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明浩
如果1911年8月21日那一天,你站在了巴黎盧浮宮的外面,也許會注意到三個人,他們匆匆忙忙地跑出了盧浮宮博物館。
那是個星期一的早晨,整座城市都靜悄悄的,因為星期天晚上,巴黎度過了一個狂歡之夜,許多人還宿醉未醒。
那三名意大利人身手敏捷。他們昨天晚上雖然沒喝酒,卻也有點疲倦不堪的樣子,因為他們整個晚上都是在一間藝術(shù)品儲藏室中度過的。
那天早晨,盧浮宮的門還沒有開,他們躡手躡腳地從儲藏室里爬出來,將重量為兩百磅、帶著畫框以及外層玻璃保護罩的油畫從墻上取下。他們拆掉玻璃罩和畫框,在那塊木板(這幅畫畫在一塊黑色的楊木板上?!g注)外面裹了一條毯子,匆匆趕到奧賽碼頭(Quai dOrsay)火車站,上了一趟7點47分的快車,離開了巴黎。
他們偷走了《蒙娜麗莎》。
托馬斯·胡伯勒夫婦寫了一本書,詳細描述了《蒙娜麗莎》失竊事件的經(jīng)過。他們在《巴黎的罪行》(The Crimes of Paris)中寫道,二十八小時之后,才有人注意到墻上的那四只鉤子上沒有掛東西—油畫不見了。那人是一名固執(zhí)的靜物畫家,他已經(jīng)支好了畫架,準備畫盧浮宮的繪畫館。他覺得沒有《蒙娜麗莎》的繪畫館是不完整的,他沒法動筆。但是靜物畫家此時沒有絲毫的慌張,因為在那段時間里,盧浮宮里正在進行一個項目,給博物館里眾多的收藏品拍照。需要拍照的藏品必須拿到屋面上去,因為那時的照相機在室內(nèi)拍照的效果不佳。
靜物畫家費了好多口舌才說動了一名保安,去看看那些拍照的人還要多長時間才能把畫還回來。保安很快就回來了,他說:“拍照的人說《蒙娜麗莎》不在他們手里!”
《蒙娜麗莎》失竊了!
《蒙娜麗莎》因此一夜成名。
盧浮宮宣布《蒙娜麗莎》失竊之后,世界各地的報章紛紛在頭版頭條報道了這幅杰作被盜的情況。“六十名警探尋找被盜的《蒙娜麗莎》……法國民眾義憤填膺……”《紐約時報》這樣寫道。一時間,這宗失竊案似乎成了一件讓全體法國人丟臉的事,因為當時的法國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美國富豪正不惜血本,大舉收購法國的文化遺產(chǎn),特別是一些傳世名作。這讓法國人很擔心。美國大亨J.P.摩根熱愛藝術(shù)收藏,有人曾經(jīng)懷疑《蒙娜麗莎》被盜一案幕后的主使就是他。另外,畢加索也是懷疑對象之一,被警方叫去問話。
當時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還未爆發(fā),但法國和德國之間的關(guān)系已經(jīng)日益緊張起來,于是,有人認為這件事是德國人干的。
盧浮宮閉館一周后重新對外開放,如潮的人群(著名作家弗朗茲·卡夫卡是其中之一)進入盧浮宮,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看看原來掛著《蒙娜麗莎》的地方,因為那似乎成了巴黎人的“痛點”。
與此同時,讓公眾覺得不可思議的是,偷竊名畫的人手法利落,動作干凈。后來人們才知道,小偷是三名意大利人,領(lǐng)頭的文森佐·佩魯賈曾在盧浮宮工作過,做的事情就是安裝玻璃保護罩。
佩魯賈本想賣掉油畫,但這件案子引起了世界范圍內(nèi)的廣泛關(guān)注,這樣一來,《蒙娜麗莎》就成了一塊“燙手的山芋”。這時,報紙上登出了懸賞公告,佩魯賈可能考慮過把畫交出去,但又不敢,因為這件事鬧大了,他擔心自己會被抓起來。于是,他將油畫藏在箱子里,放在他巴黎的住處。
佩魯賈從盧浮宮偷走《蒙娜麗莎》二十八個月之后,終于和意大利佛羅倫薩的一名藝術(shù)品商人取得了聯(lián)系,將《蒙娜麗莎》賣給他。但是這名商人懷疑畫的真?zhèn)?,就請烏菲茲美術(shù)館館長前來鑒別。油畫背面的印章表明它是真跡?!昂冒?,你把畫先放這里,我們商量一下給你多少錢?!别^長說。佩魯賈興沖沖地回去了。令他驚訝的是,半小時之后警察就去敲他的門了。
佩魯賈后來說,他是一名愛國者,他認為這幅畫應該屬于意大利,因為它的畫家是意大利人。拿破侖偷了這幅畫,現(xiàn)在他想讓它回到意大利的懷抱。
經(jīng)過一番周折之后,《蒙娜麗莎》終于回到了盧浮宮。佩魯賈因犯盜竊罪被判八個月監(jiān)禁。但是,庭審結(jié)束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就爆發(fā)了,和《蒙娜麗莎》被盜相關(guān)的新聞報道成了小事件,很快被擠出了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