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桃葉
摘 要:初中生要寫出有個性的創(chuàng)新作文,必須重視平時的生活積累和閱讀積累。同時,要敢于以我手寫我心,敞開心扉,獨立思想,放膽為文。還可以學習借鑒課文的寫作技巧,在模仿中創(chuàng)新。
關鍵詞:初中生 作文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9)04-0067-01
余秋雨曾經(jīng)說:“作文訓練說到底,是生命與生命之間表達與溝通的訓練?!弊魑牡谋举|是以語言文字來表情達意,是獨特的“精神產(chǎn)品的制作”。因此,初中生作文應崇個性、重真實,在作文中發(fā)揮主體意識,立足于個體成長實際,寫出能表現(xiàn)真我、具有個性的創(chuàng)新作文來。
1 廣泛積累
1.1 “生活是寫作的唯一源泉”
作文的寫作素材主要從生活中來。因此,中學生要走出學校小課堂,走進社會大課堂,把小課堂和大課堂結合起來。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注意觀察生活、體驗和感悟生活。不僅要關心國家大事、社會熱點,更要關心身邊的人和事;不僅要用心感受生活的千般滋味,更要領略自然的萬種風情,努力捕捉生活中的美好事物、閃光瞬間,堅持以寫日記的形式記錄下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儲備好豐富的寫作素材。尤其重視積累與本人的生活環(huán)境、生活經(jīng)歷以及個性愛好等密切相關的那些材料。這樣才能寫出生活的真實,寫出自我的真情,作文才會富有濃郁的個性。
1.2 “腹有詩書氣自華”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二者密切相關。愛默生說過:“把自己的生活當作正文,把書籍當作注解,以一顆活躍的靈魂,為獲得靈感而讀書?!币匾曊n外閱讀,培養(yǎng)濃厚的閱讀興趣和良好的閱讀習慣?!笆熳x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以及“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說的正是閱讀積累的重要作用。比如每周課外閱讀一篇文章、背一首詩、記一句名言,從古今中外經(jīng)典文學作品的閱讀中汲取精神營養(yǎng),接受思想道德、人格品質的感染和熏陶,在閱讀中開闊視野、提高思想認識水平和自身文學、文化修養(yǎng)?!皠谟谧x書”確實可以“逸于作文”?!皢柷堑们迦缭S,為有源頭活水來?!比绻恢匾曢喿x積累,不注重吸納“源頭活水”,張揚個性,進行創(chuàng)新就難以實現(xiàn)。而大量豐富的閱讀,會為學生的寫作插上創(chuàng)新的翅膀。
2 獨立思想
2.1 “真”是作文的生命
那些“不愿不敢寫我、我寫的不是真我”的作文永遠是沒有生命力和個性的。寫作活動必須珍視個性化的經(jīng)歷和體驗,可以不是完人,但必須是“真人”。屬于自己的東西,就是最新的,寫出真實的自我,就是最有個性的。每個人都擁有一個比天空更廣闊的心靈世界,這個世界是充滿獨特情感和思想的。作文時“我手寫我心”,能真誠地敞開心扉,勇于袒露真實的內(nèi)心世界,展示真實的情感本色,把自己的喜怒哀樂真誠地與讀者交流。朱自清的《背影》,之所以寫得感人至深,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作者真實的反映了父親對兒子的真愛和兒子對父親的深情。
例如,班上一位男生寫的《爺爺,你回來吧!》很真摯感人: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可是我的好爺爺,您能再回到我身邊嗎?
看著您的照片,我的思緒好似逆流的河水,回到了和你在一起的日子。
記得小時候,因為我要喝牛奶,而村中又沒有奶牛,于是您決定為我到鄰村提牛奶。這樣一天又一天,您不知在那條路上走了多少個來來回回。我只記得那時候,每當我睜開眼睛,就有一壺甜蜜蜜的奶喝……”
文章結尾這樣寫道:
“爺爺,您還沒有看見您的孫子長大成人,您怎么卻被這可恨的胃癌已經(jīng)……您為什么不等您的孫子報答您,再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畫上句號呢?”
從文采等方面來看,這也許不是一篇很好的文章,但作者真實自然地抒寫了對爺爺?shù)木磹酆蛻涯钪?,極具個性和感染力。
2.2 思想是作文的靈魂
笛卡爾認為“我思故我在?!睂W生在作文時要擺脫清規(guī)戒律和思維定勢的束縛,放開思想,放膽為文。文章主旨不必“定于一尊”,對同一事物和問題可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能選取別人不曾想、未能言的方面,用前所未有的新角度、新觀點去認識事物、反映事物。例如,在以《我喜歡——》為題的作文時,有的同學寫《我喜歡睡覺》,她說睡覺不僅能使疲憊的身心得到休息,更能做各種稀奇古怪的夢,這確實不同于那些《我喜歡下棋》《我喜歡踢足球》之類的文章。又如,在閱讀了漢樂府《陌上桑》后,有的同學在《我看“使君”》的讀后感中提出:“使君”并非荒淫好色之徒,相反,他認為這位“使君”既勇敢率真,又彬彬有禮,像位紳士。像這樣的文章,即使略顯幼稚和偏激,但也是獨立思考的結果,是個性化的思想,是值得肯定的——“我美麗,因為我在思想”。
3 善于模仿
初中生常常對作文產(chǎn)生畏難情緒,看見作文題目,要么“無米下鍋”,不知寫什么,要么“難以下手”,不知道怎么寫,更遑論寫出獨具個性的創(chuàng)新作文來。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善于模仿,也可創(chuàng)新。茅盾先生也說“模仿可以說是創(chuàng)造的第一步”。學生可以從課文中的名家名篇揣摩作文的方法,在借鑒模仿中發(fā)展創(chuàng)新。比如,在學習了朱自清的《背影》和莫懷戚的《散步》后,學生模仿文章敘寫親情的作文就出色多了。有的作文題目是《父親的自行車》,寫了上學或回家時父親怎樣騎車接送;有的作文題目是《母親的眼睛》,主要寫在自己考試失利后母親如何安慰鼓勵;還有的學生作文題目是《看電視》《買年貨》等,寫一家人互相理解、互相體諒等,都從日常小事切入,能從選材細節(jié)和人物描寫上模仿課文,具體生動地寫出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談舉止,寫得真實感人,給讀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每一篇課文都有各自的特點,需要學生抓住文章特色,找準模仿的點,把讀與寫有機結合起來。學生可以模仿課文的主題內(nèi)容、選材寫法,還可以模仿語言表達等。另外,學生在模仿課文時,可以將不同文章的特征進行綜合,這樣也能夠提高學生作文創(chuàng)新的能力。
總之,要寫出高質量的創(chuàng)新作文,就要重視廣泛的生活和閱讀積累,要善于模仿借鑒名家名篇,更要讓思想在作文中閃光,讓個性在作文中張揚!
參考文獻:
[1] 黃健.作文教學中的靈感激發(fā)[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00(8)(9).
[2] 白愛菊.從模仿中發(fā)展——淺談初中的模仿作文教學[J].大觀周刊,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