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雨聲
驚覺,剛買兩個月的手賬本已用得發(fā)了黃、卷了邊。
當初在柜臺上,我一眼就相中了這個小本子。道林紙柔潤,牛皮紙封面滑膩。封面上,幾道細線勾勒出遠山的翠影,回廊黛瓦曲折幽靜,廊中是粉衫佳人,憑欄寄相思。自畫面外引一枝春柳,亦只有寥寥幾筆,留下大片空白付與一池媚人的春水。柳枝處,工筆小楷作跋:“相思引?!?/p>
思念誰?
是思念一雙識貨的手攬這春意入懷吧?
買回本子自是愛不釋手,隨筆、雜感、小記,不消幾周,罄了半本。今天把玩時,才發(fā)現(xiàn)精致的封面已被磨蝕得發(fā)黃,上面間或幾道筆跡交錯,挺括的封皮也在書包中被擠得變了形,彎出詭異的弧度。
太白有“朝如青絲暮成雪”之嘆,嘆韶華易逝,人生易老。難道書本也是易老的?耳鬢廝磨下,這小本已由青春少女成了中年婦女,再看廊中的粉衫伊人,淺淡的粉色也蒙了些淺黃,似中年后黯淡的面容。
當它的精致不再時,我為什么竟不曾厭棄它?
翻開扉頁,是木心的詩句:“文藝復興是一種心情?!痹娋湎掠凶约簩懙墓膭畹脑挘喊咽仲~記滿!這是當天買回手賬時我寫下的,怕它如我昔日鐘情的本子一樣,用了幾頁后便被丟棄在角落。
一頁頁翻過去,一個個日期下是或晴或雨的天氣,或晴或雨的心情。
日頭又毒辣起來,烤得窗下葳蕤恣肆的綠意喘不過氣??墒且粓銮镉?,把夏日幾欲濃成墨汁的生機沖淡成明凈的金黃與沉郁的褐色。
連云港這小城的秋天極短,于是,每個秋風吹過的日子,我都會走出教室賞秋,偶爾拾起地上的銀杏葉夾在書里。日后翻著,葉脈仍透著澄澈的金黃。它讓我憶起課間漫步小道上享受陽光的溫暖,它似在我耳邊呢喃那些或鮮活或模糊的青春心事。
指尖停在昨日的筆跡上。手賬仍有半本空白,似有一段未啟封的歲月供我細細品嘗。我不覺得手賬老了,因它還有未盡的青春。誰說不是呢?于我而言,還有一段段美好時光要記,還有一首首青春詩篇要譜。我擁手賬入懷,昨日的記憶有了踏實的重量,明日的星辰大海有了無限的希望。
于是,手賬已不只是手賬,它成了一種心情、一首相思的詩、一段渴望的歲月。木心說:“保存葡萄最好的方式是把葡萄變成酒?!蔽乙f,保存時光最好的方式是把生活過成春華秋實,嵌入手賬。由此,時光便停了下來,它是手賬的時光,也是我的時光。
是的,手賬成了我憧憬款款而來的青春時光的見證。
佳作點評
本文是一篇隨筆但并不隨意。文章亮點有三:一是標題雙關?!跋嗨肌奔仁侵阜饷嫔霞讶恕皯{欄寄相思”,又指“我”對手賬的相思、對生活的相思。二是布局巧妙。由“思念誰”引出“我”的愛不釋手,便有了隨筆、雜感、小記等內(nèi)容寫作;又由“為什么竟不曾厭棄”引出“我”在手賬上記下的一段青春歲月。三是立意高遠。由半本手賬的空白到渴望填入未來的美好時光、星辰大海,點明了“我”這個高三學子對未來的執(zhí)著追求,立意含蓄而不失高遠,不經(jīng)意間又圓合了開頭。(顧秋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