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 李旭丹 王金萍
【摘 要】 目的:探討(BCM)人體成分分析儀,分析法在維持性血透患者容量管理中的應用及護理措施。方法:選取2017年1月-2019年4月份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50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5例。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透析管理,觀察組采用BCM人體成分分析儀分析法進行成分分析,同時按照健康同齡人指標進行干體重管理。結果:觀察組Hb高于對照組,收縮壓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干預后RA-BIR、RL-BIR水平低于干預前,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3個月內不良事件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聯(lián)合BCM分析法調整血透患者干體重,患者明顯獲益,不良事件發(fā)生率顯著下降。
【關鍵詞】 血液透析;BCM分析法;干體重;護理
【中圖分類號】R715【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9-282-01
當前臨床上在治療終末期腎臟疾病時,首選維持性血液透析,雖然可以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但是病死率依然較高,約為25%左右[1]。有研究發(fā)現(xiàn),透析治療期間,患者的體重增長超負荷,容易出現(xiàn)諸多并發(fā)癥,升高病死率,所以為了使患者的生存質量提高,不僅要充分透析,還需要有效控制患者的干體重,干體重的管理質量直接影響血液透析患者的預后。我院采用聯(lián)合BCM分析法,用于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護理之中,取得較好的效果?,F(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2019年4月份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50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5例。納入標準:各種原因導致的慢性腎功能衰竭;年齡≥25歲;24h尿量<400ml的少尿或無尿;接受血液透析治療3個月以上、每周規(guī)律透析3-4次,每次透析4h,病情相對穩(wěn)定的患者。排除標準:患有嚴重心、肝、肺等臟器功能障礙的患者;具有惡性腫瘤疾病患者;患有其他全身系統(tǒng)性疾病患者;意識不清、精神疾病以及對本次研究不予配合的患者。對照組中男8例,女7例,年齡25-52歲,平均(37.2±0.3)歲;觀察組中男8例,女7例,年齡25-52歲,平均(37.2±0.3)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和病情危急程度上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實施常規(guī)透析管理,主要包括透析低蛋白與營養(yǎng)飲食管理、透析時感染預防護理、透析通路管理等。要求對患者開展干體重管理,告知體重管理的必要性,護士與血液凈化中心的醫(yī)師、營養(yǎng)師聯(lián)合,幫助患者開展護理指導,要求家屬做好監(jiān)督指導;患者書寫自護記錄,記錄每天服藥、體重、飲食、自我感受、運動情況。
1.2.2 觀察組? ①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BCM分析法進行成分分析:患者在運動及沐浴后、月經期間不能進行測試[2]。測試環(huán)境20-25℃,空腹,排空大小便,測試時放松平躺在測試平臺上,手部及足部貼好電極,測量電極間電阻遠高于人體,電流影響可以忽略不計。BCM人體成分分析儀測量患者身體總水份、細胞內液、細胞外液及節(jié)段水分,然后使用軟件測算分析得出該患者理想干體重,醫(yī)生、護士再結合患者臨床癥狀、體征對其理想干體重進行評估,并在患者血液透析時通過超濾干預進行調節(jié)。調整期間根據每位透析患者實際體重與干體重差異大小決定調整到達干體重的時間速度,到越接近干體重時透析超濾調整的速度越慢,最后可能每次透析只進行0.1-0.2kg的超濾調整,使患者緩慢、逐步、平穩(wěn)降達干體重。測試頻率:初始每月1次,三次后每3個月1次,動態(tài)調節(jié)保持干體重達標水平?;颊哌_干體重后再次檢測血常規(guī)、及透析間期血壓水平。②嚴格控制患者攝入液體量:教會患者自我測定超濾量的公式,超濾量自我測定公式為本次透析前的體質量-基礎體質量+透析過程中預計飲水吃飯的質量,以確保每次預定的超濾量準確,從而達到理想的透析效果;囑患者要將自己體質量變化的臨時特殊情況及時向醫(yī)護人員反映,以確保超濾量與實際需要相一致,不斷提高透析效果;指導患者合理控制飲水量,患者應根據自己最高超濾量、透析結束時的體質量,計算出自己下次預定的超濾量,然后再根據自己預定的超濾量合理分配兩次透析間期的飲食和飲水量,保證每日體重增加不超過1kg;此外,還要指導患者監(jiān)測24h尿量,有尿患者每日攝入液體量應為24h尿量再加500ml,無尿患者應嚴格控制水鈉攝入量,確保體質量在2次透析間期增加小于干體重的3-5%[3]。③營養(yǎng)指導:護士要針對患者存在多種營養(yǎng)素代謝紊亂和營養(yǎng)不良的特點,采用多種方式,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有關營養(yǎng)知識的健康指導,使患者了解自身對熱能、蛋白質、微量元素等營養(yǎng)素的需求和營養(yǎng)素獲得方式及日常攝入的各種食物中的營養(yǎng)成分與水分含量;定期測量體重指數(shù)、肱三頭肌皮褶厚度,檢測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膽固醇等指標,綜合分析、客觀評估患者的營養(yǎng)狀態(tài),指導患者改變不合理飲食習慣,遵從透析飲食,防止出現(xiàn)營養(yǎng)不良或高蛋白質飲食而加重殘存腎功能的損失。④心理護理:護士要針對患者因病程長、病情重以及對血液透析治療不了解而產生的擔心、恐懼、焦慮、失望等不良情緒,積極開展心理疏導,多關心、愛護患者,加強溝通交流,緩解患者的緊張情緒,取得患者的信任,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與護理,進而提高透析質量。
2 結果
觀察組Hb(116.1±16.6)g/L,高于對照組(106.2±15.5)g/L,收縮壓(140.3±24.3)mmHg,低于對照組(150.3±28.3)mmHg,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干預后RA-BIR(0.910±0.027)、RL-BIR(0.884±0.028),低于干預前RA-BIR(0.925±0.028)、RL-BIR(0.914±0.028),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3個月內不良事件發(fā)生率48.0%,低于對照組80.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小結
干體重是一個理想值,目前認為是人體經過透析治療后達到的一個理想化的容量平衡點:血壓達標、無心衰、肺水腫及漿膜腔積液、無外觀可見的浮腫。作為一種新型技術,BCM法評估干體重的原理是利用低頻電流只能在細胞外傳導以測定細胞外液,利用高頻電流既能穿過細胞膜又能穿過細胞間的原理以測定總體容量。本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組采用BCM分析法進行成分分析并護理后,護理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綜上,聯(lián)合BCM分析法調整血透患者干體重,患者明顯獲益,不良事件發(fā)生率顯著下降。
參考文獻
[1] 候冬梅. 護理干預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干體重的影響分析[J]. 新疆醫(yī)學,2017,47(11):1326-1328.
[2] 葉雅君,呂小林. 聯(lián)合生物電阻抗分析法在調整血透患者干體重中的護理觀察[J]. 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7,33(26):144-145.
[3] 金輝. 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97例干體重的護理體會[J]. 中國冶金工業(yè)醫(yī)學雜志,2016,33(4):419-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