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一帶一路”背景下中日韓自貿區(qū)的福利效應實證研究

      2019-05-14 11:19:34臧翰芬
      關鍵詞:貿易條件貿易量中日韓

      臧翰芬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 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系, 北京 102488)

      一、引言

      中國于2013年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后,目前已得到150多個國家與國際組織的參與和響應,2018年有67個國家與中國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的合作文件,遍布亞洲、非洲、大洋洲和拉丁美洲4個大洲。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家的貨物貿易額正逐步擴大,中國已經成為“一帶一路”沿線25個國家的最大貿易伙伴。同時,中國也正在與14個國家就自由貿易協定進行談判,其中有一半是“一帶一路”國家,在已經與中國簽署并執(zhí)行自由貿易協定的國家中,大多數都是“一帶一路”國家或地區(qū),一個立足周邊、覆蓋“一帶一路”、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網絡正在加快形成。日本與韓國是中國近鄰的兩個重要國家,據世界銀行2016年統計數據,中國是韓國的進出口貿易第一大國,是日本進口的第一大國、出口的第二大國,而日韓分別是中國的第二和第三大貿易伙伴國。2015年中國與韓國簽署了中韓自由貿易協定并生效,目前雙方零關稅產品已覆蓋雙邊貿易額的50%。根據韓國關稅廳2019年1月公布的數據,2018年韓國對中國、美國等50多個與韓國簽有自貿協定國家的出口總額為4 386億美元,比上一年增長5.5%,雙邊自由貿易協定對推動韓國出口、進出口貿易平衡起到了重要作用。而根據《“一帶一路”貿易合作大數據報告(2018)》的數據,2017年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家的進口額、出口額、進出口總額最高的國家都是韓國,同時韓國也是2017年“一帶一路”國家中對外貿易額最高的國家,比第二名新加坡高出近4 000億美元。從“一帶一路”倡議的發(fā)展路徑來看,向東主要是韓國、日本,向南主要是東盟和印度,向西主要是中亞、西亞和東歐,從地理位置和經濟體量看,向東發(fā)展是最佳選擇。

      雖然東亞的發(fā)達經濟體日本還未加入到“一帶一路”倡議中,但其態(tài)度從起初的敵對到后來的搖擺不定再到現在的有限參與,且隨著“一帶一路”的影響力不斷擴大,日本已無法再忽視“一帶一路”這個越來越重要的國際合作平臺。目前,中國已經與日本正式簽署了“一帶一路”第三方市場合作的文件,從某種意義上說日本將間接參與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而且美國退出TPP后,TPP對日本的吸引力明顯降低,若日本加入到“一帶一路”中來,則有利于達成中日、日韓之間的自貿協定,進而促成中日韓自貿區(qū)的建成,使三國享有更大的由自由貿易所帶來的福利。2018年5月,在日本舉行第七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并發(fā)表了聯合宣言,重申將進一步加速中日韓自貿區(qū)談判,力爭達成全面、高水平、互惠且具有自身價值的自貿協定。中日韓自由貿易協定一旦能夠成功簽署,將具有重大意義,中日韓自貿區(qū)將成為我國經濟體量最大、占我國外貿比重最高的自貿區(qū)之一。這對于區(qū)域經濟和“一帶一路”倡議的發(fā)展建設也是十分重要的。

