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鈺雯
在我國高職教育中,隨著技能競賽越來越受重視,競賽訓練成為了高職教育的一大重要內(nèi)容??桃饩毩曔@種強調有目的,有反饋,專注以及不斷突破的方式運用在高職技能大賽物流賽項的競賽訓練中,展現(xiàn)出了極好的訓練效果。
一、高職技能大賽物流賽項介紹
全國職業(yè)院校技能大賽是由國家教育部主辦的全國性的職業(yè)性高校學生的比賽。其中物流賽項,現(xiàn)代物流作業(yè)方案設計與實施(或稱:智慧物流方案設計與實施),于2107年重新啟動,屬于每年的常規(guī)賽項。對于開設物流專業(yè)的職業(yè)院校,該比賽是人才培養(yǎng)的檢驗。該賽項包含三個競賽內(nèi)容,分別為:職業(yè)能力測評、物流作業(yè)方案設計與物流作業(yè)實施。其中方案設計與實施占比90%,是訓練的主要方向。
二、刻意練習
刻意練習這一概念是由心理學家安德斯·艾利克森博士與科學作家羅伯特·普爾博士共同提出的。他們根據(jù)實驗、研究和調查發(fā)現(xiàn),在一些行業(yè)中的“天才”是訓練的產(chǎn)物,而這種訓練模式被命名為刻意練習。
刻意練習指的是有目的的訓練,包括有一個明確的特定目標、專注訓練、有反饋同時訓練中能夠跨出舒適區(qū)。同時一名領域內(nèi)的,能夠給予反饋并布置作業(yè)的導師也是必要的。
三、刻意練習在技能大賽培訓中的應用
(一)明確的特定目標
在任何練習中,不設定目標,就沒有辦法判斷練習是不是成功。日常的賽事訓練中,學生和老師都是有目標的。學生的目標一般而言都是:學會什么樣的方法,掌握什么樣的技能以及熟練什么樣的操作。而對于指導教師,目標是更高一些的角度,例如:提高方案完成的效率,提高實操完成的效率或者備賽隊較之前一年參賽隊的進步。教師的目標通常是長期目標,長期目標給出了未來一段時間內(nèi)團隊的進步方向。而學生的目標更像是短期目標。這些都是目標,但這樣的目標卻無法給訓練提供引導。
定義明確的具體目標,可以有效引導訓練。我們以提高實操完成效率這一長期目標為例,首先將目標分解,實操可依據(jù)崗位功能與所使用的設備拆分為若干個具體的項目。其中組托作業(yè)就是一個具體項目,而提高組托作業(yè)效率就是一個合理的具體目標。針對這個具體目標制定一個計劃。甚至還可以進一步的分解:例如為了縮短組托作業(yè)的時間,需要怎么做?如何在組托過程中對貨物進行外觀檢驗,從而避免貨損貨物入庫?這樣在日常訓練中從長期目標入手,轉化成一系列具體目標,能使得訓練達到“所練有所得,有所進步”。
(二)專注
想要取得訓練成果,訓練者的專注訓練是十分重要的。由于賽事訓練通常在兩三個月完成時間較短,一些通過改變學生想法和習慣來提升專注力的方法并不適用。在短期訓練中,我們主要使用外在環(huán)境的影響來提升訓練者的專注力。例如,在校園中學生學習通常會選擇自習室或者圖書館,而不是在宿舍中學習,那是因為前者的學習氛圍更好,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習效率更高。在訓練場上,這樣的氛圍也是可以營造的。
一個環(huán)境的氛圍形成與兩件事最為相關:一是,別人在這個環(huán)境中做什么;二是,我曾經(jīng)在這個環(huán)境中做什么。要想形成一個良好的訓練氛圍,必須在一開始就約束訓練者在訓練場的行為。所有與訓練無關的行為,例如:休息、打電話、玩手機、吃飯等等,都在訓練場以外的地方完成。長此以往,踏入訓練場就如同踏入圖書館一般,訓練者會自動進入一個專注訓練的狀態(tài)。
(三)包含反饋
在訓練中教師和學生都很容易進入一個訓練的誤區(qū),那就是大量重復性訓練。在這樣的訓練中,學生一遍又一遍的重復方案設計與實操,并指望只靠這種反復來提高表現(xiàn)和水平。在這樣的訓練中卻少一個很重要的部分,就是反饋。無論做什么樣的練習,反饋能去分辨哪些方面還有缺陷,以及為什么會有這些缺陷。如果沒有反饋,就沒辦法明確可以改進的方面,或者現(xiàn)在的水平離目標有多遠。
在訓練的過程中,反饋可由訓練者也就是學生自己提出,也可由旁觀者也就是指導教師提出,依據(jù)反饋對訓練內(nèi)容進行調整。在訓練的前期,大量的反饋會來自于指導教師。通過對整個訓練過程的觀察,來指出訓練中存在的問題,并且給出解決這些問題的有效方法。隨著訓練的深入,要求學生必須能夠自己對自己進行觀察,以參與者的角度去發(fā)現(xiàn)自己的問題并進行改正。
(四)走出舒適區(qū)
在訓練中需要訓練者走出舒適區(qū),這是有目的的練習中最為重要的一步。
訓練中,學生在大量重復性的訓練中,很容易形成一種“原地踏步”的訓練模式。這種模式一般發(fā)生在賽事訓練的中期。在這個時期通常各個項目的基礎內(nèi)容都已經(jīng)掌握,不再有新的系統(tǒng)的知識點可以學習。這時學生就會在訓練中做沒有條理的嘗試,只做自己已經(jīng)掌握并覺得容易的事。長此以往,訓練將不再有任何進步。在這個時期需要指導教師和學生一起配合,扭轉訓練模式。如果不走出舒適區(qū),就沒有辦法進步。
走出舒適區(qū),在訓練中意味著要去做訓練者覺得不容易的和有困難的事情。首先,在訓練中去嘗試不常做但相對容易的內(nèi)容,也就是先踏出舒適圈一小步。在能夠順利完成后,再往前進一步,嘗試更不熟悉和更有難度的內(nèi)容。在不斷的嘗試中尋找方法解決問題,在問題的解決中穩(wěn)定的提升,然后挑戰(zhàn)下一個困難。
四、訓練效果
在將刻意練習的方法逐步融入日常賽事訓練的過程中,最為顯著的改變是訓練效率。在以往的訓練中,為將學生水平提升至參賽水平,需要約半年的時間,其中賽前還需要停課做備賽訓練?;舜罅康臅r間在訓練上。在采用有目的的訓練后,達到同等參賽水平只訓練了3個月,并且學生對與知識體系更加的清楚。
但在刻意練習方法的運用過程中也有一些需要繼續(xù)改進的方面。指導教師對于比賽的理解程度直接決定了最后的訓練水平,指導教師必須在掌握整個比賽模塊的同時理解賽事設置的邏輯。同時,在刻意練習方法運用后,可以形成一個完整的賽事訓練日程計劃,在計劃制定后根據(jù)實際產(chǎn)生的問題再逐步修訂。最后形成一個根據(jù)刻意練習原則設計的現(xiàn)代物流作業(yè)方案設計與實施大賽的高效備賽訓練計劃。(作者單位:貴州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
基金項目:貴州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2017年青年項目《基于高職物流管理專業(yè)的技能大賽與教學改革探究》(項目編號:YQ2017-04)