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龍
【關鍵詞】 小學語文; 多媒體;作文教學;觀察;評價
【中圖分類號】 G623.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06—0104—01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述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過程?!苯?jīng)過多年的作文教學實踐,筆者認為應用多媒體輔助作文教學是一條有效提高小學作文教學質(zhì)量的途徑,它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寫作欲望,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和語言表達能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樂于表達的心境,還可以轉(zhuǎn)變傳統(tǒng)指導、評價作文的方式。
一、激發(fā)學生寫作欲望
小學生生活經(jīng)驗少,知識面狹窄,他們在寫作文時常常無話可說,長此以往,學生就失去了寫作文的興趣。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就在于把文字、聲音、圖像、動畫等融于一體,以圖像清晰、動態(tài)感強、信息量大的特點,充分地調(diào)動學生聽覺、視覺等多種感官,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如,在教完了《只有一個地球》這篇文章后,筆者要求學生寫一篇讀后感。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能說出身邊的一些不良現(xiàn)象,如亂扔垃圾、亂排污水、砍伐樹木等,但他們對這樣做所造成的嚴重后果卻認識不足,寫作的興趣不大。于是,筆者設計了多媒體動畫,從網(wǎng)上下載了相應的文字資料和視頻,豐富多彩的畫面極大地調(diào)動了學生的興趣。學生看到了水污染、空氣污染、“沙塵暴”,明白了“酸雨”的形成,懂得了水對于人類的重要性——看到這些,他們憂慮,他們憤怒,他們情不自禁地吶喊:人類再也不能破壞地球了!這樣由景及情、由情引意,學生探索欲望被激起,思維被激活,再結(jié)合身邊點點滴滴的看似小事實乃大事的現(xiàn)象,他們再也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紛紛寫下了自己的所思所感。
二、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
利用多媒體動聽的音樂、絢麗的色彩、迷人的動畫,能很有效地提高學生觀察事物的興趣。在作文教學時,筆者根據(jù)習作要求運用多媒體技術手段,把學生生活中熟悉的內(nèi)容重新呈現(xiàn)在眼前,以生動的圖、文、聲、像來撥動學生的心弦,然后指導學生有意識地抓住其特點,觀察事物,將特定的鏡頭緩慢播放、定格、放大、重復,強化學生觀察力的訓練,并讓學生展開聯(lián)想。如,教學《海上日出》時,由于小學生缺乏觀察能力和概括能力,因此教學難點是怎樣抓住日出的特點,按一定順序去描寫景色。筆者先用多媒體教學課件為學生播放一段生活中錄制的海上日出過程的視頻,配以優(yōu)美的音樂,組織學生認真觀察后,讓他們說說自己看到的日出是什么樣的變化,有什么感受,由于學生這時通過多媒體已有了身臨其境的感覺,腦子里對日出有了具體的概念,便感到有話說、能說話,最后再讓學生寫片斷,這樣學生寫起作文來就得心應手了。
三、提高學生表達能力
如何在作文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把收集的零散素材通過生動的語言形式表達出來呢?筆者的做法是:在進行作文教學時,讓學生對著多媒體視頻畫面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說出來,有說的不連貫的,幫助他再糾正補充,這樣學生就會很快形成較為連貫的語言。筆者還將學生熟悉的經(jīng)典廣告語言、名言諺語、公益廣告語或一些優(yōu)秀的例文,利用多媒體技術,制成課件,向?qū)W生進行展示,讓學生在欣賞豐富多彩內(nèi)容的同時,還能學會范文的結(jié)構(gòu)、詞語和寫作方法,從而促進學生從模仿習作到自主習作,從被動寫作到主動寫作的轉(zhuǎn)變。
四、貼近學生生活實際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生活的實際,應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绷曌髦械恼Z言文字給學生極大的想象空間,而多媒體技術則能幫助學生積極理解文字內(nèi)容,感悟文章所蘊涵的思想感情。如,寫秋天景色的作文時,筆者組織學生參觀游覽校園的果園和附近的田野,讓學生邊領略美景邊討論,學生興致高昂,想表達的心意強烈,精彩的語言從他們口中自然流露,寫的時候個個躍躍欲試。
五、優(yōu)化習作評價方式
將多媒體技術引入作文教學,可以從根本上改變傳統(tǒng)作文教學指導評價方式。如,講評作文教學環(huán)節(jié)上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將學生的優(yōu)秀習作展示給大家,供其他學生閱讀借鑒;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讓學生共同修改評價作文,教師從旁對各種意見進行點評。這種互改互評,既節(jié)省了時間,又提高了教學效率。
總之,把多媒體技術應用到作文教學中,使作文課堂教學成了學生心、手、眼、耳、嘴全面活動的快樂天地,使我們的課堂內(nèi)容變得豐富多彩,形式變得多樣紛呈,過程變得扎實有效,寫作也就成了師生快樂的事情。
編輯: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