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劉在深山老林的水庫邊開了一家餐館,做各種菜食,最出名的,是他的魚湯。
每天早晨,大劉早早到水庫邊挑魚,買回家把魚收拾利落,撒上一點點鹽,腌上,開始燒鍋。
灶是從山窩窩里扒出的泥做的地鍋灶,地鍋燒柴火,柴火是這個山上的松枝。
火苗噼里啪啦地響著,熱烈地舔著鍋底,鍋迅速感應(yīng)起來,熱得烤臉。
有路過的客人吸溜一下鼻子,大聲地問:“什么味道?真香!”大劉笑笑,說:“做魚呢?!?/p>
用一抹豬油,只是把鍋底涂均勻,切三片生姜,放進去,刺啦一聲,香氣暈染得更遠。
拎著魚尾,魚頭沖下,把魚順到鍋底,頭左尾右,呈一條完美的弧線,鍋更加歡快地響,吱吱冒煙。撤火,用小火慢慢地炕,把魚的一面炕黃,用松木做的大木鏟翻面,兩面炕黃。
添柴,大火又熊熊燃燒起來,加一大鍋熱水,水開了,上下翻騰,用中火燒20分鐘,湯濃氣香。
掀開鍋蓋,稍稍放些鹽,輕輕攪拌,乳白色的魚湯仿佛旭日下的湖面,微微蕩漾。
起鍋,加一點點老陳醋,滴兩滴小磨香油,放三片香菜葉子,翠綠綠地點綴著熱氣騰騰的湖面。
有等不及的客人大叫:“這香氣,越聞越餓,大劉,趕緊上啊!”
大劉把魚湯盛在大湯盆里,一溜小跑,端上來,說:“我給你們打9折,行不行?”
有人樂道:“太行了!誰不喜歡打折???”
大劉說:“外面有一個賣瓜子的老太太,帶著個小孫女,挺可憐的,我給她們盛一碗魚湯,好嗎?”
客人探頭一看,艷陽下,真有一個老太太帶著一個小女孩在賣瓜子,說:“麻煩你再去買兩包瓜子?!?/p>
大劉端著一大碗魚湯,送給老太太,又買了兩包瓜子,老太太連連作揖,從懷里拿出一個大饅頭,一掰兩半,和孫女歡天喜地地吃起來。
這9折魚湯中的一碗,有時候是送給打柴的,有時候是送給賣野菜的。喝過魚湯的人都說,大劉的魚湯真鮮。
大劉說:“能不鮮嗎?剛出水的魚?!?/p>
有人說:“大劉,你那魚什么調(diào)料也不擱,為什么那么好吃?”
大劉說:“菜有菜味,魚有魚味,它本來的味。水庫里的魚喝的水是從這個山上滲出來的,灶是用這個山上的泥做的,柴火是這個山上的松枝,這么好的風(fēng)水,老天早就把香氣放里面了,我再放,多余?!?/p>
作家喬葉曾在一篇文章里說:所有的食材都有物性,物性不會說話,它也不用說話,它的顏色、氣息、質(zhì)地都明明白白地在替它們說話呢,說的還可能是再實不過的實話?!S多東西的物性本來就是一個自治的世界,比如西瓜瓤上火,西瓜皮卻去火……橘子肉上火,橘子皮卻去火。世間萬事萬物,金木水火土,老天早把它平衡好了。
《紅樓夢》里劉姥姥在大觀園吃的那口茄子,大概得用十來只雞來煨它,那已經(jīng)不是吃茄子了,吃的是富貴。茄子吃到這個份兒上,早已失去了本真的味道。如果一個人失去本真的味道,是件很可怕的事情,你會不認識自己,迷失自己。
像大劉說的,菜有菜味,魚有魚味,人也要有人味。這樣,世界才會有香氣。
(橙子/文,選自《北京青年報》2018年4月19日,有改動)
閱讀筆記
1.大劉賣魚湯給客人“打9折”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請從詞語運用的角度賞析下面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起鍋,加一點點老陳醋,滴兩滴小磨香油,放三片香菜葉子,翠綠綠地點綴著熱氣騰騰的湖面。
3.“喝過魚湯的人都說,大劉的魚湯真鮮?!闭埜爬ù髣⒌聂~湯為什么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請你談?wù)剬ψ詈笠欢卧捴小叭宋丁焙汀跋銡狻眱稍~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梁吳芬/設(shè)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