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
離思五首1·其一
自愛殘妝曉鏡中,環(huán)釵漫篸2綠絲叢。
須臾日射胭脂頰,一朵紅蘇3旋欲融。
離思五首·其二
山泉散漫繞階流,萬樹桃花映小樓。
閑讀道書慵未起,水晶簾下看梳頭。
離思五首·其五
尋常百種花齊發(fā),偏摘梨花與白人。今日江頭兩三樹,可憐和葉度殘春。
元?。?79年—831年),字微之,別字威明,河南洛陽人。本姓拓跋,為北魏宗室鮮卑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九世孫,其父為比部郎中元寬,其母為滎陽鄭氏。
元稹八歲那年父親元寬因病去世,出生書香門第的母親鄭氏教子有方,而天資聰穎的元稹不負(fù)母親厚望,少時即有才名,15歲參加朝廷舉辦的“禮記、尚書”考試,實現(xiàn)兩經(jīng)擢第;23歲登吏部科,授校書郎;28歲應(yīng)制“舉才識兼茂、明于體用科”考試,授左拾遺,進入河中幕府,后被拔擢為校書郎,又升遷為監(jiān)察御史。但是元稹在政治上并不得意,雖然一度官至宰相,一生多次被貶。晚年官至武昌節(jié)度使等職,死于任上,死后追贈尚書右仆射。
元稹詩文兼擅,《元稹集》存文三十多卷,諸體該備,時有佳作名篇,以詩成就最大。他與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結(jié)為終生詩友,二人共同倡導(dǎo)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詩作號為“元和體”。樂府詩在元詩中占有很大分量,其樂府詩創(chuàng)作,多受張籍、王建的影響,而其“新題樂府”則直接緣于李紳,元稹的《和李校書新題樂府十二首并序》“取其病時之尤急者”和劉猛、李余《古樂府詩》的古題樂府19首,在元集中也列為樂府類,旨含諷喻,其鋪敘詳密,優(yōu)美自然。元詩中最具特色的是艷詩和悼亡詩,其詩辭言淺意哀,動人肺腑,代表作有《離思五首》《遣悲懷三首》等。王若虛在《滹南詩話》中評元稹詩“情致曲盡,入人肝脾”。陳寅恪在《元白詩箋證稿》中也說:“微之以絕代之才華,抒寫男女生死離別悲歡之感情,其哀艷纏綿不僅在唐人詩中不多見而影響及于后來之文學(xué)者尤巨。”
注釋:
1.《離思五首》元稹的離思五首,都是為了追悼亡妻韋叢而作,寫于唐憲宗元和四年(809年)。詩作描寫了夫妻之間的恩愛,抒寫了詩人對亡妻韋叢忠貞不渝的愛情和刻骨的思念。
2.篸(zān):古同“簪”。
3.紅蘇,也作“紅酥”,形容紅潤柔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