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白茶、玫瑰花及玳玳花提取物對體外培養(yǎng)黑素細胞功能的影響*

      2019-05-25 08:26:12翟曉翔張曉宇
      天津中醫(yī)藥 2019年5期
      關(guān)鍵詞:祛斑黑素黑素細胞

      金 鑫 ,高 擎,翟曉翔 ,李 潔 ,張曉宇

      (1.無限極(中國)有限公司,廣州 510663;2.上海市第七人民醫(yī)院,上海 422700;3.徐州市中醫(yī)院,徐州 221000)

      黃褐斑是常見的色素沉著性皮膚病,臨床表現(xiàn)為淡褐色或深褐色斑片,大多呈對稱性分布。患者雖無自覺癥狀,但嚴重損害面容美觀,給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影響。目前黃褐斑沒有特效的治療方法。近年來從天然植物中提取活性成分用于黃褐斑、雀斑等皮膚病的治療逐漸成為熱點。祛斑因子A、B即是從白茶、玫瑰花及玳玳花中所提取的活性成分。本研究采用祛斑因子含藥血清作用于體外培養(yǎng)的黑素細胞體系,觀察其對黑素細胞增殖、黑素合成、酪氨酸酶活性及其mRNA表達的影響;同時建立角質(zhì)形成細胞與黑素細胞的體外共培養(yǎng)體,觀察祛斑因子對黑素細胞樹突生長及黑素小體轉(zhuǎn)運的影響。

      1 實驗材料

      1.1 實驗動物 SPF級大鼠,雄性30只,體質(zhì)量(200±20)g(山東大學耳鼻喉實驗室)。

      1.2 細胞株來源 健康兒童(5~12歲)包皮環(huán)切術(shù)后的包皮(山東大學齊魯醫(yī)院醫(yī)院泌尿外科)。

      1.3 實驗藥品 祛斑因子B(白茶提取物)、祛斑因子A(白茶、玫瑰花及玳玳花提取物:將3種中藥按照比例投料400 g→加水5 L提取40 min(1提,微沸,避免大火強熱)→100目過濾備用→加水5 L提取40 min(2提,微沸,避免大火強熱)→100目過濾備用→合并2次提取濾液→濃縮至500 mL左右(微沸,避免大火強熱)→填充至10 mL口服液瓶)(兩者均為無限極中國有限公司所提?。?;太太美容口服液(深圳太太藥業(yè)有限公司,批號:TGC1232);維生素C片(東北制藥集團沈陽第一制藥有限公司,批號:5141206)用時研細粉,用蒸餾水配成溶液。

      1.4 主要試劑和儀器 D-Hanks液、雙抗(青霉素和鏈霉素)、DM254培養(yǎng)基、KC-FSFM培養(yǎng)基、DMEM培養(yǎng)基(含10%胎牛血清)、二甲基亞砜(DMSO)、4-甲基偶氮唑藍(MTT)、左旋多巴(均購自Sigma公司),TritonX-100(Amresco公司),RNA提取試劑盒、0.25%胰蛋白酶-EDTA液、胎牛血清(購自杭州四季青生物有限公司),irTton X-20(Ge nview公司),pulldown試劑盒、蛋白濃度測定試劑盒、Alexa-fluor-594-anti-cytokeratin-19-抗體(購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CFDA-SE(上海麥約爾生物技術(shù)有限公司),Li-Cor近紅外成像儀(美國LI-CO公司),BDFalcon流式細胞儀(美國BD生物公司),Wellsean MK3型酶標儀(Labsystems公司),Smartspec300紫外可見光分光光度計、DNA擴增儀、電泳圖像分析儀(iBo-Rad公司)。

      2 實驗方法

      2.1 含藥血清的制備[1]祛斑因子A臨床擬用藥量設(shè)為高、中、低 3 組[4 mL/60(kg·d)、8mL/60(kg·d)、12 mL/60(kg·d)],祛斑因子 B 設(shè)為[6 mL/60(kg·d)],太太美容口服液組[20 mL/60(kg·d)],維生素 C 組[30 mg/60(kg·d)],按照公式換算法:動物給藥劑量=臨床用藥量×動物等效劑量系數(shù)(按體表面積)×培養(yǎng)基內(nèi)血清稀釋度,空白血清對照組給予同等劑量蒸餾水灌胃,2次/日,連續(xù)3日,最后1次灌胃后1~2 h內(nèi)腹主動脈取血,無菌分離血清;-80℃保存,使用前滅活。臨用時調(diào)至終濃度。

