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
摘 要:結合人教版中高年級教材中的說明文教學,從說明文教出“語文味”的角度出發(fā),闡述了以下教學策略:學習“準確”的語言,推動字詞教學;學習其內容組織方式,開展讀寫教學;挖掘文章的思維價值,培養(yǎng)想象能力。
關鍵詞:字詞;讀寫;思維
說明文由于其自身所具有的“科學性”特點,決定了其在語言運用和全文結構上與其他文體相比具有自身的特色,值得我們學習。本文結合人教版中高年級教學闡述學習說明文“準確”的語言,推動字詞教學;學習其內容組織方式,開展讀寫教學;挖掘文章的思維價值,培養(yǎng)想象能力,把說明文教出“語文味”的相關策略。
一、學習“準確”的語言,推動字詞教學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要結合具體語境,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字詞的意思。準確性是說明文的一大特點,因此說明文中的用字用詞是特別講究的,這是我們通過說明文重點進行字詞教學的原因所在。在教授《新型玻璃》這篇課文時,筆者讓學生在品讀中感悟說明文用詞之妙。如生1對句子“它(夾絲玻璃)非常堅硬,受到猛擊仍安然無恙,即使被打碎了,碎片仍然藕斷絲連地粘在一起,不會傷人?!敝械膸讉€詞比較感興趣,他結合語境,聯(lián)系上下文這樣談道:當“猛擊”一詞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時候,不難想象,再堅硬的東西受到猛擊也會面目全非。然而這種玻璃在遭到猛擊之后,卻“安然無恙”。我品讀之后發(fā)現(xiàn),“安然無恙”是形容平安,沒有受到一點兒傷害。玻璃有多堅硬,在這兒能準確找到答案,用詞之形象顯而易見。作者又巧用“即使……仍然……”這一關聯(lián)詞,告訴我們一個“奇跡”:被打碎的碎片竟能“藕斷絲連”。簡短的句子,巧妙的用詞,描述出夾絲玻璃非常堅硬、不易破碎的特點。由此可見,在說明文閱讀教學中,我們教會學生抓住重點詞語,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性,既訓練了語感,又拓展了思維,讓學生可以更形象地了解事物,這樣教,覺得說明文更有“語文味”了。
二、學習其內容組織方式,開展讀寫教學
為了準確說明事物,在內容組織方式上說明文具有“嚴密性”的特點,即非常具有邏輯層次。因此,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將說明文的內容組織方式作為切入點進行仿寫訓練,從而把閱讀與寫作教學緊密聯(lián)系起來,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如在教授《蝙蝠和雷達》時,筆者以“借助設問,巧妙過渡”為主題引發(fā)學生探究,從而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掌握如何使段與段之間銜接更加緊密的寫作方法。生1問:“在《蝙蝠和雷達》一文中有一段話是這樣寫的:‘在漆黑的夜里,飛機怎么能安全飛行呢?原來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了啟示。作者寫這一段的用意是什么呢?”讀完課文后,該生提出了自己的問題。生2回答道:“這是一個設問句,也是一個過渡段,它在文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這段話先提出了一個問題:‘在漆黑的夜里,飛機怎么能安全飛行呢?然后,緊接著對這個問題進行了回答:‘原來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了啟示。這就是非常典型的設問。仔細觀察一下這段話與前后文之間的關系,我們會發(fā)現(xiàn)這段話的前半段是緊接第一段內容提出的疑問,是承接上文;后一句則引導我們去閱讀下文,探究答案,起到了引出下文的作用?!鄙?:“原來作者是借助了一個設問句的形式,巧妙地將我們的注意力由夜航的飛機轉移到了蝙蝠身上,并一步步地引導我們通過分析課文,找到了蝙蝠和雷達之間的關聯(lián)。這真是一個好句子啊!以后我也要將這種寫法運用到寫作當中去?!?/p>
三、挖掘文章的思維價值,培養(yǎng)想象能力
學習說明文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客觀世界,如果語文教學僅僅停留在這個層面,顯然缺乏應有的“語文味”,因此在說明文教學中,筆者想方設法讓說明文姓“語”落到實處。在教授《假如沒有灰塵》時,筆者組織開展了以“小小灰塵作用大”為主題的模擬表演,以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辯證思維能力。在模擬表演中,這個學生說:小小的灰塵,你使我們的生活變得五彩繽紛。有了你,才會有絢爛多姿的晚霞朝暉:有了你,萬物才得以獲取雨水的滋養(yǎng);有了你,陽光才因而變得柔情似水……大自然得以形成這萬千氣象,你功不可沒!原來,你這一度令人深惡痛絕的灰塵,在自然界中卻擔當著如此重要的角色,可真令我吃驚不已。那個學生說:灰塵吶灰塵,你用渺小的身軀擋住強烈的陽光,防止我們的眼睛被灼傷;你用弱小的力量吸住空氣中的水分,不讓我們終日生活在潮濕地帶!你背負了各種罵名,仍無怨無悔?!皶r時勤拂拭,勿使染塵?!崩響臑椤胺魇脡m埃時,勿忘塵埃益”。學生已經(jīng)認識到小小灰塵有危害人們的一面,也有造福萬物的一面。由此可知,通過發(fā)揮想象力展開模擬表演,進一步深化了學生對《假如沒有灰塵》這篇課文的理解,明白了世界上的事物具有兩面性,世界上的物質都有它存在的理由和價值,從而提高了他們的辯證思維能力。
說明文是用客觀平實的語言介紹和解釋某種物體或物品的外形、結構、用途等的文體,在中高年級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因此抓住說明文的特點,把說明文教出“語文味”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結合人教版中高年級教學從說明文“準確”的語言、內容組織方式、挖掘思維價值等角度闡述了把說明文教出“語文味”的相關策略,期待能為教育同仁進行相關研究提供實證依據(jù)。
參考文獻:
[1]張秀梅.小學語文中高年級說明性文章有效整合的實踐與探究[J].小學生作文輔導(上旬),2017(9):62-62.
[2]王瑞.如何讓說明文散發(fā)“語文味”:以《奇妙的國際互聯(lián)網(wǎng)》教學為例[J].江西教育,2017(27).
編輯 劉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