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青:全景式敘述江西改革開放頭20年進程的巨著
本書作者有著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偉大實踐的深刻理解,有著深厚的理論功底,有著豐富的人生閱歷和思想深度,有著長期的文學寫作經(jīng)驗,才使他能夠在改革開放40周年這樣一個時間節(jié)點上,完成一部全景式敘述江西改革開放頭20年進程的巨著。
作品有可貴的藝術追求:一是自覺的使命意識,就是要為時代立傳。二是可貴的反思精神,這種反思是客觀而深刻的,是飽含著深情與期待的。正是在歌頌與反思之間,小說形成了一種藝術的張力和思想的張力,令人反思,催人前行。三是清晰的現(xiàn)實主義寫作追求。四是謙遜、刻苦、精益求精的精神。
陳東有:這是江西改革的小說
《老表之歌》非常準確地把改革開放,尤其是改革開放之初人們的觀念、人們的生活、人們的艱難理得很清楚,這是很不容易的。作者由人們的生活、人們的習慣,進而到人們的觀念,將其中的深刻變化充分展現(xiàn)出來,我認為這是這部小說最大的成功之處,也是它最大的特點?!独媳碇琛肥欠从辰鞲母锏男≌f,把小人物的命運講得非常生動,生動地展現(xiàn)出了江西老表的局限性和本身所具有的優(yōu)點。
傅修延:以私人的視角,講述身邊發(fā)生的事情
作者深情講述了一群江西老表突破土地的約束,試圖走工業(yè)化道路的奮斗與艱辛。從小說的意義上來說,它真正展開了改革開放這一文學畫卷。小說以私人的視角,講述身邊發(fā)生的事情。作者俯下身來進入到小人物的世界,貢獻自己的體會,表達自己的觀察、經(jīng)驗,反映這個時代的生活,體現(xiàn)這個時代的擔當。當然,我感到作品在描寫的細致度和老表特點的呈現(xiàn)度上還可以進一步加強。
胡辛:折射出中國改革開放歷史進程的圖景
《老表之歌》是一支披荊斬棘的奮進之歌,也是一波三折的艱難之歌;是一支百折不回的高亢之歌,也是迷茫尋覓的沉重之歌。寫出這部作品,不僅需要閱歷、文學把控能力,更需要勇氣和擔當。小說文風樸實,語言流暢,不故弄玄虛,更不嘩眾取寵,頗具可讀性、吸引力。除了故事情節(jié)簡練之外,語言洗盡鉛華是硬道理。同時,我也覺得,小說中女性的形象稍顯模糊,反面人物刻畫有些臉譜化。
賴大仁:一部體現(xiàn)現(xiàn)實主義文學精神的作品
這是一部生活氣息濃厚、較好地反映了改革開放的時代風貌和精神、體現(xiàn)了現(xiàn)實主義文學精神的作品。從題材選擇上來說,小說是寫改革開放、社會變革的現(xiàn)實題材,而且主要是寫江西本土生活、本土故事、本土人物,生活氣息濃厚,讓江西的讀者讀下來有一種親切感。小說在思想上的深度開掘也下了比較大的功夫,力求表現(xiàn)大視野、大格局,表現(xiàn)改革開放的時代風貌和時代精神。這種創(chuàng)作追求也是非??少F的,并且有比較好的效果。讀這部小說就像看電視劇一般輕松,不覺得松散,整體上非常緊湊,生動且吸引人,但也有的地方顯得比較直白、不太精細。
溫燕霞:讀后令人掩卷沉思的佳作
《老表之歌》在宏大的社會背景中有個體生命的深層體驗,質樸問有華彩,直白中見高深,粗放中現(xiàn)細膩,是一部讀后能令人掩卷沉思的佳作。作品語言平實、簡練,但常有妙句,白描的語句簡單得不能再簡單,卻給人留下了極大的想象空間。塑造的人物是有個性的、可信的、成功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面貌和命運,凡俗中透著可愛,執(zhí)拗中夾雜了鮮活。小說借鑒了電視劇的寫法,借助對白來推動故事和人物的發(fā)展,貌似松散卻有內在的邏輯,筆觸自由又不顯凌亂,大量帶有時代烙印的事件巧妙地糅入、交織在人物的命運中,非但毫無堆砌之感,反而構成了小說人物所處的真實環(huán)境。
胡穎峰:江西老表改革開放的珍貴記錄