      2.2 原代黑素細胞的培養(yǎng) 參考Halaban R[3]的方法,取包皮組織,分離并純化黑素細胞,接種于DM254培養(yǎng)基進行培養(yǎng),收獲3~4代備用。

      2.3 MTT法檢測黑素細胞的增殖 將前期收獲的黑素細胞接種于96孔板,每孔5×103細胞,24 h后加入含藥血清,以不含藥物的空白血清作為對照組。繼續(xù)培養(yǎng)72 h后,離心棄上清,每孔加入5μg/mL的 MTT溶液 20μL,置于 37℃、5%CO2孵箱 4 h,棄上清,每孔加DMSO150μL,室溫振蕩10 min,置酶標儀490 nm(630 nm為校準波長)波長下測量各孔吸光度值。黑素細胞抑制率(%)=1-含藥血清組OD值/空白血清對照組OD值×100%。

      2.4 酪氨酸酶活性測定 同MTT法中操作方法,不同配方含藥血清作用于黑素細胞72 h后,收集細胞,離心棄上清液,PBS洗2次,加入200μL0.1%TritonX-100裂解液,置于-80℃冰箱中0.5 h,37℃水浴箱中復(fù)溫0.5 h,加2 mg/mL L-Dopa(左旋多巴)400μL,繼續(xù)37℃孵育2 h,紫外分光光度計讀取450 nm處OD值,用L-Dopa的自動氧化進行校正。以不加中藥的反應(yīng)混合物作為對照組。酪氨酸酶活性影響率(%)=(含藥血清組OD值-空白血清對照組OD值)/空白血清對照組OD值×100%。

      2.5 黑素含量測定 同MTT法中操作方法,不同配方含藥血清作用于黑素細胞72 h后,傾去培養(yǎng)液,用生理鹽水清洗1次,胰酶消化,離心,吸出上清液,加入NaOH,于80℃水浴保溫1 h,置于波長490 nm下測OD值。黑素相對含量(%)=含藥血清組/空白血清對照組×100%。

      2.6 酪氨酸酶mRNA表達量測定 取第3~4代對數(shù)生長期的黑色素細胞,以1×104個/cm2密度接種于培養(yǎng)瓶中,不同配方含藥血清作用于黑素細胞4 h后,采用Trizol Reagent總RNA提取試劑盒進行總RNA提取,操作步驟按試劑盒說明書進行。電泳鑒定提取RNA的完整性。統(tǒng)一調(diào)整總RNA純度為0.5 g/L,于-70℃儲存。取6μLRNA為反轉(zhuǎn)錄模板,在GenBank數(shù)據(jù)庫中獲得目的基因mRNA序列,采用Primer express2.0軟件,在CDS區(qū)設(shè)計特異性引物(由山東大學齊魯醫(yī)院耳鼻喉實驗室設(shè)計,實驗使用引物TYR-421F:GCAAAGCATACCATCAGCTC;TYR-565R:GCAGTGCATCCATTGACACAT)。使用TAKARA的RT-PCR試劑盒將RNA進行反轉(zhuǎn)錄生成cDNA,利用SYBRGreenI實時熒光定量PCR檢測方法進行酪氨酸酶mRNA的表達的檢測。mRNA的相對表達量(%)=含藥血清組/空白血清對照組×100%。

      2.7 Pull down實驗和Western Blot檢測 GTPRhoA和GTP-Rac1蛋白的表達在收獲的3-4代的黑素細胞中加入含生長因子添加物M254,光學顯微鏡下計數(shù)細胞;將細胞以每孔1×106接種10 cm培養(yǎng)皿,設(shè)對照組(空白血清)和實驗組(含藥血清);隔日更換新鮮培養(yǎng)液,待細胞生長至約70%,更換不含生長因子的M254繼續(xù)培養(yǎng),饑餓24 h后吸出培養(yǎng)液加入含有藥物血清的M254處理120 min收集細胞,按照pull down試劑盒加入裂解液于冰上行細胞裂解,充分裂解后取裂解液離心收集上清備用,BCA法測上清液中總蛋白量,各組取20μg樣品蛋白進行SDS-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并轉(zhuǎn)移至PVDF膜上,封閉液室溫封閉1 h。加入特異性識別抗體(Ⅰ抗,以適當比例稀釋,β-actin為1:1 000,Tyr為 1:500),4℃封閉過夜。TBS 震蕩洗膜后,加入熒光Ⅱ抗(1:10 000),避光室溫孵育 1 h,Odssey雙色紅外成像儀掃描,用Image-plus6.0圖像分析軟件測量數(shù)據(jù)。蛋白相對表達量(%)=含藥血清組/空白血清對照組×100%。