      中日韓三國都地處東亞,經貿往來源遠流長,經貿聯系非常緊密,產業(yè)鏈高度融合。建立中日韓自貿區(qū)可以消除或降低貿易和投資的壁壘,有助于充分發(fā)揮三國間的產業(yè)互補性,合理配置區(qū)域內的各類資源,有利于提高生產率,這符合三國的共同意愿和根本利益。中日韓自貿區(qū)的談判已經進行了十多輪,雖然幾經波折,并非一帆風順,但在最近的談判中取得了一定的實質性進展,談判提速的基礎已經具備,三方可在共同參與的RCEP(中日韓及東盟等16國參加的東亞區(qū)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已取得的共識的基礎上,納入高標準規(guī)則,進一步提高貿易和投資自由化水平。在貨物貿易方面,中日韓三國貿易中資本品和中間品的進出口所占比重很大,通過建立中日韓自貿區(qū)可以降低關稅、簡化海關程序,這將顯著降低三國間的國際貿易成本,可以給各國的外貿帶來巨大的紅利。因此,無論是建設、擴大或升級自貿區(qū),還是推進“一帶一路”倡議,國際貿易中的關稅減讓政策都是十分重要的內容。本文立足于“一帶一路”的自貿協定實踐,從中日韓自貿區(qū)關稅減讓的角度出發(fā),通過國際貿易的多國多部門模型,研究如何量化測算關稅減讓給中日韓帶來的進出口貿易效應及其相應的福利;模擬探討中日韓在經濟全球化、區(qū)域合作化以及“一帶一路”大背景下,簽署自貿協議后對三國的福利效應和工資收入的具體影響,這對于中日韓自貿區(qū)以及“一帶一路”倡議的地緣政治研究、自貿協定談判和國際貿易政策評估都是十分重要的。

      二、文獻回顧

      國外對自由貿易區(qū)的定量研究主要是針對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運用的模型主要有引力模型和EK模型[1]。EK模型是Eaton和Kortum在2002年的一篇著名論文里提出的,該論文通過加入一些基本事實(如貿易隨距離增加而銳減、不同地理位置價格不同且距離越大價格差異越大等事實)來改造和發(fā)展了定量的李嘉圖國際貿易模型[1]。Caliendo等在EK模型的基礎上,根據貿易靜態(tài)結構方程,推導出關稅變化引起的貿易福利變化,并對NAFTA在關稅沖擊下的貿易福利效應進行了反事實模擬研究,結果發(fā)現墨西哥的福利提升最大達1.31%,其次是美國的0.08%,最后是加拿大的0.06%;NAFTA內部成員之間的貿易急劇增加,墨西哥的增加達118%,加拿大增加達11%,而美國的增加達41%[2]。在引力模型的運用方面,Krueger基于引力模型評估了墨西哥的加入對NAFTA的早期影響,發(fā)現墨西哥與美國和加拿大的貿易份額急劇攀升至46%,并指出在眾多因素中關稅削減量化限制和匯率政策的改變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因為與這些因素相比,NAFTA頭三年的沖擊效應并不大[3]。Lederman等發(fā)現他們的引力模型在NAFTA貿易流的效應是40%,同時得出NAFTA導致的貿易大量提升是由于收入的效應[4]。

      國外對中日韓自貿區(qū)的相關研究也有一些,但相對NAFTA而言較少。Kim等使用一個53國15部門的一般均衡貿易模型來分析韓中自由貿易協定對韓國經濟的長期效應,并基于該模型預測韓中自貿區(qū)將使韓中的制造業(yè)貿易提升56%,制造業(yè)就業(yè)方面韓國提升5.7%而中國提升0.55%[5]。Ahn Hyungdo等根據顯性比較優(yōu)勢指數(RCA),模擬研究中日韓達成自貿協議的結果,發(fā)現中國的福利將增長47億~64億美元,且其GDP增長率將上升1.1~2.9個百分點;發(fā)現日本在汽車行業(yè)有明顯的比較優(yōu)勢,中國在紡織品業(yè)有明顯優(yōu)勢,而韓國在農業(yè)有相對的比較優(yōu)勢[6]。Young Man Yoon等使用多地區(qū)多部門的靜態(tài)CGE模型,分析了中日韓自貿協議可能的經濟影響,比較了GDP和福利效應,并模擬了4個可能的FTA情景,結果發(fā)現,對韓國而言最好是韓國與中國建立自貿區(qū),中國最好與日韓形成三方自貿區(qū),日本也與中國和韓國形成一個三方自貿區(qū)[7]。Shagdar等使用標準的CGE模型和GTAP數據庫(9.0a版本)分析了可能建立的中日韓自貿區(qū)和東北亞其他自貿協定的經濟效應,發(fā)現中日韓建立自貿區(qū)后,中日韓三國的EV福利和GDP都會上升(與資本是否充分流動無關),而世界其他國家或地區(qū)(包括東北亞其他國家或地區(qū))的福利會有損失;東北亞作為一個整體建立自貿區(qū),比中日韓單獨建立自貿區(qū)獲益將更大,可以獲得更好、更進一步的經濟效應[8]。