作者善于從普通人身上汲取智慧和堅強樂觀的力量,使作品更宏闊、更豐沛,更能反映改革開放的社會現(xiàn)實,真實記錄改革開放初期普通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有光明,有曲折,有反思,有憂思,充滿了生活實感。作品的語言文字沒有堆砌,沒有雕琢,呈現(xiàn)出明快的風格,只是寥寥數(shù)語就能盡顯人物的面貌?!独媳碇琛妨粝铝私鞲母镩_放的珍貴記錄,真切地表達了人民群眾延綿不絕的生活渴望。
李洪華:一部具有強烈現(xiàn)實主義精神和理想主義情懷的優(yōu)秀長篇小說
小說以現(xiàn)實主義筆觸精準把握轉型時期時代變革的脈搏,真實描繪了江西改革開放的生動畫卷,凸顯了作者對重大題材的駕馭能力,彰顯了政治敏感性、社會責任感和時代的大局觀,以理想主義情懷塑造了改革開放時代的英雄人物,重塑了江西形象和老表形象。作者還以自覺的文體意識對小說創(chuàng)作的藝術性和可讀性進行了融合創(chuàng)新的實踐。
江臘生:具有生活厚度的現(xiàn)實主義長卷
小說始終貫穿著江西如何走向全國、如何發(fā)展經(jīng)濟這一主線,寫出了江西老表改革開放的心路歷程,描繪出了他們的解放感和掙扎感。人物刻畫帶有強烈的江西紅色土地的烙印,具有一定的敘述張力。敘事上采用鏡頭語言,鏡頭感特別強,一幕一幕的,對話特別簡潔。
李滇敏:寫出了時代的生動和精彩
得益于作者深厚的從政閱歷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深度思考和精準把握,小說中呈現(xiàn)出來的歷史軌跡清晰而嚴謹。同時他的筆觸又能深入到那個年代人們的生活肌理中。譬如,江兆南的奮斗過程中,始終有一條緊貼時代背景的主線,同時又有自己的邏輯。無論是江兆南的敢打敢拼、楊大任的堅定執(zhí)著,還是肖麗萌的迷茫彷徨,許向才的掙扎沉淪……都是改革大潮中的眾生像,他們構成了生動而精彩的時代。
彭春蘭:作家要有擔當和情懷
偉大的時代需要有作品來反映,我們不能辜負了這個時代,我們要用我們的作品來回報這個時代。作者說過多次,江西改革開放40年,沒有一部長篇小說來反映,是一件很遺憾的事情。因此,他歷時四年,創(chuàng)作了這樣一部鴻篇巨制,我覺得這就是一種情懷、一種擔當。
王暉:以小見大的作品
我覺得這部作品有三個特點:一是小切口反映大時代,通過南江市這么一個小市,反映了改革開放波瀾壯闊的歷史;二是小人物展現(xiàn)大情懷,小說再現(xiàn)了典型環(huán)境中的典型人物,把各種人物的性格個性都刻畫出來了;三是小故事體現(xiàn)大主題,把當時人們觀念的轉變、體制機制的轉變全部展現(xiàn)出來了。我覺得這是難能可貴的。
張啟元: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奮斗之歌
這部作品有三個“新”:一是內容新。用長篇小說的文學形式直接反映當代改革開放的社會生活,而且時間跨度長,前后20年,這樣直面當下改革實踐的小說不多見。二是表現(xiàn)形式新。顛覆了傳統(tǒng)小說創(chuàng)作方式,小說場景畫面感強烈,既是小說,更像電視文學劇本。三是塑造人物手法新。這部小說主要是靠敘事、對話來塑造人物,表達人物的喜怒哀樂,心理描寫、場景渲染、作家的議論相對較少。
劉上洋:要用文學展現(xiàn)偉大的改革開放
創(chuàng)作這部小說,我主要有四個初衷:一是比較全面地反映江西改革開放頭20年的偉大歷程;二是反映改革開放是一場沖破舊思想觀念、舊經(jīng)濟體制的深刻而又艱巨的革命;三是塑造一組江西老表在改革開放大潮中的群像;四是在創(chuàng)新小說敘事手法,力求在小說好讀好看方面進行一些探索。我認為這四個目的基本達到了。
但是由于本人的思想水平寫作能力和眼光眼界所限等原因,這部小說還存在著一些不足,我將在今后的文學創(chuàng)作中努力進行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