      2.8 流式細胞術(shù)檢測 共培養(yǎng)細胞體系培養(yǎng)參照黑素細胞培養(yǎng)方法,不同在于角質(zhì)形成細胞的培養(yǎng)基為KC-SFM(含生長因子)。將生長至3~4代的角質(zhì)形成細胞消化后離心,光學顯微鏡下計數(shù),將細胞濃度調(diào)至2×105個/mL,以每孔5 mL接種10 cm培養(yǎng)皿。在前期收獲的3~4代黑素細胞加入2μmol/L的CFDA-SEHanks平衡液10 mL重懸細胞,進行CFDA-SE熒光標記,37℃避光孵育后以1:2(黑素細胞:角質(zhì)細胞)比例進行共培養(yǎng),用含藥物血清的培養(yǎng)液培養(yǎng)5 d,并設(shè)空白血清對照組,吸出培養(yǎng)液,用PBS洗2次,充分消化后PBS重懸細胞,光學顯微鏡下細胞計數(shù),調(diào)整細胞濃度至1×106個/mL;取2 mL離心加入試劑A(固定劑)100μL,室溫固定15 min;用PFN 3 mL洗細胞1次,離心,加入試劑B(透膜劑)100μL,室溫孵育 10 min;離心,用 100μL PBS重懸細胞,加入anti-cytokeratin-19抗體。PFN洗滌細胞,離心后,用lmLPBS重懸細胞。CFDA-SE可用488 nm激發(fā),anti-cytokeratin-19用590 nm激發(fā)(CFDA和anti-cytokeratin-19均陽性者,即成功發(fā)生黑素轉(zhuǎn)運的角質(zhì)形成細胞數(shù)目)。黑素小體轉(zhuǎn)運抑制率(%)=(空白血清對照組轉(zhuǎn)運率-含藥血清組轉(zhuǎn)運率)/空白血清對照組轉(zhuǎn)運率×100%。

      3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yīng)用SPSS19.0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4 實驗結(jié)果

      4.1 祛斑因子A、B對黑素細胞增殖的影響 祛斑因子A、B,維生素C及太太美容口服液對黑素細胞增殖的影響結(jié)果見表1。祛斑因子A低、中劑量組、祛斑因子B組、維生素C組黑素細胞相對增殖率均低于空白血清對照組,祛斑因子A高劑量組、太太美容口服液組黑素細胞相對增殖率高于空白血清對照組,但與空白血清對照組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各含藥血清組在此藥物劑量下對黑素細胞的增殖無影響。

      表1 祛斑因子A、B對黑素細胞增殖的影響(±s,n≥3)Tab.1 Effectsof freckle factor A and B on the proliferation of melanocytes(±s,n≥3)

      表1 祛斑因子A、B對黑素細胞增殖的影響(±s,n≥3)Tab.1 Effectsof freckle factor A and B on the proliferation of melanocytes(±s,n≥3)

      注:與空白血清對照組比較:*P<0.05,**P<0.01。

      組別 黑素細胞相對增殖率(%)空白血清對照組 100.00祛斑因子 A 低劑量組 89.06± 8.72*祛斑因子 A 中劑量組 98.59± 9.10*祛斑因子 A 高劑量組 100.26± 3.58祛斑因子 B 組 92.70± 6.76*維生素 C 組 88.10±16.20*太太美容口服液組 110.87±10.98

      4.2 祛斑因子A、B對黑素含量的影響 祛斑因子A、B,維生素C及太太美容口服液對黑素合成總量的影響結(jié)果見表2。祛斑因子A高、中、低劑量組、祛斑因子B組、維生素C組及太太美容口服液組黑素含量均低于空白血清對照組,并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與維生素C及太太美容口服液比較,祛斑因子A高、中、低劑量組、祛斑因子B組其黑素含量有依次降低趨勢(表現(xiàn)為祛斑因子A低劑量組<祛斑因子A中劑量組<祛斑因子B組<祛斑因子A高劑量組<太太美容口服液組<維生素C組),但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2 祛斑因子A、B對黑素合成的影響(±s,n≥3)Tab.2 Effectsof freckle factor A and B on melanin synthesis(±s,n≥3)

