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我國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研究的分析與思考

      2019-04-29 05:29:06李彥剛
      軟件導刊(教育技術) 2019年3期
      關鍵詞:論文信息技術課程

      李彥剛

      (嘉應學院教育科學學院,廣東梅州514000)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研究以“信息技術課程”為關鍵詞,在CNKI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中進行檢索,來源類別為“核心期刊”,檢索到發(fā)表于2001—2017年間90篇論文,其中與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相關的論文83篇,將這83篇論文作為本研究的樣本。

      研究主要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對樣本從年度、核心期刊和關鍵詞頻、作者、作者機構等方面用CNKI文獻分析中心數據、Excel和文獻題錄信息統(tǒng)計分析工具SATI 3.2、社會網絡分析軟件UCINET6進行客觀、科學的數據統(tǒng)計與分析。

      2 信息技術課程研究概況

      2.1 信息技術的高速發(fā)展和新課程改革促進了國內信息技術課程的研究

      本次檢索結果說明,對于信息技術課程的關注,近些年開始趨于平穩(wěn)(如圖1所示)。21世紀初,我國信息技術課程相關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2005年此類研究達到了高峰,2006年經過短暫的回落后,2007-2014年發(fā)表在核心期刊的刊物在6篇上下浮動,2015-2017年發(fā)表于核心期刊的論文均為4篇。整體來看,我國學者對于信息技術教育的研究成果在21世紀初的6年間浮動較大,2007年之后相關研究逐漸趨于穩(wěn)定。

      圖1 信息技術課程相關研究論文發(fā)表年度趨勢

      2.2 信息技術課程相關研究的主要力量來自重點師范類院校的老師

      83篇文獻的來源分布和文獻機構分布如圖2、3所示。由圖2可知,《中國電化教育》、《電化教育研究》、《教育探索》、《課程·教材·教法》及《中國遠程教育》是論文的主要來源刊物,分別占該次統(tǒng)計的33%、18%、8%、8%和7%。從文獻的機構來看,這些論文主要來自東北師范大學、南京師范大學、江南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重點大學,其中師范類大學占絕大多數。

      圖2 論文來源分布

      另外,在這83篇論文的146位作者中,有8位學者的名字出現(xiàn)3次及以上(見表1),形成了較為穩(wěn)定嚴謹的研究專家群體。

      2.3 信息技術課程相關研究的深度和廣度方面都得到了發(fā)展

      通過對83篇研究文獻利用文獻題錄分析軟件SATI3.2進行關鍵詞詞頻分析,取得關鍵詞詞頻矩陣,并對該矩陣利用社會網絡分析軟件UCINET6分析,得到了圖4所示的高頻共詞網絡圖。

      從圖4可以看出,信息技術課程位于網絡的核心位置,在文獻中出現(xiàn)的頻率最高,中介性最大,是研究的基礎;圍繞信息技術課程形成了課程思想、信息素養(yǎng)、信息技術教育、教學模式、教學評價、課程價值、知識體系、信息文化、國際比較、計算思維等研究網絡結構。從圖4的核心、中間結構體,到網絡邊可以看出關于信息技術課程的研究不管是研究的深度,還是研究的廣度都有一定發(fā)展。從詞頻來看,除了核心詞“信息技術課程”外,其它關鍵詞頻率偏低,相關研究的深度還需進一步加強。

      圖3 文獻機構分布

      作者董玉琦李藝劉向永鐘柏昌朱彩蘭解月光錢旭升錢松嶺頻率138765333

      3 信息技術課程研究現(xiàn)狀詳細分析

      3.1 信息技術課程相關研究的高引用論文

      信息技術課程的相關研究成果顯著。從2017年8月6日CNKI提供的文獻H指數(見圖5),研究檢索到的83篇研究論文中,有16篇論文(H指數17以上,見表2)在國內研究中被頻繁引用和借鑒,奠定了國內信息技術課程研究的基礎。

      圖5 90篇研究論文的H指數(2017.8)

