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清
【摘要】“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它來源于生活,又應用并改善著生活。在數學的教與學中,只有從學生的已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出發(fā),聯系生活講述數學,才能通過“鮮活”的生活,給予“刻板”的數學以生命,最大程度地賦予數學真實性、生動性、生活味和有趣性,在降低學習難度的同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探究欲望與能力,提升學習質量。簡單分析了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現狀,并就此提出了應對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 生活化 現狀 對策
傳統(tǒng)教學中,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以“傳道受業(yè)解惑”為主,教學知識也多局限于教材與書本。在整個教學中,教師只注重“教”而忽略了學生的“學”,教師不停的講解,學生思維跟不上,會不停的看書,找答案,又錯過老師的講解,又會跟不上……如此被動學習,循環(huán)往復,惡性循環(huán),學習質量不僅得不到好轉,甚至會越來越差。也是傳統(tǒng)教學的種種弊端,催生了新課程的改革,在“以人為本”的新課程改革大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也隨之進入了嶄新的時期,不僅學生的主體性被重視,教學與生活的聯系,也成為了當前教學工作者們共同關注的話題。
我們日常教學中所教授的數學知識都是從生活中逐漸總結并衍生出來,在適應與滿足社會需要的同時,也不斷改善并創(chuàng)造著更好,更和諧的生活。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彼此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所以,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數學與生活相結合的教學,營造充滿生活氣息的教學環(huán)境等多種實踐活動,其遵旨都是讓學生更好的學習知識,應用知識,改善生活,服務社會。以下,筆者簡單分析了小學數學生活化研究的現狀和教學意義,并介紹了我在實踐中嘗試的一些改革措施和方法,初見成效,以期能為其他同仁提供幫助。
一、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現狀
縱觀古往今來的教學,即便是當前新課程改革,注重學生主體和實踐能力,增添了一些課外實踐課程。但是,課堂教學依然是教學的主要場所,大多數的知識傳授,技能訓練都是在課堂上完成的。很多實踐課,有時候就是走走過場,并沒有實際的效果。學生解題能力不斷提升,卻不能學以致用,缺乏實踐能力。此外,現有的數學教材與生活實際相脫離,亟待引進生活元素,改造數學教材,衍生出實際生活所需要的數學。
二、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重要意義
隨著素質教育和新課程的改革,相比較于傳統(tǒng)的“高分”來說,更加注重學生的能力、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等。雖然小學生年齡小,社會經驗少,知識面也比較窄,但是對于自己身邊的事物并不陌生,也有很多的生活元素是他們熟知而又喜聞樂見的,所以,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引入這些生活元素,既能幫助學生活躍氛圍,激發(fā)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又能激發(fā)學生的數學學習與應用的興趣與機會,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同時,小學數學生活化的教學,還有助于學生數學思維的形成,讓學生在日常的生活中,能夠用數學的眼光看待問題,用數學的知識解決問題。
1.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力
創(chuàng)新是民族發(fā)展的靈魂,也是當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環(huán)境下,對于人才的基本要求。在校園中,如何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是我們每一位教師需要深入探究的話題。在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下,我們需要從兩個方面做出改變:首先,創(chuàng)新使用教材。教材內容是既定的,對于我們教師來說,不能按部就班的照本宣科,而且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創(chuàng)造性的使用教材,提升教材的實用性、生活味和趣味性;其次,改革教學模式。相比較于傳統(tǒng)的越俎代庖,在倡導“以生為本”的核心教育理念背景下,教師要放開手腳,讓學生自主學習與探究,自己從生活中發(fā)現數學,在數學學習中聯系生活,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能力。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盡量給學生提供更多的生活實踐與探究的機會,提升學生對數學的理解能力,充分挖掘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
2.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和應用力
說到數學知識,學生多半想到的都是解題,然而將數學知識融會在生活中,就能有效提升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實踐的能力。當碰到數學難題時,教師巧妙的引入生活情境,讓學生集思廣益,討論探究,解決生活中的這個小問題。這時,既能活躍課堂氛圍,又能教會學生如何發(fā)現并觀察生活中的數學問題,讓學生明白了生活處處有數學,數學環(huán)環(huán)扣生活,提升應用意識。
3.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
數學素以抽象,嚴謹著稱,即便是小學階段的數學,也都是數字,符號,運算法則,對于以形象思維占主導的小學生來說,著實枯燥,單調,乏味。而生活化教學方式的引入,能夠極大地豐富數學課堂的教學內容和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求知欲,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此外,當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了生活問題的時候,就會產生更高的成就感,從而有更高的熱情、激情去學習數學知識。
三、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措施
1.課堂教學內容的生活化
在進行數學生活化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教學內容的調整,將教材中抽象的,理性的知識轉變成生活中的具體問題,在引領學生解決生活問題的同時,感受到數學知識的樂趣和魅力,產生學習積極性和內在需求。內容的轉變,能夠有效完善學生由感性認識到理性思維的轉變,認識到數學于生活的重要性,激發(fā)學習的欲望。
2.課堂教學過程的生活化
首先,課前,提升學生的預習能力。在提升學生預習能力這一點上,教師要有意識的通過預習問題引導學生學會基本的預習能力,如收集信息,篩選信息等。預習中,充分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來解決預習中的問題,是實現學生新舊知識融會貫通的重要途徑。其次,課中,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在數學教學中,要對學生現有的生活經驗進行密切的關注,并把學生的生活經驗作為小學生進行數學學習的生長點和起步點。并在此基礎之上緊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展開數學教學工作。這不僅能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讓學生真正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最后,課后,做好教學的反饋工作。在數學教學生活化實施過程中,要重視教學反饋和評價。生活化的數學教學中,數學教學與生活并非要達到嚴格意義上一致。
3.課堂教學方法的生活化
首先,在具體的數學教學中使用平實的生活語言,化解數學的抽象性,保證小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充分理解;其次,在數學教學中融入游戲與活動。在生活中,積累經驗的最有效途徑是游戲和活動。游戲和活動可以極大地豐富數學教學內容,增加教學趣味性,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使其能夠積極地參與到教學中;最后,生活化的數學教學評價體系。教師要采用多種方式進行教學評價,真正做到全面評價,既重視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也要重視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發(fā)展,實施全過程全方位的綜合評價。
數學教學的生活化,不僅能使數學教學具有趣味性,有效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對于數學教學工作的更有效開展具有重要作用。如何協(xié)調好生活與教學之間的關系,如何在教學實踐中實現教學與生活的緊密結合,這些都是目前我們生活化數學教學要迫切解決的問題。
參考文獻:
[1]肖淑梅.淺談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現狀及對策分析[J].開心素質教育,2017,(05).
[2]彭麗麗.論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實踐做法[J].考試與評價,2016,(12).
[3]李林森.小學數學采取生活化教學的實踐研究[J].黑龍江教育,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