      表2 祛斑因子A、B對黑素合成的影響(±s,n≥3)Tab.2 Effectsof freckle factor A and B on melanin synthesis(±s,n≥3)

      注:與空白血清對照組比較:*P<0.05,**P<0.01。

      組別 黑素含量(%)空白血清對照組 100.00祛斑因子 A 低劑量組 59.95±8.07**祛斑因子 A 中劑量組 64.05±14.40**祛斑因子 A 高劑量組 67.55±10.33**祛斑因子 B 組 66.24±12.75**維生素 C 組 79.68± 9.02**太太美容口服液組 77.06± 9.23**

      4.3 祛斑因子A、B對酪氨酸酶活性及其mRNA表達的影響 祛斑因子A、B,維生素C及太太美容口服液對酪氨酸酶活性及其mRNA表達量的影響結(jié)果見表3。與空白血清對照組相比,各用藥組酪氨酸酶活性均降低,其中尤以祛斑因子A不同劑量組酪氨酸酶活性降低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從數(shù)值分析,低劑量組對酪氨酸酶活性抑制較中、高劑量、祛斑因子B更為明顯(祛斑因子A低劑量>祛斑因子A中劑量>祛斑因子高劑量>祛斑因子B),但無統(tǒng)計學意義。祛斑因子A各濃度組、祛斑因子B組與維生素C組及太太美容口服液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表3 祛斑因子A、B對酪氨酸酶活性及其mRNA表達的影響(±s,n≥3)Tab.3 Effects of freckle factor A and B on tyrosinase activity and the expression of tyrosinase mRNA(±s,n≥3)

      表3 祛斑因子A、B對酪氨酸酶活性及其mRNA表達的影響(±s,n≥3)Tab.3 Effects of freckle factor A and B on tyrosinase activity and the expression of tyrosinase mRNA(±s,n≥3)

      注:與空白血清對照組比較:*P<0.05,**P<0.01;與太太美容口服液組比較,△P<0.05,△△P<0.01。

      酪氨酸酶mRNA表達量(%)空白血清對照組 100.00 100.00祛斑因子 A 低劑量組 64.50±11.70** 87.08±5.29**△△祛斑因子 A 中劑量組 60.99±16.93** 80.52±2.91**△△祛斑因子 A 高劑量組 57.34±10.21** 76.20±2.64**△△祛斑因子 B 組 71.61±9.62* 95.19±5.08△△維生素 C 組 59.24±7.78* 86.91±3.45**△△太太美容口服液組 72.75±15.60* 54.33±2.05**組別 酪氨酸酶活性(%)

      酪氨酸酶mRNA表達量的結(jié)果顯示,各用藥組均表現(xiàn)為酪氨酸酶mRNA表達量降低,與空白血清對照組比較,除祛斑因子B組外,其余各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4.4 祛斑因子 A、B對黑素細胞 GTP-RhoA和GTP-Rac1蛋白的表達的影響 各藥物組對黑素細胞GTP-RhoA和GTP-Rac1蛋白表達影響見表4。祛斑因子A高、中、低濃度、祛斑因子B及維生素C組中黑素細胞GTP-RhoA和GTP-Rac1蛋白表達量均低于空白對照組,尤以維生素C組降低明顯,具有顯著統(tǒng)計學差異。太太美容口服液組黑素細胞中GTP-RhoA蛋白表達量高于空白血清對照組,而GTP-Rac1蛋白表達量低于空白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祛斑因子A高、中、低劑量、祛斑因子B組兩蛋白表達量均低于太太美容口服液組,且兩兩組間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4 祛斑因子A、B對黑素細胞GTP-RhoA和GTPRac1 蛋白的表達的影響(±s,n≥3)Tab.4 Effects of frecklefactor A and B on the expression of GTP-RhoA and GTP-Rac1 in melanocytes(±s,n≥3)

