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龍峰 尹軍 陳琛
摘? 要:力量練習是身體運動功能訓練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上肢力量、下肢力量及核心區(qū)力量。上肢力量練習分為上肢推動作模式和上肢拉動作模式。合理有效的上肢力量練習是增強競技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關鍵詞:上肢力量;身體運動功能訓練;動作模式
中圖分類號:G633.96? ? 文獻標識碼:B? ? ?文章編號:1005-2410(2019)04-0025-03
上肢力量練習的主要目標包括:增加上肢肌肉力量、增加上肢肌肉耐力、增強上肢肌肉的本體感覺、建立正確的動作模式。本文主要介紹上肢力量練習中,運用各種訓練器械設計的動作練習方法,按照由易到難、由穩(wěn)定狀態(tài)到非穩(wěn)定狀態(tài)的原則進行設計。
一、上肢推動作模式
在上肢力量練習中,上肢推動作模式是將阻力(自身體重、器械重量等)推離身體重心的動作模式。上肢推動作模式遵循動作由簡單到復雜、由多點支撐過渡到單點支撐、從穩(wěn)定過渡到非穩(wěn)定的力量訓練原則。上肢推動作模式分為水平推動作模式、垂直推動作模式,每項又根據(jù)手的形態(tài)分為單手、雙手及交替。
(一)水平推練習
1.杠鈴臥推
練習方法:仰臥于訓練凳上,雙手持握杠鈴,緩慢降低杠鈴至胸前;肘關節(jié)不要低于肩部的水平面,上推時,將杠鈴桿推至水平最高處,肘關節(jié)伸直;下降時,將杠鈴桿降至胸口處,肘關節(jié)成90°;回到初始姿勢。
動作要領:上推時,手腕保持中立位,雙腿觸及地面,大腿與小腿成90°,背部貼緊杠鈴凳,肩關節(jié)打開,雙眼目視正上方。
教學重點:上推時,要注意根據(jù)不同的訓練目標來設定不同的動作模式。(如:練習上肢爆發(fā)力,動作需要迅速,完成整個動作需1~2s,練習上肢耐力,動作要緩慢,完成整個動作需3~5s)
易犯錯誤:上肢兩側肌肉力量不均衡導致杠鈴桿傾斜;腕關節(jié)沒有保持中立位;主導肌群發(fā)力錯誤。
推薦適用范圍:短跑、投擲、技巧、對抗類,球類等項目上肢力量訓練的初、中級階段。練習1~2組,每組6~8次,組間間歇1分鐘。
2.啞鈴單手交替上推
練習方法:仰臥于訓練凳上,雙手各持啞鈴,將啞鈴置于胸前,雙手同時推起成準備姿勢。一側手下降至上臂與水平面齊平且保持大臂與前臂夾角成90°,快速推上,換對側手重復一次,左右手各完成一次算一次完整的動作;回到初始姿勢。
動作要領:上推時,雙眼目視上方,腕關節(jié)保持中立位,背部緊貼凳面,肩關節(jié)打開;下降時大小臂折疊90°,大臂與地面水平;身體保持穩(wěn)定依次交替上推。
教學重點:上推時,要注意兩側上肢肌肉力量的平衡性;選擇適當重量的啞鈴。
易犯錯誤:上肢兩臂肌肉力量不平衡導致無法完成動作、背部慣性挺起沒有緊貼凳面、腕關節(jié)沒有保持中立位等。
推薦適用范圍:短跑、投擲、技巧、對抗類,球類等項目上肢力量訓練的初、中級階段。練習1~2組,每組6~8次,組間間歇1分鐘。
3.啞鈴雙手后拋起
練習方法:仰臥于訓練凳上,雙手將啞鈴置于胸前,同時推起成預備狀態(tài);逐漸下壓至肘關節(jié)趨于90°,繼續(xù)下壓直至啞鈴低于水平面,然后直臂舉起啞鈴;還原至初始位置。
動作要領:雙眼目視上空,下壓時肘關節(jié)保持90°;上舉時肘關節(jié)伸直;肩、背部收緊,身體保持穩(wěn)定。
