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
有空去看看芒花吧!那些堅強的誓言,正還魂似的,飄落在整個山坡。
朋友來相邀一起到陽明山,說是陽明山上的芒花開得很美,再不去看,很快就要謝落了!
我們沿著山道上山去,果然在道旁、在山坡,甚至更遠的山嶺上,芒花正在盛開,因為才剛開不久,新抽出的芒花是淡紫色,全開的芒花則是一片銀白,相間成紫與白的世界,與時而流過的云霧相映,感覺上就像是在迷離的夢景一樣。
我想到像芒花如此粗賤的植物,竟吸引了許多人遠道趕來欣賞,像至寶一樣,就思及萬物的評價并沒有一定的標準。
我說芒花粗賤,并沒有輕視之意,而是因為它生長力強,落地生根,無處不在,從前在鄉(xiāng)下的農(nóng)夫去之唯恐不及。
就像我現(xiàn)在住在臺北的十五樓陽臺上,也不知是種子隨風飄來,或是小鳥沾之而來,竟也長了十幾叢,最近都開花了。有幾株是依靠排水溝微薄的泥土吸取養(yǎng)分,還有幾株甚至完全沒有泥土,是扎根在水管與水泥的接縫,只依靠水管滲出來的水生長。芒花的生命力可想而知了。
再說,像芒花這種植物,幾乎是一無是處的,幾乎到了百無一用的地步,在干枯的季節(jié),甚至時常成為火燒山的禍首。
我努力地思索從前芒花在農(nóng)村的作用,只想到三個,一是編掃把,我們從前時常在秋末到山上割芒花回家,將芒花的種子和花搖落,捆扎起來做掃把;二是農(nóng)家的草房,以芒草蓋頂,可以冬暖夏涼;三是在春夏未開花時,芒草較嫩,可作為牛羊的食料。
但這也是得不已的好處,因為如果有竹掃把,就不用芒花,因為芒花易斷落;如果有稻草蓋屋頂,就不用芒草,因為芒草太疏松,又不堅韌;如果有更好的草,就不以芒草喂牛羊,因為芒草邊有刺毛,會刺傷舌頭。
在實用上是如此,至于美呢?從前很少有人覺得美。早期的臺灣繪畫或攝影,很少以芒花入圖像,是近幾年,才有藝術(shù)家用芒花做素材。
從美的角度來看,單獨或三兩株芒花是沒什么美感的,但是如果一大片的芒花就不同了,那種感覺就像是海浪一樣,每當風來,一波一波地往前推進,是我們的心情為之蕩漾,真是美極了。因此,芒花的美,美在廣大、美在開闊、美在流動,也美在自由。
或者我們可以如是說:“凡廣大的、凡開闊的、凡流動的、凡自由的,即使是平凡粗賤的事物,也都會展現(xiàn)非凡的美。”
例如天空,美在廣大;平原,美在開闊;河川,美在流動;風云,美在自由。
我幼年曾有一次這樣的經(jīng)驗,那時應(yīng)該是秋天吧!我沿著六龜?shù)那N農(nóng)溪往上游步行,走呀走的,突然走到山腰的一片平坦的坡地,我坐在坡地上休息,抬頭看到藍天藍得近乎純凈透明,河水在腳邊奔流,風云在秋風中奔馳變化,
而我,整個被開滿的芒花包圍了,感覺到整個山、整個天空、整個世界都在芒花的搖動中,隨著律動。
當時的我,仿佛是醉了一樣,第一次,感受到芒花是那樣的美,從此,我看芒花就有了不同的心情。長大以后看芒花,總不自禁地想起樂府詩句:“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p>
是的,芒花之于大地,猶如白發(fā)之于盛年,它展現(xiàn)的雖然是大塊之美,其中隱隱地帶著悲情,特別是在夕陽時艷紅的襯托,芒花有著金黃的光華。其實芒花的開謝是非常短暫的,它像一陣風來,吹白山頭,隨即隱沒于無聲的冬季。
生命對于華年,是一種無常的展露,芒花處山林之間,則是一則無常的演出。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我們曾與某人站立于芒花遍野的山嶺,有過某種指天的誓言,往往在下山的時候,一陣風來,芒花就與誓言同時凋落。某些生命的誓言或許不是消失,只是隨風四散,不能捕捉,難以回到那最初的起點。
我們這漂泊無止的生命呀!竟如同弛車轉(zhuǎn)動在兩岸的芒草之中,美是美的,卻有著秋天的氣息。
在欣賞芒花的那一刻,感覺到應(yīng)該更加珍惜人生的每一刻,應(yīng)該更體驗?zāi)切┛此莆①v的瑣事,因為“志士惜年,賢人昔日,圣人惜時”,每一寸時光都有開謝,只要珍惜,縱使在芒花盛開的季節(jié),也能見出美來。
從陽明山上下來已是黃昏了,我對朋友說:“我們停下來,看看晚霞之下的芒花吧!”
那時,小時候,在荖農(nóng)溪的感覺又橫越時空回到眼前,小時候看芒花的那個我,我還記得正是自己無誤,可是除了感受極真,竟無法確定是自己。歲月如流,流過我、流過芒花,流過那些曾留下,以及不可確知的感覺。
“今年,有空還要來看芒花。”我說。
如果你說,在臺灣秋天可以送什么禮物,我想,有空和朋友去看芒花吧!“嶺上多芒花,不只自愉悅,也堪持贈君?!?/p>
某年某月某一天,一起看過芒花的人,你還安在嗎?有空去看芒花吧!那些堅強的誓言,正還魂似得,飄落在整個山坡。
土能濁河,而不能濁海;風能拔木,而不能拔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