      表4 祛斑因子A、B對黑素細胞GTP-RhoA和GTPRac1 蛋白的表達的影響(±s,n≥3)Tab.4 Effects of frecklefactor A and B on the expression of GTP-RhoA and GTP-Rac1 in melanocytes(±s,n≥3)

      注:與空白血清對照組比較:*P<0.05,**P<0.01;與維生素 C 組比較:#P<0.05,##P<0.01;與太太美容口服液組比較,△P<0.05,△△P<0.01。

      組別 GTP-RhoA(%) GTP-Rac1(%)空白血清對照組 100.00 100.00祛斑因子 A 低劑量組 75.66±1.14**##△△ 77.75±0.55**##△△祛斑因子 A 中劑量組 78.48±0.89**##△△ 88.49±2.15**##△△祛斑因子 A 高劑量組 63.24±0.96**##△△ 81.67±1.50**##△△祛斑因子 B 組 94.67±0.44**##△△ 86.23±1.12**##△△維生素 C 組 50.03±0.49** 59.10±0.96#太太美容口服液組 109.70±0.27** 98.00±0.80

      4.5 祛斑因子A、B對黑素小體轉(zhuǎn)運的影響 在人表皮角質(zhì)形成細胞和黑素細胞的體外共培養(yǎng)體系中,與空白血清對照組比較,含藥血清組均對黑素小體的轉(zhuǎn)運有明顯的抑制作用(P<0.05),其中以祛斑因子B、祛斑因子A低劑量抑制作用明顯,二者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祛斑因子 A 中、低劑量、祛斑因子B組黑素小體轉(zhuǎn)運抑制率均高于太太美容口服液組及維生素 C 組(P<0.05),且兩兩比較組間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5。

      5 討論

      黃褐斑是臨床多見的獲得性色素增多性皮膚病,發(fā)病原因眾多,發(fā)病機制復(fù)雜。中醫(yī)學認為肝郁、脾虛、腎虧導致臟腑失調(diào),氣血失和不能上榮于面部而發(fā)為本病。臨床辨證施治以疏肝理氣、健脾除濕、滋補肝腎為主。近年來,隨著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的不斷深入,對其發(fā)病機制有了新的發(fā)現(xiàn),如血管內(nèi)皮長因子、皮膚屏障受損等。但黑素細胞數(shù)量或是活性的增加,及黑素合成的增多一直是黃褐斑最主要也是最直接的原因,Sheth[3]研究發(fā)現(xiàn)黑素細胞活性的增加對黃褐斑的影響要比黑素細胞數(shù)量的增多更為顯著。

      表5 祛斑因子A、B對黑素小體轉(zhuǎn)運的影響(±s,n=3)Tab.5 Effect of freckle factor A and B on melanosome transport(±s,n=3)

      表5 祛斑因子A、B對黑素小體轉(zhuǎn)運的影響(±s,n=3)Tab.5 Effect of freckle factor A and B on melanosome transport(±s,n=3)

      注:與空白血清對照組比較:**P<0.01;與維生素C組比較:P<0.01;與太太美容口服液組比較,△△P<0.01。

      ?

      黑素細胞分布于人體多種組織器官,其中以皮膚表皮最為多見,是合成和分泌黑素的重要場所。黑素細胞通過樹突向周圍角質(zhì)形成細胞提供黑素,形成一個表皮黑素單位。在黑素細胞中酪氨酸進入黑素小體,在酪氨酸酶(TYR)的作用下經(jīng)有多種生化反應(yīng)最終轉(zhuǎn)變?yōu)楹谒?,再由樹突轉(zhuǎn)運至皮膚角質(zhì)形成細胞。肌動蛋白F-actin作為細胞骨架結(jié)構(gòu),可以調(diào)節(jié)樹突的伸長和縮短。而RhoA、Rac1調(diào)節(jié)F-actin重排,有實驗研發(fā)現(xiàn),活化細胞中Rac1可使黑素樹突的延伸并生長[4];Braga[5]等研究發(fā)現(xiàn),抑制Rac1的活化可使細胞接觸點處E鈣黏蛋白水平下降,證明Rac1可促進黑素細胞與角質(zhì)形成細胞黏附,對黑素的轉(zhuǎn)運起到協(xié)同促進作用。

