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凌云
摘要:情境設計教學是中學數學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載體.通過情境設計不僅可以加強學生興趣和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還可以不斷強化教師素質的全面提升.情境設計教學可以使教學內容的“平淡點”甚至“沉悶點”變成“興奮點”。
關鍵詞:情境設計;數學;教學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情境設計教學是中學數學教學中的一個重要部分,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思維創(chuàng)造力,是教育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課題,也是一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關注的重點.教學內容的“興奮點”離不開情景設計的滲透式教學.
1情境設計在數學教學中的意義
教學中,數學科目不同于語文科目,數學內容比較抽象,符號多、數字多、運算多,情境設計教學可以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景,營造一種探究的學習氛圍,可以使抽象的數學教學內容更加具體化,更加貼近日常生活,更加傾向于解決實際問題.通過情境設計,可以加強學生學習興趣和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全面提升自身素質.
1.1通過情境設計,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以往一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按部就班,照本宣科,教學過程中缺乏新意,課堂沒有感染力部分學生認為數學很抽象,自己不可能學好它,加上有的學生自控力比較差,自覺性不強,課堂效果整體不佳如果我們在教學中適當進行情境設計可改變這種現狀.例如,在引入“概率”這一教學內容時,我們可以設置一個抽獎游戲,回答抽獎者是吃虧還是沾光這個問題,讓學生通過熟悉的抽獎環(huán)節(jié)加深對概率知識的學習熱情,從而消除學生對“概率”等數學概念的恐懼感,讓學生覺得概念并不難理解,堅定了學好數學的信心,
1.2通過情境設計,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
通過設計情境可以幫助學生巧妙的解決問題,減少“啟而不發(fā)”現象的發(fā)生,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設問的過程也是學生參與互動的過程,教師通過情境設計,恰當地指導和引導學生開動腦筋參與對問題的討論,使學生能夠從參與討論的過程中獲得知識和技能,并促進學生智能的發(fā)展.將情境設計融入到數學課堂教學中,巧妙地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對創(chuàng)設的知識點舉一反三,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展思維空間.
1.3通過情境設計,可以助推教師素質的提升
課堂情境的設置,不能也不應是一成不變的,情境的創(chuàng)設要因人、因時、因地而異,要盡可能利用真實的情境,這才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和興趣,它應是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川.課堂情境設置合理,教師講起來才能得心應手,學生聽起來也才能聚精會神.但真正要設置好一個課堂情境,讓學生對數學感興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個數學教師想在常規(guī)課的教學中較好地設置課堂情境就必須做到“四個要”.即要有過硬的基本功;要具備一定的人文素養(yǎng);要做到關心時事政治;要在常規(guī)教學時養(yǎng)成設置課堂情境的習慣.生活中處處皆學問,情境設計教學,可以助推教師素質的提升.
2如何在數學教學中運用好情境設計
教與學是相輔相成的,從認識論來看,依靠直接感知可以獲得某些客觀事物的認識,但是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系、特性及性質卻不是單靠直接感知就能認識到的,必須通過思維方能認識它們,尤其對一些抽象事物的認識更是如此[2].教學過程也是教師與學生互動的過程,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已不適宜于當今的課堂教學,要想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就必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動起來,參與進來.
2.1優(yōu)質的導學案是情境設計運用的前提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推進,情境設計中對導學案的編寫要求越來越高,導學案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案,也是教師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案.導學案采取分課時編寫,使學生的每一節(jié)課都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學生能有計劃的完成學習任務,能最大限度提高課堂效率,因此實用、高效的導學案是運用好情境設計的前提.優(yōu)質的導學案讓問題前移,導學案上設置一系列的問題,,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自主先學.在課堂上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經驗與認知水平,鼓勵學生大膽提問主動探究,發(fā)動學生積極地投入對問題的探討與解決之中,讓教師真正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2.2有效的課堂互動是情境設計運用的關鍵
課堂教學離不開師生間的溝通、協(xié)作,課堂教學的落腳點體現在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良好的課堂互動是情境設計運用的關鍵.例如,初三的一節(jié)反比例函數課,課上教師問了一個問題,“我們從哪些方面去研究一個函數?”孩子們回答概念,圖象,性質,應用而不是直接告訴孩子,我們應該學習函數的哪些知識?這樣不僅教會了孩子學什么,還教會了他們怎樣學.在研究函數圖象的時候.讓每一個孩子都參與畫圖.然后再集體對某一圖象的不足進行補充畫好圖象后,學生小組討論圖象的性質,并由學生代表把他們的討論結果展示在白板上.師生之間是在一種平等、協(xié)作、和諧的氣氛下,進行默默的情感交流,將對知識的渴求和探索融于簡樸、真實的教學情境之中,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知識就在身邊,生活中充滿數學.2.3良好的思維方式是情境設計運用的落腳點
良好思維方式的養(yǎng)成是在課堂上一次次地參與、歸納總結中慢慢形成的.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已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唯有改革創(chuàng)新才能實現新課改的目標.在課堂上壞僅對課程內容要創(chuàng)新,同時對學生評講、作業(yè)布置方面也要改革.在分組討論過程中教師對某一組的結果進行集體評價,學生們進行圍聽.這種方式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孩子們圍在教師周圍,不僅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激勵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學生在這種討論模式中出現的錯誤,教師再到前面進行統(tǒng)一糾正.這樣知識就由學生自主生成,而非教師直接灌輸.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牢固,理解得更透徹.在課的的結尾,教師布置的作業(yè)可以是讓學生自己出題,這樣就打破了傳統(tǒng)的教師出題學生做的模式,讓學生站在了一個更高的平臺上去思考問題,使學生構建了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這種課堂教學展示了限時講授,合作學習,踴躍展示這12字方針.
反思我們與學生共同創(chuàng)設的課堂,教師要用好情境設計這把“金鑰匙”.要將情境設計滲透到教學過程中,主動運用合作式探究方法,將合作的魅力在課堂上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因此,在教育教學中,我們要積極參與學生的學習過程,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他們的心靈,創(chuàng)設寬松、和諧的學習氣氛,讓學生敢于和教師溝通,敢于和教師交流.只有這樣課堂教學才會事半功倍,學生也才會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參考文獻:
[1]李燕麗.讓數學課走進生活[J].湖北教育,2005(01):51—52.
[2]楊元超.基于“情境一模型”雙向建構的初中數學教學設計研究[D].重慶:重慶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