      國內對于中日韓自貿區(qū)的定量化研究多是基于可計算一般均衡(CGE)的,而且大多數學者使用的模型和數據都是GTAP(美國普渡大學的全球貿易分析模型)。彭支偉等運用多國多部門可計算一般均衡(CGE)模型,研究了TPP、FTAAP對APEC成員,特別是中美日韓可能造成的影響,發(fā)現若日韓不加入TPP將使兩國經濟福利受損,而加入FTAAP 將為兩國帶來顯著收益[9]。趙金龍等基于動態(tài)遞歸的CGE模型研究了中日韓自貿協議的潛在經濟影響,分析了三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國民福利(EV)、進出口以及貿易條件等潛在影響因素,得出了在2011—2025年,韓國的GDP增速最快、隨后是中國和日本;2015年之前,福利變化最大的是日本,且2015—2020年日本福利仍保持最大,但中國福利增加并超過韓國,2020年之后中國福利繼續(xù)增加,將超過日本并遙遙領先[10]。劉洋基于CGE模型,實證分析了中日韓自貿區(qū)對中國服務貿易的影響并給出了政策建議[11]。匡增杰研究了中日韓自貿區(qū)假想建立后的貿易效應,通過構建三國貿易競爭優(yōu)勢(RCA和TC指數),使用聯合國COMTRADE的數據(1992—2012年),發(fā)現三國在資源密集、資本和技術以及勞動密集型產品上的貿易競爭力差異較大;又通過中日韓產業(yè)內貿易變化分析,通過構造一國參與國際化生產過程中由垂直分工向水平分工轉換的G-L指數,得出日韓之間制成品G-L平均指數最大、中韓次之、中日最低的結論[12]。鄭燕研究了中日韓自貿區(qū)構建的靜態(tài)經濟效應和動態(tài)經濟效應,給出了中日韓三國權威科研機構利用CGE模型對中日韓自貿區(qū)構建所產生的經濟影響的研究結果,得出了建立自貿區(qū)會使三國福利、GDP等方面有所提高的結論。其中,韓國 GDP 增長幅度最大,大約為2.5%~3.1%,其次為中國,GDP將會增長1.1%~2.9%,最后是日本,GDP也會相應增長0.1%~0.5%。而社會福利也會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韓國福利水平增長最快,福利總量將增至 110億~263億美元,其次是日本,福利總量將會增至 67億~74億美元,中國的福利總量將會增至 47億~64億美元[13]。朱莉對中日韓自貿區(qū)的可行性進行分析,從三國進出口貿易額、貿易依存度以及目前關稅稅率水平3個角度,得出中日韓三國之間貿易往來緊密,產品互補性強,且存在一定的降稅空間。通過總結中日韓目前的談判進程,可以看出中日韓自貿區(qū)談判每年持續(xù)推進,自貿區(qū)成功建立有很大的可能性[14]。

      三、貿易福利模型和數據

      對于福利效應的測算,Jones等對福利的測量方法是,假定一個國家中每個居民的福利權重是相等的,那么可以用消費水平的調整系數來間接衡量該國的福利[15]。李政等基于Jones等定義的福利,對“一帶一路”66個國家的跨國貿易面板數據進行了實證分析,結果發(fā)現在國際垂直專業(yè)化分工中發(fā)達國家獲得的福利顯著高于發(fā)展中國家[16]。

