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晶 劉雯
【摘要】? 關(guān)于「も のだ」的含義和用法,基本已經(jīng)有了定論,但對于廣大的日語學習者來說,用「ものだ」時還是有猶豫不決的時候,甚至還會和其他助動詞混淆,所以筆者認為還需進一步研究「ものだ」的本質(zhì),進而弄清「ものだ」句子的構(gòu)造和含義。本論就對「ものだ」的結(jié)構(gòu)和含義做一些探討,希望能夠?qū)V大的日語學習者有所幫助。
【關(guān)鍵詞】? 日語 助動詞 「ものだ」 一般性 語法化
日語助動詞是語法學習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日語的助動詞有很多都是形式名詞加上判斷助動詞「だ」,比如:「ものだ」和「のだ」等都是由形式名詞「もの」和「の」加「だ」構(gòu)成,其用法和含義亦有很多類似的地方,但是這些助動詞在句子里所起到的作用或者說其意義功能是不一樣的。比如說「のだ」,有時只對其前面的命題部分起到解釋說明的作用,有時還對其相連的句子產(chǎn)生因果關(guān)系的作用;而「ものだ」一般只對本句其前面的命題產(chǎn)生作用,進而表示相應的含義。
一、「ものだ」的用法和含義
「ものだ」一般被認為是由形式名詞「もの」加上助動詞「だ」構(gòu)成,所以前面基本都是接用言連體形或是簡體句。它的含義和用法基本有六種:
1.表示事物的普遍性,一般性,指事情不是偶然在某時某地發(fā)生的,而是同一件事情反復的發(fā)生。在這樣的句子里,主語往往都是統(tǒng)稱名詞,如用特稱名詞就會顯得不是很自然。例如:
a.人はみんな美しいものを欲しがるものだ。(人都是喜歡漂亮的。)
b.心が留守になっているとつまずきが多いものだ。(不用心的話,就容易失敗。)
2.表示應該,指說話人根據(jù)一般性的常識指出「ものだ」前面命題里的事情是“應該”做的。由于說話人是簽于社會常識來勸解或是敦促對方“應該”做,句子的主語依然是偏向于用統(tǒng)稱名詞,其否定形式是:「ものではない」。例如:
a.先生の言うことは、學生として聞くものだ。(老師說的話,作為學生就該聽。)
b.どなたでも間違いはあるものです。一時のちょっとした過ちで、そんなふう に考えるものものではありません。(每個人都會犯錯。不應因為誰的一時的錯誤就那樣認為他。)
3.表示回憶,回憶以前經(jīng)常發(fā)生或是做的事情,而不是回憶起某一件事情,前面都是接過去式,往往還會和表示經(jīng)常反復的副詞一起使用,如「よく」。例如:
a.大學に入った頃、よく「なぜ大學に來たの」と聞かれたものだ。(剛進大學那會,經(jīng)常有人問我,“你為什么上大學啊?”
b.若い頃は夫婦げんかをよくしたものだ。(年輕的時候,夫妻倆經(jīng)常吵架。)
4.表示感嘆,對現(xiàn)在和過去的事情都可以,既表示說話人對當時發(fā)生的事情的感嘆也可以是由此事引發(fā)出的感情和感受等。例如:
a.世の中に隨分無責任な親や兄弟もあるものだと、私は、その時つくづくと感じました。(我當時就在想:這世上怎么會有這么不負責任的父母和兄弟?。。?/p>
b.月日は本當にはやいものだ。(日子過得真快啊?。?/p>
5.表示希望,前面要接「たい」、「てほしい」和「てもらいたい」等助動詞,這里需要指出的是「ものだ」本身并不表示希望,只有前面接上述表達方式時才會表示希望的含義,因此有的教材也把此用法歸類為“感嘆”里。例如:
a.「家柄はよし、娘さんはよければ、文太郎の嫁にもらいたいものだな」父は しみじみといった。(父親很認真地對我說,“要是那姑娘人好,出身也不錯的話,就想討來給文太郎做媳婦?!保?/p>
b.本場の味であるワインを味わってみたいものだ。(真想嘗嘗當?shù)氐恼谄咸丫?。?/p>
6.表示解釋說明,說話人向?qū)Ψ浇忉屇臣虑?、事項,而此事對方是不了解的。一般用于報刊雜志里的文章。例如:
a.人は誰でも自分の評判を落としたくないものだ。(誰都不想有損自己的名聲。)
b.子供はよく遊ぶものだ。(小孩子經(jīng)常玩的。)
二、「ものだ」各種用法之間的關(guān)系
(一)意義上的關(guān)系
前文已經(jīng)說過,助動詞「ものだ」主要有六個含義和用法,我們先來看「ものだ」的第一個用法和含義,也是「ものだ」最主要的含義,表示“事物的本質(zhì)”,就是說話人告訴對方“事情一般是這樣的”的一個判斷,體現(xiàn)了「ものだ」的“一般性”。那么,當「ものだ」表示“應該”時,說話人是根據(jù)一種社會常識而做出判斷認為對方“應該”做命題里的動作。而這里的“共識”我們是否也可以認為是一種“事物的一般性”呢?至少說話人認為事情“一般”是這樣的,但是聽話人還不知道,所以被告知“應該”這樣做,可以說體現(xiàn)出了“一般性”。
我們再來看表示回憶時的「ものだ」,之前在講到此種用法和含義時就強調(diào)是表示說話人曾經(jīng)在某段時間內(nèi)經(jīng)?;蚴欠磸桶l(fā)生的事情,可以看做是過去的一種習慣,明顯地帶有一定的“一般性”。接下來是第四種用法,表示感嘆?!袱猡韦馈贡硎靖袊@從本質(zhì)上來說可以認為是對一種對違反常理事物的感嘆,比如:
世の中に隨分無責任な親や兄弟もあるものだと、私は、その時つくづくと感じました。(我當時就在想:這世上怎么會有這么不負責任的父母和兄弟啊?。?/p>
這個句子里,作為常識(一般性),世上應該是不會有這么不負責的父母和兄弟的,但偏偏就有了,不得不讓人發(fā)出感嘆。我們是否可以認為這是對違反“一般性”的一種認識或是感受呢?至于表示希望的「ものだ」,在之前闡述其含義時就指出它本身就是感嘆用法的一個衍生,自然也具備一定的“一般性”。
最后,表示“解釋,說明”的「ものだ」,普遍認為僅僅類似于形式名詞「もの+だ」,表示“…是…”,不具備「ものだ」作為助動詞的功能,而且“解釋,說明”的這個用法使用率也不是很多,因此助動詞「ものだ」的五個常用含義和用法基本帶有“一般性”,且從“一般性”一步步衍生而來。我們可以從如下圖標中看出其關(guān)系。
(二)語法結(jié)構(gòu)上的關(guān)系
弄清助動詞「ものだ」六種含義和用法在語法結(jié)構(gòu)上的關(guān)系,其實就是理清形式名詞「もの」﹢助動詞「だ」逐步構(gòu)成「ものだ」的語法化過程。
1.助動詞「ものだ」的最初形成
眾所周知,「もの」作為形式名詞已經(jīng)淡化了其作為獨立名詞的含義和功能,它只是替代人物或是事物的一個形式名詞,前面接用言的連體形,使前面的用言或是句子體言化,當這個體言化的詞團后面直接加上助動詞「だ」結(jié)句時,正好就形成了最初的助動詞「ものだ」的形式,比如:
この物質(zhì)は自然界には存在するものだ。(這種物質(zhì)是自然界本身存在的。)
在例句里,形式名詞「もの」其實就是指代「この物質(zhì)」,后面加上助動詞「だ」構(gòu)成一個名詞謂語句「…は…だ」,即“……是……”的句型,是對「この物質(zhì)」的一種判斷,不帶任何評價的語氣,單純是一種說明,這就是助動詞「ものだ」的第六種含義和用法,表示解釋說明。所以有的教材里并不把此算作助動詞「ものだ」的用法,只是把這種情況的「ものだ」看做是「もの+だ」。但是筆者認為,這已經(jīng)是助動詞「ものだ」語法化的第一步了。
2.「ものだ」的“一般性”含義用法的成立
人はみんな老人になるものだ。(人都會老的。)
在例 句中,雖然我們也可以看做是一種說明,但其句子主語已是一個統(tǒng)稱名詞,不再是特指某個人某個事物,而“人會老”也不是一個偶然發(fā)生的事件了,這是一個普遍性的常識性的事件,此時就形成了一種“評價”的語氣,因此助動詞「ものだ」作為語法的“一般性”的含義用法就誕生了。
3.「ものだ」的“應該”的含義用法的成立
其實在前面講「ものだ」的“應該”的含義時就已說過,此用法是“一般性”用法的一種衍生,不過由于表示“一般性”的句子里主語往往都是統(tǒng)稱名詞,表示“應該”時,其句子的主語就不會有這種限制。例如:
この本は人に借りたから、返すものだ。(這本書是借的,應該還的。)
4.「ものだ」“回憶”用法的成立
「ものだ」前面的三種用法基本都帶有“一般性“的含義,其前面接的用言基本也都是現(xiàn)在時,但前面接的是過去式「た」時,而且主語不再是統(tǒng)稱名詞,而是特稱名稱時,產(chǎn)生了一種句子主語在過去一般做什么,經(jīng)常干什么的語義,這里的回憶并不是指過去偶然發(fā)生的事情,而是經(jīng)常發(fā)生的事情。例如:
子供のころ、よくこの川に泳いだものだ。(小時候經(jīng)常在這河里游泳。)
5.助動詞「ものだ」“感嘆”用法的成立
其實「ものだ」表示“感嘆”也算是“一般性”用法的一種衍生,當前面的命題表示的事實違反“一般性”常識時,就會讓人發(fā)出感嘆。此時,句子主語不受限制,時態(tài)也不受限制,而且「ものだ」在結(jié)句時對命題發(fā)出感嘆,是一種純粹的評價語氣,其本身的含義已經(jīng)徹底沒有,表示“感嘆”的「ものだ」是語法化程度最高的用法。
助動詞「ものだ」的含義和用法很多,也容易和其他助動詞混淆,但是通過對「ものだ」具體的意義和結(jié)構(gòu)上的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其實質(zhì)上是形式名詞「もの」+「だ」一步步的形成和衍生出來的。這對我們理解助動詞「ものだ」的語法結(jié)構(gòu)有很大的幫助,也能讓我們能夠?qū)嶋H掌握其用法和含義并且與其他助動詞辨析使用。
參考文獻:
[1] 洪潔.日語形式名詞「もの」的語法化現(xiàn)象研究[J].東北亞外語研究,2015,(03):40..
[2]洪潔.日語「モノダ」與漢語“是……的”句式對比研究[J].日語學習與研究,2011(02):92-98.
[3]王霞.“ものだ”的意義及用法[J].日語知識,2007,(02):5.
[4]鄒菊云,胡俊.日語句末“ものだ”的多義性[J].湘潭大學學報,2000,(03) :145.
[5]龔麗芬.モノダ的語法化[D].福建師范大學,2013.
[6]王志剛.日語形式名詞解析[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8.
[7]魏亞利.形式體言「もの」的用法[J].日語知識,200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