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斌
[摘 要] 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外來務工人員涌入城市,生育政策也有改變,很多城市學校都面臨著嚴峻的師資壓力,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學校聘用了大量的非編教師。這是個特殊群體,身份雖然不同,但他們同樣承擔著繁重的教育教學工作。如何關心、幫助、管理這一群體,成了很多學校都要面對的一個問題。
[關鍵詞] 非編教師;管理;幫助
近幾年,伴隨著生源的激增和越來越多的女教師選擇生育二胎,很多城市學校都面臨著嚴峻的師資壓力。為保障教學活動的正常進行,很多學校都外聘了很多教師,以緩解師資壓力。少則六七個,多則五六十。外聘教師在學校教師隊伍中所占比重也越來越大。根據(jù)生源摸排,一段時間內這種狀況會一直存在。
在編制有限的情況下,有的區(qū)域采用了集中招聘,同工、同酬、非編但統(tǒng)一管理的機制。但也有很多學校,依據(jù)自身需求自主招聘,根據(jù)自身財力確定薪資待遇。招聘到校的,既有畢業(yè)新生,也有轉戰(zhàn)多年、多校,一直行走在“考編”之路上的往屆生。還有一部分是完成結婚生子這一大事后,重新找工作的年輕媽媽。從學歷及畢業(yè)學校來看,更是情況不一。從??频窖芯可?,從普通院校到傳統(tǒng)重點高校,這也從一個側面見證了我國高等教育的快速發(fā)展?,F(xiàn)行的教師招錄體制,為很多人的教師夢打開了一扇寬敞但擁擠異常的大門。
非編教師是個特殊的群體,身份不同,職責與在編教師卻無二異。他們和我們一起行走在教書育人的大路上,承擔著一點不比我們少的任務。因此,關注并關心這一群體的成長,就成了很多學校都要考慮的問題。
近幾年,我身邊也多了很多類似的新同事。在和他們長期共事的過程中,對這一群體的喜怒哀樂,也有了更直接的感受。
一、學校應高度重視并關愛這一群體
說這是個特殊群體,首先就在于他們高度的流動性和不穩(wěn)定性。一個學期結束后,經常就會有人離開,或是因為考上了在編教師,或是因為有條件更優(yōu)越的學校在召喚,或是學校這一崗位不再缺人手。但新學期開始的時候,又會有一批新面孔加入這個戰(zhàn)隊。因此,學校每年都要花費很多精力招聘、培養(yǎng)他們,走了再招,再培養(yǎng),就成了很多學校工作的新常態(tài)。
當然,也有部分同事因沒有更好的去處,或者是習慣了,就一直和我們戰(zhàn)斗在一起。
雖然他們身上都貼著一個無形的標簽——外聘或非編教師。但當鈴聲響起時,在孩子眼里,他們就是班主任,就是英語王老師、數(shù)學李老師。他們承擔的工作任務可沒有什么在編、非編之分。因此,他們能否盡快適應學校工作的需要,順利完成學校的各項工作任務,對于學生的成長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畢竟,學生的成長耽誤不起,他們的專業(yè)成長也耽誤不起。
我們要摒棄那種“臨時買賣”的短期思想。因為,身邊就曾有同事提出過:他們下學期還不知道在哪里,是否有必要在他們身上花費這么多力氣?