      基于可計算一般均衡(CGE)或者GTAP模型也可以測算一國居民的福利,其計算方法是用EV(希克斯等價變差)與Y(居民收入的絕對值)在新平衡體系中維持原有水平時損失的貨幣數,EV或者Y值越大,則居民的福利增加也越大[17-18]。國內大多數研究者在測算福利時采用的是基于GTAP模型的方法,但是這種方法需要設定的參數可能多達13 000個[19],且模型有嚴格的條件限制,一般不能對模型內部運行進行干預和修改。所以,本文具體的福利測算公式借鑒了Caliendo等[2]的多國多部門國際貿易模型中推導出的關稅變化引起的貿易福利變化,公式為[注]推導較為繁瑣,若感興趣的讀者可向筆者索要。:

      (1)

      其中:等式右邊的第一項(即加號的左邊)測度的是由于關稅變化帶來的多部門的貿易條件福利,第二項(即加號的右邊)測度的是由于關稅變化帶來的多部門的貿易量福利。

      國家n的貿易福利Wn=In/Pn,而國家n的總吸收In和消費價格指數Pn分別由下面的式(2)和式(3)確定:

      In=ωnLn+Rn+Dn

      (2)

      (3)

      在式(2)中,ωnLn是勞動力的工資收入,可以用國家n的附加值替代;Rn是國家n的進口關稅收入;Dn是國家n的進口貿易總赤字,即總進口減去總出口。

      ]-1/θj

      (4)

      在式(4)中出現的θj表示j部門的貿易彈性,它與各國j部門生產率的分散程度有關。如果生產率更不分散,那么θj的值就大,生產的商品越不可替代,所以關稅的變化對商品的貿易份額影響較小;如果生產率更分散,那么θj的值就小,生產的商品可替代越強,可替代的商品供應商更換成本低,關稅的變化會導致商品貿易份額的調整或變化。因此θj決定了貿易流對關稅變化沖擊的一個響應,它對于貿易政策的量化評估是十分重要的。θj的具體數值可以通過3個國家間的雙邊貿易額和關稅變化值,使用OLS回歸估計得到,估計方法如式(5)所示:

      (5)

      在具體國家的選擇上,本文選取了42個國家[注]42個國家包括:已簽訂自貿協定國(秘魯、智利、新西蘭)、金磚四國(俄羅斯、南非、巴西、印度)、東盟六國(文萊、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新加坡、泰國、菲律賓)、G7集團(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日本、意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亞、冰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奧地利、保加利亞、克羅地亞、哥斯達黎加、捷克、愛沙尼亞、匈牙利、以色列、拉脫維亞、立陶宛、摩洛哥、波蘭、羅馬尼亞、沙特阿拉伯、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土耳其、越南),以及中日韓(中國、日本、韓國)。加上ROW(Rest Of Word)。根據40個部門(其中20個可貿易部門、20個不可貿易部門)的關稅、國家間雙邊貿易量、中間品的投入產出系數等數據,以2005年(模擬中日韓自貿協定開始實施)為基期,以2011年為結束期,利用式(5)估計了20個可貿易部門的貿易彈性。

      根據式(4)可以求解出均衡時(2005年)的消費價格指數,根據式(1)可以根據關稅變化計算得到2011年相對基期(2005年)的貿易福利變化情況,包括貿易條件和貿易量的變化情況。對于各國的真實工資變化情況,通過推導得到的式(6)計算如下[注]推導較繁瑣,感興趣的讀者可向筆者索取。:

      (6)

      本文計算時所使用的數據來源主要為聯合國的COMTRADE數據庫、歐盟的世界投入產出數據庫(WIOD)、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OECD)的STAN數據庫、世界銀行的TRAINS數據庫和WTO網站,涉及的數據主要是雙邊貿易數據、世界各國的投入產出表、部門附加值數據和進口關稅數據。其中,進口關稅數據主要來自TRAINS數據庫,如果某些國家的進口關稅數據有缺失,則用WTO網站得到這些國的進口關稅或者最惠國待遇關稅進行補缺;各國多部門的投入產出表主要來自WIOD數據庫,如果出現某些國家的數據缺失,則用OCED的STAN數據庫的數據進行補缺;部門附加值的數據也來自WIOD數據庫和STAN數據庫;雙邊貿易數據(包括進口數據和出口數據)來自聯合國的COMTRADE數據庫,主要利用進口數據進行計算,部門沒有進口數據時用零替代;對ROW(Rest Of the World)的進出口數據,需要使用國家對全世界的進出口數據以及國家間的雙邊出口數據進行計算得到。

