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梅香
摘 要:古人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覺悟之機,一番覺悟,一番長進。”從文章體裁、揣摩表達、寫作意圖、標點符號四個方面淺談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形成敢于提出問題、善于提出問題、樂于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由被動變?yōu)橹鲃訉W習,由被動接受變?yōu)橹鲃犹剿鳎l(fā)展思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關鍵詞:文章體裁;揣摩表達;寫作意圖;標點符號
長期的填鴨式的教學使我們的學生失去了自我,成了附庸品??梢姡囵B(yǎng)學生想問、會問、善問是十分有必要的。那么從什么地方激發(fā)學生質疑問難的興趣呢?
一、從文章的不同體裁進行質疑
文章的體裁包括記敘文、抒情文、議論文、說明文、應用文等。而小學生最常見的就是記敘文。記敘文是以記敘、描寫為主要表達方式、以寫人、記事、寫景、狀物為主要內容的一種文體。那么,如何引導學生在寫人、記事兩方面進行質疑呢?例如:在教學《少年閏土》這篇記人的課文時,我先叫學生把課題讀了兩遍,接著問學生: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呢?學生思考后紛紛提出自己的問題:(1)少年閏土長得怎么樣?他是一個怎樣的人?(2)課文通過哪些事例來刻畫少年閏土的性格特點的?(3)是如何刻畫的呢?而在教學《草船借箭》這課敘事的文章時,我叫學生先齊讀兩遍課題,然后對學生說:“讀了課題你有什么問題呢?”學生也踴躍地提出了自己的問題:(1)《草船借箭》的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是什么?(2)課文是怎樣表現人物的特點的呢?然后我引導學生進行解疑釋難。這樣學生先自己發(fā)現問題,教師再加以引導,最后學生自己解決疑問。如此,既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讓學生明白了寫人記事的文章一般講究六要素,在刻畫人物的性格特點時,必須運用好外貌、動作、語言、神態(tài)、心理活動等描寫。同時對學生在以后寫人記事的閱讀、習作中起著水到渠成的作用。再如:在教學《鯨》這篇說明文時,我引導學生從這兩方面質疑:(1)文章從哪幾方面介紹鯨的?(2)課文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通過這樣訓練,學生對如何學好說明文就了如指掌了。
二、從揣摩表達方式上進行質疑
聽、說、讀、寫、思等是語文各方面的能力訓練,每個年級的訓練目標不一樣。作為高年級的語文教師,我還引導學生從習得方法方面進行質疑。所以,每當學習本單元的課文前,我都要叫學生先讀導讀的要求,明確本單元的訓練要求。這樣一來,學生學起課文來就心里有數了。例如:在學完《老人與海鷗》一課時,我問學生:“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什么?”引導學生質疑,學生豁然開朗,很自然地集中到點子上,紛紛提出問題:“作者是如何把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感情寫具體的呢?”于是我引導學生從兩方面討論:(1)作者通過描寫老人看似平常的舉動和談吐,講述了老人喂海鷗、呼喚海鷗的名字、與海鷗親切說話等事例,再現了老人對海鷗的一片深情。(2)作者通過發(fā)生的“意想不到的事情”,描繪了老人去世后海鷗在老人遺像前“翻飛盤旋”“連聲鳴叫”“炸了營似的朝遺像撲過來”等悲壯畫面,展示了海鷗對老人的深厚感情。這樣通過質疑、討論,學生對本單元“揣摩作者是如何把人與動物之間的感情寫真實、寫具體的”的這一訓練重點就得心應手了。
三、從作者的寫作意圖中進行質疑
寫作意圖是作者想要在作品中表達的主題、內容和思想?!吨挥幸粋€地球》文章最后一個自然段寫道:“我們要精心地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讓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們的子孫后代吧!”這段話表明了作者的寫作意圖,即呼吁人們要精心地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點明了主題。讀完課文,我故意問學生:你還有什么問題不明白嗎?學生頓時生疑:“老師,我們應該怎樣保護地球呢?”于是,我引導學生聯系實際作進一步的思考,學生邊討論邊小結:在日常生活中,盡量不使用一次性的紙杯、筷子等物品;節(jié)約每一滴水,用淘米水澆花,用洗衣服的水沖廁所……這樣,既讀進去,又想開去,不僅讀懂了課文的內容,還明白了作者的寫作意圖,可謂是兩全其美了。
四、從標點符號處質疑
標點符號是現代寫作中不可或缺的小精靈,用得好,文章得到點睛之筆;用得不好,一個小蝌蚪毀了一篇好文章,追悔莫及。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我也會恰如其分地引導學生從標點符號處質疑。比如:在教學《窮人》這篇文章的第九自然段時,我讓學生自由朗讀完后便問:讀完這個自然段后,你有什么弄不懂的嗎?這時候很多同學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有的說:“老師,這個自然段為什么連用了五個省略號?”還有的說:“省略號在這里的作用是什么呢?”面對同學們提出的這些有價值的問題,我高興極了,覺得我的學生真了不起!接著,我引導學生進行探究,終于成功地解決了同學們的疑難,大家明白了這個自然段是作者以高超的心理描寫手法,真實地展現了桑娜的內心世界。省略號表示桑娜的心理活動時斷時續(xù),這一連串的省略號把桑娜從緊張到擔憂再到自責最后到決斷的心理過程刻畫得栩栩如生,把一個充滿愛心、樂于助人的窮苦勞動婦女的形象表現得淋漓盡致。可見,標點符號用得好,真是妙筆可生花?。?/p>
“質疑大道條條通羅馬”,我們還可以從文中的中心句、重難點、過渡句等入手引導學生質疑。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不能揠苗助長,而是要一步一個腳印。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首先必須改變師問生答的傳統教學方式,同時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想問、敢問、會問、善問來去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我們在實際教學中不僅要為學生提供質疑平臺,還要有目的地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興趣,提高學生的質疑能力,使之在質疑解疑的過程中學會學習、學會創(chuàng)新。
參考文獻:
林華蓉.培養(yǎng)學生質疑的能力[J].課程教育研究,2018(23).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