      祛斑因子B成分為白茶提取物(主要活性成分為茶多酚),祛斑因子A是在祛斑因子B的基礎(chǔ)上添加玫瑰花及玳玳花的活性提取物?,F(xiàn)代藥理研究發(fā)現(xiàn),茶多酚是一種高效的抗氧化劑,天然高效,具有抗氧化、抗過敏、抗紫外線輻射、保健美容的功效[6]。汪建[7]等觀察茶多酚經(jīng)皮吸收可顯著抑制皮膚酪氨酸酶的活性。玫瑰花性溫,味屬甘微苦,歸肝、脾經(jīng),具有疏肝解郁,活血調(diào)經(jīng),潤腸通便,解郁安神之功效,是皮膚科治療黃褐斑常用中藥。玳玳花味甘,微苦,疏肝和胃,理氣解郁。二者共用,更收疏肝解郁之功?,F(xiàn)代藥理學研究發(fā)現(xiàn),玫瑰中富含維生素C、鞣質(zhì)、原花青素、黃酮類等多酚類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及清除色素沉著的作用[8]。玳玳花,是多種保健茶飲的主要成分,其有效成分以黃酮類及多種揮發(fā)醇類物質(zhì)為主,具有抗氧化作用[9]。

      本實驗結(jié)果顯示,與空白血清對照組比較,各含藥血清組對黑素細胞增殖無影響;祛斑因子A高、中、低劑量及祛斑因子B可降低黑素細胞中黑素含量、抑制酪氨酸酶活性,且與維生素C、太太美容口服液效果相當;各含藥血清組均能降低酪氨酸酶mRNA的表達。據(jù)此可推測,祛斑因子A、B對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機制除了通過抑制酪氨酸酶mRNA的表達從而減少其合成量之外,還可能與藥物中有效成分對酪氨酸酶有競爭性抑制作用相關(guān)。此外,祛斑因子A、B還可抑制黑素細胞GTPRhoA和GTP-Rac1蛋白的表達,其抑制作用優(yōu)于太太美容口服液組,但較維生素C組的抑制作用弱,而祛斑因子A低、中劑量組及祛斑因子B對黑素細胞轉(zhuǎn)運抑制率均高于維生素C組,可推測祛斑因子A低劑量及祛斑因子B除了抑制黑素細胞樹突生長及黏附功能外,對黑素轉(zhuǎn)運還有其他抑制途徑的可能。

      綜上所述,祛斑因子A、B可降低酪氨酸酶活性,進而降低黑素含量,并能抑制樹突結(jié)構(gòu)蛋白GTP-RhoA和GTP-Rac1的表達,從而抑制黑素小體轉(zhuǎn)運。因此,祛斑因子能夠通過減少黑素生成及轉(zhuǎn)運兩種途徑來抑制黑素在表皮的分布,從而具有防治黃褐斑的作用。

      猜你喜歡
      祛斑黑素黑素細胞
      黑素核在黑素轉(zhuǎn)運與降解中的作用
      黑素小體在不同膚色皮膚類型角質(zhì)形成細胞內(nèi)的分布:黑素小體簇不是具有降解功能的細胞器
      基于GPU加速的引導濾波人臉祛斑美化算法
      電子制作(2019年12期)2019-07-16 08:45:26
      HPLC法同時測定化瘀祛斑膠囊中4種成分
      中成藥(2018年7期)2018-08-04 06:04:04
      Fonsecaea monophora黑素的理化性質(zhì)及其合成途徑的分析研究
      Q開關(guān)Nd:YAG激光聯(lián)合化瘀祛斑膠囊治療黃褐斑療效觀察
      TLR3活化對正常人表皮黑素細胞內(nèi)活性氧簇表達的影響
      自體培養(yǎng)黑素細胞治療白癜風患者療效觀察
      角質(zhì)形成細胞和黑素細胞體外共培養(yǎng)體系的建立
      白癜風與黑素細胞凋亡
      临泉县| 海安县| 石屏县| 上思县| 南通市| 萨迦县| 英吉沙县| 临江市| 北碚区| 庆阳市| 曲周县| 六枝特区| 蒙城县| 涡阳县| 嵩明县| 西林县| 弋阳县| 米易县| 三明市| 红原县| 增城市| 平武县| 鄄城县| 文山县| 黄陵县| 砀山县| 永川市| 罗甸县| 康马县| 扬州市| 南城县| 泰州市| 西丰县| 连江县| 普定县| 巴中市| 宜兰市| 蒙自县| 禄劝| 宁远县| 锦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