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麗
[摘要]目的 探討子宮下段垂直平行壓迫縫合術在前置胎盤剖宮產術中的臨床止血效果。方法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8月于我院婦產科分娩的80例前置胎盤產婦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患者術中使用“8”字補丁縫合術止血,觀察組患者術中使用子宮下段垂直平行壓迫縫合術止血,比較兩組患者在手術過程中的出血量、有效止血率、手術時間、術后再次出血率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結果 觀察組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術中有效止血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手術時間、住院天數(shù)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術后再次出血率、術后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前置胎盤剖宮產術中,采用子宮下段垂直平行壓迫縫合術對患者進行治療,可達到短時間內有效止血,降低術后再次出血率及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的效果。
[關鍵詞]前置胎盤;子宮下段垂直平行壓迫縫合術;剖宮產
[中圖分類號] R719.8?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9)3(a)-0134-03
妊娠28周以后,若胎盤仍附著于子宮下段、下緣達到或覆蓋宮頸內口,位置低于胎先露部,稱為前置胎盤,其是妊娠晚期嚴重并發(fā)癥之一,發(fā)生率國內報道為0.24%~1.57%[1],其分娩方式選擇剖宮產術。前置胎盤剖宮產術中胎盤剝離后,其子宮下段子宮收縮功能較差,血竇無法正常閉合從而容易引起術中出血量大,止血難度大[2-3]。前置胎盤剖宮產術中產后出血風險高,止血難度大,需積極采取有效止血方法。本研究對前置胎盤剖宮產術中使用子宮下段垂直平行縫合術的手術效果進行整理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婦產科2016年1月~2017年8月收治的80例足月前置胎盤剖宮產術產后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40例患者。對照組中,年齡26~37歲,平均(31.48±1.04)歲;分娩孕齡為37~39周,平均(37.34±2.62)周。觀察組中,年齡25~38歲,平均(31.22±1.08)歲;分娩孕齡37~40周,平均(37.56±2.69)周。兩組產婦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報備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并經(jīng)其批準執(zhí)行。診斷標準:妊娠28周后,胎盤附著于子宮下段、下緣達到或覆蓋宮頸內口,位置低于胎先露部,稱為前置胎盤[1]。產后出血是指胎兒娩出后24 h內,陰道分娩者失血量超過500 ml,剖宮產者超過1000 ml,是分娩期的嚴重并發(fā)癥,居我國產婦死亡原因首位[1]。納入標準:產婦知情并同意參與本研究,符合前置胎盤診斷并以前置胎盤為唯一手術指征行剖宮產術,剖宮產術中出血達到500 ml及以上。排除標準:有心、肝、腎功能障礙的患者;中度、重度貧血患者;患精神疾病無法交流的患者;高血壓患者;糖尿病患者;不配合治療的患者[4]。
1.2研究方法
對照組行子宮下段活動性出血處“8”字縫合術,在產婦的宮腔出血部位處利用1-0羊腸線給予“8”字縫合,從出血區(qū)右上方進針,至左上方出針,再經(jīng)右下方進針,及左下方出針,完成后打結,使縫合針的針間距保持在2.5 cm。
觀察組行子宮下段垂直平行縫合術,下推膀胱子宮腹膜反折,使子宮下段得到充分暴露,從宮頸口上2~3 cm位置處,右側緣內側約為3 cm位置處,由子宮下段前壁逐步向患者的宮腔進針,之后再從子宮下段后壁且與宮頸口相距2~3 cm位置處進針,無需穿透子宮后壁,并于與子宮頸口相距3~4 cm位置處出針,出針方向為子宮下段前壁切口下2~3 cm位置處至宮腔位置處,通過宮腔向外出針[5]。左側部位實施相同的縫合處理,并分別進行打結,使左右兩側保持平行。最后對子宮切口肌層位置處進行快速縫合處理[6]。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的出血量、有效止血率、手術時間、術后再次陰道流血發(fā)生率、產婦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住院時間等。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出血量、有效止血率、手術時間、術后再次出血率及住院天數(shù)的比較
觀察組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手術時間、住院天數(shù)短于對照組,術后再次出血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術中有效止血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2.2兩組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的比較
觀察組的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手術至本文章發(fā)表階段,暫無產婦有生育要求,此項需要繼續(xù)追蹤隨訪。兩組皆無切除子宮的病例。