      四、中日韓自貿區(qū)的定量模擬

      考慮到數據年份和42個國家的數據全面性和可獲得性,本文選取2011年作為關稅變化的末期,2005年為變化初期(基期),即模擬中日韓在2005年達成共建自貿區(qū)的協定,在2011年所有部門的關稅都降為零。除中日韓外,其他國家的關稅變化按兩種情形模擬:第一種情形為其他國家2005年和2011年的關稅變化與實際真實關稅稅率一樣;第二種情形為其他國家2011年的關稅設置為與2005年的關稅(真實關稅稅率)一樣,即其他國家關稅保持不變。在第二種情形中,又分別測算了20個可貿易部門對中日韓關稅變化所帶來的貿易福利變化的貢獻程度。這兩種模擬情形都需要和基線模型進行對比,第一種情形的基線模型為世界各國(包括中日韓)2005年和2011年的關稅都按實際真實稅率變化,而第二種情形的基線模型為中日韓2005年和2011年的關稅都按實際真實稅率變化,世界其他國家2011年的關稅與2005年的真實稅率保持一樣,即關稅稅率不變。據此,本文提出以下幾個假設,并使用本文的模型和給出的公式進行量化測算:

      假設1:中日韓相互之間關稅為零,世界其他各國關稅按實際變化,測算由此帶來的對中國、日本、韓國的貿易量、貿易條件和貿易福利的影響變化。

      假設2:中日韓相互之間關稅為零,但世界其他各國的關稅保持一個值不變(即2011年的關稅水平與2005年一樣),然后測算對中國、日本、韓國的貿易量、貿易條件、貿易福利、真實工資以及進口額的影響變化。

      假設3:中日韓相互之間關稅為零,但世界其他各國的關稅保持一個值不變(即2011年的關稅水平與2005年一樣),然后分別計算20個可貿易部門對中國、日本、韓國的貿易量、貿易條件影響變化的貢獻占比。

      (一)假設1的測算結果

      表1 假設1條件下中日韓三國的貿易福利變化 %

      表1給出了在假設1條件下,中國、日本和韓國在中日韓自貿區(qū)建成后貿易福利的變化情況,即世界其他各國關稅按實際變化,而中日韓相互之間的進口關稅在2011年降為零,此時測得的福利既可能是中日韓關稅下降后帶來的,也可能是世界其他國家的實際關稅下降后帶來的。從表1可以看出,與基線模型相比,中國、日本和韓國2011年相對于2005年的貿易福利、貿易量、貿易條件都增長了(模擬情形下的韓國貿易條件除外),而且都為正。在模擬中日韓自貿區(qū)建成的情形下,韓國所獲的貿易福利增長最快為3%,中國次之為0.23%,日本排最后為0.08%。總的貿易福利增長可以分解為貿易量的增長和貿易條件的增長,從表1可以看出,中國和韓國貿易福利的增長都主要來自于貿易量的增長,而日本貿易福利的增長卻相反,主要來自于貿易條件的增長(即進口價格下降所帶來的貿易條件改善)。對韓國來說,中日韓自貿區(qū)建成后,貿易條件相對基線模型而言惡化了,這是因為韓國的進口價格雖然下降了,但是出口商品價格下降的幅度更小,所以貿易條件并未改善。但因為韓國貿易量的改善程度很大,所以就總的貿易福利而言,在假設1條件的模擬情形下,韓國的總體貿易福利仍然為正增長。

