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煜婉 方園園
武漢市中醫(yī)醫(yī)院針灸科,武漢 430010
更年期是指女性絕經前后的一段時間,一般為45~55歲。更年期婦女由于性激素水平的急劇變化,出現(xiàn)一系列以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為主的癥狀,導致患者心理負擔增加,最終引發(fā)更年期失眠癥的發(fā)生[1]。更年期女性若是長期發(fā)生失眠,持續(xù)的睡眠不足或睡眠質量不佳,將會對其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產生嚴重的不良影響。因此,對于更年期失眠癥婦女需要給予足夠的重視,及時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療方式進行干預顯得尤為重要。目前臨床上對于本病的治療主要以應用鎮(zhèn)靜催眠類藥物為主,雖然對于改善睡眠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長期應用該類藥物會導致一系列的不良反應,且療效欠佳。本研究采用針刺聯(lián)合雷火灸治療更年期失眠癥患者,取得了較為理想的臨床療效,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選取2016年1月—2018年4月武漢市中醫(yī)醫(yī)院針灸科收治的更年期失眠癥患者80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觀察組,年齡(49.58±3.14)歲,年齡范圍為45~56歲;病程(2.73±0.52)年,病程范圍為1~6年。對照組,年齡(49.33±3.25)歲,年齡范圍為43~56歲;病程(2.45±0.42)年,病程范圍為1~5年。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參照WHO對圍絕經期的定義及《CCMD-3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2]中非器質性失眠的診斷要點,制定更年期失眠癥的診斷標準:①年齡范圍為40~60歲的女性;②以失眠為主訴,包括難以入睡、睡眠不深、易醒、多夢、早醒、醒后不易再睡,醒后不適感、疲乏或白天困倦;③發(fā)作頻率≥3次/周,持續(xù)時間≥1個月;④引起明顯的苦惱,或思維活動效率下降,或社會功能受損;⑤伴有不同程度的潮熱出汗以及月經失調,可伴頭暈、腰腿酸痛、煩躁易怒、血壓波動、心悸以及胸悶等癥狀;⑥促卵泡激素(FSH)>40 mIU/mL,雌二醇(E2)降低,促黃體素(LH)升高。
納入標準:①符合上述診斷標準;②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PSQI)評分≥8分,且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評分≥6分;③意識清醒,治療依從性良好;④同意參與本項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患有腦部腫瘤或神經系統(tǒng)嚴重疾?。虎诤喜⒂行?、肝、腎等嚴重原發(fā)性疾病;③藥物或者酒精引起的失眠;④治療前1周內使用過性激素或鎮(zhèn)靜、安眠類藥物;⑤對本研究所用藥物過敏者。
對照組患者予以地西泮片(浙江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藥廠,國藥準字H33020250)臨睡前口服,2.5 mg/次,1次/d,連續(xù)治療2周。觀察組患者予以針刺聯(lián)合雷火灸治療,患者取仰臥位,選取神門、內關、三陰交、足三里、四神聰、中脘、百會等穴位,局部消毒后進行針刺,補法行針,留針30 min;留針時配合完成雷火灸治療,先將雷火灸點燃,然后將其對準患者的針刺部位,距離皮膚2~3 cm,操作時間10 min,以患者能夠耐受為度;1次/d,連續(xù)治療2周。
比較2組患者治療前后睡眠質量情況,采用PSQI和AIS進行評價[3],PSQI量表得分越高,代表患者睡眠質量越差;AIS量表得分越高,代表患者失眠情況越嚴重。
根據2組患者治療前后上述評分變化情況,制定療效判定標準:顯效 治療后,AIS評分<2分,能夠正常入睡或在未服用安眠藥的情況可入睡;有效 治療后,AIS評分為2~6分,患者可停止服用安眠藥但偶爾出現(xiàn)失眠,或是安眠藥服用劑量和次數明顯減少;無效 治療后,AIS評分>6分且患者仍需長期服用安眠藥才能入睡。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治療前,2組患者PSQI及AI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患者PSQI及AIS評分均較治療前明顯下降,且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PSQI及AIS評分比較(n=40,分,
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2.5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2.50%(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40,例,%)
與對照組比較△P<0.05
更年期女性由于卵巢雌激素分泌減少,垂體促性腺激素增多,導致神經內分泌一時性失調,下丘腦、垂體和卵巢軸反饋系統(tǒng)和自主神經系統(tǒng)功能發(fā)生紊亂,易出現(xiàn)潮熱汗出、失眠、健忘等癥候群,其中尤以失眠的發(fā)生率最高,大約為53.0%左右。失眠癥病情較輕時多出現(xiàn)難以入寐或寐而易醒等癥狀,病情較為嚴重時甚至可導致徹夜不寐的發(fā)生。心理因素是導致女性發(fā)生更年期失眠癥的主要原因,患者發(fā)病后不僅會出現(xiàn)睡眠質量差、入睡困難和覺淺夢多等情況,還會有睡眠時間減少和白天犯困等癥狀,對其正常生活造成很大影響,甚至導致抑郁、焦慮等各種不良心理加重,最終形成惡性循環(huán),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4]。
本病可歸屬于祖國醫(yī)學中“不寐”及“絕經前后諸癥”等范疇,通常是由情志所傷、勞逸失度、久病體虛、五志過極和飲食不節(jié)等因素引起臟腑功能紊亂,氣血失和,陰陽失調,陽不入陰而發(fā)病。病位主要在心,涉及肝、膽、脾、胃、腎,病性有虛有實,且虛多實少。治療以補虛瀉實、調整臟腑陰陽為原則[5]。針刺是中醫(yī)常見治療方式,其通過刺激特定穴位,起到舒筋活絡、祛瘀行氣等作用,從而有效改善患者病情。雷火灸是一種中醫(yī)火熱灸療法,其主要是利用植物燃燒時發(fā)出的紅外線及熱能,起到溫經通絡、疏風散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及扶正祛邪等作用。相關研究[6]表明,應用針刺和雷火灸治療更年期失眠癥患者,能讓患者病情在短時間內得到有效改善,且無明顯不良反應,對提升患者睡眠質量有很大幫助。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2組患者PSQI及AIS評分均較治療前明顯下降,且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觀察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2.5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2.50%;研究結果表明,應用針刺聯(lián)合雷火灸治療更年期失眠癥患者可顯著改善睡眠質量,提升臨床療效。
綜上所述,針刺聯(lián)合雷火灸治療更年期失眠癥患者臨床療效顯著,能讓患者的睡眠質量得到明顯改善,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