我想,幫助他們盡快成長起來,無論在當下還是未來,都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對學校而言,只有這樣,他們才能更好地完成各項工作。即便將來離開了,也能為接班教師打下扎實的基礎;從更大的角度來說,這也是在為教師大家庭培養(yǎng)接班人,是為教育發(fā)展做出的更大貢獻!所以,即便同事一個月,也有必要為他們的成長付出我們的努力。不僅為他們、為學生,更是為了我們一生所從事的教育事業(yè)。
二、了解需求才能給予他們更有效的幫助
通過和一個共事多年的同事交流(她曾為這一群體中的一員,歷經幾年奮斗,最終考入我校,成為一名在編教師),我深深地感受到:因為非正式在編,加上剛剛參加工作,人生地不熟,他們處處謹小慎微,就像剛剛嫁入婆家的新媳婦一般,往往都比較敏感,自尊心較強;加上剛剛走向社會,獨立生活的壓力、初登講臺的壓力、協(xié)調人際關系的壓力、奮力“考編”的壓力,一股腦壓到他們肩上,足可想見,他們有多么不易。
我們一定要讓這些懷揣教育夢想的年輕人從情感上感受到我們的尊重與關愛;從管理上感受到公平與平等;從待遇上我們要努力實現(xiàn)同工同酬。這樣才能讓他們堅定職業(yè)信念,更加熱愛并努力做好當下的工作。
同時,我們也應清醒地認識到:“考編”是他們的核心利益,是他們當下最大的追求。因此,學校理應在這件事上給予他們必要的支持。絕不能單純地通過制度,例如扣押相關證件、工資待遇上的制裁等方式去限制他們。否則,很多教師就會是“身在曹營心在漢”,既耽誤學校工作,又耽誤自身發(fā)展。
與其一味地堵,不如施以熱情的援手。如,把他們組織起來,讓他們在復習備考的路上抱團取暖。共同的訴求,很容易讓他們結成利益共同體,共享備考資源,共同解決遇到的問題;學校在備考時間和場所上,也要盡可能地為他們提供方便。例如,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為他們提供專門的備考地點,這是學校人文關懷的具體體現(xiàn);再就是教會他們統(tǒng)籌兼顧,讓他們能協(xié)調好學校工作和個人私事之間的關系。學會重要緊急的事優(yōu)先做,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有規(guī)劃的做,緊急不重要的事看情況委托他人做,不重要不緊急的事有選擇地做。
我想,這會讓他們在收獲感動的同時,也能更主動地去做好學校的各項工作。
學校聘用他們,是要他們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學任務,這是學校的最大利益。雖然他們在讀書期間,以及備考、四處應聘過程中,已經較為系統(tǒng)地學習了教育教學理論,也都有或長或短的教學實踐經驗,但是,一旦承擔起一個或多個班級的教育教學任務,往往就會發(fā)現(xiàn):所學的書本知識和過往的有限經驗,同實際教學要求有著太大的差距。他們太需要我們結合實際,給予具體的指導和幫助。
上一學期,我同學校每一位外聘教師都進行了長談,再次印證了上述觀點。
三、從教什么到怎么教真是個問題
好的食材,只有經過廚師的精心烹制后,才能變?yōu)槊牢都央?。教學本身就是由教與學兩個方面構成的。教師的教是為學生的學服務的。初登講臺的他們,對于教什么,怎么教的問題經常感到困惑。
在教學內容的把握上,經常出現(xiàn)重點知識一帶而過,非重點知識則用力過多的問題,這是對教學內容的把握與處理上出現(xiàn)了問題;在教學形式上,往往更專注于照本宣科,不會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學生參與度不高,這樣的課堂,效果可想而知。
所以,在對新教師的培訓上,我們非常有必要結合具體教學內容,從理念到具體操作,進行系統(tǒng)、跟進式的指導。教會他們該如何依據(jù)課程標準和學情,準確把握教學內容;教會他們如何從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角度,進行多樣化的學習設計。在這個問題上,充分發(fā)揮備課組和指導教師的作用尤其重要。
教書一生,每教一課,都還是要花大力氣思考教什么和怎么教的問題,并要進一步思考:學什么和怎么學的問題。而后者遠比前者更重要。