教學重點:下壓時控制速度,上推時動作迅速且肘關節(jié)伸直。
易犯錯誤:下壓時速度過快、肘關節(jié)屈曲不足90°、上推時肘關節(jié)彎曲等情況。
推薦適用范圍:短跑、投擲、技巧、對抗類等項目上肢力量訓練的中、高級階段。練習1~2組,每組6~8次,組間間歇1分鐘。
圖3? ?啞鈴雙手后拋起
(二)垂直推練習
1.壺鈴上舉
練習方法:雙腳自然開立,置壺鈴于雙腿之間,單手上提并旋轉(zhuǎn)壺鈴置壺鈴于肩關節(jié)處,然后快速將壺鈴上舉至最高處,保持1~2s,換對側手重復一次,左右手各完成一次算一次完整的動作;最后還原至初始位置。
動作要領:上舉時,雙眼目視正前方,背部挺直;髖關節(jié)打開身體保持穩(wěn)定;上舉后身體充分伸展。
教學重點:腕關節(jié)保持中立位;髖關節(jié)保持穩(wěn)定;身體重心穩(wěn)定且肘關節(jié)伸直。
易犯錯誤:身體前傾、重心不穩(wěn)定、肘關節(jié)沒有伸直等情況。
推薦適用范圍:短跑、投擲、技巧、對抗類,球類項目上肢力量訓練的中、高級階段。練習1~2組,每組6~8次,組間間歇1分鐘。
2.雙臂壺鈴甩擺
練習方法:兩腳自然開立與肩同寬,屈髖屈膝,雙手持壺鈴于雙腿之間,背部挺直,手臂伸直肘關節(jié)無彎曲狀態(tài)下,向前(壺鈴位置與胸部齊平或略高于胸部)甩動壺鈴至水平面;最后還原至初始位置。
動作要領:甩擺時,背部收緊挺直,身體保持穩(wěn)定,肘關節(jié)無彎曲。
教學重點:甩擺時注意呼吸節(jié)奏;注意臀部肌群發(fā)力;選擇適當重量的壺鈴。
易犯錯誤:肘關節(jié)彎曲、弓腰聳肩、過度挺髖等情況。
推薦適用范圍:短跑、投擲、技巧、對抗類,球類項目上肢力量訓練的中、高級階段。練習1~2組,每組6~8次,組間間歇1分鐘。
二、上肢拉動作模式
上肢拉動作模式指動作過程中將阻力(自身體重、器械重量等)拉向身體的動作模式。上肢拉動作模式分為水平拉動作模式、垂直拉動作模式,每項又根據(jù)手的形式分為單手、雙手及交替。
(一)垂直拉練習
1.彈力帶垂直下拉
練習方法:身體直立,雙腳自然開立與肩同寬,雙手緊握彈力帶;彈力帶保持適當張力。垂直下拉至雙臂緊貼軀干兩側,最后恢復至初始姿勢。
動作要領:下拉過程中,兩眼目視前方,身體保持穩(wěn)定,收腹,肩關節(jié)打開做內(nèi)收動作。
教學重點:注意用胸大肌和背闊肌發(fā)力,動作規(guī)范且協(xié)調(diào)。
易犯錯誤:軀干前傾;主導肌群發(fā)力錯誤。
推薦適用范圍:短跑、投擲、技巧、對抗類,各種球類項目上肢力量訓練的初、中級階段。練習1~2組,每組8~12次,組間間歇1分鐘。
2.單腳支撐彈力帶垂直下拉
練習方法:身體直立,雙腳自然開立與肩同寬;單腿站立,雙手緊握彈力帶;彈力帶保持適當張力。垂直下拉至雙臂緊貼軀干兩側,最后恢復至初始姿勢。
動作要領:下拉過程中,兩眼目視前方,身體保持穩(wěn)定,收腹,肩關節(jié)打開做內(nèi)收動作。
教學重點:注意用胸大肌和背闊肌發(fā)力,保持身體平衡,動作規(guī)范且協(xié)調(diào)。
易犯錯誤:軀干前傾;主導肌群發(fā)力錯誤。
推薦適用范圍:短跑、投擲、技巧、對抗類,各種球類項目上肢力量訓練的中級階段。練習1~2組,每組8~12次,組間間歇1分鐘。
3.彈力帶弓步下拉
練習方法:身體成弓步支撐狀態(tài),軀干直立背部收緊,髖關節(jié)打開,腳尖向前,前支撐腿膝蓋不超過腳尖且大小腿之間角度成90°,后支撐腿膝蓋近乎貼緊地面且大小腿之間角度成90°;彈力帶保持適當張力,雙手緊握彈力帶做下拉動作,最后恢復至初始姿勢。
