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
嚴謹與清新并不沖突
2009年,我開始在日本大學藝術(shù)學部電影系學習。2011年4月入學后,為了拍攝短片,我買了一臺入門級單反。
很多人知道我的攝影是從那套北海道照片開始的。我在日本生活了七年,所以無論是我的拍照還是生活,多多少少都有受到日本的影響。日本社會相對比較細致認真,不太會夸大很多東西,所以我的照片液化很少,構(gòu)圖和調(diào)色才是重點。不過有約拍的客人對液化要求比較多的時候,我也會照做,但實踐證明,強制性大量生產(chǎn)作品會摧毀人的創(chuàng)作欲,至少這樣的修圖方式很難稱為創(chuàng)作。
大家普遍把我的照片風格冠上“日系風”的帽子,雖然我至今沒搞懂“日系風”是種什么風,暫且理解為大家對于明亮清新的照片處理風格的喜愛吧,這種照片能給人帶來積極和溫馨的感覺,而這確實是我想通過作品傳達出來的。
有人說你覺得照片會說話嗎?我很詫異。一張照片是否能說話,作為觀眾更有發(fā)言權(quán)。而作為攝影師,誠然希望自己的照片有靈魂,只是這個靈魂得被發(fā)現(xiàn)才能復活。如果說我的照片讓人聽到了某種聲音,那只是剛好在按下快門的那一刻,我與模特的情緒相通了,我們一起將動態(tài)的故事用照片這種靜態(tài)形式保存下來,這種無聲講訴的方法,我也還要繼續(xù)摸索。
三島影像和我的夢想
大多數(shù)人誤以為拍照是我生活的全部。事實上,攝影對我來說不是那么嚴肅的一件事。讀書的時候,拍照是我釋放壓力的一種方式,現(xiàn)在,與其說攝影是職業(yè),不如說是愛好。
對于愛好,無所謂阻礙,也無所謂突破。我能很長一段時間不碰相機,偶爾興起才約上好友去散心,順便拍拍照。一件事情若是想得太重要,難免患得患失,被外物干擾。我一直將攝影看成是一種記錄生活的方式,因為生活本身是最打動人的存在。
我的工作室叫“三島影像”,里面的每一位攝影師都很優(yōu)秀。我并未傳授訣竅,而是每位三島影像的成員都堅定著積極向上的理念。生活本該如此,不然何以繼續(xù)?所以某一天大家在網(wǎng)上看到了三島舉辦的素人改造計劃。這個計劃的初衷很簡單,就是想給路人換個裝。平日里拍照,每個模特都是精挑細選過的,但是路人不一樣,也許他們的生活單一且貧乏。我們只是想讓他們看到生活的其他可能性,看到另一個自己。
后來有人問我們,被改造者在參與前后不會感到失落嗎?我和工作室的其他人一起探討過這個問題,得出的結(jié)論是素人改造計劃改造的其實只是那一天的他們,我們只負責讓他們看到一個變得更好的可能性。至于結(jié)果如何,他看到了好,就可以更好;只看到失落,便也只能失落了。改變他們的一生?三島影像做不到。
為愛而行,才能不知疲倦
素人改造計劃之后,我被很多人定義為專職攝影師,記得我是學電影的人反倒不多。
我不知道現(xiàn)在正在做的“在一起的時光”這個系列短片在大家心中是怎樣的,我不希望自己在大家眼里只是個“會做一點視頻的攝影師”,我想做導演要一步一步來,才能走得更踏實。
旅拍計劃一直在繼續(xù),所以我有幸能去很多地方。無論拍照也好,電影也好,都是我想做的事。夢想不能只做夢,只靠想,愛好都尚且做不好,何談夢想?有人在這個過程中覺得累,身心疲憊想要放棄,但在我看來只有不夠熱愛才會覺得累,永遠熱愛才能永不疲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