這些理念或許他們都懂,但一遇到具體的教學內容,他們就會覺得無所適從。因為沒有太多的操作經驗,所以他們往往會先考慮該教什么,至于怎么教特別是學生怎么學,往往考慮不多。
我們要引導他們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面對既定的教學內容,先想想:學生現(xiàn)在在哪里(學情和教學現(xiàn)狀分析)——我們要帶領他們往哪里去(課時目標和學段目標分析)——怎樣才能方便快捷地到達那里(過程、方法、手段分析)。有錄播教室的學校,可以讓教師把課錄下來,用這種更加直觀的形式,幫助他們照照鏡子,引導他們進行教學反思,這不僅是對年輕教師,也能促進老教師教學水平的提升。
四、學會和學生打交道很重要
初登講臺,相似的年紀,年輕教師很容易和學生打成一片,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但物極必反,新教師的課堂上,也會出現(xiàn)以下問題:因為很親近,學生對教師失去了必要的畏懼心理,一些教師的課堂上,甚至會出現(xiàn)學生故意惹怒教師,教師氣得七竅生煙,學生看熱鬧的情況,更別談教學設計落實了。因此,教會他們和學生打交道,有些時候甚至比研究一節(jié)課該怎樣上更重要。因為沒有良好的課堂秩序,再好的教學設計也無法落地。
著名主持人白巖松在他的著作《白說》中就曾經說過:課堂紀律的好壞絕不取決于學生,而取決于老師。一是看老師講的內容抓不抓人,二是看老師會不會講。內容抓人,紀律自然就好;內容很好,但如果老師不會講,還是不抓人。這就告訴我們,要從內容和形式兩方面來提升教學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很多時候,學生確實是因為對學習內容不感興趣,才故意搗亂的。
從第一堂課開始,新教師就要給學生建章立制。讓學生知道在課堂上,哪些可為,哪些不可為,逐步構建自己期待的課堂秩序。因為沒有規(guī)則,就不會有良好的秩序。教師還應針對課上的各種違紀現(xiàn)象建立相應的懲罰機制,不能問題出現(xiàn)了,自己無計可施。也不能讓學生摸清自己的套路,否則,學生就會想方設法地鉆空子。年輕女教師,更要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學和管理魅力,因為,她們最容易成為調皮男生欺負的對象。我身邊就有同事,學生一不聽話,她就拿板擦敲講桌。不砸還好,越砸越亂,就是進入了這個怪圈。
和學生打交道,必須先學會批評和懲罰。沒有批評、懲罰的教育,一定是不完整的教育。但怎樣做,則直接體現(xiàn)了教育水平的高下。對于該怎么實施批評和懲罰這個問題,再高明的老師,也很難給出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但一些基本原則,在實踐中還是非常適用的。例如,切忌不分青紅皂白,沒弄清原委,就毫無原則的亂罰一氣。批評是首選,懲罰是不得已而為之的撤手锏。孩子犯了錯,要先問問原因,不要怕他們找出一千個理由搪塞你,自我保護是每一個人的本能,我們應鼓勵孩子說真話。再者,批評和懲罰孩子之前,一定先想想這樣做的目的。我很贊同有學校讓受到批評的學生,真誠地對老師說聲謝謝之后,再離開辦公室。這是一種非常積極的嘗試。高明的老師,絕不會單純地讓學生怕自己,而是要使學生能在敬畏之余,更多地感受到老師的愛!我們絕不能以“這是對你好”的名義,用懲罰在學生心中播撒下恨的種子。真要這樣,還不如不罰。批(罰)得心服口服,批(罰)出自責與內疚,批(罰)出感激和動力,這才是批評和懲罰的最高境界。當孩子能切實感受到老師對他好的時候,任何懲罰就都會變得沒有必要。因為,光他們內心的自責就夠他們難過好一陣子了。哪里還用得著我們絞盡腦汁地想辦法懲罰他們?但是,讓學生真心感受到我們的好,絕非一時之功,也絕非動動嘴就能夠達到。
回頭看看這些年所走過的路,今天這些年輕同事遇到的問題,很多不就是過去我們所困惑、所苦惱的嗎?當年,我們是多么感激那些曾經幫助過我們的領導和同事?;蛟S就是他們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個善意的提醒,讓我們豁然開朗,有了做好工作的勇氣和信心。我們真的有必要,像過去同事們幫助我們一樣,去幫助這些未來民族教育的棟梁。
(責任編輯:朱福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