      16篇研究論文(圖5橫線以上,橫線對應H指數為17)見表2。

      圖4 高頻共詞網絡

      題目作者來源年/月被引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目標與意義何克抗教育研究2002/04359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內涵郭紹清中國電化教育2006/07322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研制省思董玉琦電化教育研究2004/0958過程性評價的組織策略與方法研究鄭明達中國電化教育2010/0955工作主線:信息技術課程體系建設的新進展鐘柏昌;李藝;魏婷電化教育研究2004/1039計算思維:信息技術課程的一種內在價值李鋒;王吉慶中國電化教育2013/0836基于任務驅動的協(xié)作學習活動的研究與實踐張紅波中國電化教育2009/1234信息技術課程實施中的幾個重要問題分析詹青龍中國電化教育2007/0330信息技術課程價值實現(xiàn)的困境與機制劉向永;董玉琦電化教育研究2012/0129美國國家教育技術學生標準及其對我國信息技術教育的啟示張倩葦外國教育研究2003/0926英國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實踐與啟示劉琳;張海;王以寧中國遠程教育2003/1125信息技術課程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的難為與能為王榮良;李樹培中國電化教育2009/0321信息技術課程思想梳理思路簡議李藝;朱彩蘭電化教育研究2014/0420表現(xiàn)性評定在信息技術課程中的應用探討李爍;榮芳中國遠程教育2002/0819信息技術課程實施:取向、教學與教師董玉琦中國電化教育2004/1218信息技術課程探究式教學模式的學習評價王麗珍;劉志華教育探索2003/0318

      由表2可知,發(fā)表在2000-2006年期間H指數在17以上的論文超過總數為16篇的50%,可見信息技術課程的相關研究基礎已在2006年之前奠定。這些文章從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角度、教學法、信息技術課程標準、信息技術課程體系建設、評價方式、教學模式及國外的研究等方面,完成了信息技術作為一門新興學科的基礎研究。從2007年開始,信息技術課程實施中的幾個重要問題,即分析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的難為與能為、信息技術課程價值實現(xiàn)的困境與機制、信息技術課程思想等方面有了更深入地研究,這一階段信息技術課程相關研究更加側重于反思研究,聚焦于信息技術課程的變化與發(fā)展,為今后較長一段時間的深入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2 我國學者對國外信息技術教育實施與發(fā)展研究

      在這83篇論文中,有8篇論文的研究者將目光投向了國外的信息技術教育。其中4篇發(fā)表于21世紀初,另外4篇發(fā)表時間在2013年之后。研究表明,21世紀初世界各國都積極開展信息技術教育,其做法較為相似,主要是以普及中小學為重點、增加經費投入、加強教師培訓以及國家統(tǒng)一領導開展[1]。其中美國為培養(yǎng)能有效使用技術的學生,制定了學生和教師教育技術標準,并于2000年正式出版公布[2]。在英國,國家規(guī)定課程整體規(guī)劃的參考標準,對于教材的選擇,教學方法、教學模式、評價方式等的應用,學校具有充分的自主權。在教學方面,他們比較重視小組協(xié)作學習和學習評價[3]。盡管在21世紀初,絕大多數國家信息技術教育還處于起步階段,世界一些發(fā)達國家的信息技術課程內容的重心已經發(fā)生變化。信息技術課程已經從原來的程序設計為主轉為以實際信息處理技術為主,又逐漸向傳播技術轉移,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這種轉變讓我們看到了學校信息技術教育一種發(fā)展模式:從計算機教育、信息技術教育,走向信息教育[4]。

      3.3 對國內信息技術教育研究的分析

      鑒于關注國內信息技術教育的文章較多,時間跨度長。為了更好地分析這部分文獻的特點,將樣本文獻按照論文發(fā)表的先后順序分為2000-2005年、2006-2010年、2011-2017年三部分進行分析。