      (二)假設2的測算結果

      表2給出了在假設2條件下,中國、日本和韓國在中日韓自貿區(qū)建成后貿易福利和真實工資的變化情況,即中日韓相互之間的進口關稅在2011年降為零,世界其他各國關稅保持不變(2011年關稅=2005年實際關稅稅率),此時測得的福利排除了世界其他各國關稅變化的影響,因此貿易福利變化完全是中日韓關稅下降后帶來的。從表2可以看出,與基線模型相比,中國、日本和韓國2011年相對于2005年的貿易福利、貿易量、貿易條件都增長了(模擬情形下的韓國貿易條件除外、基線模型下的日本貿易量可忽略),而且都為正。在模擬中日韓自貿區(qū)建成的情形下,韓國所獲的貿易福利增長最快為6.89%,中國次之為0.25%,日本排最后為0.1%??偟馁Q易福利增長可以分解為貿易量的增長和貿易條件的增長,從表2可以看出,中國和韓國貿易福利的增長都主要來自于貿易量的增長,而日本貿易福利的增長卻相反,主要來自于貿易條件的增長(即進口價格下降所帶來的貿易條件改善),日本在基線模型下的貿易量增長僅為負的萬分之一,可忽略不計。對韓國來說,中日韓自貿區(qū)建成后,貿易條件相對基線模型而言惡化了,為負的0.58%,這是因為雖然韓國的進口價格雖然下降了,但是出口商品價格下降的幅度更小,所以貿易條件并未改善(基線模型也是如此)。但因為韓國貿易量的改善程度很大,所以就總的貿易福利而言,在假設2條件的模擬情形下,韓國的總體貿易福利仍然為正增長。

      表2 假設2條件下中日韓三國的貿易福利和真實工資變化 %

      表2還給出了按照前述式(6)測算真實工資變化的結果,結果發(fā)現,不論是基線模型還是模擬模型,中日韓三國的真實工資都在增長,且模擬情形下的真實工資增長比基線模型下的真實工資增長要快。因此中日韓相互之間關稅降為零確實能帶來真實工資和貿易福利的增長,根據表1和表2的數據結果,無論世界其他各國關稅是否變化,只要中日韓相互之間關稅降為零,就都能為中日韓三國帶來總的貿易福利的增長。

      表3 假設2條件下中國、日本和韓國之間的進出口變化 %

      在假設2的條件下(中日韓相互之間2011年關稅降為零,其他國家2011年關稅保持為2005年的稅率不變),本文還測算了中國、日本、韓國三國之間相互進口(出口)的貿易額度變化情況,結果如表3所示。在表3中,相對基線模型而言,模擬情形下中日韓相互之間的進出口都獲得大幅度的增加。其中,韓國從中國的進口增加最多,達127%,是基線模型28.6%的4倍多;中國從韓國的進口也增加了,為37%,是基線模型7.6%的4.88倍。日本的進口在模擬情形下的增長絕對值雖然不大,但相對于基線模型的增長幅度更大,例如日本從韓國的進口增長為15%,是基線模型1.9%的7.89倍;而日本從中國的進口從基線模型的負增長變化為模擬情形下的9.7%的正增長??傮w來看,中日韓三國之間的進出口額度都將大幅增長,中國將更多地從韓國進口,韓國也將從中國更多地進口(而且進口增長幅度最大),三國的貿易依存度因此也會上升。

      (三)假設3的測算結果

      在表2中,給出的貿易福利結果是所有部門的加總結果(參見式(1)),為了看出各個部門對于貿易條件和貿易量變化的貢獻占比,按照式(7)—(8)可以測算出國家n部門j的貿易條件和貿易量的變化情況。

      (7)

      (8)

      本文的部門劃分借鑒了Caliendo和Parro的40個部門劃分[2],可以從WIOD數據庫(Release 2013版本)投入產出表提供的35個部門數據獲得,這35個部門中的大多數可以直接對應到前述40個部門,有些部門需要合并后成為一個部門,有些部門則需要拆分成多個部門。對于聯合國COMTRADE數據庫獲得的雙邊貿易數據,給出了按照ISIC Revision 3標準的37個部門編碼,這37個部門可以直接對應或者合并為20個可貿易部門中的某一個部門(參見表4中編號為1—20的部門)。