動作要領:下拉過程中,兩眼目視前方,身體保持穩(wěn)定,收腹,肩關節(jié)打開做內(nèi)收動作。
教學重點:注意用胸大肌和背闊肌發(fā)力,保持身體平衡,動作規(guī)范且協(xié)調(diào)。
易犯錯誤:軀干前傾,重心不穩(wěn),前腿膝關節(jié)超過腳尖,后腿膝蓋觸碰到地面。
推薦適用范圍:短跑、投擲、技巧、對抗類,各種球類項目上肢力量訓練的中、高階段。練習1~2組,每組8~12次,組間間歇1分鐘。
(二)水平拉練習
1.TRX訓練帶上拉
練習方法:雙手持訓練帶末端,腳后跟觸地,肩、髖、膝、踝保持一條直線,肩關節(jié)夾緊,上臂緊貼肋骨兩側上拉至胸部觸及訓練帶末端并保持3s,最后恢復至初始姿勢。
動作要領:上拉過程中,始終保持身體穩(wěn)定,膝關節(jié)伸直,髖部上挺,使肩、髖、膝、踝成一條直線。
教學重點:要注意動作緩慢完成,保持身體平衡,完成整個動作需3~5s。
易犯錯誤:動作完成不穩(wěn)定;肩、髖、膝、踝未保持一條直線;主導肌群發(fā)力不正確。
推薦適用范圍:短跑、投擲、技巧、對抗類,各種球類項目上肢力量訓練的中、高階段。練習1~2組,每組8~12次,組間間歇1分鐘。
2.俯身杠鈴提拉
練習方法:雙腳自然開立與肩同寬,屈髖屈膝,大腿與小腿夾角為130°~150°間,雙手持杠鈴桿于體前;提杠鈴時,肩關節(jié)收緊,背部挺直,將杠鈴桿沿大腿拉向身體腹部位置,再回到初始位置。
動作要領:提拉過程中,始終保持身體穩(wěn)定,背部夾緊挺直,避免身體過度后仰。
教學重點:注意提拉發(fā)力方向,完成動作不要過快,完成整個動作需3~5s。
易犯錯誤:背部彎曲,因重量不適導致身體后仰;大小腿夾角過大或過小,動作完成不到位(沒有觸及腹部)。
推薦適用范圍:短跑、投擲、技巧、對抗類,各種球類項目上肢力量訓練的中、高階段。練習1~2組,每組8~12次,組間間歇1分鐘。
參考文獻:
[1]田麥久.運動訓練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184.
[2]Gray Cook.動作—功能動作訓練體系[M].張英波,梁林,趙洪波,譯.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10:3-248.
[3]尹軍,袁守龍.身體運動功能訓練[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17.
[4]Mark V, Peter W.核心區(qū)訓練[M].周龍峰譯.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15:15-99.
[5]尹軍.提高青少年軀干支柱力量的練習方法[J].體育教學,2014(12):14-20.
[6]李春波,何明珠,周志雄.校園足球身體運動功能訓練:專項力量訓練方法[J].體育教學. 2018(12):33-35.
注:本論文為“十三五”北京市屬高校高水平教師隊伍建設支持計劃青年拔尖人才培育計劃(項目編號:044318008/001);北京市屬高校高水平教師隊伍建設支持計劃高水平創(chuàng)新團隊建設計劃(IDHT20170515)研究成果內(nèi)容。
(首都體育學院? 10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