師將學生未知的數學規(guī)律、法則、關系、事實等前置應用,創(chuàng)設新奇的懸念情境,展示數學知識的非凡魅力,有助于激發(fā)學生探求知識的熱情。
2.利用生產、生活問題創(chuàng)設情境。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因此,數學教學要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將教材上的內容有機地通過生活中熟悉的事例,抽象成數學問題,以情境的方式展示給學生,以此啟迪學生思維,消除他們對數學的陌生感和神秘感,這樣能起到充分調動學習積極性的作用。
3.利用故事游戲創(chuàng)設情境。
將數學知識溶入趣味性的故事、游戲之中,學生的積極性容易被調動起來。而且可以增強學生對數學的認識,豐富數學知識,增強學習數學的動力,通過影響非認知因素對數學學習起推動作用。
二、滲透數學思想,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數學思想是指現實世界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反映到人的意識之中,經過思維活動而產生的結果”,“是對數學事實與理論的本質認識”。在初中階段,學生需了解的數學思想有:用字母表示數、數形結合的思想、整體思想、方程思想、分類的思想、化歸的思想、類比的思想和函數的思想等。數學思想是數學的靈魂,它隱含在數學知識當中,伴隨知識思維的發(fā)展,只能逐步被學生理解和接受。因此教學時,教師應該以知識、例題為載體,向學生有機地滲透數學思想,逐步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在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是一項長期的細致的工作。我們不可能憑借一兩次課或幾個例子的講解就能使學生完全接受和掌握,要結合教學的內容自然潛移默化地進行。
三、精心設計練習,提高學生靈活解題的能力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規(guī)定:應使學生初步學會應用所學知識、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所以,練習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精心設計課堂練習、作業(yè),能有效地提高學生靈活解題的能力。在教學中,對于一些易混易錯知識,不但要注意引導學生進行對比分析,而且要有針對性地設計一些習題,讓學生通過練習、討論來區(qū)分、掌握。要根據學生的思維特點設計變式練習。變式訓練應抓住思維訓練這條主線,恰當地變更問題情境或改變思維角度,培養(yǎng)學生的應變能力,引導學生從不同的途徑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最后,我們必須學會教學反思;數學教學的反思,包括對教學目標、教學程序設計、教學策略的選擇、教學效果評價的反思。教師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反思,調整教法,增強教學的適應性。從來沒有一蹴而就的事業(yè),只有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學習,不斷反思,不斷探索,逐步成長起來的。作為教師,要善于自我反思,經常傾聽學生的意見或建議,及時了解教學效果,要有勇氣正視自己教學過程中的不足之處,經常審視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是否適應學生的要求,隨時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這樣無論是對教師的自身教學水平,還是對學生的數學學習都是有所裨益的。
參考文獻
[1] 劉徽,等著.改進數學課堂[M]. 教育科學出版社, 2011.
[2] 賈琳紅.新課程目標下研究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D].河北師范大學,2014.
[3] 姜洪沙.初中數學開放題教學實驗及案例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5.
[4] 雷麗青.新課程背景下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數學教學通訊,2010(18).
[5] 蔡寶來,車偉艷.課堂有效教學:內涵、特征及構成要素[J].教育科學研究,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