3討論
前置胎盤是孕產婦產后出血的重要原因,其出血原因分析如下。①剖宮產術中子宮下段短時間內蓄積大量血液,影響子宮收縮;②胎盤附著于子宮下段,其肌層厚度不理想,難以對螺旋小動脈形成理想的收縮狀態(tài)[7];③前置胎盤易導致宮頸血管加粗以及其血流量變大[8],因此前置胎盤剖宮產術中易發(fā)生難以控制的兇險的產后出血,需要盡早采取有效、徹底的止血方法[9]?!?”字縫合術的止血效果有報道失敗率為20%~40%,止血失敗可能二次開腹,嚴重時需切除子宮,甚至危及生命[10]。
Hwu縫合術因2005年Hwu等[11]應用子宮平行垂直壓迫縫合技術治療14例前置胎盤大出血病例取得較好效果而命名。宋改環(huán)等[7]認為,子宮下段垂直平行壓迫縫合法是一種簡單、快速、安全、可靠、有效的止血縫合方法。子宮下段垂直平行縫合術僅為兩針垂直的單一縫合,操作簡單易學,熟練掌握后僅需1~2 min即可完成[12]。Hwu術具有雙重止血效果,一方面子宮下段垂直平行縫合術可對患者子宮下段的螺旋小動脈進行收縮壓迫止血,另外一方面其同時結扎了子宮動脈子宮下段壁內支,患者再次陰道出血的可能性降低。與其他止血手術相比,子宮下段垂直平行縫合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且宮腔粘連發(fā)生率低,有利于惡露及宮腔積血的排出,患者的身體恢復快[13],住院時間短。本研究結果顯示,子宮下段垂直平行縫合術止血有效率達97.5%,起效快,手術時間相比對照組明顯減少,再次發(fā)生陰道出血率只有2.5%,其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大約5%,與對照組相比有明顯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子宮下段垂直平行縫合術操作簡單易學,對操作人員要求不高,凡是經(jīng)過專業(yè)培訓的主治醫(yī)師都可以獨立完成此操作[14]。
綜上所述,前置胎盤剖宮產手術中,采用子宮下段垂直平行縫合術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既可減輕患者身心痛苦,又可緩解患者及社會的醫(yī)療負擔,值得在基層醫(yī)院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謝幸,孔北華.婦產科學[M].9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8:147,211.
[2]Matsuoka K,Kawabata T,Yoza K,et al.Anesthetic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placenta previa accreta for cesarean section:a 7-year single center experience[J].Masui,2015,64(1):70-76.
[3]陳漢青,鄒粟花,楊建波,等.前置胎盤附著位置對剖宮產后再次妊娠母嬰結局的影響[J].中華產科急救電子雜志,2013,2(3):198-201.
[4]汪乾翠.子宮下段平行垂直縫合術聯(lián)合欣母沛治療剖宮產產后出血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7,7(18):94-97.
[5]唐國珍,張小霞.子宮下段垂直平行壓迫縫合法治療前罟胎盤術中出血72例[J].中外醫(yī)療,2015,20(4):107-108.
[6]齊新穎,楊鳳楨,付永杰,等.子宮下段壓迫縫合阻斷子宮動脈方法治療剖宮產術中子宮下段出血28例分析[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15,23(1):50-52.
[7]宋改環(huán),奚杰,白延青,等.平行垂直壓迫縫合技術治療剖宮產術中前置胎盤大出血的效果評價[J].現(xiàn)代實用醫(yī)學,2012,24(7):730-732.
[8]吳寒冰,艾玲,鐘少平,等.宮腔球囊聯(lián)合欣母沛在前置胎盤剖宮產術中止血的臨床觀察[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5, 13(2):238-240.
[9]游蘭,黃芳,黃洪萍.Hwu縫合術在前置胎盤剖宮產術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5,10(34):68-69.
[10]周桂云,申薇.子宮壓縮縫合術治療剖宮產產后出血的效果評價[J].河北醫(yī)藥,2017,39(9):1403-1404.
[11]Hwu YM,Chen CP,Chen HS,et al.Parallel vertical compression sutures:a technique to control bleeding from placenta praevia or accreta during caesarean section[J].Br J Obstet Gynaecol,2005,112(10):1420-1423.
[12]Holtsema H,Nijland R,Huisman A,et al.The B-Lynch technique for post partum haemorrhage:an option for every gynaecologist[J].Eur J Obstet Gynaecol Reproductive Biol,2004,115:39-42.
[13]饒燕珍,黃寶琴,陳琴.欣母沛治療和預防產后出血的效果[J].當代護士,2009,22(10):34.
[14]瘳陳亮,蔣紅梅,邱海燕,等.欣母沛防治剖宮產產后出血的臨床觀察及護理[J].中國醫(yī)藥指南,2008,10(6):10.
(收稿日期:2018-09-20? 本文編輯:祁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