瑯琊
八十多年過去了,曾經親歷那場血戰(zhàn)的先輩早已悉數作古。追昔,我們感嘆“飛身可奪天塹”;撫今,我們堅信“健步定攀高峰”。站在甘孜州紅色廉政文化教育示范基地——紅軍飛奪瀘定橋紀念碑公園的土地上,我們腳下的土地備加殷實。
? 紅色文化與廉潔教育結合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河橋橫鐵索寒?!睍r隔八十余年,駐足瀘定橋頭,似乎還能感受到當年的炮彈再一次穿透歷史的氤氳,在我們耳畔“嗖”地一聲劃過……
1935年5月下旬,長征路上的中央紅軍進入甘孜地界。在前有大渡河天險、后有國民黨追兵的危急時刻,毛澤東同志審時度勢作出決定:“只有奪取瀘定橋,我軍大部隊才能過大渡河,避免石達開的命運……”
29日凌晨,24個小時走完120公里的紅四團軍終于趕到瀘定橋,然而留給他們的只剩十三根寒光凜凜的鐵鎖鏈。戰(zhàn)士們沒有被湍急的大渡河水和敵人的交叉火力嚇倒。西橋樓后,由22名共產黨員和共青團員組成的奪橋突擊隊整裝待發(fā)。
下午4時整,奪橋戰(zhàn)斗打響,紅軍炮兵營和全體將士火力全開向對岸開火,22名勇士手提沖鋒槍、背插大片刀、腰掛手榴彈,像離弦的箭飛向鐵索橋,攀爬上鐵索前進。敵人各種輕重武器向橋面掃射,子彈在鐵索上冒著火光叮當作響,滾滾河流上空的鐵索上,突擊隊員毫無畏懼、精神抖擻,冒著槍林彈雨一步步逼向敵人。奪橋突擊隊在鐵索上攀爬過半時,鋪橋突擊隊隊員扛著木板、門扇也沖上鐵索橋,邊爬邊鋪橋板邊沖鋒。當紅色的夕陽灑滿大渡河谷時,鐵索橋上已經鋪滿橋板,一隊隊紅軍戰(zhàn)士高舉著紅旗沖過瀘定橋。下午5時30分,紅軍完全控制了瀘定橋,奪橋戰(zhàn)役勝利結束。
“在那場氣吞山河的壯舉中,沒有封官許愿、沒有個人得失、沒有《責任書》《承諾書》,有的只是革命戰(zhàn)士勝利高于一切的忠誠和信念!舍生忘死的擔當和無所畏懼的英勇來源于信念的支撐,信念的力量來源于對黨的忠誠!”每天上下班數次經過瀘定橋頭,瀘定縣紀委常委洪雙都會不由自主地注目良久。
今天,滔滔河水早已洗盡八十多年前的斑斑血跡,卻無法沖淡共產黨人“永遠在路上”的斗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甘孜州在瀘定縣瀘橋鎮(zhèn)豐碑路紅軍飛奪瀘定橋紀念碑公園內建起了瀘定紅色廉潔文化教育示范基地。
瀘定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縣監(jiān)委主任鄧明勇介紹,瀘定紅色廉潔文化教育示范基地將紅色文化教育與廉潔教育相結合,在弘揚紅軍長征精神、回憶紅軍飛奪瀘定橋壯舉的同時,廣泛開展廉潔教育,教育黨員干部繼承和發(fā)揚革命優(yōu)良作風,樹立廉榮貪恥的道德觀念,常懷律己之心,保持共產黨人高尚廉潔的本色;引導廣大群眾知廉、尚廉、敬廉、積極參與廉潔監(jiān)督,營造良好廉潔氛圍;培養(yǎng)青少年廉潔基因,讓青少年傳承紅色記憶和廉潔精神。
瀘定縣嵐安鄉(xiāng)文化站站長黃能貴是一名老黨員,多年來,他自發(fā)向往來的人們講述紅軍精神。他堅定地告訴大家,黨的自我革新和黨風廉政建設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斗,從嚴管黨治黨需要在紅軍長征精神中傳承信念、堅守忠誠。
? 凜凜鐵索錘煉使命和擔當
信念支配行動,擔當錘煉作風。
革命勝利后,許多老將軍還記得當年那場急行軍,“坐下來開會已經沒有時間了,團長和政委商議決定到隊伍中間去,邊行軍邊傳達,邊行軍邊與團部合計怎么來完成任務”,“越是困難的時候,越需要干部起帶頭作用”。面對敵人的圍追堵截,在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沒有形式主義、沒有官僚思想,卻創(chuàng)造出了歷史奇跡。
這份擔當的背后,承載的是對群眾利益的堅決維護。瀘定縣紀委干部張坤蕃從小就聽老人們講,紅軍勝利通過瀘定橋后,借用當地群眾的門板被逐一歸還并上好。損壞遺失的,用銀元賠償。有群眾不在家的,就把銀元放在水瓢下。
“切實維護群眾利益的情懷和不貪占群眾財物的作風,讓紅軍贏得了戰(zhàn)斗的勝利和民心?!睆埨まf,踐行黨的宗旨,做到清正廉潔,紅軍飛奪瀘定橋那場戰(zhàn)役給了她啟示,更給了她力量。
瀘定縣發(fā)展和改革局退休干部孫世蓮是老紅軍孫名山的女兒。她說父親“始終信念堅定,即使身處絕境也從未動搖過”。
孫名山是劉伯承、聶榮臻率領的右路紅軍沿大渡河東岸溯河北上策應左路紅軍飛奪瀘定橋隊伍中的一名營長,在石門坎戰(zhàn)役中英勇作戰(zhàn)、身負七傷,因傷勢過重主動請求上級讓他留下來以減輕部隊負擔。
“父親處處以共產黨員和紅軍戰(zhàn)士的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在資格和榮譽面前從未向黨和人民伸手,更沒有絲毫特殊。他留給我們的最后一句話是‘你們是紅軍的后代,一輩子都要聽黨的話跟黨走,要多為黨的事業(yè)盡力,不要給黨和政府打麻煩!”孫世蓮牢記父親的諄諄教誨。如今,聽黨話、跟黨走、不給黨和政府打麻煩的教導,已經成為她家的家訓并代代相傳。
去年11月,紅軍飛奪瀘定橋紀念碑公園被命名為“四川省級廉潔文化基地”。站在新的起點,如何發(fā)揮省級廉潔文化基地的陣地優(yōu)勢,又成了甘孜州和瀘定縣紀檢監(jiān)察機關的新課題。
“基地掛牌以來,我們已開展了兩次針對州、縣紀檢監(jiān)察干部的專題教育活動。我們以傳承紅軍長征精神為導向,以實地實景振奮精神、激發(fā)廉潔熱情,以實事實例強化廉潔教育、傳承廉政品格?!编嚸饔抡f,就是要“以有形陣地鑄無形廉潔堡壘”。
又是一年春好處。康巴大地青山巍巍、河水滔滔。當我們再一次審視大渡河上托起通往共和國之路的十三根鐵鏈時,我們有理由堅信,紅軍精神代代傳承、生生不息,清正廉潔永葆本色、浩氣長存。(責編/蔣筱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