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秋詩
摘要: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不同的語言有不同的豐富內(nèi)涵。歇后語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孕育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類似于日文中的諺(ことわざ),但也有不同之處。所以歇后語的漢譯日,既要考慮字面意思,又要考慮文化意義,并要如實地反應(yīng)作者所表達的正確思想。本文就從直譯和意譯的角度來分析中日語言表達中歇后語的翻譯方式。
關(guān)鍵詞:直譯與意譯;歇后語;漢譯日
一、直譯和意譯
直譯是一種重要的翻譯方法,它有不少優(yōu)點,例如完整的傳達原文意義和風格形式,盡可能的忠實原文,并將解讀的余地留給讀者。但是直譯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具有民族文化特征的句子在不了解其文化的情況下,直接直譯就會讓讀者感到不明所以,造成理解錯誤和誤會,所以這個時候意譯的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但是意譯也不是毫無根據(jù)的翻譯,它是要在理解文化背景和意義的情況下,將原文內(nèi)容更換成目的文所代表文化背景下人們所熟悉的語言和形象,從而表達出原文所隱含的目的與意譯。
二、關(guān)于歇后語的翻譯
歇后語是我國人民在生活實踐中創(chuàng)造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一般由謎面和謎底構(gòu)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后半截是解釋、說明。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通常說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領(lǐng)會和猜想出它的本意。
如何將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歇后語翻譯為日文,并且讓非母語者能夠譯文達到理解原文想要表達的意思以及背后所代表的語言習慣。所以歇后語的翻譯難點在于,一是不了解說話人所想表達的意義,二就是無法理解說話人所屬民族文化。
三、歇后語翻譯的主要方法
(一)直譯法
根據(jù)歇后語的語言形式和結(jié)構(gòu),其翻譯方法也有各種各樣。歇后語往往一語雙關(guān),一般是根據(jù)一個事物現(xiàn)象,來呼應(yīng)比喻部分的意義。當此歇后語的字面表達符合中日兩國人民的認知,并具有相同性或相似性時,一般可直接采用直譯法。例如下面的例文:
(1)高山頂上吹喇叭———鳴(名) 聲遠揚
譯文:高い山の頂上でラッパを吹く———名聲が遠くまで広まる
例子中“喇叭”與“鳴(名)聲”相互對應(yīng),中日兩國的文化上對這些物都有著共同的認識,而且前后事物具有一定的聯(lián)系,在高山頂上吹喇叭,喇叭聲就會傳到很遠。歇后語直接翻譯就能很好地表現(xiàn)原文意思和作者所想表達的思想。所以直譯即可。
(二)意譯法
對于原文所表達事物狀態(tài)的意思,并不能完全理解,并且也有其他引申意義的情況下,或是對于中文一些熟語,在日語中并沒不能找到其意義相近的詞語時,直接直譯會不完整。所以應(yīng)該從日語中找到與之相應(yīng)的詞語或者關(guān)聯(lián)詞,運用意譯和修辭的方法進行翻譯,盡可能地使讀者能夠理解原文所傳達的意思。例如:
(1)摸著石頭過河
譯文:手探りをしながら進めてきたものだ。
例文(2)從外國人的角度看直譯甚是難以理解,但從原文表達意思來看,摸著石頭過河,即表示摸索著前進。所以在日語中也運用了意譯的方法。
(三)直譯和意譯兼用法
以諧音形式或雙關(guān)語形式的歇后語也占有其中一大部分,后半部分一般與前半部分相互呼應(yīng)進行解釋。這種諧音式的歇后語帶有強烈的中國民族文化氣息和中國文字的相互轉(zhuǎn)化,所以單純用直譯法并不能完全完整地表現(xiàn)出原文的意思。因此只能采用直譯和意譯兼用的方法來進行翻譯。例如:
(1)外甥打燈籠——找舅(照舊)
譯文:もとのまま/相変わらず
例文(3)中,外甥打燈籠,如果直譯成甥が提燈を持つ的話,則很難明白它所表達的意思。從中文的角度看,這是諧音形式的解釋。所以譯成日文的話只能從它的意義來講。找舅為照舊的諧音,即可意譯為:もとのまま或者相変わらず。
(四)套譯加注法
有一類歇后語中包含著中國古代文化或是神話典故等作為喻體來進行形容和比喻,這種歇后語體現(xiàn)了濃厚的地域文化特征和民族色彩。如果再沒有理解中國文化的前提下,直譯是很難翻譯出原文所表達的文化意義,即翻譯出來的譯文也很難被日本人民理解。所以為了能夠更好的說明和表達原文的意思,可以采用套譯或者加注意譯法,使意義更加明確,也能夠讓讀者明白其內(nèi)涵含義。例如:
(1)張飛穿針——粗中有細
譯文:張飛が針に糸を通す———意外と細かい
例文(4)中張飛穿針,張飛在中國古代文學中是以一種黝黑粗獷的形象存在,但是不了解中國文學的人應(yīng)該能以理解張飛穿針的意味。所以利用套譯解釋的方法,張飛和針粗細的對比,來比喻粗中有細。
四、總結(jié)
不同語言的交流和翻譯是不同國家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在相互文化理解和熟悉的程度上進行翻譯更為重要。因此在翻譯歇后語時,要對語境進行全面的分析。對于那些比喻生動而又淺顯易懂的,盡量保持原文的結(jié)構(gòu)和形式,可采取直譯。對于譯語對讀者來說較難理解的話,可根據(jù)具體語言環(huán)境進行直譯和意譯加注法或者是套譯法,讓讀者能夠很好的理解原文所要傳達的意思。
無論是直譯還是意譯,首先要忠于原文,哪種方法能忠實地表達和體現(xiàn)原文的精神和內(nèi)容就采用哪種方法,這也是多種翻譯方法的研究出發(fā)點,同時也是它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 惠宇,1998,是直譯,還是意譯?[J],外語教學(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
[2] 穆詩雄,2003,以直譯為主,還是以意譯為主?——兼評幾種翻譯教科書的直譯意譯論[J],外語與外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