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秋彩
摘要:游戲是幼兒在此年齡階段的一種重要的學習形式,游戲教學可以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有助于培養(yǎng)幼兒動腦的習慣,鍛煉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促進幼兒的智力發(fā)展,同時也可以使幼兒教師更加快捷有效地達到教學目的,讓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學到知識。因此,作為學前教育工作者,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將教學游戲高效地融入幼兒教育教學活動當中,并讓游戲的教育作用高效地體現(xiàn)出來,從而引導學前教育階段的兒童培養(yǎng)出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他們接下來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鑒于此,本文將以在學前教育階段中合理融入教學游戲作為撰文的切入點,結(jié)合筆者實踐教學經(jīng)驗簡要分析有效方法,希望對廣大教育工作者有所幫助。
關鍵詞:學前教育;教育游戲;高效融入
處于學前教育階段的兒童,在面對他們認為較為“枯燥”的知識學習是常常會表現(xiàn)出一副“抵觸”的面貌,并且這個階段的兒童學習注意力較為散漫,通常學著學著就容易“開小差”。針對這種情況,作為學前教育教師的我們應該積極主動地改變現(xiàn)有的教學方式,將孩子們的學習注意力牢牢地把握在課堂當中,讓他們在幼兒園內(nèi)學習到更多的知識,為他們接下來的學習活動打下堅實的基礎。但是,我們還需要注意一點,教學可以但是不能夠“激怒”他們,讓他們產(chǎn)生一定的“學習反感”,從而直接喪失學習的興趣。那么如何做到這點呢?我們可以將教學游戲融入到幼兒園日常教學中,讓孩子們在游戲中學習,在學習中玩耍,從而學習到應有的知識并擁有一個較為快樂的童年。
我們常說“三歲看老”,意識就是孩子在幼兒階段如果其品行正直那么這個孩子長大了也是一個正直的人,從此我們可以看出幼兒的學前教育有多么重要。那么,如何在學前教育階段幫助孩子們培養(yǎng)良好的行為習慣呢?我們可以借助“角色扮演”游戲,進行有效培養(yǎng),讓孩子們在游戲中正視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結(jié)合生活中的所見所得進行有效思考,從而分析出自己擔任角色的行為習慣應該是怎樣的,通過模范進行自身行為習慣的有效矯正。
比如,在一次“過家家”游戲中,有三位學生參與,其中一個扮演教師,一個扮演孩子家長,一個本色扮演學生。在開始之前,筆者引導孩子們思考自己角色應有的行為和語言特點。扮演教師的孩子說“作為教師,我們應該禮貌待人,說話要充滿磁性,老師們上課的時候就是這樣的,并且要坐有坐相,站有站相”。扮演家長的孩子說:當好一個家長我首先要理解老師的日常工作,其次對待孩子要賞罰分明,該批評批評,該鼓勵鼓勵,最后要和老師及時溝通,了解孩子的所作所為。扮演孩子的學生說:我本色出演,但是也要配合教師、理解家長,做好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的錯誤及時改正。在孩子們對自己的“角色”分析完成后,便開始了角色游戲,其中歡樂的對話引得全體師生陣陣歡笑。
總而言之,在學前教育階段融入教學游戲,目的就是引導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品質(zhì)和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他們在接下來的學習中奠定良好的基礎,最終成為社會發(fā)展所需要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強玲.游戲,讓幼兒教育回歸本真[J].學周刊,20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