      筆者對檢索出的83篇論文的主題、關鍵詞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關于信息技術課程的研究主題相對集中且分類明確,主要集中在如下5個方面:①基于教學層面的研究,如教學內容、教學策略、教學目標、教學評價、教學模式等的研究(簡稱“教學”);②基于課程體系建設、教材知識體系的構建等的研究(簡稱“體系建設”);③對信息技術課程實施現(xiàn)狀的反思、存在問題及原因、課程標準等的反思(簡稱“現(xiàn)狀與反思”);④信息技術課程的價值取向、關鍵術語的研究(簡稱“理論研究”);⑤社會發(fā)展、校長的認知等因素對信息技術課程的影響研究(簡稱“影響研究”)。

      3.3.1 2000-2005年期間的論文

      發(fā)表于2000-2005年的22篇論文中,探討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文章有15篇,占比為68%,“教學”是這一時期的研究重點。這一結果與我國基礎教育正在普及信息技術教育的情形是匹配的。從引文的情況來看,課程整合的教學思路受到了廣泛的認可。有關課程體系建設的文章有2篇,在這2篇文章中,李藝等提出了工作體系構建課程的重要思路?,F(xiàn)狀與反思類有2篇,一是對課程標準研制的反思;二是對信息技術課程技能化傾向的思考。理論建設類文章3篇,關注的問題主要是信息技術課程的構成要因、價值取向等原理的研究。這部分沒有關于信息技術課程發(fā)展影響因素的相關研究。

      3.3.2 2006-2010年期間的論文

      相對前一階段,2006-2010年論文關注的主題都發(fā)生了變化?!敖虒W”相關論文7篇,占比29%,大幅下降。但有部分研究得到廣泛認可,如:郭紹青詳細闡釋了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內涵,被引322次。電子檔案袋學習評價方式、指導性學習的非指導性教學模式、“干線式”的教學方法等教學新理念在這部分被提出[5],極大地豐富了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方式方法?!艾F(xiàn)狀與反思”相關論文為7篇,占比29%,大幅度增加。課程實施中存在的問題、課程的實施現(xiàn)狀、均衡發(fā)展,及信息素養(yǎng)等問題進入研究者的視野,從研究結果來看,信息技術課程的實施效果不太理想,不論是宏觀層面還是微觀層面都有待進一步改觀。理論研究相關論文6篇,占比25%。在信息技術課程的原理與基礎研究方面,信息技術課程的構成要因、價值取向、文化取向、信息素養(yǎng)、信息文化等重要理論性問題在這部分論文當中都有所涉獵。充實了信息技術教育的基礎研究和理論研究。課程體系建設論文2篇,占比8%,關注的問題是教材體系與校本課程的建設。另外,影響研究有了突破,校長的認知對于信息技術教育的發(fā)展影響較大,同時,做好信息技術教育有助于學生適應網絡新世界,形成良好的上網習慣。

      3.3.3 2011-2017年期間的論文

      這個時間段的論文關注點更多地傾向于“理論研究”。相關文章10篇,占比35%。除了信息技術課程的價值取向、文化取向、信息素養(yǎng)、信息文化等之前提及的一些研究點外,計算思維、數字智慧、學科思想等新的論點也相繼涉獵[6-7],理論研究的熱點變化,充分證明了信息技術教育必須要用發(fā)展的、動態(tài)的眼光去審視,及時做出調整。“現(xiàn)狀與反思”相關文章7篇,研究指出了一些典型的現(xiàn)實問題,如:信息技術的價值實現(xiàn)存在很多困境,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價值的認識存在應用化和應試化,信息技術教師的職業(yè)發(fā)展仍然處于困境,西部農村校信息技術教育發(fā)展堪憂[8]?!绑w系建設”相關文章5篇,占比17%,較前兩部分有大幅的提升。這些文章對信息技術課程的價值體系、知識體系、核心素養(yǎng)體系、校本化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旨在為信息技術課程的發(fā)展、變革提供參考?!敖虒W”相關文章5篇,占比17%。這個階段的教學研究更注重學習過程、探究自主學習效能、側重理解取向的教學設計,以及結合具體教學內容的教學實驗研究?!坝绊懷芯俊毕嚓P文章2篇,占比7%。信息技術課程的發(fā)展是必然的,要關注信息科技、社會環(huán)境、學生需求、國際情形及新的理論成果,不斷進行發(fā)展與改革的探索與實踐。