      表4 40個部門的編號和名稱

      注:編號1—20的部門為可貿易部門

      編號21—40的部門為不可貿易部門

      表5給出了每一個可貿易部門的貢獻占比,即對表2貿易福利(由部門加總后的貿易條件和貿易量加總而來)的貢獻,部門貢獻的計算方法如式(7)—(8)所示,分別為國家n部門j的貿易條件和貿易量的變化情況。

      從表5可以看出,對中國的貿易條件變化貢獻最大的幾個部門是紡織、化工、通訊和其他制造業(yè)(變化情況分別為20.4%、8.32%、12.9%和9.26%),總共占到了50.88%的變化比例;而對中國的貿易量變化貢獻最大的幾個部門是化工、基本金屬、醫(yī)藥和汽車(變化情況分別為21.5%、9.31%、14.3%和20%),總共占到了65.11%的變化比例。因此,中日韓三國相互之間的進口關稅降為零后,對中國的出口價格(主要看貿易條件變化)影響較大的部門或行業(yè)是紡織行業(yè)、化工行業(yè)、通訊行業(yè)和其他制造業(yè),而對中國的進口(主要看貿易量變化)影響較大的是化工行業(yè)、基本金屬行業(yè)、醫(yī)藥行業(yè)和汽車行業(yè)。從日本的貿易條件變化來看,出口價格受影響最大的部門是采礦行業(yè)11.9%、食品行業(yè)38.6%、化工行業(yè)9.08%和通訊行業(yè)14.8%,總和占到了74.38%。韓國的出口價格受影響最大的部門是食品行業(yè)10.9%、化工行業(yè)10.2%、通訊行業(yè)21.5%和汽車行業(yè)9.02%,總和占到了51.62%。造成這些變化的主要因素是行業(yè)在進出口貿易中的占比和進口關稅削減的力度,一般情況下貿易量的變化依賴于關稅削減力度、貿易彈性以及部門的原材料在生產中被使用的份額,每個部門的權重和所受到的影響都是不同的。例如,農業(yè)是韓國最受保護的行業(yè),當關稅降為零后,韓國農業(yè)部門的貿易量大大增加,增加了100%;對日本而言,日本對中國的紡織業(yè)征收較高關稅,達9%,若關稅為零后,日本在這個行業(yè)的進口貿易量將會大幅度提升,提升幅度為299%。當中日韓三國所有行業(yè)的關稅都降為零后,關稅削減將會加速在中日韓自貿區(qū)成員國之間的貿易,具體表現為大大增加了三國之間的貿易量變化。

      表5 中國、日本和韓國可貿易部門的貢獻占比 %

      因此,關稅下降為零后,中日韓三國某些行業(yè)的比較優(yōu)勢和互補情況越發(fā)凸顯,例如若三國紡織品行業(yè)關稅相互為零,則中國紡織品的出口價格優(yōu)勢(貿易條件)將上漲約20%,且日本將大量進口(貿易量上漲299%),故中國與日本的紡織品行業(yè)為互補行業(yè);而就化工行業(yè)而言,中國的貿易量(反映了進口量)增加了21.5%,而日本和韓國的化工行業(yè)的貿易條件(反映了出口價格優(yōu)勢)都上漲超過9%,因此中國可以從韓國和日本進口自己劣勢的產品如化工產品,而日本化工行業(yè)比較優(yōu)勢較強,無需進口(貿易量下降了15.3%);在食品行業(yè),日本和韓國相對中國而言具有比較優(yōu)勢,因此中國進口日本和韓國食品的數量增加(貿易量增加約1.6%),而韓國和日本無需進口(貿易量增長為負數)。各國可以更多地投入自己有比較優(yōu)勢的行業(yè)(如日韓投入到化工、汽車等制造行業(yè)),以促進各國的生產專業(yè)化,并優(yōu)化世界經濟產業(yè)結構,這對世界其他國家也是大有裨益的。