      4 研究結果與討論

      4.1 研究主體以高等師范院校為主,需注意與一線教師的協(xié)作

      從以上數據可以發(fā)現(xiàn),信息技術課程的研究主體較為多元,研究機構有教學研究室、課程教材研究所、中小學及高等師范院校。但在數量上高等師范院校的教師是信息技術課程研究的絕對主力,中小學一線教師的參與感較弱,而且這種格局并沒有隨著時間的推移發(fā)生任何變化。這一現(xiàn)象對于一個學科的健康發(fā)展極為不利。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高等師范院校的專家學者與中小學一線教師進行更多的互動與協(xié)作,在理論與實踐兩方面推動信息技術課程的深層次變革。

      4.2 國際視野下的信息技術課程研究,需更加深入細致

      研究發(fā)現(xiàn),國際視野下的信息技術課程研究為我國信息技術課程的研究在理念和方法上給了很多啟示。21世紀初部分發(fā)達國家信息技術課程已經從原來的程序設計為主轉為以實際信息處理技術為主,又逐漸向傳播技術轉移,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2010年前后,英國、日本、美國等國家對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展開了新一輪改革。印度在信息技術課程的內容設置上很好地融合了瑜伽等民族特色元素。這部分研究對我國信息技術課程變革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4.3 主題研究的共識與趨勢

      信息技術課程的已有研究無疑是其變革與發(fā)展的基石。通過主題研究得出如下判斷: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研究一直備受關注,盡管作者關注教學形式因技術及環(huán)境不同差異較大,但在結論中都有課程整合與任務驅動的影子??梢姡n程整合的思路與任務驅動的方法在信息技術課程實施過程中仍然適用。在變與不變中尋求平衡,將是今后教學研究的主要問題;圍繞“計算思維”“信息素養(yǎng)”構建信息技術課程核心素養(yǎng)體系及知識體系基本形成共識,但如何落實仍缺乏實踐,信息技術課程的發(fā)展存在技能化傾向、學校重視程度不夠、區(qū)域發(fā)展不平衡等現(xiàn)實問題;信息技術課程的價值不斷被提及,不論是社會需求還是學生的個體發(fā)展,信息技術課程都有其重要的價值;信息技術課程的地位受高考制度、校長的認知等多重因素的困擾。

      5 結語

      隨著“移動互聯(lián)網”時代的到來,我國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變革將成為常態(tài)。面對正在發(fā)生的信息技術課程的一系列變革,需要回顧和反思已有的研究與做法,并對其進行取舍,進而形成有著完整體系的、中國特色的信息技術課程與信息技術課程研究,讓信息技術課程更好地為我國科技人才的培養(yǎng)和民族的偉大復興發(fā)揮作用。

      猜你喜歡
      論文信息技術課程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數字圖像處理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與探索
      信息技術在幼兒教育中的有效應用
      甘肅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0:44
      軟件設計與開發(fā)實踐課程探索與實踐
      計算機教育(2020年5期)2020-07-24 08:53:38
      為什么要學習HAA課程?
      下期論文摘要預登
      下期論文摘要預登
      下期論文摘要預登
      乐平市| 阜新| 巴塘县| 南安市| 塔河县| 凌海市| 达拉特旗| 册亨县| 和田县| 东明县| 遂宁市| 宜宾县| 鹤岗市| 海门市| 上高县| 宁陕县| 乐清市| 威宁| 汤阴县| 宁乡县| 建阳市| 新和县| 金秀| 呼和浩特市| 澳门| 夹江县| 南乐县| 东城区| 兰考县| 无锡市| 夏河县| 清水河县| 柳州市| 张家港市| 富民县| 江城| 玉屏| 襄垣县| 永泰县| 日土县| 资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