      五、結語

      中日韓同屬東亞地區(qū),經濟往來密切且經濟體量很大,如果中日韓之間能夠達成自由貿易協定,建立中日韓自貿區(qū),那么對于區(qū)域經濟、“一帶一路”倡議的建設和發(fā)展都意義重大。目前韓國已經加入了“一帶一路”倡議,并且與中國簽訂了自由貿易協定,建立了中韓自貿區(qū)。日本雖然沒有直接參與“一帶一路”倡議,但也與中國簽署了“一帶一路”第三方市場合作文件。為了定量測量中日韓自貿區(qū)(三國相互之間關稅為零)給中國、日本和韓國帶來的貿易福利和真實工資變化,本文基于Caliendo和Parro的國際貿易模型,選擇中國、“一帶一路”國家、主要發(fā)達國家經濟體等42個國家,加上ROW(Rest of World)共43個國家,以及20個可貿易部門和20個不可貿易部門(共40個部門),利用雙邊貿易數據、投入產出表數據、進口關稅數據(2005年為關稅變化初期,2011年為變化末期),同時利用貿易福利和真實工資計算公式,計算了基線模型和中日韓自貿區(qū)模擬建成(2011年關稅降為零)的貿易福利、貿易條件、貿易量和真實工資的變化情況。模擬結果表明,當2011年的關稅降為零后,貿易福利、真實工資和中國進出口貿易均為正的增長。在模擬的中日韓自貿區(qū)結果中,貿易福利獲益最大的是韓國,貿易福利增長達3%,其次是中國,最后是日本。從進出口貿易增長來看,韓國從中國的進口將大幅增加為127%;日本從中國和韓國的進口都將得到改善,由負增長變?yōu)檎鲩L;而中國從日韓的進出口也獲得了一定的改善。

      中日韓之間建立自貿區(qū)確實能帶來各國福利和真實工資的增長,而且中日韓三國之間的貿易額也會大幅提升,貿易依存度也會增加。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不僅需要發(fā)展中國家的支持和參與,也需要日本這樣體量較大的發(fā)達國家的支持和參與。隨著美國退出TPP,與加拿大墨西哥達成了新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日本與歐洲也達成了自由貿易協定,而中國和日本、日本和韓國若能拋棄歷史包袱,增強相互之間的信任,在經濟上邁出自由貿易的大步伐,必將為世界經濟發(fā)展注入新的活力,帶動經濟全球化進入新的歷史篇章。

      猜你喜歡
      貿易條件貿易量中日韓
      No.12 世貿組織:今年第二季度全球貨物貿易增速減緩
      “蟄伏”后,再啟程——記中日韓對接合作發(fā)展山東行
      金橋(2021年6期)2021-07-23 01:27:22
      在濰坊,共話中日韓合作
      金橋(2019年11期)2020-01-19 01:40:46
      人民幣匯率變動對貿易條件的影響研究
      “中日韓+X”模式,打造三國合作新平臺
      金橋(2018年10期)2018-10-09 07:27:46
      貿易便利化的經濟效應分析
      1~2月中日韓造船三大指標實現情況
      廣東造船(2016年2期)2016-05-04 09:33:18
      2013年全球鋼材貿易量下滑 中國鋼材出口大幅度增長
      上海金屬(2015年1期)2015-04-07 00:55:27
      入世以來我國價格貿易條件變化原因的一個新的研究視角——基于SITC2分類的分解研究
      中國貿易條件變動的影響因素及對策分析
      崇左市| 闸北区| 赤峰市| 灌云县| 葫芦岛市| 乐至县| 奉化市| 贵南县| 沭阳县| 保德县| 双柏县| 大悟县| 平江县| 大关县| 荥经县| 习水县| 循化| 安龙县| 屯留县| 乌拉特前旗| 荃湾区| 东安县| 永仁县| 南平市| 砚山县| 阜康市| 汉源县| 古交市| 郯城县| 庆安县| 麦盖提县| 信丰县| 甘德县| 郓城县| 萝北县| 孟州市| 焦作市| 婺源县| 岳池县| 呈贡县| 新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